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有句话叫“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手机圈中也有一些这样的手机品牌,他们在本土市场也许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但是在海外市场确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而一加手机就是这样的一个手机品牌,该品牌所推出的首款手机Oneplus One便在海外市场收获了大批的粉丝。但由于该机上市时间距离现在较远,部分配置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一加手机也终于在蛰伏15个月之后,推出了这款外形与配置全面进化的一加手机2。当然,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加手机自家的手机系统——氢OS,该系统虽然是在原生Android 51系统之上优化而来,但在UI设计以及功能体验方面,与传统的国产手机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不过,由于是一款全新发布的手机系统,一加手机2在上市之初的整机体验并未达到最佳,以当时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笔者确实不会极力推荐这款。
相关链接:最便宜的骁龙810机型,一加手机2高配版京东现货有售详情
然而,正所谓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再优秀的系统都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再优秀的手机也都是一步步优化而来。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将一加手机2作为了自己的主力机型,并开始了长达2个月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确实发现了一些日常使用都会碰到的小问题,也曾因为个别系统bug而抓狂;但一加手机2身上总有那么一些闪光点,让你爱不释手并坚持了下来。随着一加氢OS的日渐完善,一加手机2的各项体验都已经趋于稳定,它仍旧是不够完美,但是你会很容易找到一个爱上它的理由。首先,还是先回顾一下这款一加旗舰的硬件参数及配置。
客观的说,作为一款旗舰手机,一加手机2并没有过分的追求硬件;相反,一加手机2选择了适当的保守,尤其是2K显示屏、全网通以及快速充电功能的缺失,毕竟想要将一款骁龙810机型做到2000元价位,就必须要有所舍弃。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的用户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体验才是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因此,笔者通过2个月的深入体验,将使用过程中的部分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选购手机有所帮助。
说到一加手机2的外观,不得不说这是一款让人爱憎分明的手机。由于将数码爱好者以及极客作为主要受众人群,一加手机2在外观方面更加偏重于男性化,即使是配备了共计5种不同材质后盖,一加手机2仍旧没能为女性群体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客观的说,这是一个遗憾,但也是无奈之举,优秀的外观设计总要有取舍。
悬浮屏设计:这是有原因的
外观方面,一加手机2保留了之前的悬浮屏设计,屏幕被塑料包边包围,而非嵌在金属边框内。这样的设计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网友表示该设计会带来一定的割裂感,平滑的手感也会有一定的丢失。而笔者认为,金属与玻璃屏幕往往需要隔离带进行缓冲,而这样的悬浮屏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屏幕,也能够减少金属材质的占比,有效降低机身重量。当然,悬浮屏设计如同一加手机2的机身轮廓一样,算是一加手机的标志性设计,留下来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从实际的体验来看,这种分层式的设计并没有明显降低握持的手感,倒是机身硬朗的线条以及较小的倒角,会让手小的用户拿起来有些硌手。
说到悬浮屏设计,就不得不提到机身正面的唯一一颗按键,这也是一颗不能够按下去的Home键,该键也集成了时下热门的指纹识别功能。以笔者之见,一加手机2是我所见过的指纹手机中,将指纹识别按键设计得与整机最为融合的一款,无论是金属环还是感应区域都采用了与面板一致的黑色,而对称式的设计也使得它能够符合更多用户的审美。当然,关于该机的指纹识别体验,笔者会在系统体验部分为大家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多说。
