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什么意思

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什么意思,第1张

探月工程从立项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6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时,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位航天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6年!三位老人,带着新一代航天人实现了对祖国的承诺!这16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1 母亲节又到了,虽然母亲离开我已38年,但每当这一天到来之际她老人家的音容举止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在昨日。

2 妈妈,那一年你突然离去让我心力交瘁悲痛的我,只能每夜走进梦里去扑捉你的颜容寻觅你的踪影。

3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 看着母亲,我愣住了,灯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那佝偻的脊背,是为我弯的,那疲惫的神情,是为我留下的,还有那一双龟裂的手,也是为了我的生活而操劳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在瑟瑟的秋风中,我呆住了,站了很久很久。

5 母亲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好容易盼着我们几个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她却没有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就匆匆走了。母亲虽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女人,但她对我们浓浓的爱将伴随着我们一生一世。

6 母亲的眼神里透出一种无比幸福的光芒。这幸福,是一种为使儿女免受苦难的幸福,是要把母亲的乳汁血和爱全部灌到儿女身上的幸福。

7 母亲是一个勤劳贤惠能干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任劳任怨,勤俭节约。母亲只上过一年半学堂,可她知书达理,能识很多字,一般的小说她都能看懂,年轻时候能歌善舞还当过幼儿园的老师。母亲心灵手巧,自学成才,会量体裁衣,会绣花做鞋,厨艺也非同一般,大家族里谁家请客都要请她去做厨师,她做的饭菜真的是那个香啊。

8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9 在这样的时节里,我除了怀念母亲,还能去体会些什么?在这样的怀念里,我除了伤感,还能倾诉些什么?在这伤感的时节里,我除了倾诉,也只有倾诉了。

10 母亲已经走了,留给我深切的怀念,怀念那永远的眼神。

11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2 母亲走后的这两年多,我常常梦见她,虽然我以前从不迷信,但只要我梦到母亲了,便一定叫上妹妹一起去给母亲烧纸钱,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很好,也希望她能保佑我们子女一辈子平平安安,保佑我父亲身体健康。

13 那天夜晚,我几乎整夜没有入睡。母亲的眼神在夜色里闪亮。我感到母亲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我。我思绪翻腾,想世事,想未来,想人生,想得许多许多。

14 看着母亲的照片,有时会想,青春真的易于流逝,倏忽之间,岁月让容颜老去,如草荣草枯,已是一秋。

15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16 我手头有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大约是二十岁左右拍的,穿着一件有细碎花案的布衣,面颊丰润,明眸皓齿,灿若晨星,一头乌发瀑布一样流泻在胸前。母亲年轻时保留下来的照片很少,基本上毁于文革,这张是后来从亲人那里索回的。

17 人的一生没有留下对母亲的深刻印象,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受到母亲的深深影响,也是难以想象的。母亲讲的一则故事,母亲的一个肢体语言,可以让人终身难忘。母亲的一句话,会终身铭记而受用终身。

18 在如潮涌动的哀思中,时常想起慈母在我身边最后的一段时光,真的很开心,很欣慰!仿佛上天眷顾我,一生倔强孤傲的母亲,竟然会离开熟住的老宅,搬来与我作伴!我一时兴奋莫名,简直太有成就感了!

19 我从小在她老人家呵护下长大,是在她老人家有力臂膀支撑下才自立成人。为了子女、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耗尽了岁月,熬尽了人生,直到满头白发都是在为着子女鞠躬尽瘁。她的一生是劳作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直到生命尽头。

20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母亲去世时,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无力改变的原因,使我没能见到我可怜的母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不能为两位老人尽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21 母亲走了,我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痛楚,我有天塌地陷的绝望,有四顾茫然的张皇,有无处容身的凄凉。

22 送走去世的妈妈的那几天似乎带走了我所有的精力。整整一个周,我不能够开口说话,一是因为声音嘶哑无法说话,二是因为我担心泪总是会比话先流下来。

23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

24 妈妈去了的这段日子,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苏轼的那句诗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妈妈,当你离去的那一瞬间,你是否一缕香魂飞回了魂牵梦想的故里?是否了却了你现实中未了的心愿?

