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为手机为例,设置延时拍照片的步骤是:
1、在手机桌面上点击相机图标。
2、点击右上角的设置图标。
3、点击定时拍摄选项。
4、选择一个时间即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延时摄影拍摄技巧 1
延时摄影拍摄技巧——简单的拍摄准备
除了相机,拍延时基本要求只有两个:一个稳定的脚架;一根可编程快门线(有的朋友是通过刷固件等方式实现延时功能,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顺带说一下我的惨痛经历:我花了1000多元在网上购买的佳能的原装可编程快门线只能连续拍摄99张,还不如人家100来元买的山寨快门线的可连拍张数多,心塞…后来买的是品色的快门线,可靠性高,没有连续拍摄张数限制。
右为佳能原装快门线,只能拍摄99张(坑爹啊!),左为国产快门线,可以连续拍摄无限张。
可编程的快门线设置很简单了。记住几个单词:“Delay”表示延时拍摄模式。“INTVL”表示间隔时间,“N”表示拍摄张数设定——绝大多数可编程快门线都是如此。
比如,我想拍天上的云翻滚的感觉,如果当时有风,云移动相对较快,就设定为间隔3秒拍一张。拍摄张数一般来说,设定300张左右。
为什么一次要拍300张这是经验——因为后期在电脑上制作,每一秒的视频片段由25帧画面组成,300÷25=12秒的画面。你可以在这12秒的画面中,进行剪辑,拍摄得越多,给后期剪辑的空间就越大。
延时摄影拍摄技巧——实战!星空延时摄影
拍延时,其实就是拍照片,所以光影、构图等基本要求都一样。这里以茶卡盐湖星空延时拍摄为例进行说明,将歪斜的荒废的电杆作为照片的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线的1/3处。右边恰巧有银河,正好可以用来平衡画面。然后如之前说的那样,用可编程快门线进行连续的照片拍摄,这个过程会很长。
ISO:3200,曝光时间:30秒,光圈:F28
延时摄影拍摄技巧——素材的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处理照片;第二步是合成视频。
我通常使用Lightroom(简称LR)这款软件进行照片的后期处理,LR可以说是目前专业摄影师使用得最多的软件。优点很多,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一次性大批量处理照片。这与延时摄影完全是绝配。
将照片导入LR后的界面。
在LR里面需要做的工作,第一个是调整色彩——如增加对比度、饱和度等。除了基本色彩调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选项就是降噪。对于微光类型的高ISO拍摄,后期降噪是必不可少的。LR中有个重要的选项就是右边面板“减少杂色”里面的“颜色”选项,将它往右边拉,彩色噪点就会慢慢消失。这点对于微光拍摄很重要。
第二项工作是设置画面比例。目前的视频都是16:9规格,因此我们在设定的时候,也要将其固定在“16×9”上面。然后对原始的3:2的照片画面进行裁剪,使之符合高清视频的比例。以上说的,都是在导入的第一张照片上进行调整
设置为16:9的长宽比
第三项工作是我们要将第一张调整好的照片设置,用“同步”的方式应用在所有导入照片上。LR的这步批处理操作,让我们的劳动强度降低。
具体做法为:点界面左下角的“复制”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特别选中“裁剪”后,再点“复制”。
然后Ctrl+A,全选所有照片,点右下方的“同步”按钮。这样即可将所有照片都按照之前的设置进行批处理。
最后一步,点击右键,导出照片。其他不用多说,记得把调整大小一项的长边大小,设置为1920像素。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系列可以用于制作1080P延时视频的素材。
小知识:延时滑轨的运用
拍摄延时的基本配置是脚架和快门线。如果还想拍出更好的效果的延时,则需要再添加一个延时滑轨。延时滑轨工作过程是按照你设置的要拍摄的张数,比如300张。然后它会自动将这个滑轨的长度等分为300份。每次移动一格,停下来拍一张,再移动一格,停下来拍一张……这样制作出来的视频就是不光天上的云、星星在动,连地面也会移动,让画面的吸引力更强。
你还可以用一个脚架支撑滑轨的一端,形成一个角度,玩法很多,大家可以慢慢去研究。
