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里面的珍珠质量,取决于三个条件,如下:
1蚌的品种(鸡冠蚌、皱纹冠蚌、三角蚌、棉蚌、分页蚌、河塘蚌,白蝶贝)
2水质(水质清,珍珠的瑕疵少,光泽好)
3喂养方式(加激素喂养、化肥喂养等催生方式下的质量较差)
蚌:
水蚌就是河蚌。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肉可食。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易寄生水蛭)。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蛤类的一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习见的双壳类,底埋生活。
蚌的种类:
1海生贻贝
海生的贻贝科(Mytilidae)和淡水产的珠蚌超科(Unionacea)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统称。世界性分布,海生者最常见于凉爽海域。淡水贻贝类已知约1,000种,栖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溪流、池、湖中。
海生的蚌类一般为楔形或梨形,长5~15公分(2~6吋)左右,壳平滑或肋状,多有毛状的角质层,许多种的壳外表呈深蓝或深绿褐色,内面有珍珠光泽。海生蚌类常以足丝固著于硬物表面或相互依附成团。有时钻入软泥或木中,主要天敌为鸟类(如银鸥、蛎鹬、鸭类)及海星。
2食贻贝
有些种(如蓝贻贝〔Mytilus edulis, 即可食贻贝〕)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供食用,有商业性养殖。蓝贻贝可长达11公分(4吋),通常为蓝或紫色,在欧洲自13世纪即开始养殖,贻贝系用拖网及耙从深海捕捞。
3饰贝属
饰贝属(Dreissena)的种类俗称斑马贝,2种,细小,是著名的淡水有害贝类。繁殖速度快,能大量附于各种物体(实际上能附于任何物体的表面)。贪食,往往将浮游植物一扫而光,从而破坏食物链。又会大量聚集于吸水阀及水管、桥墩及其他结构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欧洲饰贝类在18世纪早期已给人类造成损害,20世纪大量繁殖,约于1986年被带到北美(可能通过压舱的水),现已侵入整个大湖区。
4贻贝
卡帕克斯马贻贝(Modiolus capax)壳鲜橙褐色,外有厚壳外层,分布于加利福尼亚至秘鲁的太平洋海域。大西洋有肋贻贝(Modiolus demissus, 即纤弱偏顶贝)分布自新斯科舍至墨西哥湾,其壳薄而坚固,黄褐色。郁金香贻贝(Modiolus americanus, 即美洲偏顶贝)分布自北卡罗来纳至加勒比海,附著于破碎的贝壳及岩石上;其壳薄而光滑,通常浅褐色,有时带玫瑰色或紫色色调。
好用。
娇玛仕白贝母套盒核心成分贻贝具有强大的修复功效,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团队研发的。
产品功效:改变肌肤干燥缺水,令肌肤悦享水润、紧致弹嫩、焕亮光泽、补水保湿。
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区域再次取得重要发现,下潜时长超过8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深海勇士”号此次深潜,迎来了年龄最大的“乘客”——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今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
网络配图
在经历下潜1410米、8个小时深海作业后,汪老笑容满面地走出载人舱,并且高兴地宣布,“今天下潜的西沙海区获得了重要发现。深潜器刚到海底,就发现了以管状蠕虫和贻贝为主体的冷泉生物群。此后又在玄武岩区,发现了以冷水珊瑚和海绵为主体的特殊生物群,堪称西沙深海的冷水珊瑚林。这非常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实,深海科考对于汪老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据悉,汪品先60岁后曾先后4次参加南海科考,但却是第一次乘坐我国自己的船、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亲眼观察到南海的海底。
不过,虽然汪老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参与“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才正式开启了他实际意义上的深海科考。汪老更因此戏称,别人都是博士后,他是“院士后”。
万米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筛选潜航员的测试,包含了六大方面、119项标准。严苛的标准源于深海对科考队员们并不友善:海况恶劣时,要克服剧烈颠簸驾驶潜水器下潜,甚至得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挤”住,防止乱滚;潜水器下潜期间,为了节约能源,舱内不开灯,舱外漆黑一片,尤为的考验人的心理素质;此外,下潜一次,人力、财力都消耗巨大。因此,科考队员水下作业时争分夺秒地工作,基本没有时间休息,要么是在一个作业点作业,要么是在寻找下一个作业点作业的路上。
可以说,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深海探索相对其他领域探索都相对滞后,它象征着经济和科技上的较量。
实际上,汪老的第一次南海科考1999年才成行,那时的他已经63岁,作为首席科学家指挥领衔整个科考团队。那次任务出发前,汪老给夫人留下了一句话,“能活着回来就算赢。”
新闻配图
那个年代,除了巨大的工作压力,深海科考还要面临海盗袭击、技术设备失灵等多重问题,可以说是动一发则牵全身。两个月的科考,他每天只敢休息一小会儿,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汪品先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中国海区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大洋钻探是国际合作项目,钻探船是美国的,船长到船员大多是美国人。令汪老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当第一口井开钻的时候,船长下令升起中国国旗时的场景。这个意义已经远超科学的范畴,让励志“通过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努力,为国家重新在海洋找回自信”的汪老激情澎湃。
来源:新浪新闻综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