25 我想念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和妹妹过生日的慈母情怀,想起了母亲为父亲在田间擦汗时的温柔体贴;记起母亲淋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记起母亲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走街串巷叫卖时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

26 母亲,走了。她很平凡,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柔,很体贴。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梦到妹妹拿着一束康乃馨向母亲怀里扑去……

27 风卷愁云冷雨微,仙游老母几时归。

28 探母而今唯梦里,念慈每日赖魂牵。

29 黄泉那角思儿切,今又慈颜到梦中。

30 每见家山娘踏处,殷殷泪水涌滂沱。

31 尝见里人称母寿,抆泪即思我慈母。

32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33 有时,看见别人和母亲一起有说有笑地去镇上买东西。我多羡慕呀,看见母亲为自己的女儿精心挑选的东西,内心感到不安。

34 母亲您离开我已快两年了,平时根本不敢打开思念你的那根心弦,因为你知道,想起你我会泪流满面,我的哭泣害怕你会听见,我的眼泪害怕你会看见,我害怕你在那个世界里再为我操心,母亲,那样我真的就是特大的不孝,现在我真的很坚强,你就不用再为我操心了,你在那个世界里就安心的生活吧!

1 带顾的四字成语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不屑一顾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掉臂不顾 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东走西顾 比喻顾虑多。

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 顾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悍然不顾: 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义无反顾: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鸱视狼顾: 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鸱视虎顾: 如鸱鸟举首而视,如虎反顾。

长虑却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长虑后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东走西顾: 比喻顾虑多。

掉臂不顾: 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奋身不顾: 犹奋不顾身。

顾头不顾脚: 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顾前不顾后: 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顾头不顾尾: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公私兼顾: 公家和个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

惠然之顾: 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同“惠然肯来”。

计无返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计不返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计不反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价增一顾: 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临危不顾: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茅庐三顾: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破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前瞻后顾: 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统筹兼顾: 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3 关于“顾”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 置之不顾

zhì zhī bù gù

[释义]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2 瞻前顾后

zhān qián gù hòu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3 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释义]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顾全大局呢,也有个无可奈何的时候;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就不能不自己开解自己。”

4 忿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同“奋不顾身”。

[出处]《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5 左顾右盼

zuǒ gù yòu pàn

[释义]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4 成语有哪些,以顾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1、顾名思义 [ gù míng sī yì ]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2、顾虑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3、顾全大局 [ gù quán dà jú ]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顾全大局呢,也有个无可奈何的时候;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就不能不自己开解自己。”

4、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5、顾盼神飞 [ gù pàn shén fēi ] :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顾影自怜 [ gù yǐng zì lián ]: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出自: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7、顾盼生辉 [ gù pàn shēng huī ]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出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8、顾影弄姿 [ gù yǐng nòng zī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9、顾复之恩 [ gù fù zhī ēn ]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10、顾彼失此 [ gù bǐ shī cǐ ]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11、顾而言他 [ gù ér yán tā ]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出自:《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12、顾彼忌此 [ gù bǐ jì cǐ ] :作事顾忌太多,放不开手脚。

13、顾盼自雄 [ gù pàn zì xióng ] :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自:《宋书·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14、顾影惭形 [ gù yǐng cán xíng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自:晋·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15、顾内之忧 [ gù nèi zhī yōu ] 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5 含有顾字的四字词语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不屑一顾、