目前稍好一点的国产延时滑轨价格基本在6000元以上。且便携度不佳,适合有车的朋友选择。
图中的黑色盒子是控制器,控制滑轨的移动与停止,滑轨由控制器内置锂电池供电。
将数百张照片转换为视频
将照片转变为视频的软件有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LR+AE(Adobe After Effects)的组合方式。
AE的工作界面
第一步,在“文件”菜单里导入文件(勾选JPEG序列,选中第一个文件选择导入即可)。要注意的是,在导入之前,最好将所有要导入的照片按顺序批量重命名。比如Windows里可以用ACDSee,Mac可以用AdobeBridge等。
第二步,点第三个“新建合成”按钮,并设定参数。
将JPEG序列,用鼠标拖入“合成”中。
第四步,导出。按Ctrl+M(MAC电脑是Command+M),设置好路径后,点击“渲染”按钮即可。AE默认的是无损的方式导出,文件体积相对较大。如果硬盘吃紧。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对小一点的格式。
至此,基本的延时片段制作就完成了。如果还需要再进一步,就用剪辑软件对拍摄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配上音乐字幕……旅行短片就是这样产生的哦。
延时摄影拍摄技巧 2日间拍摄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设定在光圈优先模式,白平衡则选择自动,ISO值尽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门速度需尽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 /2000 秒这样的高速快门来作拍摄,将会得到凝结的瞬间画面,但因为拍摄之后需后期剪辑成流动的影片,所以建议尽量放慢快门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 这样在后期之际将会比较方便,画面也会更加流畅。
延时摄影的拍摄题材绝大多数都是风景,因此在拍摄上,风景摄影的相关摄影观念与技巧也几乎都可以派上用场。只不过,比起拍摄单张照片,进行延时摄 影时要将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并事先考虑进来。
夜晚拍摄建议大家改用手动模式(M模式)拍摄。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环境,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若是无光的环境(如山区),则建议调整至3300K左 右的色温 白平衡,这样画面会呈现偏蓝色,比较讨喜。若是在无光的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画面可能会呈现咖啡色调或**调。拍摄之前,先使用较高的ISO(例如 ISO800)、光圈F56 、快门速度30秒来进行测试拍摄,观察场景与环境细节(例如构图是否平稳、画面中有无电线杆等不需要的物件等)。基本上,曝光时间不要超过30秒,因为加 上间隔时间,单是拍摄一张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过40秒,后制时影像的接续可能会不顺畅,因为时间差异太大了,例如云的流动会接不起来、断断续续。曝光时间 控制在30秒之内,景物的`延续性将会较为理想。
明暗交界时刻此时无论从白天拍到晚上、或是从晚上拍到白天,相机都必须全程记录。以从白天拍到晚上来说,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后再慢慢 开大(例如从 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这样可以让拍摄白天与夜晚时的快门速度尽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后期时容易发生白天的画面可以平缓播放,但 到夜晚时却变成类似加速播放,整体看来很不协调。此外,也可以尝试固定光圈、快门速度,让ISO自动升高,如此能够保持光圈与快门速度的衡定,但缺点就是 高感光度所带来的影像质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从几个与延时摄影较为相关的方面,和大家分享其设定方式。
