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还记得老师曾经说过:“被称为大师的**导演们虽然一般不会再拍出什么更出彩的**,但至少能做到安全,这个安全就是**的起承转合都很到位,不会出现太明显的缺点。”
我当时就在想:哦,原来拥有起承转合才能被称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自2013年初,号称“汇索尼精粹”的XperiaZ面世以来,双面玻璃面板、钟表式电源按键、三防特性、简洁不浮夸的外形设计等元素让我对Z系列一直保持着由衷的喜爱。起初,我觉得黑色的镜面最能折射出一种无法言喻的神秘美,所以Z和Z1都选购了黑色版本。可自从以小巧且多彩为卖点的Z1 Compact上市后,心中对色彩的渴望便喷薄而出,仿佛压抑很久的猛兽得以释放。每一代推出的新颜色,那就是我的不二选择。摩登黄Z1 Compact、琥珀金Z3、珊瑚绿Z3 Compact,每一款的颜色都时尚靓丽,且辨识度非常高。
今年四月,索尼在日本低调发布了新旗舰Z4,于六月面向大陆市场将该机的名字改成了Z3+,并加入了移动/联通双4G双卡双待功能,推出了黛丽黑,香槟金,皎月白,涧湖绿四个颜色版本。
起初看到“涧湖绿”这个颜色命名还是有些许疑惑,因为通过网络上的来看,似乎更偏向蓝色。直到拿到真机,依然觉得这是个极具争议的颜色,由于光线和角度的不同,都能给你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来形容算是再贴切不过了,所以到底是“青”出于蓝,还是“清”出于蓝
确实是一个很难定下的答案。
但是“涧湖绿”作为一个Z系列前所未有的颜色,选择它必定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新的配色能给我以不同的感官刺激,这清新的蓝施以浓郁的墨,更有种夏天的意味在里面。其次,只有新的颜色才更能让别人知道我换了新款嘛!在此,也请各位原谅我的虚荣与肤浅。
Xperia Z3+传承了索尼自Xperia Z以来的Omni Balance全平衡设计,每一代都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追求更为极致的完美。虽然这种传承让不少人已经有了审美疲劳,渐渐地缺少了关注点。但作为一个系列的产品坚持使用下来的用户,看着科技在不断发展,产品在逐步完善,一不小心就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地在成长。也许我这样的比喻多少会有些矫情,但如果你真正喜爱过一个品牌,在匆匆岁月里留下过自己追逐的脚步,相信一定能够体会这一种无法言说的心境,像是微微的兴奋,夹杂着隐隐的感动,和岁月浓稠地调和在一起,五味杂陈。
嗯,谁说只有拥有起承转合才能被称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先,来看看Z3+相对于Z3有了哪些改变和改进:
双面钢化玻璃、圆润的金属边框、钟表式电源键和吊绳孔这些经典的设计元素一个不落下,而机身有了进一步的瘦身,厚度在保持69mm,重量也仅有144g,为握持感和单手操作都加分不少。最重要的是如此纤薄的机身,摄像头依然可以做到完全平整,想想那些盲目追求超薄却让摄像头如火疖子一般凸起的手机,不仅让我对索尼的设计功底表示钦佩。
另外Z3+取消了以往设置在机身左侧的磁性吸附式充电接口,且机身上方的35mm耳机孔以及下方的USB接口均为裸露式设计,但依然做到IP65/IP68防水防尘,在此,让我向索尼再行一次注目礼!要知道不少Xperia的用户都有在经意或不经意中花样秀防水的爱好!
正因为这样的设计,使得机身更加的简洁。左侧仅剩一个长条状的防水盖,防水盖内有最高支持128G的Micro SD卡槽和支持双Nano SIM卡的一体式卡托。相比大部分手机使用的金属卡槽,这块薄薄一片的塑料卡托显得有些简陋,且取出比较费力,但这也许正是为了保证三防和控制机身体积所做出的让步。另外不支持SIM卡的热插拔让我有些意外,每一次拔取卡槽,手机必须重启才能识别运营商信号。
右侧由上至下分别为电源键、音量键和两段式拍照键,三个按键的位置及力度反馈都比较适中,相机键也对抢拍起到一定的帮助。据本人测试,息屏时按下相机键,大约1秒后可以启动相机进行拍照。
机身上方为左右对称的35mm耳机插孔和降噪Mic,下方则是Micro-USB接口及吊绳孔。Z3+金属边框的表面处理工艺相比Z3也有改动,金属质感更强,且在某些角度会泛出微微的香槟色,磨砂的质感使得握持时更增一份踏实感。四角的橡胶色泽也变得略带透明,就像镶嵌了四颗还未被抛光的珍珠。
手指从玻璃划向金属边缘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金属边框比双面玻璃都略高出一些,这样的设计使得平面放置时可以减少对玻璃的磨损,并可以在摔落时减少对玻璃的冲击力。但在单手操作时,手掌内部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丝丝搁手。
除了皎月白版本搭配白色面板之外,其它三款颜色版本均搭配了黑色的面板。正面上下对称的双扬声器采用了类似Xperia Z2隐藏在边框内的设计,在黑色面板上更不容易发现扬声器的存在。另外前置摄像头、Led提示灯、Logo也位于面板的屏幕上方。在此还不得不说说Z3+这块屏幕,52英寸1080p分辨率保障了足够的细腻度,亮度提升到了700nit,色域也有大大的提升,并且还有X-reality图像处理引擎加持,清晰、自然、鲜活、明亮这些褒奖之词完全可以不吝啬地送给它。
