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旦遭受到恶意软件、病毒、黑客的攻击,就容易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损害个人利益。所以,如何防止手机被偷窥、监视、泄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手机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手机APP做好权限管理
要避免手机隐私泄漏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给App全部权限,很多人懒得看,直接一路点击同意。这正是给了不法App读取手机联系人、读取位置信息等隐私的机会。
对于安卓手机:
依次点击“隐私”-“应用管理或者权限管理”,查看一下你的手机中哪些没有关闭的权限。
检查目前自己给哪些应用开通了权限,没必要及时关闭。很多时候你的程序没有这一权限照样能正常运行。如果你所有的App都有最高权限,那你就是骚扰电话或者赌场短信的重灾用户。
对于苹果手机:
对于苹果的iOS系统也不可以掉以轻心。点击设置-隐私然后就可以看到所有App的相关权限。
首先,最应该关闭的还是你手机定位功能中的常去地点功能,这个功能记录了你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待了多久等详细信息。其次,所有app在下载时要把定位功能权限设置为“应用使用期间获取”,隐私安全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2、手机下载APP拒接恶意流氓软件
除去手机已经安装的软件,下载其他应用时,要注意多项权限,例如存储、位置信息和电话等,而多数权限和应用本身功能并不相关。建议下载软件的时候最好去官方的渠道进行下载。
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遇到看个网页或者点开一个应用,不小心点到其中的广告就自动下载软件并且安装了。这类广告的关闭按键大多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安卓手机系统设置中依次找到“安全”-“更多安全设置”,就会发现有“外部来源应用下载”等诸多选项,这里只要不打开,我们即便从浏览器上下载了应用也不会被允许安装,
3、旧手机数据需要完全删除
除了平时存在泄漏个人隐私的风险,卖出的旧手机是泄漏隐私的高风险区。很多人选择“恢复出厂设置”,自觉隐私已经随着出厂设置的恢复删掉,放心的将手机卖出。
其实不然——恢复出厂设置之后原机主的手机数据还可以恢复。“恢复出厂设置”意味着手机存储空间仅仅做了“可以覆盖存入文件”的标记,但在文件没有重复覆盖读写之前,并不意味着手机存储中的信息被完全抹掉。这类似电脑上误操作删除的文件可以使用软件恢复一样,手机内的数据也可以恢复。
手机号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
手机号码个人信息泄露维权方法:
1、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3、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泄漏个人信息罪如何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2013〕12号)明确规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现行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主观:
个人信息权是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组织都不得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一、个人信息泄露了该怎么办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二、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哪些根据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网络服务商包括资讯类网络服务商、社交类网络服务商和购物类网络服务商,后两种网络服务商一般要求用户注册后享受相应服务,而用户注册的资料一般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码等,部分甚至还包括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职业和学历等等的详细资料。用户点击注册提交后,个人信息一般会通过函数算法转变为一些没有规律的字符进行存储,这种加密的存储方式由于解码的难度比较大,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有部分的网站在存储用户个人资料的时候,是采用明文密码的方式,也就是用户输入什么,后台就存储什么,这样只要谁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库,就能完整地看到每个账户和相对应的密码和个人信息了。第二类: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员工倒卖个人信息。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主要有通讯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房产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存在部分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牟利。第三类: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或介质中了病毒。电脑或者手机中了木马病毒;使用了黑客设置的WIFI或者自家的WIFI被黑客破解;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三、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应当立即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然后收集相关的证据,向相关部门报案等。
法律客观:《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
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