三段式滑动开关:实用程度因人而异
一加手机2采用了金属边框设计,金属边框两侧分别是三段式滑动开关,以及电源与音量按键,电源与音量按键的精致程度无需多言,倒是按键的反馈力度可以再好一点。至于机身左侧的一加独创的三段式滑动切换开关,笔者倒认为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借助该滑动开关,用户可以一键切换到静音模式或是勿扰模式;坦白地讲,笔者对于这颗按键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相信该按钮对于一些商务人士来说应该会更加使用一些。不过,这颗滑动按钮的手感很不错,套用汽车评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那便是“档位清晰”,再加上滑动该按钮时产生的震动反馈,会让你忍不住的随意拨弄两下。
定制化后盖:选择困难症患者必看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外观方面大家最为关心的莫过于一加手机2的后盖设计了。一加手机2采用了可拆卸后盖设计,说到这,有一个不足还是要吐槽一下的:由于后盖是嵌入到金属边框内的,因此后盖开启的位置金属边框变得很薄,用户需要借助指甲或是其他工具来撬一下才能打开后盖,而这样的代价就是,比金属边框更软的指甲会被边框划伤,而比金属边框更硬的材质则会硌伤边框。因此,一加手机2后盖的开启方式,称得上是该机细节设计方面的一个不足。
刚才我们提到,一加手机2共提供了5种材质的后壳,包括购买时默认的砂岩黑,以及定制版的竹质、黑杏、酸枝以及凯夫拉后盖。从网友的反馈来看,酸枝以及凯夫拉是最受欢迎的定制后盖,而默认的砂岩黑也拥有不错的手感。以笔者之见,这五种后盖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手感更TM爽同时也是几款中最薄的砂岩黑后盖;二是包括酸枝、黑杏以及竹制在内的天然材质后盖;再有就是采用复合芳纶纤维材质的凯夫拉后盖。
从笔者的体验来看,三种天然材质后盖的文艺气息是最重的,同时也是最具个性的,比较适合文艺青年或是有很高的个性化需求的用户;而五款后盖中,最能提升手机精致程度,同时又与机身设计最为贴合的当属凯芙拉材质,这款后盖也是笔者最为喜欢的,它的手感具有类似于皮革材质的亲和力,比较适合低调内敛但又追求极致的用户;当然,以上四款后盖由于采用了定制化材质,在厚度方面要更厚一些,喜欢轻薄的用户还是建议使用原装的砂岩黑后盖,该后盖的粗磨砂质感相比于一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搭配该后盖也能让手机更加的轻薄。
总的来说,一加手机2的外观设计是成功的,即使它没能将大部分的女性用户囊括进来,同时在一些细节方面也有待提升,但它硬朗的设计风格以及弧形机身带来的优秀手感,都是它的加分项;而定制化后盖的加入,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同于其他定制化手机的是,能够随意更换后盖也为该机的体验添加了不少乐趣,哪个用的有些腻了,换一个就好。
说到系统,一加手机2采用了自家最新推出的氢OS,该系统基于Android 51进行优化而来,采用了所谓的氢视窗以及氢表达,在设计理念上坚持做减法,只留下用户需要的设计元素;同时,氢OS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现有手机操作系统的界面风格,并在操作方式上带来了一些新的体验。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该系统,笔者将仅针对大家日常使用较多的功能进行解读。
氢OS界面个性化设置是否受限
由于取消了传统的壁纸显示形式,仅允许用户对氢视窗的壁纸进行调换,氢OS界面个性化设置方面的体验成为很多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氢OS并不允许用户对图标风格进行修改,包括通过主题方式的修改。不过,用户可以在氢视窗添加自己喜欢的壁纸,而系统的全局UI也会根据你设置的壁纸色调,提供五种不同的背景色;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五种背景色皆是从你设置的氢视窗壁纸中提取而来,这样会使得全局UI的风格更加统一,但也会让背景色的设置受到限制,用户难免会遇到系统UI整体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氢OS的流畅度以及易用性如何
氢OS是在Android 51系统上优化而来,系统的流畅性自然有坚实的基础,而随着一加方面对于氢OS的不断优化更新,该系统的流畅度已经可以用丝滑来形容了,同时稳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上市初期偶尔会出现的闪退等现象也早已解决。至于易用性嘛,氢OS加入了很多的滑动式操作,比如在任意界面从屏幕下方向上滑,可直接呼出各种快捷开关;再比如在系统主界面向下滑动,可拼音检索快速搜索应用等等。