背部设计整体变化不大,依然是居中的SONY、Xperia和NFC的标识以及左上方的摄像头和闪光灯。摄像头的镜头改为使用后面板玻璃直接进行保护,做到不仅平整而且还平滑。如今大部分手机都配备双Led闪光灯甚至是三色温闪光灯的情况下,Z3+的单Led闪光灯无论是在夜间照明或者拍照补光的情况下都显得单薄。
在我的记忆中,在“音质”方面,索尼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品牌。Xperia Z3+的解析力表现整体上不错,另外醇音技术、EQ音效、自动优化的加入让不同的用户可根据自我爱好对音效进行调节和设定,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日常听音需求。另外Z3+还加入了LDAC蓝牙高解析度音频编码技术,支持最高 990kbps 音频传输,这绝对是无线蓝牙耳机用户的福音。外放方面,双扬声器使得声音更具立体环绕的效果,但整体音量还是偏小,发声不够饱满有一些乏力的感觉。
拍照方面,Z3+沿用了与Z3一样的2070 万像素G镜头。我一直觉得Xperia系列的相机素质非常不错,成片也OK,尤其在夜间成像方面有着绝对性的优势,而且AR效果、趣拍、有声照片等功能的加入,也使其成为手机默认相机应用中玩法最多的品牌。但是整个使用体验真的不是很舒服。界面之繁琐,设置之复杂让普通用户一时间不知无从下手,于是便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XperiaZ3+拍照界面:
XperiaZ3+样片:
相信大家对高通骁龙 810这款处理器并不陌生,拜其所赐, Xperia Z3+持续使用相机应用一段时间后,机身后盖NFC标识附近便能感受到明显的发热,尤其是使用“AR效果”后1-2分钟系统便会出现“设备温度过高,相机将临时关闭以冷却”的提示,随后相机便会被强行关闭,待手机降温后才可重新使用相机。如此的表现使得原本就不理想的相机使用体验雪上加霜。好在仅是使用特效拍照和运行大型游戏场景时,易出现高温现象,日常使用时机身温度还是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就个人使用经验总结了如何给Z3+降温的三点“小妙招”:1手动水洗进行人工降温,防水功能此时正好派上用场;2给手机换上一个冬天的主题,让自己感觉沁凉冰爽;3放下手机,看着它想着静静!当然这些所谓的“小妙招”只是自己闲时的调侃,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所有的用户最希望的,当然是高通或者索尼能够尽快推出控制温度改善发热的方案缓解并改善这一系列的问题。
Z3+ 的前置摄像头像素提升至500万,采用了 1/5 型 Exmor R 感光元件,拥有 25mm 广角,实时美妆和眼球磨光功能的加入势必可以讨好不少女性用户。自拍效果确实比之前的Z3有着明显的提升,但夜间成像噪点多涂抹严重的现象依然还是存在。
AR效果自拍
系统方面,Z3+搭载的是Android502版本,可以看出锁屏界面、下拉菜单以及设置菜单都有原生Android的影子。原生系统的流畅与简洁,再加上骁龙 810 八核处理器、3GB RAM的硬件助力,日常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卡顿的现象。
虽说非常贴近原生系统,但索尼依然做了不少的改动及优化。例如下拉菜单快捷方式的顺序支持自定义;多任务界面下方增加了计算器、计时器等常用的小功能;简易屏幕的加入;支持更改或下载安装系统主题;使用手势对通话进行智能控制;可对屏幕操作进行实时直播的“屏幕录制”功能等等。但是作为国行版本,其简陋的应用商店,用户头像频繁莫名的消失,来电归属地等功能的缺失,说明其在本土化功能的完善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的。
简易主桌面
至于索尼的图标,有人觉得精致简洁,也有人觉得简陋且方圆不一。但我个人觉得选上一些清新文艺或者自然系的壁纸,与手机整体简洁的设计风格和给人清凉又充满生机的涧湖绿色搭配在一起,素净、淡雅与宁静的日系风格搭配完毕。
续航一直是我使用XperiaZ系列以来非常放心的一个方面,Z3+续航的表现算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儿。电池容量2930 mAh相比Z3的3100mAh有所减少,实际使用中差别并不算大。轻量使用可维持2天,日常使用一天也基本没有问题。
写到这,XperiaZ3+的改变以及个人的使用分享也基本叙述完毕。Z3+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在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方面都有青出于蓝的完善,这些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用户们希望看到的。虽然Z3+依然存在着许多细节方面的不足,但我依然欣赏索尼对精致和极致的追求。
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或者生态,当你见证着它的成长时,你会拥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会时刻关注它的动态,它的成长表现以及它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选择远离,有人依然驻足其中;有的人失望至极,有的人欣喜若狂。
无论是远离还是驻足,是失望还是快乐,至少,我们都坚持过。这是回忆,更是与生俱来的情感表现。
写给和我一样追逐过Xperia的朋友们!