奋不顾身、

顾影自怜、

毫无顾忌、

顾名思义、

言行相顾、

顾盼神飞、

瞻前顾后、

顾全大局、

顾此失彼、

顾虑重重、

不管不顾、

后顾之忧、

自顾不暇、

不顾一切、

后顾之虞、

想前顾后、

劬劳顾复、

一顾之价、

悍然不顾、

掉臂不顾、

补牢顾犬、

后顾之患、

义无返顾、

左言他顾、

高顾遐视、

伯乐一顾、

擅行不顾

周郎顾曲、

长虑顾后、

一顾千金、

相顾失色、

顾影弄姿、

形影相顾、

奋不顾生、

指顾从容、

掉头不顾、

堕甑不顾、

彷徨四顾、

坐视不顾、

顾内之忧、

狼顾鸱张、

左顾右视、

终已不顾、

行不顾言、

指顾之间、

还顾之忧、

指顾之际、

猿经鵄顾、

罔所顾忌、

顾影惭形、

顾曲周郞、

不顾而唾、

照顾主儿、

统筹兼顾、

从容指顾、

汲汲顾影、

无暇顾及

熊经鸱顾、

埋头顾影、

见兔顾犬、

顾复之恩、

鹰视狼顾、

价增一顾、

顾彼忌此、

法律顾问、

前瞻后顾、

据鞍顾眄、

东走西顾、

公私兼顾、

瞻情顾意、

顾客盈门、

不顾前后、

顾而言他、

言不顾行、

顾彼失此、

顾盼生辉、

三顾茅庐、

俊厨顾及、

狼顾狐疑、

多怀顾望、

归奇顾怪、

后顾之虑、

惠然之顾、

顾盼自雄、

狼顾麕惊、

不顾大局

6 什么顾什么盼的四字词语

什么顾什么盼的四字词语:左顾右盼。

左顾右盼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

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七:“那翎毛凋落的丑老鸦,左顾右盼的摇着秃头脑,要偷吃树上的红杏。”

示例: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扩展资料一、左顾右盼的近义词:抓耳挠腮抓耳挠腮解释: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

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出自: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焦急、生气、心乱等神情近义词搓手顿脚、左顾右盼、无可奈何、顿足搓手、扒耳搔腮、心急火燎、无可如何、搔头抓耳、东张西望反义词镇定自若二、左顾右盼的反义词:目不转睛目不转睛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语法:主谓式;作状语;形容注意力集中近义词目不斜视、目不转视、全神关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反义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百炼成钢 碧血丹心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鼎立天下 顶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盖世无双 雄才大略 雄心壮志 文韬武略 大义凛然 智勇双全 神通广大 劫富济贫 天下无敌 百战不殆 百步穿杨 千锤百炼 志在四方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德高行远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血气方刚 不屈不挠 舍身取义 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宇轩昂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身先士卒 智勇双全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赴汤蹈火 百炼成钢 碧血丹心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鼎立天下 顶天立地 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盖世无双 雄才大略 雄心壮志 文韬武略

大义凛然 智勇双全 神通广大 劫富济贫 天下无敌

百战不殆 百步穿杨 千锤百炼 志在四方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德高行远 威震天下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死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大义灭亲:[释义]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不顾亲属之情,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2、德高望重:[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

3、德隆望尊:[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4、道不拾遗:[释义]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5、怀瑾握瑜:[释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用法]用来比喻人的品德纯洁、情操高尚。

6、克己奉公:[释义]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褒扬、劝勉的场合。

7、仁人志士:[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8、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9、舍己救人:[释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行为和高尚的品质。

10、舍己为公:[释义]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高贵品质。多作书面语。

11、舍己为人:[释义]为帮助别人面放弃自己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品质。

12、拾金不昧:[释义]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而是想方设法交还失主。[用法]用作褒义。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小心谨慎,不怕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14、无名英雄:[释义]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用法]用来表示姓名不为世人所知而对事业或人民有贡献的人。

15、志士仁人:[释义] [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1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17、奉公守法:[释义]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用法]多用于劝勉的场合。

18、刚正不阿:[释义]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用法]用于正直、不阿谀逢迎的人。

19、洁身自好:[释义]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的,不关心公众事情。[用法]褒、贬两方面都可以用。

20、两袖清风:[释义]原指两袖迎风而拂,飘飘欲仙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退休后没有钱财。现也指贫穷,没有财产。[用法]多用来形容于为政清廉或虽辛苦的工作而生活接近于清贫的人。

21、一尘不染:[释义]原不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而腐蚀。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用法]用于人和环境。