对于一款采用55英寸屏幕的智能手机来说,由于不能大范围的移动手指,在手指可及范围内进行滑动操作是最为快速便捷的。虽然这一设计在vivo以及IUNI等品牌的智能手机中也有出现,但氢OS所呼出的快捷操作界面包含了顶部的常用程序快速启动区(包括手电筒、录音以及拍照等等),以及下方的快捷开关操作区两个区域,既能清晰地实现更多的快捷操作,又能不显得过分凌乱,称得上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设计。
卡片式短信体验究竟怎样
在笔者体验的过程中,氢OS所提供的卡片式短信,的确能够大大优化短信的显示。以验证码类短信为例,氢OS可以直接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显示,包括验证码来源以及有效期等等,使得用户在浏览时能够快速的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非常人性化。当然,稍显不足的是,该功能的使用范围还相对有限,我们也期待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优化,能够有更多的短信类型兼容此功能。
当然,除了这种显示形式以外,针对火车票以及登机牌等通知类短信,氢OS可以直接生成一张类似于电子版车票的卡片,用户在系统主界面双击氢视窗,便可以直接进行调用,对于商旅人士来说十分的方便。当然,该功能同样也有局限性,目前大多数的第三方订票平台所推送的票证信息,都不能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显示,只有类似于12306这样的官方号码发送的信息才能够被识别转化,相信这应该是数据库范围的问题,未来应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指纹识别体验如何
指纹识别是一加手机2全新加入的一项安全辅助功能,借助该功能,用户可实现解锁手机以及支付宝支付等功能。一加手机2正面的Home键虽然集成了指纹识别功能,但并不能像很多同类设计的手机那样按下去,这一点虽然会让很多用户在使用初期不太适应,但随着使用习惯的调整,触摸一次便能解锁手机的体验还是会吸引住很多人。当然,该按键同时可当做Home键来使用,将其设计成不能按下的形式,也有助于统一三个操作按钮的触感,毕竟Home键两侧的多任务按键以及返回键都采用了电容按键的形式。
至于指纹识别的效率以及稳定性,相信很多关注论坛的用户也注意到了该机发布初期所遇到的个别用户指纹识别率低的问题,该问题笔者也曾遇到过,但随着系统的不断优化更新,该问题早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现在,在锁屏的情况下,一加手机2的指纹解锁成功率基本上在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论坛内部分用户反映更新系统之后仍旧识别率较低的问题,笔者建议更新完系统之后再重新录制一次指纹,因为官方的优化是针对录入与识别两个过程都进行过改进的。
系统方面,受限于文章篇幅,笔者无法就其真实体验一一进行介绍,只能讲大家比较关心的方面进行重点介绍。从整体角度来看,氢OS还远远谈不上完美,但它已经足够稳定,同时,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也使得该机的易用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该机清新简洁的UI界面,以及卡片式短信等特有的功能体验,该系统仍然能够聚集很多的用户,尤其是重度手机用户。
拍照功能作为一加手机2上市初期官方的宣传重点之一,也是很多潜在用户极为关心的一个功能点。正如前面我们看到的,一加手机2采用了前置500万与后置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组合。乍一看,一加手机2的成像配置与现在很多的中低端手机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细看后会发现,这里面的区别大多了。一加手机2所采用了来自OV的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其传感器面积达到了1/26英寸,单个像素面积更是达到了13微米,这在目前相同像素的摄像头中已经是顶级水准。再加上该摄像头所搭配的F20光圈以及激光对焦功能,一加手机2的成像配置不可谓不强大。
至于软件方面,一加手机2的拍照界面乍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拍照模式或是具体功能。但是一旦在取景区域进行上下滑动,你便会发现更多的拍照模式,包括慢动作拍照、延时摄影、自动模式、手动模式以及视频录制等等;在自动模式下,用户还可以选择画质加功能,该功能能够明显提升拍照的画质。对此,笔者还特地针对夜景进行了画质加模式的效果对比,可以看到开启画质加与不开启画质加能够获得明显不同的画面质量,即便是在光线极暗的夜晚,这种差别也是肉眼可见的,足以看出画质加对于成像素质的提升作用有多强。