索尼Xperia 1 IV这款手机最大的亮点就是摄影功能,得到了不少摄影人士的青睐,可见它的摄影能力到底有多给力,那么索尼Xperia 1 IV各个方面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测评分析一下吧。
1、影像表现
索尼Xperia 1 IV搭载了三摄四焦段影像系统,三颗镜头均为1200万像素,并且有120fps高速读取传感器加持,保证了三颗镜头性能体验的一致。
搭配蔡司T镀膜,可很好地抑制光线反射,呈现出更加精美的光影细节和对比度。
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使用索尼Xperia 1 IV不会出现因为使用了不同镜头拍摄而在后期剪辑时出现画面色彩、画质不一样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后期创作效率。
眼部对焦和实时追踪是索尼手机的一大特色,它延续了相机的能力,可以让相机使用者体验无缝衔接,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则可以更加精准拿捏每一张照片。
索尼Xperia 1 IV的三颗镜头都配备实时眼部对焦功能可自动侦测人和动物的眼部,当拍摄目标移动时,也能够持续锁定,按下快门即可拍下最清晰的样张。
当索尼Xperia IV检测到人脸时,可快速追踪,并用方框框住,人物移动时也可以追踪,当按下快门时,手机便会精准对焦人眼位置,有一个小方块进行显示。
与此同时,索尼Xperia IV三颗镜头均支持20张/秒高速连拍,并支持自动对焦及自动曝光,保证整体画面的统一。
到这里,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出索尼影像的战略,就是打造多镜头统一的体验,保证消费者可以在各个镜头之间无感切换。
这次索尼Xperia 1 IV的一大亮点就是搭载了85mm、125mm可变光学变焦镜头,并且可在85-125mm焦段范围内实现高画质拍摄,简单说就是在这个焦段范围内都是光学变焦。
配合光学防抖、实时眼部对焦以及实时追踪功能,拍摄特写画面有一手。
而且,拍摄界面索尼Xperia 1 IV也做了优化,划分为07、10、35-52,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使用连续光学变焦镜头。
目前来说,能够做到连续光学变焦的索尼是独一家,包括三星、华为在内的主流厂商采用过两颗光学变焦镜头接力的方案,但中间焦段仍旧不是光学变焦,索尼Xperia 1 IV的这次升级其实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国内厂商会不会推出相应产品来革新手机影像在长焦端的体验。
使用摄影大师时,普通用户可以在Basic模式中完成创作,而专业用户则可以通过滑动Basic位置的滑轮切换到类似相机的Auto、P、S、M等 档位,并通过调节各类参数实现拍摄想法,小白用户其实用起来比较吃力,不过当作购买相机前的热身产品来使用倒也不错。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拍样张
视频拍摄方面,此次索尼Xperia 1 IV每个镜头都可以实现高达每秒 120 帧的速度录制原生4K视频。
得益于高通骁龙移动平台出色的ISP和索尼在影像方面的技术积累,每个镜头传感器都能实现多帧HDR,也就是将不同亮度级别的连续帧组合在一起,以产生具有更宽动态范围的视频。
视频使用广色域和HLG编码以HDR格式保存。
这意味着当在手机本身或HDR 显示器上观看时,视频将具有宽广的动态范围输出。
Xperia 1 IV 的另一项重要新功能是通过视频大师应用程序进行直播。
这一功能无疑为现在飞速发展的短视频和直播需求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解决工具,使用时无需在连接其他配件或设备即可将视频流通过手机传输到视频平台或其他服务。
如果用户手中有兼容Xperia 1 IV的索尼Alpha相机,可以直接与手机互联一起用作4K显示器和直播设备,通过简单的搭配连接就能实现更进阶的直播效果展示。
2、外观表现
从外形上看,Xperia 1 IV保持着与上代产品几乎一致的体积,它的厚度仍保持在82mm,重量仅为185克。
和前代相比,依旧在重量及厚度方面控制得非常出色。
Xperia 1 IV机身背部依然配备了三枚摄影镜头以及一枚负责对焦的3D iToF镜头,最吸引人的蔡司标志性红色T镀膜则是高品质成像的有力保证。
这台机器同样使用了索尼经典的21:9比例显示屏,这样的设计在游戏、影音娱乐方面有很好的沉浸式感受。
超宽屏幕能够有影院级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单手握持操控手机的便利性。
屏幕依然采用4K分辨率的HDR OLED,刷新率为120Hz并支持高动态范围的色彩表现。
无论是观看照片还是视频,都可以给用户带来色彩更精准,更细腻的视觉体验。
另外与上一代机型相比,它的屏幕亮度还提升约50%,无论是暗光还是户外强光环境下都有更好地体验。
边框采用了喷砂金属材质,并使用了全新设计,更显棱角,有效提高了握持感。
为了凸显影音旗舰手机的性能,机身顶部保留了35mm标准耳机插口,满足对音质有需求的用户另外在手机顶部和底部各内置了一个扬声器,可进行立体声外放,其发声腔体进行了重新设计,效果非常不错。
3、系统表现
长期以来,索尼Xperia手机一直坚持使用原汁原味的原生安卓系统。
但对于一些普通用户来说,原生安卓缺乏不少本地化功能这一点成了他们日常使用中的阻碍。
为了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索尼也在不断进行优化。
在去年10月更是和国内主流定制安卓系统之一的Flyme达成深度合作,为原生安卓系统带来一系列本地化应用,让用户使用更方便。
这次Xperia 1 IV在此前四款应用的基础上加入了安全中心、Aicy语音助手、短信、图库、负一屏等五项全新功能。