22、一清二白:[释义]清楚,明白。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用法]可用于人或事。

23、玉洁冰清:[释义]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用法]用作褒义。用来形容人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

24、大公无私:[释义]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用法]多称颂人的精神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

25、公而忘私:[释义]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比喻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用法]含褒义。

26、公事公办:[释义]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去办,不讲私人情面。[用法]含褒义。表示拒绝求情,秉公办理。

27、光明正大:[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28、浩然之气:[释义]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用法]含褒义。

29、襟怀坦白:[释义]形容胸怀坦白、正直诚实。[用法]用作褒义。

30、任人唯贤:[释义]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用法]用作褒义。

31、堂堂正正:[释义]原来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后多指严肃正派,光明正大。[用法]多用作褒义。

32、铁面无私:[释义]形容办事严明公正,不讲情面,不徇私情。[用法]多作褒义。多用于执法者和其他有权势的人。

33、先人后己:[释义]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用法]多用来形容人的品格。

34、一视同仁:[释义]原指贤明的统治者对百姓同施仁爱。后泛指对人不分厚薄亲疏,一样看待。[用法]指待人平等。

35、正大光明:[释义] :[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36、救死扶伤:[释义]救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用法]含褒义。表示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忧虑在别人之前,享乐也在别人之后。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死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孙中山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一、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接连用武力打败中国,强迫中国政府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其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内残酷剥削人民,腐朽昏庸,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对外卑躬屈膝,奴颜厚耻,以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侵略者维持其地位。其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产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仅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优势。其四,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由于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官僚买办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长的,因而力量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在反动统治势力拒绝一切根本社会变革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要从根本上摆脱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深重危机,同时也为未来的经济腾飞和民族振兴排除障碍,创造前提条件,就必须首先加强国家内部的社会政治整合,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建立强有力的、能够真正成为民族复兴领导中枢的中央政府。就是说,只有进行革命,彻底变革封建社会制度,才是中国走出政治和社会危机,走向复兴的唯一选择。

孙中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就在下决心投身革命实际行动的前夜,他曾经专程赴天津上书李鸿章,试图推动清王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实现“自强”。结果被李鸿章弃置一旁,不予理睬,改良的希望化为泡影。无奈,孙中山义无反顾地摒弃改良道路,走上了革命之路。为了实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1911年10月,孙中山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最终赶走了封建皇帝,推翻了满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长河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场最彻底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重大的社会变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历代进步阶级前仆后继、不断斗争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超出了近代中国此前为寻求救亡图存所作的一切努力,达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推进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第一个制高点,为中华民族的后继者继续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性巨大进步;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政治上,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必要前提,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阶段。在经济上,共和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条令和政策,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思想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观念的现代化,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加之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也使中国文化现代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从而推开了中国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开始由被动应付转入主动地汇入世界现代化潮流。正因为如此,中共十五大称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此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辛亥革命也因此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二、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早在1894年11月,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1905年8月孙中山又领导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接着他又把这十六字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形成了其完备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

民族主义以“反满”为基本内容和中心口号,力求用革命手段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避免为帝国主义“共管”或“瓜分”的厄运,争取建立独立的“民族的国家”,并以“五族共和”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反对清政府对国内各民族的统治和压迫,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创民族平等合作、共同参政的共和政体,从而把民族解放运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民权主义是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创立一个“平等”、“民治”、“国民”的共和国,并在“民主立宪”的原则下就相应的政体问题,设计“革命程序论”、“政党政治论”、“权能区分论”、“地方自治论”、“全民政治论”和“五权宪法论”等一系列具体的建政方略。它作为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革命政纲出现,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无疑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高峰。