当然,一加手机2在上市之初,官方对于它的拍照最为自豪的莫过于它精准的白平衡了。对此,笔者也进行了相关测试,并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拍摄。最终,不管是光线充足色彩丰富的情况,还是光线昏暗色彩相对单一的环境,一加手机2都能够尽可能接近本真的还原被拍摄主体的实际色彩,而这也验证了此前一加官方对于一加手机2拍照白平衡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一加手机2的样张,需要查看大图的话直接点击即可。
通过以上样张不难发现,一加手机2的成像素质确实达到了同级别中的上流水准,尤其是白平衡方面的表现。当然,13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也能保证一加手机2的样张获得足够的画面细节,F20光圈的加入也能够让日常的拍照过程变得稳定高效。可以这么说,一加手机2的拍照功能并不是目前的旗舰手机中最为强悍的,但它拥有自己的特长,同时在特长以外的方面又能够达到平均水平以上,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对得起它1999元起的售价。
降频的骁龙810实际体验究竟如何
在上市之前,确定即将搭载骁龙810处理器的一加手机2,便在性能以及发热控制方面收到了广大手机用户的质疑。这种质疑声是有道理的,骁龙810处理器上市初期的确在发热方面给用户以及厂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虽然一加方面反复强调一加手机2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过热的问题,但仍旧是有不少用户在该机上市初期抱以观望的态度。但随着笔者体验过程的深入,笔者对于该机的性能以及发热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坦白地讲,即便是进行了降频处理,骁龙810仍然能够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不玩大型游戏的情况下,一加手机2不仅不会出现卡顿,发热的情况也并不会出现;而在运行狂野飙车8等大型3D游戏的情况下,一加手机2的游戏载入时间确实要比火力全开的骁龙810机型稍慢一些,但是实际的游戏运行体验并不会受影响,画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卡顿,发热的情况确实会出现,但并没有达到很夸张的情况,实际的测量数据也与我们之前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可以说,一加手机2在不影响整机体验的前提下,基本驯服了“脾气暴躁”的骁龙810。
3000mAh电池续航能否够用
一加手机2在搭载骁龙810处理器,并采用55英寸1080P显示屏的情况下,内置了一块3300mAh容量的不可拆卸式电池。这样的硬件数据并不会带来超长的续航时间,实际的体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对于笔者这样的重度手机用户,一加手机2勉强能够维持一天的使用。在使用频率降低的情况下,一加手机2也可以实现2天左右的续航表现,而这真的要取决于个人的使用习惯了。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上班族来说,随手充下电并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事情,更何况一加手机2还搭载了正反可插的Type C USB接口。至于充电速度,笔者使用5V 2A电源进行充电,基本上可以实现半个小时充电50%的实际效果。这对于没有配备涡轮快充的一加手机2,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也并不会觉得该机充电速度方面有什么劣势。
一加手机2是否值得购买
说到这,相信很多用户已经心中有数了。一加手机2确实谈不上完美,它仍旧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对于一个仍在不断优化升级的新系统来说,这些不足都是可以得到改善或是弥补的。相反,一加手机2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具备了很多高端手机优化也无法得到的体验,尤其是拥有独特体验的氢OS系统,以及目标人群极为清晰的整机外观,这些都是它吸引着笔者继续使用它的理由。也许上市之初一加手机2并不是一款足够值得推荐的高端旗舰,毕竟彼时的氢OS仍显稚嫩,但对于现在的一加手机2,它确实是一款值得推荐的智能手机,毕竟它只有1999元起的售价。相同的价位,相同的配置,我们也确实很难找到比一加手机2更为优秀的机型了。
购买须知
一加手机2并不是一款全网通机型,但它是一款移动联通双网通机型,能够全面兼容移动、联通的2G/3G/4G网络;同时,该机支持双卡双待功能,并能够实现双4G盲插,一键切换4G网络。值得一提的是,一加手机2的双卡卡槽位于机身内部,只要掀开后盖,用手指就能够取出,无需借助卡针等第三方工具,是一个比较贴心的设计。
此外,喜欢定制化后盖的用户注意,定制化后盖是要额外进行购买的,在官网下单时,如果选择了定制后盖,一加方面会连同原装砂岩黑后盖一同发货。
相关链接:最便宜的骁龙810机型,一加手机2高配版京东现货有售详情
骁龙处理器,哪个好?