其中安全中心提供了查找手机、骚扰拦截、病毒查杀功能;Aicy语音助手体验不错,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实现多种操作;短信App可以自动将通知类信息进行分类,更加方便查找;图库App可以将照片智能分类,同时提供拼图、生成短视频等功能;而负一屏功能则集成了快捷功能、待办事项、快递动态等实用功能,让用户可以实现一屏直达。
在众多本地化应用的帮助下,Xperia 1 IV真正做到了兼顾原生安卓的原汁原味与本地化功能的方便实用。
相信通过索尼的不断努力,未来的Xperia在软件上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Xperia 1 IV搭载高通骁龙8 Gen1移动平台,这也是今年上半年高通推出的8系列旗舰平台,可以说是目前安卓旗舰的标配,同时支持5G和Wi-Fi 6,为整机的使用提供了性能保障。
为了配合更高的性能和整机功耗,索尼还为Xperia 1 IV升级了5000 毫安时大容量电池,使用快速充电可在30分钟内充满约50%的电量,这块电池支持过充保护、Qi无线充电和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4、总结整体体验下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Xperia 1 IV强大的拍照、视频表现,如多镜头统一的画面体验、85-125mm焦段连续光学变焦和三颗镜头均支持4K@120 fps视频录制,它极大地提升了手机上的影像体验。
但作为一款偏专业的影像旗舰,对于小白而言仍有一定上手难度,如果你是索尼相机用户,那么可以无缝衔接顺利接驳。
此外,我们也看到了索尼的一些坚持与改变,如上下等宽的边框、4K显示屏,这在现阶段的手机品牌中并不多见了。
而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使用需求,索尼联合了Flyme做本土化系统优化,也希望未来能在Xperia上带来更多有趣、方便的本土化功能。
总而言之,索尼Xperia 1 IV是一款功能、性能都非常强大的影像旗舰,如果你是一个影像发烧友或外出不想携带笨重的单反,那么这款手机可以考虑。
索尼Xperia1IV是一款让摄影师兴奋的微单手机,拥有连续光学变焦让你与光同行,备受很多摄影爱好者们的喜欢,那么索尼Xperia1IV值得入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索尼Xperia1IV性能测评吧。
1、外观:经典设计上再次打磨对于Xperia 1 IV来说,大多数用户的第一感受或许是外观怎么还是这样。的确,自从Xperia 1诞生以来,整体的外观设计始终秉承了直屏+直角中框的经典设计。但其实每一代产品在外观细节上都进行了打磨。
正面设计上,索尼Xperia 1 IV依然采用了无打孔真全面屏的设计方案,并未去跟其他厂商全面屏的设计风潮,这样设计所带来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获得一块完整的屏幕,而不会被刘海或是挖孔侵占掉显示面积,配合Xperia 1 IV素质极高的屏幕,可以看出索尼希望让用户无论是消费内容还是创作内容,都能拥有出色的视觉体验。
无打孔全面屏设计的另一好处就是扬声器开孔也可以放置在机身正面,相比于其他厂商在中框开孔,这样的设计无疑能让声音更立体,带给用户更好的听觉感受。
背面设计虽然看似变化不大,但如果套上Xperia 1 IV的保护壳就能发现,后摄模组更加贴近手机边缘,后摄模组本身倒是并没有改变,从上到下依次为超广角镜头、主摄和长焦镜头,中间的T字样则表明其使用了蔡司T镜头镀膜,侧面彰显其专业影像旗舰的定位。至于具体表现如何,我会在下文进行实测。
后盖玻璃采用磨砂材质,相比上一代机型在触感上更加细腻,中间SONY的品牌Logo使用亮面玻璃效果处理,十分突出,为机身背部增添了一些辨识度。中框部分为金属材质,相比上一代在两侧边缘各增加了一道倒角过渡,让手机在视觉上更显轻薄,加上21:9的修长机身比例和185g的重量、82mm的厚度,单手拿握时非常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机身大小和厚度几乎没有变化的前提下,Xperia 1 IV的电池容量进一步提升至5000mAh。
机身右侧依然汇集了手机的所有按键,上一代上使用频率不高的语音助手按键被去掉,让机身更加整洁。侧边指纹识别依旧采用与电源键结合的一体方案,识别速度出色。其中,相机实体键依旧是两段式按键,在相机模式下,半按是对焦,全按是快门,和相机上的快门如出一辙。日常使用时,长按可直接呼出相机,也很方便。
索尼手机标志性的快拆卡槽这次挪到了机身底部,其采用二合一设计,具有microSD存储扩展功能,在旗舰机型中较为罕见。除此之外,Type-C充电口和麦克风口也集成在机身底部,机身顶部则保留了35mm耳机插孔,兼容有线耳机。
配色方面,索尼Xperia 1 IV有黑、白、紫三种颜色可供选择,配色优雅时尚,精致而内敛。另外,索尼Xperia 1 IV还支持IP65/68防尘防水设计,显示屏则采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 Victus™,在跌落和划伤保护性能方面进一步加强,手机整体耐用性非常优秀。
从设计来看,索尼Xperia 1 IV依旧维持了索尼一贯的独特设计和精致做工。在当下手机还都深陷同质化泥潭的时候,索尼Xperia 1 IV则有着别样的魅力,在迎合用户审美的同时,还保留了具有标志性的设计语言,无论对于索粉而言还是新用户来说,这样的设计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2、影像:索尼首款光变长焦,影像能力更上一层楼硬件规格
作为一款微单手机,Xperia 1 IV的影像能力自然是用户们最为关注的。索尼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在Xperia 1 IV上,索尼拿出了不少新技术,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看看。