拍摄张数一个场景要拍摄多少张数,才能算是一个延时摄影可用的项目档呢建议大家至少要拍摄250-300张。类似的张数在后期时,大约只能转换为10秒 左右的影 片,又因为延时摄影是以流动方式呈现,剪辑时,考量该场景与前、后场景之间的过场特效(如淡入、淡出),又要扣掉约2秒左右,所以实际呈现出来的影片其实 仅有6-8秒。以视觉经验来说,6秒钟左右的画面比较能让观赏者维持注意力,相同的画面持续播放太久,容易让人感到不耐烦;当然,若是拍摄到的影像格外精 彩,也可以考虑稍微播放久一些。
拍摄选用的档案格式
若是遇到高反差的环境,建议大家使用RAW档作拍摄,于后制时再把暗部拉亮。若是藉由平顺的光源拍摄,有时直接拍摄JPEG档也堪用。此外,夜 间拍摄时, 使用RAW档后制空间也会比较大。若是手边的相机可以选择,建议选用14bit的RAW档(或是占用最多记忆卡容量的RAW档),因为这样的宽容度会更 高,尤其是在高反差的环境下,有助于将失误的地方补救回来。
测光模式
建议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测光(矩阵测光、权衡式测光),因为延时摄影的拍摄时间很长,而且期间景物不断变化,若是选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可能产生测光失误,造成亮部过亮或暗部过暗的问题。
曝光补偿
一般来说,拍摄时若是能减少03EV左右,画面的颜色会比较饱和;若是完全不加/减光,整体颜色就会较为平淡。
对焦
以白天拍摄来说,可以先打开自动对焦,让相机对准焦距之后,再将自动对焦关闭,转成手动对焦。这是为了避免在拍摄时,让部分会移动的景物、车辆或人物影响对焦系统,导致对焦区域跑到了错误的范围。
防手震
现在许多新款镜头或是机身,都附有防手震的便利功能,但是延时摄影与风景摄影类似,在使用脚架拍摄时,将防手振的相关功能关闭,可以得到更稳定的拍摄效果。
反光镜预锁
若是手边的相机有此功能,建议大家将反光镜预锁起来,这样可以减少拍摄时反光镜的振动,让呈现出的画质更加细腻。
虽然延时摄影的基本拍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便拍摄一张,但是实际上的拍摄间隔时间,却会依不同的题材有所差异。
问题一:如何延时摄影及慢动作拍摄 延时摄影及慢动作拍摄
延时摄影一般来讲是每隔X秒拍一张照片,后期堆在一块儿组成视频,效果上和快进类似
慢动作效果和慢放类似
这两个手法放在一起时也叫升格拍摄和降格拍摄
延时摄影对器材要求简单,能拍照片手机单反都可以拍摄
慢动作拍摄则对机器要求较高,但是苹果6以上的版本也支持升格拍摄,每秒120帧,播放时按照每秒30帧播放,放慢4倍,还有一些高端单反,以及高速摄像机能够拍摄,值得一提的是,黑卡4代也能够拍摄1秒1000帧的升格拍摄。
问题二:延时拍摄技巧有哪些 延时摄影设定方式 延时拍摄技巧有哪些
延时摄影的拍摄时间很长,而且期间景物不断变化,若是选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可能产生测光失误,造成亮部过亮或暗部过暗的问题。所以建议大家使用全面/平均测光(矩阵测光、权衡式测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延时摄影设定方式。
这里从三个拍摄时间点,来分享相机的基本设定,分别是日间、夜晚与明暗交界的时刻。
日间拍摄
基本上,曝光模式可设定在光圈优先模式,白平衡则选择自动,ISO值尽量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门速度需尽量放慢,如果是以1/1000秒或1
/2000
秒这样的高速快门来作拍摄,将会得到凝结的瞬间画面,但因为拍摄之后需后期剪辑成流动的影片,所以建议尽量放慢快门速度,例如使用1/50秒以下的速度,
这样在后期之际将会比较方便,画面也会更加流畅。
延时摄影的拍摄题材绝大多数都是风景,因此在拍摄上,风景摄影的相关摄影观念与技巧也几乎都可以派上用场。只不过,比起拍摄单张照片,进行延时摄 影时要将组合成影片的需求也一并事先考虑进来。
夜晚拍摄建议大家改用手动模式(M模式)拍摄。白平衡部分,若是在有光的环境,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若是无光的环境(如山区),则建议调整至3300K左
右的色温
白平衡,这样画面会呈现偏蓝色,比较讨喜。若是在无光的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画面可能会呈现咖啡色调或**调。拍摄之前,先使用较高的ISO(例如