首先来看下骁龙820以及骁龙821在参数上的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款处理器都是采用14nm FiFET三星第二代LPP工艺技术、全新四核64位Kryo CPU以及Adreno 530 GPU,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主频上。骁龙820的CPU大核主频22GHz、小核主频16GHz,GPU主频624MHz;骁龙821的CPU大核主频24GHz、小核主频2GHz,GPU主频650MHz。也就是说,骁龙821的CPU性能提升10%,而GPU的提升为5%。
骁龙821/骁龙820参数对比
接着进入实战跑分环节,我们选择的两款手机在配置上几乎一致,一款是骁龙820处理器+6GB RAM+64GB ROM,另一款则是骁龙821处理器+6GB RAM+64GB ROM,所以测试结果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安兔兔测试数据显示,骁龙821手机的总得分为163546,而骁龙820手机总得分为142114,性能上确实是骁龙821要强一些。在单项环节的对比上,骁龙821也差不多做到全面压制,特别是在CPU、图像运算以及3D性能方面,骁龙821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骁龙821/骁龙820跑分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相比骁龙820而言,骁龙821只是一个经过小幅升级的版本,有些类似当年的骁龙801和骁龙800,骁龙801也是提升了CPU和GPU主频,同时加入对eMMC 50和双卡双待的支持;骁龙821除了主频的提升外,还将支持双PDAF相位对焦以及扩展激光对焦测距技术,可以提升手机的拍摄实力。
骁龙
对于已经拥有骁龙820旗舰的用户来说,骁龙821虽然性能方面确实有提升,但是由于骁龙820自身本就够强了,骁龙821带来的性能提升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特别明显,如果你不是款爷的话,没有必要追新。不过随着 儿骁龙821旗舰的问世,有望让骁龙820手机的价格更亲民。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1点,新一代iPhone及A10芯片将亮相,届时我们再来比比看,骁龙821和苹果A10谁是真正NO1。
骁龙目前最好的处理器是什么
骁龙835是高通新一代旗舰处理器,拥有强劲的八核芯,主频高达245GHz,无论是畅玩大型3D游戏,还是进行多任务处理,都能从容应对,流畅如飞。
高通骁龙835芯片基于三星10nm制造工艺打造。10nm工艺相比14nm将使得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高通骁龙835芯片面积将变得更小。
新的骁龙835处理器,支持Quick Charge 4快速充电,比起Quick Charge 30,其充电速度提升20%,充电效率提升30%。另外其具备更小的芯片尺寸,能为手机厂商提供更灵活的内部空间设计。
Quick Charge 40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以延长手机使用时长5小时,此外QC 40还集成了对USB-C和USB-PD(Power Delivery)的支持,适配范围更广泛。
高通骁龙处理器排行推荐的有?
现在市面上的高通骁龙cpu排行榜上推荐的有骁龙855、845。
1、骁龙855。这是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刚出的一款手机处理器,看到很多回答里都没有提到855的这款,想必他们看到的排行榜都是12月之前的吧。
其实2019年初的高通排行榜第一应该是骁龙855了。这款不管从工艺(7nm制程)还是核心(1个A76大核+3个A76核+4给A55小核)上都远胜过以千的845版本。
而且855支持的内存频率高达2133HZ,比以千出的骁龙cpu多了好几百。这就保证了这款处理器的数据交换功能更加强大。而且由于技术更先进,这款处理器就像苹果的A12一样,在提高性能(提高了大概45%)的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功耗。
2、骁龙845。这款处理器的工艺制程是10nm,稍稍逊色于第一名。核心也没有A76大核,只有4个A75和4个A55小核,但是也是八核设计。
虽说功耗没有针对于5G时代的骁龙855那么强,但是采用了全新处理架构的845依旧可以降低在游戏、启动程序过程中的负载,从而实现速度的提升。此外这款cpu的稳定性也很强,不会出现在玩手机时一开始很流畅后来就卡顿的情况。
高通骁龙处理器排名
1、高通骁龙800系列处理器 骁龙810处理器 四核A57和四核A53 骁龙808处理器 双核ARM和四核A53内核 骁龙805处理器 四核 27 GHz 四核 27 GHz 骁龙801处理器 四核 25GHz 骁龙800处理器 四核 23GHz 2、高通骁龙600系列处理器 骁龙615 八核(四个17 GHz+四个10 GHz) 骁龙610 四核17 GHz 骁龙602A 四核15 GHz 骁龙600 四核19GHz 3、高通骁龙400系列处理器 高通骁龙410 四核 A53,单核速度高达14GHz 高通骁龙400 四核16GHz、双核17GHz、12GHz 4、高通骁龙200系列处理器 高通骁龙200 四核ARM® Cortex™ A5CPU,单核速度高达14GHz;四核ARM Cortex A7CPU,单核速度高达12GHz。
高通骁龙处理器各个系列的差别?