Xperia 1 IV搭载了三摄四焦段影像系统,三颗摄像头均为1200万像素,其中主摄为等效24mm焦距,光圈F17;超广角镜头为等效16mm焦距,光圈F22;长焦镜头则支持连续光学变焦,支持等效85-125mm焦距,光圈为F23-F28。
支持连续光学变焦,让Xperia 1 IV的长焦镜头可以在85mm到125mm焦段中实现全范围光学成像,让用户在拍摄远处物体时即使自由切换焦距也无需担心画质损失。同时Xperia 1 IV的三摄都采用了高速堆栈式传感器,这也让Xperia 1 IV支持每秒20张HDR连拍,每秒60次自动曝光/对焦检测,让连拍成片的画质进一步提升。
索尼Xperia 1 IV的后置三摄支持实时眼部追焦与物体追踪。使用时,只需要轻点屏幕,选择被拍摄物,就能实现快速追焦,从截取的动图中不难发现,实时追踪功能十分稳定,虽然镜头一直在移动,但小绿框始终紧紧锁定在目标身上。
眼部对焦
物体追踪
毫无疑问,这一功能的加入,赋予了长焦镜头更强的拍摄能力,面对远处移动的物体也能实现轻松抓拍,大大提升了成片率。
从实拍体验来看,索尼Xperia 1 IV的24mm广角镜头和16mm超广角镜头都有着很不错的成像表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索尼更加忠实于还原景物的真实色彩,样张色差很小,白平衡控制的很好,而且在动态范围方面也和自己相机风格更为接近,暗部与亮部的过渡也十分自然准确。
超广角镜头样张
超广角镜头样张
主摄样张
主摄样张
主摄样张
长焦方面,从样张来看,用索尼Xperia 1 IV来拍摄远处景物还是很舒服的,构图容易,而且画质也不错,远处建筑物上的文字也能清晰可见。在细节还原上十分不错,建筑物和树叶的细节得到了不错的保留,画面整体观感也很好。
长焦样张(85mm)
长焦样张(100mm)
长焦样张(105mm)
长焦样张(110mm)
夜景方面,如何平衡好亮度与细节就是一个大问题。从实际的拍摄效果来看,索尼追求的是真实的还原肉眼所见,在压制高光提亮暗部的同时也不至于用力过猛让画面显得很平,整体观感真实自然。
视频方面,Xperia 1 IV的三颗摄像头均支持拍摄4K120帧HDR视频,这样的规格在手机上尚属首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后期轻松实现慢动作效果。Xperia 1 IV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三颗摄像头之间的平滑变焦,让视频创作者可以拥有16mm-375mm的全焦段拍摄体验。
此前在Xperia PRO-I上推出的视频大师APP这次也来到了Xperia 1 IV上,帮助用户轻松获得专业拍摄体验。如果你有直播需求,也可以通过视频大师App直接推流至微博、B站、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直播平台,获得更出色的直播画质。
视频大师App
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索尼Xperia 1 IV延续了其在摄影方面的优秀成像特性,可以实现流畅、清晰、色彩呈现精准的视频记录效果。即使是在光源复杂的环境下,索尼Xperia 1 IV的视频画面也没有出现过曝的问题。
总体来看,Xperia 1 IV在前代产品出色的影像表现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索尼自研黑科技的加持,进一步提升拍摄能力。同时视频大师App的加入让用户可以借助Xperia 1 IV,让直播画质更佳、操作更简单。对于摄影爱好者与直播博主来说,Xperia 1 IV可以说是十分合适的选择了。
3、体验:从屏到芯,带来出色使用体验说完主打的影像功能,下面我们来谈谈Xperia 1 IV的使用体验,这一部分我们按照用户最常见的几种使用场景,来看看Xperia 1 IV使用表现究竟如何。
4K120Hz高刷屏+前置双扬声器,影音体验优秀
说起使用体验,肯定要说说这块屏幕。虽然在设计上并没有采用现在的挖孔全面屏,但这块屏幕的参数绝对算得上是目前市场中的第一梯队。21:9比例、4K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各方面都十分出色。在此基础上,Xperia 1 IV将屏幕亮度进一步提升,全局最高亮度达到1000nits,相比前代提升约50%。并且不同于其他手机需要通过自动亮度调节才能激发最高亮度,Xperia 1 IV可以使用手动调节达到峰值亮度,方便用户在户外使用。
听觉对影音娱乐同样重要,就像那句话说得一样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Xperia 1 IV的前置双扬声器通过单元的重新设计,最大音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手机无线化浪潮兴起的大背景下,Xperia 1 IV依旧坚持保留35mm耳机孔,对于广大音乐爱好者而言算是一件好事。
索尼Xperia 1 IV还引入了DSEE Ultimate音频技术,通过AI技术实时提升数字音频品质至接近高解析力水准,带来更丰富而饱满的聆听体验,此功能同时支持有线或无线耳机播放内置或流媒体音乐。
实际体验中,Xperia 1 IV的观影体验十分不错,相比于16:9的屏幕,Xperia 1 IV可以承载更多的显示内容,并且图像的上下两侧不会出现黑边,让画面能够填满整个屏幕,而且因为没有刘海、水滴的视线遮挡,观影沉浸感也更强。而得益于前置双扬布局,Xperia 1 IV的声音更加立体,让感觉更加身临其境。
而如果你对图形色彩准确性有更高要求,也可以在设置选项中手动选择大师模式,这项功能由CineAlta提供技术支持,用户可以在 大师模式下获得更加专业的色彩准确度。不但有助于提升视频观看体验,你甚至还可以用它来充当索尼微单的监视器,它也有能力为创造场景提供极为专业的显示支持。