民生主义包含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方面的内容,孙中山将其解释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1](P329)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2](P798,804)。显然,他的民生主义的宗旨和精髓是既要振兴实业,广泛发展资本主义;又要防患于未然,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后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飞跃。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晚年革命实践的砥砺,孙中山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虚伪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认识到只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三民主义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进而在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将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以革命精神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从而使它反映了历史的特点,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重新解释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反对帝国主义被规定为首要任务;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3](P591),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4](P592)以“民族自决”的原则代替了先前民族“融合”、“同仕”的主张,并把三大政策作为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通的、革命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5] (P592)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6] (P592)则不得享有,并规划了旨在“济代议政治之穷”和“矫选举制度之弊”[7] (P592)的具体措施。民生主义则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为土地纲领的中心口号,“节制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则构成工业化的基本内核。重新阐释的三民主义,在基本原则上与***制订的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对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根于近代中国社会土壤的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为时代的产物,自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是无可置疑,它是中国历史上此前为止最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是留在近代中国思想宝库中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三、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民国初建,孙中山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革命成功后必须致力于经济建设的思想,认为“今满政府已去,共和政体已成,民族、民权之二大纲已达目的,今后吾人之所急宜进行者,即民生主义。”决心专心致志办理实业,指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8] (P338,341)认为革命成功后,只有从经济上发展实业,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当天,在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孙中山就表示:“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9] (P319)即以实行民生主义、倡办实业为己任,从事经济建设活动。

在历经多年酝酿积聚、调查研究基础上,孙中山精心绘制出了全面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蓝图——《实业计划》。其主要内容,从大兴铁路建立五大铁路系统,到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联为一体;从建设三个国际性大港及众多中小商港、渔港,到疏浚、开凿运河,治理黄河、长江、珠江等水系,扩建增设一大批沿海沿江商场商埠;从全方位开发煤、铁、石油及其他矿产,兴建钢铁、水泥、造船、机车等大型工厂,到发展食品、纺织、建筑等工业;从改良农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到鼓励移民垦荒,开发广大的边疆地区,其内容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孙中山同时在《实业计划》最后的“结论”篇中强调指出:“发展中国工业,不论如何,必须进行。”但不能沿袭西方文明的旧路径,必须另辟新途,要“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

无可讳言,由于孙中山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多有失误之处,诸如对民主共和政体一度盲目乐观,对错综复杂的政治演变认识不足,对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及其对华态度同样缺乏本质的把握,因此寄希望于大规模引进外资振兴中国实业的建设计划只能落空。此外,计划本身过于庞大,缺乏现实估计,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与统筹安排。加之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背景所制约,气势磅礴的《实业计划》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根本缺乏付诸实践的可能。

但是,《实业计划》毕竟是孙中山制订的“国家经济之大政策”,其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列项之全面、措施之周详,可谓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建设构想。它无疑是孙中山在前人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的思想飞跃,是站在时代前列探寻未来中国发展模式的一次勇敢尝试,代表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对未来中国总体设想的最高水平。它极大地丰富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振兴中华的思想宝库,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以后实业潮流的发展,对于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奋斗的中国人民有着极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先驱者未能及身而成的宏伟蓝图,无疑为后来者的继续前行开辟了道路。尤为弥足珍贵的是,《实业计划》中的许多精湛见解,比如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思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建立国际经济合作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近20多年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中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经济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把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旧中国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孙中山当年的计划,有的已变成现实,有的正在努力之中,有的则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实业计划》对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无疑是不争之实,作为一份丰富的思想遗产,它将继续泽惠后人,启迪来者。

四、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孙中山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丰富的民主政治和经济思想,而且形成了广博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以打破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前提,以实业化为中心,以民主政治为杠杆,以科学、教育和文化的革新与发展为必要条件,以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根本目标,其范围相当之广泛、内涵十分丰富,从政治、哲学到经济建设,从内政、外交到文化教育,从伦理、道德到济世救人,均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观点。包括建立在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坚持进化发展的普遍观念,以“生元说”和“知难行易说”为基本内容的哲学思想;包括“因袭”中国传统文化,“规抚”西方先进文化,并勇于“独见”创新,融贯中外文化之精华为特色的文化思想,等等。他的思想不仅对封建主义思想意识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且有力地宣传了西方近代文明,对于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孙中山毕生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制度的奋斗,以及从事政治、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革命实践,集中体现了他要使中国“驾乎欧美列强之上”的宏伟政治抱负和救国救民的民主主义战斗精神。他的近代化思想与实践超越同代人,大大推动了中国全面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孙中山特别强调“知难”,在他看来,中国人所谓“知之非艰”,其习闻所知大都是天圆地方、天动地静、螟蛉为子之类,“凡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也。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多非真知识也。”[10] (P104)因此,“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11] (P107)他认为中国积弱衰败的原因也在于受“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传统观念毒害太深,造成了人们“以难为易,以易为难”、“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他更认为“倘使我国之后知后觉者,能毅然打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迷信,而奋起以仿效,推行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而建设一世界最文明进步之中华民国,诚有如反掌之易也”。[12] (P105)