骁龙处理器按照其处理能力、性能、工艺优劣、售价等将骁龙处理器分为4大 系列,分别是骁龙800、骁龙600、骁龙400和骁龙200。骁龙处理器800系列主要定位在旗舰,而骁龙处理器200系列则是最入门手机芯片
高通是通信起家的巨头,其出产的骁龙芯片向来是高性能的代名词。
骁龙处理器现有四个系列:200系列、400系列、600系列、800系列,国产手机基本看不到200系列(需要注意的是,高通经常是新中端秒旧高端,所以不要直接看数字决定性能,比如430强于616,650强于808)。
目前在售的主要有:425、430、615、616、617、625、650、652、653、801、808、810、820、821。
425:红米4A(499),这个价位没有对手的存在。
430:红米3s/4(699),这个价位也是没有对手的存在。
615/616/617:功耗和性能都很一般,基本上属于800元价位以上不太推荐的。
625:这是一款很出色的处理器,采用了三星14nm制程,功耗和性能很均衡。
650:中端神U,ARM公版六核心,性能秒掉了前代的808,适合预算不足的游戏党考虑,只是搭载骁龙650的机型太少,国产只有红米note3全网通和小米max两款。
652:比650多两个高频A72大核心,性能有所增强,并秒掉了前代旗舰810。
653:652的频率增强版。
801:前代老旗舰,性能均衡,但现已被新中端65X系列反超,如果是购买千元降价旧旗舰还是可以考虑下的。(另注:801是32位处理器,高通已经宣布不跟进安卓70升级适配了,不过801的手机刷机很溜,甚至可以刷windows手机系统,比如刷机小王子小米4和zukz1)。
808:前代老旗舰,但现已被新中端65X系列反超,如果是购买千元降价旧旗舰还是可以考虑下的。
810:著名的“火龙810”,高通为了应对联发科,抛弃了自己更成熟的自家架构,采用了ARM的公版架构强上八核,然而20nm制程并不能压住四颗A57核心,并造成了广受用户吐槽的严重发热降频问题。现已被新中端65X系列反超。
820:高通今年性能强劲的旗舰处理器。
821:820的频率加强版。
骁龙处理器的系列排序是什么
1、高通骁龙800系列处理器
800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和功效超乎想象,它不但赋予互联计算无限可能,更帮助制造商打造领先时代的移动体验。
骁龙835处理器
骁龙821处理器
骁龙820处理器
骁龙810处理器
骁龙808处理器
骁龙805处理器
骁龙801处理器
骁龙800处理器
2、高通骁龙600系列处理器
600系列处理器在性能、效率和多用性方面独领 。 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嵌入式设计和联网汽车,骁龙600超越其他顶级移动处理器,无论何种形态内,都能为移动端用户带来超凡的使用体验。
骁龙652 八核18GHz
骁龙650 六核18GHz
骁龙625 八核20 GHz
骁龙617 八核15 GHz
骁龙616 双四核17GHz
骁龙615 双四核17GHz
骁龙610 四核17GHz
骁龙602A 四核15GHz
骁龙600 四核19GHz
3、高通骁龙400系列处理器
400 系列处理器为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功能而生,不仅具备广泛的网络连接功能、更支持尖端摄像头技术、全高清显示器和高保真音频。 无论是拍摄照片、在线观影还是玩最新的 3D 游戏,只需轻点指尖,任何喜爱的应用程序皆可轻松切换。
高通骁龙435 八核14GHz
高通骁龙430 八核12 GHz
高通骁龙425 四核14 GHz
高通骁龙415 八核14GHz
高通骁龙412 四核14GHz
高通骁龙410 四核12GHz
高通骁龙400 双核17GHz
4、高通骁龙200系列处理器
200系列处理器的使用便捷性更出色,在优化续航时间的同时,让您享受备受青睐的移动体验。 骁龙200系列处理器经过精心打造,让应用程序的导航和切换更加顺畅,同时提供生动的高清视觉效果和优质的多声道音频。
高通骁龙212 四核13 GHz
高通骁龙210 四核11 GHz
高通骁龙208 双核11 GHz
高通骁龙200 四核14 GHz
高通骁龙处理器排行
单线程CPU性能排名: 1苹果A8 2三星Exynos 7420 3苹果A7 4三星Exynos 5433(7410) 5高通骁龙810 6联发科MT6595 7高通骁龙805 8高通骁龙801 多线程CPU性能排名: 1三星Exynos 7420 2三星Exynos 5433(7410) 3联发科MT6752 4联发科MT6595 5高通骁龙810 6高通骁龙805 7三星Exynos 5430(2GHz) 8华为麒麟925 GPU性能排名: 1高通骁龙810(Adreno 430@600MHz) 2三星Exynos 7420(Mali-T760MP8@772MHz) 3高通骁龙805(Adreno 420@600MHz) 4苹果A8(PowerVR GX6450@533MHz) 5三星Exynos 5433(Mali-T760MP6@600MHz) 6高通骁龙801(Adreno 330@578MHz) 7三星Exynos 5430(Mali-T628MP6@600MHz) 8苹果A7(PowerVR G6430@450MHz) 注: CPU性能参考Geekbench 3跑分 GPU性能参考3D Mark以及GFXbench离屏成绩 华为麒麟930以及联发科MT6795资料不详,未参与排名 平板电脑处理器未参与排名,别跟我说英伟达Tegra K1和苹果A8X 感谢高通吧大神提供数据资料。