总体来看,无论是屏幕显示效果还是音质体验,Xperia 1 IV都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影音娱乐神器,如果你是一个对高质量影音设备非常挑剔的用户,那么搭载4K HDR OLED 120Hz 刷新率显示屏,并支持Hi-Res高解析度音频、LDAC以及DSEE Ultimate AI音频优化技术的Xperia 1 IV显然会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当然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Xperia 1 IV浓厚的创作者属性也将为我们提供最精准、专业的辅助,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作品意图,这同样是它的拿手好戏。
4、处理器:骁龙8处理器领衔,游戏同样出色硬件规格
索尼Xperia 1 IV搭载了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全系标配12GB内存,有256GB与512GB两种存储规格可选,在硬件上绝对是旗舰级别。
游戏实测
为了测试Xperia 1 IV的实际性能表现,我们选取了《和平精英》与《原神》两款主流游戏作为测试对象,并通过PerfDog记录索尼Xperia 1 IV在游戏过程中的帧率曲线。在测试开始前,我开启手机的性能模式,并将游戏画质设置全高+极限帧率。
在《和平精英》的测试中,Xperia 1 IV的平均帧率为589帧。虽然帧率曲线图有着小幅波动,但整体在游戏对局体验中还是比较流畅的。
《和平精英》帧率表现
而在《原神》的测试环节中,Xperia 1 IV的表现也很不错,平均帧率为551帧,整体游戏流畅度较高,处于骁龙8机型中的中上水平。
《原神》画质设定
《原神》帧率表现
索尼Xperia 1 IV同样支持游戏模式,索尼将其称之为游戏增强器。游戏增强器进入后可在游戏左上角发现一个相同的十字键标志,点开即可切换游戏模式。
在菜单中,玩家能够调整游戏性能模式,实现快速搜索和截图录屏等等快捷操作,十分方便和人性化。
游戏增强器
从游戏性能测试环节中可以看出,机身轻薄的Xperia 1 IV完全可以满足畅玩当下热门手机游戏的需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性能有保证。
5、续航:电池再加大,续航足够一天使用电池规格
索尼Xperia 1 IV搭载了5000mAh电池,支持节电优能,可对特定APP进行续航优化,避免大量APP在后台空耗电量。
从实际测试来看,索尼Xperia 1 IV在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后剩余电量为37%,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可以满足一天的续航需求。
充电方面,索尼Xperia 1 IV支持30W USB PD快充,这里我们对索尼Xperia 1 IV进行30分钟快充测试,
测试中使用30W PD充电头,在实际测试中,索尼Xperia 1 IV在15分钟充到27%,30分钟充到53%,同样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
该机亦可支持无线充电和反向充电,有着很高的充电灵活性。值得一提的是,索尼Xperia 1 IV也支持电池保养功能,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充电习惯,只能减少电池接近充满的时间,延长电池寿命。
6、小结Xperia 1 IV依旧是手机市场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但特立独行并不等于不好,其颇具索味的外观设计、专业的影音表现,极具创作欲望的影像系统,都能为你带来不错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想选择一部与众不同但又足够好用的手机,Xperia 1 IV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朋友和身边的同事现在用索尼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尤其LT26系列很多,最近也订购了L36H手机,索尼Xperia Z在日本上市首周便拿下销量第一的宝座。应该说索尼近年来重新定位了手机方向,以强大的工业设计和艺术质感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玩机下来总结,从系统优化来讲,26系列量身定做的安卓系统十分流畅,系统上基本没问题。
工业设计上26系列也非常的轻薄与时尚,电池也不错,基本两天一冲。
相机和屏幕色彩也尤为出色。
质量上面单纯的正常使用没有问题,身边的朋友也用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实际上现在我们换手机的频率也就1-15年一次,其实要追求手机用个几年根本也跟不上潮流了。
再来说说我觉得的缺点:一个是我觉得手机塑料感还是有点强,二是手机设计偏女性化。现在即将上市的L36H就更加拉风了,无论是造型还是三防。
索尼以前做索爱手机的时候走的是机海战术,现在走的是精品路线。
Sony Xperia 5 定义在和 Xperia 1 一样的旗舰机种,只是尺寸小了些的,两者唯一差别主要在于 4K 萤幕与 960fps 慢动作拍摄,而其他如 OLED 萤幕/4K HDR 超高画质录影/人眼追踪对焦 / 10fps AF&AE / 三镜头相机等功能都一样给好给满,处理器性能规格也都一样维持旗舰表现,可以说就是提供一台小一些的旗舰手机,给喜欢单手掌握手机的用户!
按赞加入粉丝团 章节连结 开箱!最美单手旗舰机 经典三镜头性能更进化!10fps AF/AE 连拍 + 拍摄建议 Cinema Pro 专业录影 APP 也有进化 电力性能测试!最强旗舰手机无误! 游戏增强器再进化!真的有效很有用 小结,一样强大但更小巧的旗舰选择喜欢更好握、更合手的手机吗?Sony 最新 Xperia 5 简单来说就是小萤幕版的 Xperia 1,一样 21:9 比例萤幕从 65 吋的 Xperia 1 缩小到了 61 吋,手感实在太棒了!而旗舰性能也丝毫没有缩水,Xperia 1 的黑科技也都在 Xperia 5 上继续发光发热甚至还更进化!
