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设备:苹果8
设备系统:ios12
1、以苹果8为例,点击手机工具中的测距仪,如下图所示:
2、进入页面后会出现一个点。
3、点击下方的加号,会出现一个**的点。
4、手机再向右滑动,会出现距离显示。
5、到终点的时候,点击一下加号。
6、两点的距离就会显示出来了。
单反相机手动对焦的方法是:在设定菜单里把自动测距功能打开,选择好对焦点就可以了。
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Reflex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是指用单镜头,并且光线通过此镜头照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取景的相机。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第一台单反相机于1909年被研制出来,自从1970年代起,这项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单镜反光相机成为了高级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新宠。
对焦,有时也被称为聚焦,是指通过相机和镜头的功能来改变物距和相距的相对位置,使被拍物从模糊到清晰过程,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相机对焦的方式,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手动对焦
尽管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但依然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自动对焦要比手动对焦更准,其实并不是这样,自动对焦的优点在于迅速快捷,更加准确的反而是手动对焦。
这一点在微距和弱光摄影上最为明显,由于相机自动对焦的物理原理(测距对焦、对比度法、相位对焦),它在弱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偏差,微距摄影则对焦点要求更加精细,相机自身很难把控。
很多人习惯用自动对焦了,换成手动对焦很不习惯,认为对焦又慢、又难看准焦点,没关系,现在的数码相机大多数都有实时取景功能,它对于手动对焦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单次自动对焦
这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对焦方式,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是指在半按快门时,相机开始对焦工作,一旦相机的处理器确认焦点已经对准,发出合焦提示,再完全按下快门就可以完成拍摄,对焦过程也就结束。如果想要改变焦点,那就要先松开快门按钮,然后再次半按快门重新开始对焦。
当相机已经提示对焦已经准确,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门前,拍摄对象发生了移动,之后再完全按下快门,就会得到一张失焦的模糊照片,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只适用于拍摄相对静止的物体。
三、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
自动对焦主要分为两种情况,除了单次自动对焦外,另一种就是连续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也称为伺服对焦,就是半按快门对焦之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了,相机会自动跟焦。
在你使用连续伺服对焦时,要在开始时选取对焦点,换而言之就是告诉相机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才能进行跟踪。根据伺服对焦的特性,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目标,例如运动、赛车等等。
四、完全自动对焦
如果你选择的是自动对焦而不作任何调整,当你的手指半按快门时,相机就开始自动帮你选取对焦点了。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尤其是当你需要抓拍,或是没有时间主动选取对焦点时。
但是相机自动选取焦点也有弊端,比如说你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焦点,相机自动选取的焦点往往是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但有很多时候我们选取的焦点在画面中的其它的位置(例如黄金比例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手动选取对焦点了。
五、手动选取对焦点
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综合了自动对焦以及手动对焦的优点,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画面,尤其是拍摄风光、静物和肖像摄影这种有充分时间准备的题材。你在取景框内可以看到对焦点的指示,然后通过按钮选取你想要的对焦点,接着半按快门开始对焦,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更容易帮助你拍出你想要的画面。
六、人脸识别
目前最新的相机基本上都配备了这样的技术(需要开启实时取景),它通过软件算法识别画面中的人脸部分,然后把它当做对焦点进行跟踪和检测。这个方法最适合拍摄爱动的小朋友,只要开启这项功能,相机的对焦点就会一直锁定在小朋友的脸上,不用再担心每次拍照都不配合的熊孩子啦!