骁龙8+降频后是一款高端芯片,它的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在降频后,它的性能如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降频后的骁龙8+性能并不会下降太多。骁龙8+采用了Kryo 680核心,其中一个核心的主频率为284GHz,共有三个性能核心和四个效率核心,能够支持5G和Wi-Fi 6E等多种网络连接方式。而在降频后,这些核心的主频率会略微降低,但整体性能仍然非常强大。
其次,降频后的骁龙8+在日常使用中表现依然优秀。这款芯片的优化程度非常高,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减少功耗,因此在日常使用中用户几乎感受不到降频后的影响。用户可以流畅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享受高质量的游戏和多媒体体验。
最后,降频后的骁龙8+在极限性能表现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在进行大型游戏或其他高负荷应用程序时,芯片可能会更容易发热,导致性能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一般用户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总之,降频后的骁龙8+性能仍然非常出色,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享受到优秀的性能和体验。在极限性能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影响不大。骁龙8+作为一款高端芯片,它的性能和稳定性都非常卓越,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芯片之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骁龙810有多强
骁龙810是一款20纳米制程4+4大小核架构的八核处理器,由4颗Cortex-A57核心和4颗Cortex-A53组成,负责高强度运算任务的A57核心相比目前的A15核心性能提升了50%,功耗较低的4颗Cortex-A53则主要在处理一些日常应用时发挥作用。骁龙810配备了Adreno 430 GPU(图形处理器),相比骁龙805所搭载的Adreno 420 GPU有30%的性能提升。
这么强的性能能用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强化4K的体验,骁龙810新增无线串流功能,可通过USB连接器与电视之间分享4K视频,整个过程不会有丝毫卡顿。另外,录制视频时可以选择声音区域,即便是在十分嘈杂的环境下,也可清晰录制用户想要获得区域的音频,提升整体4K视频的效果。
在双摄像头的环境下,骁龙810处理器能通过算法的优化实现更出色的变焦效果,即便原理上并非光学变焦,但相比数码变焦画质有较大提升,同时又不会损失原始分辨率。其它方面,骁龙810支持杜比的“Atmos sound”技术,能提供出众的模拟环绕立体声效果,硬件锁闭的加入则能够防止黑客入侵。
·615/810曝出过热问题
尽管骁龙810依旧是移动处理器的旗舰标杆,但继上个月被指出内存控制器被发现存在缺陷之后,近期又曝出因全新64位ARM核心导致在频率超过12-14GHz时出现过热问题,分析师指出修正这些问题高通或将推出不同版本的骁龙810但会导致原计划使用该芯片的机型推迟三个月面世,引起业内不小的反响,对此高通官方并未进行回应。
骁龙600、骁龙800的年代,联发科还在疲于追赶,当时的产品也不给力,市面上主流品牌的中高端机90%以上都会追随高通这两款处理器,但资源过度集中有时候也会让高通吃不消影响芯片供应,小米等国产厂商就吃过苦头。
高通固然希望骁龙615、骁龙810能够再复制当年骁龙600/800垄断中高端市场的成功,然而从自身、竞品、合作伙伴、产业链四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碰壁,上面所说到的810芯片过热问题在615身上也存在,而且是制造工艺的硬伤,另外从多款搭载该芯片的机型上市后市场的反应来看,大家对其性能和续航表现普遍是不大满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