孙中山还创立了“行易知难”说,认为“能知必能行”,突出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意义,极力强调知对行的指导作用,并把它作为救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当今处于科学昌明时代,“凡造作事物者,必先求知而后乃敢从事于行”,之所以如此,“盖欲免错误而防费时失事,以冀收事半功倍之效也”。并进而申明:“凡能从知识而构成意象,从意象而生出条理,本条理而筹备计划,按计划而用功夫,则无论其事物如何精妙,工程如何浩大,无不指日可以乐成者也。”[13] (P110)结合自己制定的革命方略在实际革命斗争中的遭际,孙中山指出这一有计划、有步骤的革命方略对于推动革命进程极为必要,“惜乎当时之革命党,多不知此为必要之事,遂放弃责任,失却天职,致使革命事业只能收破坏之功,而不能成建设之业”,究其原因,“是知与不知之故也”。[14] (P117)民国建设计划的失败也在于此。孙中山把“不知亦能行”看作人类文明进化的第一个重要阶段,认为“行先知后”、“以行求知”是人类认识的普遍原则,不会因科学昌明时代的到来而改变,指出“科学虽明,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者为尤多也。”例如“生徒之习练”、“科学家之试验”、“探索家之探索”、“伟人杰士之冒险”,都是“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15] (P130)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国家富强。因而他强调,“不知而行”是人类进化之“门径”,有志于国家富强的人们应该“黾勉力行”[16] (P130)。基此认识,他以美国实业发达为例证,勉励国人抓住机遇,以实业救国奋发图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承继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秀成分,并汲取西方近代学说的进步成果而熔铸创造的“三民主义”学说,作为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反映和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动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他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他历经艰难险阻,但始终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着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誓言。他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作为自己四十年革命生涯的经验留给了后继者

原因是多样的,内容很长,你慢慢看,得从古代说起两国的渊源。

犹太人的“解放者”——波斯帝国与犹太民族

以色列伊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很早就生活在中东地区,也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所罗门王时期达到鼎盛。后来,希伯莱王国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分裂造成国势衰落,也直接造成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国所灭,民众被驱离故土,湮没于历史之中。犹太王国虽逃过亚述一劫,但厄运难免。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贾尼撒攻克犹太王国都城耶路撒冷,城中财富被洗劫一空,圣殿被付之一炬,全城荡然无存。尼布贾尼撒将耶路撒冷全城的居民,包括贫民、工匠、贵族和被挖去双眼的犹太王押往巴比伦为奴,史称“巴比伦之囚”。成为亡国奴的犹太人,在异乡历经50余年的磨难,念念不忘故国,思乡之心越来越重。他们渴望耶和华派救世主降临来拯救他们,让他们重返家园,复兴国家。