七、先对焦,后构图
尽管现在的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越高级的相机会有越多的自动对焦点供你选择,但是不能保证你所需要的对焦位置每次都有自动对焦点,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对焦后重构图。
这个方法非常方便,虽然有时为了重构图的需要,你的相机位置会产生轻微的偏移,但这种程度上的偏移并不会使焦平面发生变化而产生脱焦的问题。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弱光环境的拍摄,即在目标处使用中心点对焦(通常来说,中心点对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八、后键对焦
平时我们半按快门,相机就会自动对焦,全按的话就会拍照。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定,将这对焦和拍照两个功能分开,让快门只保留拍摄功能,将自动对焦功能放在机背的AF-ON这个按键上面,即在半按快门的时候不会对焦。
AF-ON这个功能适用于主体位置会随时变化的情况,例如生态摄影、运动摄影或新闻摄影,就常常会使用到它。使用方法,就是把对焦点设定成中央单点对焦,在拍摄时,按住AF-ON,以中央对焦点不断追踪着主体,直至对焦准确及构图完成才按下快门。
使用AF-ON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了重新构图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连拍一些照片,如果每次拍照前都要半按快门对焦,反复重新构图再拍摄,这会为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操作。而使用AF-ON就可以一直追踪你想要拍摄的目标,适时按下快门即可。
九、超焦距对焦
超焦距的概念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它是指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景深前界(离镜头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换句话说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从超焦距点到无穷远的画面全部都清晰。
最快的对焦就是不对焦,这句话深谙超焦距对焦的原理。手动将镜头的焦距调整到最大,只要保证被摄对象处于最近清晰点之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了。很多街头抓拍就是使用这个技巧。PS:如果是广角镜头采取这种方法,会使画面的景深达到最深。
十、景深合成
这是北美的风光摄影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办法,对于层次感明显的画面,你可以拍摄不同对焦平面的照片,然后用这个技术把它们合成,让画面的每一处都变得清晰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拍摄静物,一定要严格保持相机的参数和被摄者的距离,最好是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同一个焦段,然后改变不同的焦平面多拍几张,最后合成,从而得到一张前后完全清晰锐利的照片。
摘要: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距离进行测定的仪器,工作时,激光测距仪通过发射激光并计算激光从发出到收回的时间,从而得到距离,这就是激光测距仪的原理,具体的测量方法有相位式激光测距、脉冲式激光测距、三角法激光测距和激光回波法四种,激光测距仪可分为手持式、云服务式、望远镜式三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激光测距仪原理和测量方法吧。一、激光测距仪原理是什么
测量仪器有很多种类,测量距离一般会用到测距仪,在诸多测距仪中,激光测距仪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它测量迅速又准确,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不过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激光测距仪的原理很简单,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发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信号到接收的时间,时间乘以光速再除以二,就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了。
二、激光测距仪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1、相位式激光测距
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测线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即用间接方法测定出光经往返测线所需的时间。
2、脉冲式激光测距
这一方法是利用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能量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瞬时功率很大的特点进行测距,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激光的飞行时间差进行测距。
3、三角法激光测距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称为激光三角反射法,激光测距仪的精度是一定的,同样的测距仪测10米与100米的精度是一样的。而激光三角反射法测量精度是跟量程相关的,量程越大,精度越低。
4、激光回波法
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回波分析原理来测量距离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激光发射器每秒发射一百万个脉冲到检测物并返回至接收器,处理器计算激光脉冲遇到检测物并返回接收器所需时间,以此计算出距离值,该输出值是将上千次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平均输出。
三、激光测距仪有哪些类型
作为一种测量仪器,激光测距仪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手持激光测距仪
测量距离一般在200米内,精度在2mm左右,这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激光测距仪,在功能上除能测量距离外,一般还能计算测量物体的体积。
2、云服务激光测距仪
通过蓝牙将激光测距仪上测量数据实时传输到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上;通过wifi联网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可与远程的施工伙伴实时共享测量数据。
3、望远镜式激光测距仪
测量距离比较远,一般测量范围在35米-2000米左右,也有最大量程为10公里左右的测距望远镜,由于测距望远镜的准直性要求,35米以下为盲区,大于2000米以上的激光望远镜一般采用YAG激光,波长为1064微米,为了达到较大的测量量程,所以激光功率较大,建议使用者注意激光防护。主要应用范围为户外中、长距离测量。
除此之外,还可分为一维激光测距仪:用于距离测量、定位;二维激光测距仪:用于轮廓测量,定位、区域监控等领域;三维激光测距仪:用于三维轮廓测量,三维空间定位等领域。
本部分内容主要解释如下几个问题:1,camera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有何作用?2,如何实现对焦?3,DSP/ISP结构和作用?