ISO800)、光圈F56
、快门速度30秒来进行测试拍摄,观察场景与环境细节(例如构图是否平稳、画面中有无电线杆等不需要的物件等)。基本上,曝光时间不要超过30秒,因为加
上间隔时间,单是拍摄一张照片可能就要等上超过40秒,后制时影像的接续可能会不顺畅,因为时间差异太大了,例如云的流动会接不起来、断断续续。曝光时间
控制在30秒之内,景物的延续性将会较为理想。
明暗交界时刻此时无论从白天拍到晚上、或是从晚上拍到白天,相机都必须全程记录。以从白天拍到晚上来说,可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先使用小光圈,之后再慢慢
开大(例如从 F22 、F18 、F16慢慢升到F56
、F4),这样可以让拍摄白天与夜晚时的快门速度尽量拉近,若是差距太大(例如白天1/60秒、夜晚30秒),后期时容易发生白天的画面可以平缓播放,但
到夜晚时却变成类似加速播放,整体看来很不协调。此外,也可以尝试固定光圈、快门速度,让ISO自动升高,如此能够保持光圈与快门速度的衡定,但缺点就是
高感光度所带来的影像质量下降。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从几个与延时摄影较为相关的方面,和大家分享其设定方式。
拍摄张数一个场景要拍摄多少张数,才能算是一个延时摄影可用的项目档呢建议大家至少要拍摄250-300张。类似的张数在后期时,大约只能转换为10秒
左右的影
片,又因为延时摄影是以流动方式呈现,剪辑时,考量该场景与前、后场景之间的过场特效(如淡入、淡出),又要扣掉约2秒左右,所以实际呈现出来的影片其实
仅有6-8秒。以视觉经验来说,6秒钟左右的画面比较能让观赏者维持注意力,相同的画面持续播放太久,容易让人感到不耐烦;当然,若是拍摄到的影像格外精
彩,也可以考虑稍微播放久一些。
拍摄选用的档案格式
若是遇到高反差的环境,建议大家使用RAW档作拍摄,于后制时再把暗部拉亮。若是藉由平顺的光源拍摄,有时直接拍摄JPEG档也堪用。此外,夜
间拍摄时,
使用RAW档后制空间也会比较大。若是手边的相机可以选择,建议选用14>>
问题三:延时摄影怎么拍 三个实际效果讲解相机慢曝光B门的使用方法
B门是一种既可以说是游离于相机四种模式(A、S、M、P)之外的摄影模式,也可以看成是M档的延伸。在B门模式下,摄影师既可以调整光圈,也可以完全控制快门速度,而这个所谓完全控制快门速度与M档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在M档下摄影师可以从1/8000秒-30秒自由调节快门速度。而B门则是摄影师按住快门钮快门就会开启,而释放快门钮快门才会闭合。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还是来看几组照片,从实战中学习B门的使用方法吧。
实际效果一:平静的水面
难得一见的如镜面般的水面。
为什么难做到?
我相信如果满世界找平静如镜面般的水面还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你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湖面海面可都是有波澜的。
适用于什么场景?
环境光很暗的场景。
该怎么做?
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然后将相机调整至B门,有的相机在模式转盘里有单独的B门模式,有的相机是在M档里将快门速度调整到30秒之后的一档就是B门了。调整到B门之后使用一个比较小的光圈。这时最好用快门线操作相机的快门,否则你将一直按着快门按钮,就算我们忽略了相机的抖动,一直按很长时间手也会酸的。按下快门线上的快门钮,并且锁住快门。然后短则等上两三分钟,长则等上半个小时,这需要视环境光亮度而定。所以多拍几张是很必要的。觉得曝光差不多了,就可以给快门钮解锁,曝光就完成了。
为什么能出这种效果?
即使水面有小波澜,这些波澜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长时间曝光可以保证水面的每个位置都有波澜出现。相当于把参差不齐的水面磨平了。镜面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实际效果二:星轨效果
这是什么?
美丽的星轨效果。
为什么难做到?
我们抬头望向天空,目之所及仅仅是点点繁星,若要星星拖出轨迹需要很长时间的曝光。
适用于什么场景?
