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品种的蜗牛不适宜水中饲养。
蜗牛简介
蜗牛是陆地上常见的一种软体动物,种类繁多,遍布全球。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蜗牛种类有25万之多。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在土中或者树上产卵。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带有条纹。
如何养殖
1、蜗牛喜欢阴暗,避免强光直射。一般可以选择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盒子饲养蜗牛。盒子的大小根据蜗牛的个头去定,一般来说,选择大一点的盒子,让蜗牛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而且盒子不能是密封的,要留有缝隙,有利于盒子里面的空气流通。
2、饲养土要求以较细的河沙为好,幼牛可添加富含腐质植而又疏松湿润的菜园土。
3、温度一般控制在12℃~30℃之间,饲养土含水量以40%为宜。15℃~25℃是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温度低于零上5度高于32度,进入休眠状态。
5、蜗牛是杂食性动物食性广但食量小,蜗牛害怕盐和咸类食物。喜欢白菜、生菜、西红柿、各种瓜皮,水果块茎、黄瓜、土豆、胡萝卜等。
6、饲养蜗牛要注意饲养盒子的卫生清洁。一般3-4天左右清洁一次,盒子里可以放置一些树叶、树枝之类的物品,方便蜗牛在上面爬行嬉戏。要注意经常给盒子喷水,保持环境的湿润。
蜗牛长大是不会换壳的。蜗牛的壳从蜗牛一出生就伴随着它们,它们的肉身与壳紧密相连,许多重要的器官都生长在壳里,一旦被剥离了外壳,蜗牛也会很快死去。
蜗牛的壳会随着蜗牛身体的成长而成长,大部分的蜗牛在成长阶段中壳会一层一层地螺旋增加,那是因为蜗牛会在原壳的洞口边分泌钙质,在原来的壳的基础上,于壳外侧长出一圈圈新壳,把洞口延长扩大,以适应自己身体长大的需要。一直到蜗牛长到成年时期,壳也不再生长。
但由于蜗牛会历经繁殖期、休眠期等,再加上气候及食物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壳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壳的表面会形成疏密不一的生长线。
由于蜗牛会在原壳的洞口边分泌钙质,所以它能够修补破损的蜗牛壳。并且蜗牛的壳也是它用来躲避外界攻击的武器,每当遇到危险,蜗牛便会用最快的速度缩进壳里。
扩展资料:
蛞蝓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
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
蜗牛和鼻涕虫都是腹足纲的动物,腹足纲、柄眼目。但鼻涕虫是蛞蝓科的,而蜗牛是大蜗牛科的。
-蛞蝓
在怀孕期间,蜗牛壳开始形成。外衣膜是蜗牛等软体动物所拥有的重要部分。碳酸钙是蜗牛壳的主要成分。为了制造这些贝壳,外衣膜会产生一种电流,帮助生物体将钙离子推向适当的位置。
在孵化之前,一只小蜗牛会长出一种胎壳,这是它外壳的第一部分。一旦小蜗牛离开了蛋,健康的饮食就成了头等大事。外衣膜将需要额外的钙来加强和扩大外壳。新生的蜗牛吃掉他们刚刚离开的富含钙的胎壳。
所有年龄和体型的蜗牛都需要继续吃富含钙的食物。它们中一些喜欢吃菠菜、花椰菜、萝卜和其他含钙的作物,还可以通过吞咽土壤或啃食石灰石来获得钙。
胎壳有一个小开口,或者说是“嘴巴”。外衣膜从下面增加了新的碳酸钙和蛋白质。当新物质在开口中变硬时,外壳就会生长。螺旋状的线圈围绕着胎壳形成,它逐渐旋转,成为蜗牛不断扩大的外壳的顶端或最顶端的尖端。
扩展资料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而下雨天没有阳光直射,空气潮湿,适宜蜗牛活动。
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蜗牛喜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蜗牛具有很强的忍耐性。
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会有危险。
-蜗牛
确切地说,它不是“长大”,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在外侧长出了一圈圈新壳。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