单反主要包括机身和镜头,手机camera也主要包括sensor,镜头和马达等三部分,其基本组件相同,都是由镜头完成视角和光线的聚集,对焦马达系统完成准确的对焦,sensor等完成可见光的感应,然后通过自己集成的DSP完成数字图像处理。其中,以佳能相机的工作原理为例,可以参看其官网数码单反相机攻略关于基本概念的解释,下文主要介绍手机camera结构和工作原理。
手机camera基本的物理组件就是模组,如下图所示,主要组件之一镜头,由多个镜片组组成,包括塑料片以及玻璃片,树脂镜片比较贵,很少用。例如,大家常说的5P1G镜头组就是指该镜头由5片塑料片,1片玻璃片组成。一般长焦距的需要更多的镜片组,所以看到长焦的镜头会相对更长点,当然还有潜望式的设计方法。另外,玻璃材料的色散等控制明显优于塑料,但价格稍贵。
另外一个重要部件就是感光区,主要指CCD或者CMOS传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是电感耦合元件,CMOS(Comp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是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CD工艺技术发展的比较早,技术成熟,成像效果好,目前高端单反主流还是CCD,但CMOS发展势头迅猛,集成度高,成本低,工艺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手机上虽然普遍采用低成本的CMOS工艺,但未来一定会寻求更好的技术进步。如下图所示,CCD每个像素电荷信号是逐行读出,然后再放大,且ADC和信号放大器共需要3-4组电源,功耗高;而CMOS可以做到逐个读出,并且输出信号之前就可以单独放大,且需要一组电源就可以完成,但是信噪比稍低。
CCD/CMOS图像传感器最基本结构是像素,如下图所示,从上到下包括微透镜,CFA(主流是拜尔阵列),金属布线,光电二极管以及其他晶体管。当然,结构上还有很多不同类型,比如说BIS和FIS等等,光电二极管是主要感光的元件,然后通过其他晶体管进行选通、跟随、开关控制等等;还有一些金属布线,二氧化硅阻挡层等等,这些部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少。另外,像素一方面可以用来感光,同时,有一部分像素用来相位对焦(PDAF)。这些PD点通光量只有正常像素亮度的一半,图像上会显示出黑点/坏点,后期需要在ISP中进行校准。
camera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对焦是实现清晰物像的重要一步,首先我是认识一下什么是清楚的物像。主要涉及两个概念,景深和弥散斑。如下图所示,对上焦的物像在底片上成像的点是个圆形斑,且斑点很小,可以简单的理解这就是一个弥散斑,像面上的弥散斑直径越小,成像越清晰,且在一定范围内,人眼都是看得清楚的,对应的物像距离就称之为景深。景深范围内,一般都称之为清晰的像,没对上焦的物体在底片上形成的弥散斑过大,导致无法分辨。
那在实际摄像过程中是如何首先对焦的呢?这个时候是需要辅助对焦系统,基本原理是通过激光、多次拍照等提出相位或者对比度等信息,通过算法识别对焦情况计算测距,然后再借助马达等工具,将镜头推到合适的距离完成清晰成像。目前主要由两种对焦方式,PDAF(相位对焦)和CDAF(对比度对焦),目前PDAF被广泛应用于单反相机,但在手机上精度能力还有一定缺陷,往往还需要CDAF辅助对焦。
相位对焦,它的原理是在CCD或者CMOS上专门做一些PD的像素点,并且成对出现,分别左、右遮挡一半的通光量,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并且计算一次即可实现对焦。而CDAF主要是拍摄不同焦距下的照片,计算的对比度,确定最合适的对比度,计算出该点对应的对焦距离,然后将距离信息指令发布给音圈马达,将镜片推到指定位置完成自动对焦。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光信号经过sensor感光,AD转换器之后就成为了数字信号,流程可以参考上文所述的camera工作流程图。常见的白平衡校准,伽马校准,色彩校准,坏点检测等等,其中还包括去噪,图像复原,增强,压缩以及色彩空间转换等等,都在这一块进行的,跟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相似,ISP类似与DSP中的一部分,主要都是数学模型,算法原理相关的处理,但这一部分对最终的图像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ISP的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ISP控制单元和基本算法库,是总的控制中枢和算法库中心;第二部分是3A信息算法库,3A即AE(自动曝光),AF(自动对焦)和AWB(自动白平衡),这是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拍照参数;第三个是sensor库,这一块和sensor相关联,它们为基本算法库注册函数回调,以适配sensor的差异化,得到最终的初始化参数,包括基本的曝光时间,增益以及焦马达的步长等等。ISP中涉及了非常多的基础图像处理算法,此处暂不做延伸,另外,在软件端也有一些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包括现在非常火的深度学习,高动态处理等等,以减轻CPU 的内存。
后续待更新
注:均来源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联系删除!
主要
参考资料: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957088336008360&wfr=spider&for=pc
2, https://wenkubaiducom/view/935692d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fhtmlfrom=search
3, https://blogcsdnnet/zero_zeo/article/details/79448009
4, http://wwwcanoncomcn/special/ds_abcbook/approachhtml
5, https://wwwcnblogscom/lifan3a/articles/5006760html
6, https://blogcsdnnet/l18318931829/article/details/7827479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