波斯人属于中亚雅利安人的一支,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了今天的伊朗境内。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居鲁士志向远大,终生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公元前538年居鲁士兵不血刃攻占了千年名城巴比伦。犹太人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开明的居鲁士大帝比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他发布文告,释放“巴比伦之囚”,让他们回归故国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据说当时共有42000多犹太人扶老携幼返回耶路撒冷。更让犹太人感激涕零的是,居鲁士还把尼布贾尼撒掠夺的5400余件耶和华圣殿圣物交给了犹太人。居鲁士对犹太人的“解放”正好与犹太人的救世主传说巧合,这一事件促进了犹太教的形成。居鲁士大帝因而被犹太人尊称为“涂圣油的王”。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了圣殿,恢复了国家,并持续了400余年的自治。可以说波斯帝国是“巴比伦之囚”的解放者,也甚至可以说没有居鲁士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犹太人,也就没有今天的以色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公元前330年,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伊朗先后遭到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入侵和统治。近代伊朗又沦为英国和沙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第一次复国后的犹太国家也历经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公元1至2世纪,犹太人不堪罗马帝国奴役,先后两次大规模起义反抗,但惨遭镇压,数十万人被杀,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

亲密的准同盟——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

历史再次使两个民族的命运两千年后相连。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备受歧视与迫害,虽然犹太人在经济、教育与科技领域成绩斐然,但欧洲反犹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便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19世纪末,作为一种犹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移居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纳粹兴起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屠杀。民族的悲惨命运使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曾经的故土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进入自己的家园。犹太移民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者”——英国面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压力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个难题丢给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承认这个犹太国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的次日,阿拉伯联军就发动军事进攻要把这个国家扼杀在摇篮中。以色列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站稳脚跟。伊朗作为中东的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则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虽然出于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的考虑,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以色列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摩萨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认以色列。摩萨台倒台后,巴列维国王逐渐掌握了伊朗的实权。巴列维想实现伊朗的现代化,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光荣。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国王,认为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他实现“白色革命”。美国犹太社团对国会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伊朗与以色列搞好关系,可以借助美国强大的犹太社团的力量敲开美国国会的大门,帮助伊朗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纳赛尔革命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维护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与伊朗搞好关系,摆脱在中东的政治孤立,从伊朗获得必需的石油。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人员来往络绎不绝,以色列***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访问过伊朗。双方的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开花结果。政治上,双方共同致力于遏制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在也门对抗纳赛尔,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游击队,并通过伊朗把伊拉克境内的犹太人转往以色列。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是伊朗国王巴列维认为伊朗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对伊朗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拒绝了以色列的提议,并批评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提倡建立“中东无核区”。两国虽在核武器问题上观点不一,但却签署了代号为“鲜花工程”的联合开发可以携带核弹头导弹的秘密计划,该计划因伊朗发生革命而中止。在经济方面,以色列帮助伊朗在农业、军工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伊朗则在阿拉伯对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经济贸易禁运时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从伊朗进口,到1976年伊朗则提供了大约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对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帮了大忙。面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的指责,伊朗声称“我们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对以色列军队在“六·五战争”中的成就表示钦佩。在十月战争后,埃以和平进程中,巴列维也尽了绵薄之力。

冰河时代——以色列与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必然发生逆转。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伊斯兰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反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认为“殖民主义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企图消灭伊斯兰民族和伊斯兰国家,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包围伊斯兰各民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自然资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殖民主义建立以色列政权的目的是镇压和殖民伊斯兰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与以色列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巴列维时期,霍梅尼通过演讲、发表声明和撰写文章向穆斯林阐述以色列政权对伊斯兰世界构成的威胁,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果不铲除,其后患无穷。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两国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驻伊朗的机构、专家全部撤出,伊朗驻以色列的机构也关门闭市,许多合作项目半途而废,其中包括“鲜花工程”。革命后的伊朗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号召伊斯兰世界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把每年的斋月最后一个周五主麻日定为“古都斯日”,旨在唤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灭以色列政权。自此后,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个反犹主义者。在伊斯兰革命时期,他曾许诺保护伊朗的犹太社团,不许伤害生活在伊朗的犹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许愿意离开伊朗的犹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目前,在伊朗还生活着数万犹太人。伊朗宪法保护他们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并在议会留有一个席位。