今天阿辉就来实测分享 Xperia 5 的性能与电力测试报告,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美丽的 Xperia 5 璃光红的实拍分享。也可以参考之前的 日系旗舰!Sony Xperia 1 带着黑科技与经典重新到来
Sony Xperia 5 规格 内建最新 Android 9 系统 高通 S855 处理器 / 6GB RAM / 128GB ROM 储存空间 / 可扩充 MicroSD 记忆卡 61 吋 OLED 萤幕,解析度 1080 x 2520、表面覆盖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 支援 DCI-P3 100% / HDR BT2020 / X1 for Mobile 标准 +长焦 + 超广角三镜头组合 1200 万像素 f/16 光圈、26mm 广角、双像素对焦、OIS 光学防手震、14um 像素大小 1200 万像素 f/24 光圈、52mm 长焦、OIS 光学防手震 1200 万像素 f/24 光圈、16mm 超广角 人眼追踪对焦 / 10fps AF AE 连拍 (最高可连拍 100 张) / RAW NR 低光源拍照/专业**录影程式 Cinema Pro / OIS + EIS 五轴双重录影防手震 800 万像素前镜头 f/20、24mm 4G+4G 双卡双待机(三选二卡槽),台湾全频段支援 内建不可更换 3140mAh 大容量电池 侧面指纹辨识器、内建 NFC 支援行动支付 双扬声器支援杜比全景声 (Dolby ATMOS) USB Type-C 介面、支援 PD 20 18W 快速充电 IP65/IP68 防尘防水
开箱!最美单手旗舰机
这一次 Xperia 5 台湾有璃光蓝/璃光黑/璃光灰/璃光红,颜色绝对是 Sony Xperia 的绝活之一,这一次阿辉入手和大家开箱分享的是个人最喜欢的璃光红款式。
盒装内容 Xperia 5 也是蛮完整的,基本体之外包含耳机、Type C 传输线、Type C 转 35mm 转接线,盒装内也直接附上 USB PD 规格的 18W 快速充电器,用户不需要额外购买;不过要稍微注意因为是采用 PD 充电协议,因此充电器与充电线材都是双头 USB C 的连接线。
Sony Xperia 5 采用 61 吋 21:9 比例的 CinemaWide OLED 触控萤幕,解析度为 2,520 x 1,080pixels,机身前后都采用康宁大猩猩第六代玻璃,2019 年开始 Sony Xperia 推出 21:9 比例手机而 Xperia 5 新机自然也是,而优点就是让拥有 61 吋大萤幕的 Xperia 5 机身宽度仅 66mm 重量仅 164g 就是今年阿辉认为单手操作与握持感表现最好的手机没有之一!
最美最强的单手旗舰手机!
顺带一提要说 Xperia 5 推出之前手感最好的手机应该就是它的大哥 Xperia 1 啊!(笑)
全世界握持手感最好的兄弟手机就是这两款!
Xperia 5 萤幕小了一些些,但除了解析度与 Xperia 1 的 4K 相比稍微降到了 FullHD+ 解析度,但是顶级萤幕技术个个都不缺,采用同家族 Sony BRAVIA 电视科技的行动版 X1 引擎,支援 Creator Mode 导演模式显示,支援 BT2020 超广色域、DCI-P3 100% 广色域,同时可以满足准确的萤幕色彩工作需求与美丽的影音播放多媒体情境,在 HDR 部份一样支援 HDR 原生显示之外,对于一般 SDR 影片/也具有升频显示直接支援 HDR 效果的能力。
一般阿辉会建议大家将 Xperia 5 的显示模式设定在标准模式,这样可以自动调整并且有最美丽的画面与影片播放效果,而如果更重视画面的显示表现与色彩准确性,则会推导演模式的设定,这可以说让 Xperia 5 的好萤幕显示能力与色彩表现提升到好莱坞片厂常见的 Sony 专业 Master Monitor 专业萤幕的色彩重现技术,颜色提供最佳显示能力,而且如果你喜欢看**,导演模式也就是最忠实呈现导演拍摄时想要表达画面的最佳显示模式。
解析度比起 Xperia 1 所向无敌的 4K OLED,Xperia 5 采用的 FHD+ OLED 萤幕其实也很细致,由于萤幕尺寸也相对较小的缘故,其实 Xperia 5 萤幕解析度一样也来到了 449ppi 的高水准!
除了最佳的萤幕显示,声音体验 Xperia 5 当然也没打折,Sony Xperia 5 采用双扬声器设计并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声音效与 DSEE HX 数位音质还原技术,也一样支援动态震动功能,不论影片追剧还是手游打 Game,Xperia 5 都可以提供最棒的声光影音效果!
以日常使用来说也要顺便趁机回答许多读者对于 Xperia 5 音量『是否够大声?』的询问,简单来说 Xperia 5 的立体声双扬声器『音量十分大』!过去日系手机通常音量表现比较保守,不过从 Xperia 1 开始到 Xperia 5 的扬声器喇叭可以用非常大声来形容,不用担心声音大小。
喔对了 Xperia 5 无线蓝牙音讯部分支援了 LDAC 与 aptX HD,配合支援的蓝牙耳机可以有更好的音乐传输品质这也是近代 Sony Xperia 旗舰手机的加分项目之一。
镜头的位置与 Xperia 1 的置中不同,采用靠左上角的设计,为 1200 万像素主镜头 + 1200 万像素 2x 望远镜头 + 1200 万象像素 05x 超广角镜头的三镜头组合。
琉璃红的 Xperia 5 真是好看啊 (大心),前后都采用康宁大猩猩强化玻璃,真的要说手机产业讲色彩与设计,Sony Xperia 还是领头羊地位!
