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均衡器调的方法:
超低音: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低音: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中低音: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
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小K的音乐效果很一般,所以要从均衡器入手,将小K的音乐潜质挖掘出来要想弄清楚均衡器调节的原则,必须明白各频段的声音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下面这段介绍对均衡器的调节会有一些帮助,推荐给大家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觉是从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则集中在80Hz~12kHz之间,不同频段的声音对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3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 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
5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A喜欢超重低音的朋友听歌的朋友
第一列 往上调满
第二列保持一半不动
第三列在一半的基础上往下调两格
第四列往上调,但不要调满!调到离满格还差两格就行了
第五列也往上调,调到离满格还差三格就行了
B喜欢低音比较平稳一点的朋友
第一列15
第二列10
第三列8
第四列13
第五列15
首先是CB,全名Clear Bass,清晰重低音。这个是年代很久的一个音效了,有一段时间随身听流行重低音效果,但是单纯的加强低频会让其他频段变的混浊进而影响听感。CB就是SONY专门研发的可以加强低频却又保证其他频段声音质量的音效。一般不是原音党的话这个音效都建议开一到两格,很讨好耳朵。
接下来是CS,全名Clear Stereo,清晰立体声。一般随身听的耳机都会出现左右串音的现象,不信你可以找个单声道的音频在电脑和随身听上测试。我试过确实如此,虽然不知道为啥。。这个技术可以独立处理两个声道,在随身听上也可以清楚的分辨左右声道。但是这个技术只针对随机配的耳机,如果是老一些的机器可以进入工程模式修改参数来支持其他耳机(A845是可以的)。
CP,全名Clear Phase,清晰相位。这个技术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说明,大意是提高不同乐器、声部的分离度。同样这个音效一般只对特定的耳机和扬声器生效,用其他耳机反而可能会降低解析度。关于Clear系列音效需要注意的就是塞子的适配性,不是原配或者没去工程模式调过就不要随便开了。
sony随身听自带的NC031耳机,它的降噪是通过采集环境声音然后反向互补降噪的。该耳机其实自带了一个麦克风隐藏在耳机背部(如图)。如果把这个小麦克风拆掉,这个耳机就不能降噪了。由于降噪只对自带耳机有效,就不细说对音质的影响了。据某些人说声场会被压扁,这种玄学我不太懂。
最后稍微说一下EQ,最早玩EQ是买了魅族E3的时候,大概七年前了吧。一般来说音乐里的声音可以分为三个频段,低、中、高,在常见的均衡器设置里依次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播放器有不同的分段。
低频主要影响的是贝斯、底鼓、大提琴这种低音雄厚的乐器,开高了会提高氛围感和重音,但也会让其他频段显得混浊。一般开CB就不用动低频区(一般在最左)。
中频主要影响的是人声、小提琴、钢琴、吉他这类最抓耳朵的声音,调高这个区段一半会让声音更饱满,更有辨识度,但相应的这个频段是最容易引起听觉疲劳的频段。个人建议这个区段不要调高,有时候甚至可以调低。
高频主要影响的是音色明亮、尖锐的乐器,例如Vitas的声音。这个频段调高可以使音乐变得明亮,清脆,但在某些耳机上会显得很刺耳甚至破音。这个频段一般是在用咚咚咚逼次一类的耳机时调高,可以稍微改善听感,让声音不至于太糊。
自己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原音党,低烧,用的ipc+um1。直到后来开始听acg的歌才慢慢回到音染坑。个人建议是根据自己的耳机来调整eq,比如像air这种下身残疾的选手,可以开cb、加低频。还是看个人喜好。如果只是为了听起来更爽,最好的eq配置应该是增强高频,低频,不动甚至降低中频。eq配置呈U型。这样的效果是加强了人耳不太敏感的中高频段,是音乐更具饱满感和充实感,同时更加明亮。不过听久了容易累。
大概就这么多了,现在基本只开CB听。自从A845屏碎了最后,主力就是Mac和ipc。最近新买了个M504正在玩,声音挺怀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