环境光非常暗的场景。即使周围一点光没有也没关系。
该怎么做?
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然后将相机调整至B门。调整一个合适的光圈,不要太小太小的话星轨会很细。之后进行B门曝光,如果想得到短一些的星轨可以曝光15分钟左右。如果要一个较为完整的周天运动可以曝光10几个小时。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数码相机,相机的传感器会发出大量的热,增加噪点倒是其次,可能会有传感器过热烧毁的可能。所以建议大家使用CMOS作为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拍摄。CCD发热量大,太容易被烧毁了。
为什么能出这种效果?
天空的星星并没有动,即使星星实际运动速度很快,我们离它们N光年以外也毫无感觉。能够出现这种效果完全是拜地球自转所赐,所以拍摄出来的星轨都是同心圆。在北半球这个同心圆的圆心基本上就是北极星了。
此外,如果这时候有流星出现,就会在同心圆星轨上出现一条直直的亮线。所谓流星摄影也用的是这种方法。作为曾经为我国天文事业奋斗过几年的笔者来说,对于此再熟悉不过了。
实际效果三:运动轨迹
被连续记录下来的运动轨迹。
为什么难做到?
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场景完成一个类似多重曝光的效果。而如果真的使用多重曝光,反而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适用于什么场景?
没有任何环境光的场景。
该怎么做?
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然后将相机调整至B门。调整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光圈的大小要配合闪光灯指数与拍摄距离,具体公式是闪光指数=光圈×距离。然后按照闪光指数将闪光灯调整至频闪状态。按下并锁住快门,这时摄影师可以发布模特开始做动作的口令,同时让闪光灯开始频闪。动作结束同时再停止闪光灯的频闪状态,然后释放快门按钮结束曝光。
为什么能出这种效果?
>>
问题四:如何使用延时摄影模式 个人经验,一秒钟25张照片有些多,不是特别能体现出延时的感觉,建议一个镜头拍320张照片,20张一秒,一个镜头16s以内。
相机设置:纯手动模式,M档,快门速度手动、光圈手动、白平衡不能用自动的,要手动调整(这个很重要。设置好之后在拍一个镜头内的时候都不能懂了,否则就白费了。
快门的话看你拍什么了,如果一个景要拍几个小时那种的话,就自己计算下320张每张之间间隔多少秒就好。注意相机如果自带延时拍摄功能(尼康的)是可以用的,不需要再买数控快门线,但是尼康的延时快门功能的时间计算是包括了快门时间的,就是如果快门速度是3秒,你每张间隔是2秒的话,间隔时间要调整为5秒,具体的看下说明书吧。
镜头设置:手动对焦,一般把要拍的物体自动对焦清楚后改为手动就好。进阶建议:使用渐变滤镜,具体的自己搜索了解下。
后期:用一般的视频软件就好,我比较喜欢用Sony Vegas, 导入之后输出成为完整的视频后再做后期调整,亮度色彩啊,位移啊等等。进阶:前期拍Raw格式的照片,后期用Lr批量处理后再导入到视频软件里制作。
祝出好作品!