革命后的伊朗虽然激烈反对以色列,但是两国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国际上极其孤立,武器弹药缺乏。这时,被伊朗视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动拉了死对头伊朗一把,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军火。一来,以色列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东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极端主义是暂时的现象,会很快退烧,两国可以重温旧好。1987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前总理伊扎克·拉宾总结以色列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策时说,“伊朗现在从其奉行的哲学上来说是以色列的危险的敌人。……但同时,伊朗28年或者37年后将会是以色列的朋友。”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不仅自己卖军火给伊朗,而且还在美伊之间穿针搭线,帮助伊朗借助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得美国军火。霍梅尼时期,伊朗虽然购买以色列的军火,但其反以思想并未软化,积极支持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并与叙利亚在反以问题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强烈谴责伊朗的反以言论和行为。

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基本摆平了阿拉伯国家,老对头巴解组织也逐渐软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国以来所处的艰险环境。面对现实,一种新的和平主义之风吹拂阿以政坛。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伊朗却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当时的和平进程是公正的,认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谈判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公正”——解决1948年以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权利、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问题。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不接受《奥斯陆协议》,因为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傲慢的,归根结底是荒谬的”。在人们对巴以和谈寄予厚望,憧憬中东和平美景之际,伊朗的特立独行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态度十分恼怒,认为伊朗是“最危险的敌人”,但对伊朗也无可奈何。

继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计划又成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严重问题。两伊战争后,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这时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对巴列维核计划的支持,强烈反对伊朗重启核计划,指责伊朗寻求核武器,并力促美国、欧盟等国家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核问题成为核危机,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也进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强硬保守派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表示置疑,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休。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贾德的言论无非是要转移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的担心,并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政治支持。内贾德严辞反以但他并不是反犹太主义者,2006年12月,他本人还向德黑兰一犹太医院捐款。伊朗的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内贾德言论的影响。

总起来看,以色列与伊朗之争并非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之争,而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伊朗反以无非是把以色列视为西方代理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阴谋。可以说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响,维护伊斯兰利益的表象,其实质是反以色列后面的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以色列也不愿与伊朗为敌,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转意重修旧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054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随机推荐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是我们常见的美容护肤产品,它们都是一种高浓度的保养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深层滋养肌肤。虽然两者名称相似,但其实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质地上来看,精华露通常是半透明的液体状质地,较为清爽易吸收;而精华液则比较浓稠,

    2024-04-15
    48600
  • 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用?

    很多人都用过伊思的眼霜,伊思的眼霜确实是很火的,而且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眼霜,能减少脂肪粒,还能防止眼部细纹出现,很多人经常会那伊思的眼霜和AHC的眼霜做对比,两个品牌都是不错的,那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ahc眼霜和伊思眼霜哪个好用?

    2024-04-15
    40600
  • 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篇1  一、活动目的与活动主题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促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活动氛围的形成,学院决定开展本次主题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全面提升学生核

    2024-04-15
    355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以下是鉴别妮维雅是否为正品的一些方法:1 从包装的印刷上看,正品背面的文字印刷柔和,字体略扁,文字之间的距离均等。而大部分假货的文字印制的颜色都比较深,字体看起来细长,印刷的也不是很细致,上下行之间的距离有偏差。有的文字印制的还有重影。2

    2024-04-15
    28200
  • 精华液哪款好用

    精华液是选贵的还是选口碑好的?我相信有无数的人都这么问?其实回答哪个都是错的,真正的答案是,还要好的,还要价格实惠的。我们都是大人,为什么不能尽量兼顾呢?所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6款真正高口碑效果好,价格实在的精华液排行榜,让你绝对买的放心

    2024-04-15
    33700
  • skii一套多少钱

    一般几千一套。SK2有违禁物质铬、钕严重超标!铬的危害性远远不止损伤皮肤这么简单。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它们直接损害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而且,铬对人体的毒害为全身性的,除引起皮炎、湿疹、气管炎和鼻炎外,甚至可能有致癌作用。而

    2024-04-15
    28500
  • 什么是化妆品oem?有什么好处?

    OEM就是品牌生产者因某些原因而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销售“渠道”,而生产能力有限,甚至连生产线、厂房都没有,为了增加产量及销量,为了降低上新生产线风险,甚至是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

    2024-04-15
    40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