问题五:如何拍摄固定机位的延时摄影 你说的那几个镜头其实用了三种手法。
一是固定机位拍摄,后期做视频的推拉效果,就有了小范围的动态效果;
二是用延时轨道拍摄的,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相机每拍一张前进一下,后期合成后就有了动态效果。这两种方法在移动的距离和范围上都有局限性,都只能胜任小范围移动镜头,剩下的大范围位置变化的延时镜头是用一种叫做大范围移动延时的手法拍成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机器架在三脚架上每拍一张照片等距离移动一下位置,这个位置可以很大,后期通过AE等软件去抖动就有了这种大范围位移的效果。
狭义的延时摄影可以说就是将一系列等间隔拍摄的照片用视频剪辑软件串联成视频。
问题六:单反如何延时摄影 配上延迟摄影的遥控器是一个好办法。比较便宜。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
需要找一个别人碰不到,安全,防雪,防雨,防震,防盗窃的环境
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架
需要一个外置电源耽如果只拍几个小时时间,也许用不到),接到相机上
需要一个电脑或者是PAD
连接相机与电脑,设置远程遥控拍摄软件(中端单反才有这个功能,入门级往往没有,佳能除外)
在相机里设置好拍摄参数,以及延时拍摄设置。通常1分钟拍一张。
后期处理
问题七:延时摄影需要什么设备?怎么拍摄? 一般需要单反+三脚架+快门线(带有自己定时连拍功能的快门线),有些单反自带间隔拍摄的工能
拍摄时间间隔从几秒钟到数分钟不等
时间间隔的参考(摘自蜂鸟论坛)
大风天快速移动的云层:1-2秒
慢速的云:5-10秒
太阳在地面上移动的影子:10-20秒
太阳在晴朗天空的轨迹:20-30秒
星星在天空中运行的状态:10-60秒
日落时对太阳的特写:1-2秒
城市的人群:1-2秒
植物生长的状态:5-40分钟
之后就是使用软件进行后期制作
(注:其实使用简单的设备也可以做延时摄影,比如将手机固定进行间隔拍摄,不过手动累死人,你懂得~)
问题八:如何拍摄延时摄影作品 简单的就是用三角架和有定时自动拍摄功能的快门线(如果机身有次功能也可以不用快门线),高级的就要有延时摄影专用的轨道,这个可以tb买,也可以自制
问题九:慢速摄影和延时摄影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这两种摄影方式并没有很多的可比性。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比如在一分钟内播放花开花落的过程,实际上花开花落当然不是一分钟的时间。
慢速摄影就是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了,比如有时候在较暗的光线下拍照,会把人拍糊了,就是因为光线不足,快门速度为保证曝光而变慢了,变慢的话拍照的人手一抖,就把照片拍糊了。故慢速摄影最好配合三脚架使用。用来拍流水就会形成绸缎般效果,如下图。
实际上延时摄影和高速摄影倒是可以对比理解。高速摄影就是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然后用用俗称的慢动作播放出来。比如拍摄子弹出膛,就是典型的高速摄影。
问题十:怎么用摄像机拍摄延时摄影。 把播放速度加快2到3倍,具体自己测试,然后加上一条喜欢的音乐音轨就行了
数码相机的延时拍摄现象 用过数码相机的朋友或许都有种感觉,那就是在按下快门后,需要一小段时间的间隔才能继续拍摄下一张。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实对于目前的数码相机来说,都会有这种现象——拍摄延时。所谓“拍摄延迟”,就是拍摄完第一张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拍摄第二张。这在传统相机中是不存在的,但数码相机几乎都有这种间隔,有些机型甚至在按下快门到相机真正动作之间也有延迟。由于数码相机拍摄记录具有延时性,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适合快速连续拍摄。 那么这种拍摄延时的原因何在呢?原来在按下快门后,相机需要花几秒的时间进行内部处理,生成图像,进行压缩,然后把图像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CCD清除电荷,最后相机内部进行重新设置。也就是说数码相机拍摄要经过“光信号→模拟电信号→数字电信号→记录在存贮介质上”的过程,转换、记录都需要花费时间,尤其是记录耗时较多。由于数码相机中的存贮缓冲器比较小,所以目前所有的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不是很快。等所有的工作都处理完成后,就可以拍摄下一张了。不过随着相机内部存储器的增大和压缩技术的改进,这种延时将会越来越短。 虽然许多数码相机提供了连拍功能,而且也出现了一些支持高速连拍的数码相机,可以一次拍摄几幅连续图像。但您不难注意到,在普通数码相机中,大多只能连拍低分辨率的照片,因为高分辨率照片的数据量是很大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去处理。不同型号数码相机的拍摄延迟时间不等,从几分之一秒到几秒甚至十几秒。当然,为了不错过拍摄时机,这种延迟越短,响应越快越好。而且部分厂家提供的连拍数据,实际操作中并无法达到,因而在实际购买时,您应该自己使用一下,感觉一下延迟时间——须用同样的分辨率。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