Xperia 5 的美背和 Xperia 1 相比似乎更亮丽了一些,有一些些当年 XZ Premium 的感觉 (?)
还是要说 Xperia 5 采用前置 800 万像素 镜头,并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浏海/水滴/穿孔等萤幕切割技术,让使用者感受萤幕的完整度,但是 Xperia 5 正面 21:9 比例加上完整的萤幕与左右极窄边框的搭配,可以说证明的好看的设计不一定需要极度追求高萤幕占比,以颜值来说 Xperia 5 实在可以说是现今最美丽的手机之一!
21:9 比例的萤幕除了握持感大加分,在多视窗方面也很方便,可以很舒适的同时开启双萤幕两个 APP 同时使用;也可以透过调整比例让两个应用同时在 Xperia 5 显示为两组都是 16:9 的横式+直式双视窗排列,更加实用。
Xperia 5 按键都集中在右侧,指纹辨识也顺应使用者的回馈回归 Xperia 旗舰手机最经典的侧边指纹辨识感应器设计,左手握持手机可以用中指解锁,右手握持则可以顺手的用大拇指解锁,电源按键则是独立并没有与指纹辨识整合,不过指纹辨识器也可以用于唤醒手机使用。
所有按键与指纹辨识都集中在右侧,这简洁的设计实在很日式风格,加分!
电源按键双击可以设定呼叫 Google 语音助手或是启动相机,一般 Android 手机大多是设定来启动相机,然而因为 Xperia 5 具备实体相机拍照按钮,因此这里阿辉还是建议大家设定为呼叫 Google 语音助理是比较好的推荐选择。
Xperia 5 一样支援敲击左右侧萤幕边缘呼叫 AI 侧边感应功能
侧边感应则可以依照使用的习惯调整两侧与对应的触发位置,甚至也可以自己开启感应条显示,一般来说阿辉用预设值就觉得很顺手使用,不过这也给大家参考,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顺手操作的 Xperia 手机!
一样身为 Sony Xperia 旗舰机当然有家传 IP65 / IP68 防水防尘等级,可以说是一般消费机最强防水的代表,不过也要注意 SIM 卡槽取出后装入一定要确认是否安装正确,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Xperia 5 在取出装入 SIM 卡槽时也都会有提醒讯息显示。
不需要工具就可以直接抽拉取出的三选二 SIM 卡槽,SIM2 与 MicroSD 记忆卡共用,支援 4G 4G 双卡双待并支援台湾 4G 全频段,最高可达 5CA 载波聚合
Xperia 5 采用正反都可以使用的 USB 31 Type C 充电传输连接埠,底部喇叭网状开孔也一样非常美型。阿辉也顺手测试了一下 Xperia 5 的 USB C 支援视讯输出,可以搭配 HDMI 输出线材将画面输出到电视或是投影机等外接设备上使用。
经典三镜头性能更进化!10fps AF/AE 连拍 + 拍摄建议镜头的搭配上可以说 Xperia 5 一样继承了 Xperia 1 的三镜头组合,一样涵盖了 16mm / 26mm / 52mm 经典的三种广中远三焦段;三镜头组由上而下排列为:
1200 万像素望远镜头,等效 52mm,f/24 光圈、支援 OIS 光学防手震 1200 万像素主镜头,等效 26mm,f/16 大光圈,支援 OIS 光学防手震,双像素对焦 12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等效 16mm,f/24 光圈三个镜头各有擅长,一般建议大家可以平常都以主镜头为主,有最大的光圈与各种环境都适合的强悍拍摄能力,望远镜头则可以用来捕捉如人像摄影的特写画面,超广角镜头则可以实现更具张力表现的风景大片感!
实测 XPERIA 5 三个镜头的调校十分不错,三镜头的颜色差异不大;阿辉也实际在入手 Xperia 5 的几周时间中带着 Xperia 5 到处随手拍拍和大家分享,完整档案也可以参考阿辉的 Flickr 相簿,相片都是手机直接出图没有额外修改,一般都此使用预设的智慧场景辨识,这也很有趣,其实智慧场景辨识和目前各家厂商很流行的 AI 拍摄其实就是几乎一样的东西,而 Sony Xperia 推出这个手机甚至早于近期 AI 风潮数年,真的要说 Sony 的 Xperia 相机设计真的前瞻。
超广角 16mm 的视觉张力非常强列,也是阿辉觉得近代旗舰手机加入功能最重要的拍照硬体功能之一,不论更宽阔大片感的风景照,还是更强烈的随手拍街景人文,只要妥善利用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
超广角的变形效果抑制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调整;阿辉自己会比较喜欢风格强烈一点的变形效果就选择影像品质优先(校正较小)
等效 52mm 的望远镜头则有更强烈的压缩感,拍远物之外也很适合拍摄人像,Xperia 5 也支援景深模拟效果
景深拍摄其实也不一定是要人像,生活中也可以使用
Xperia 5 前镜头为 800 万像素相机,支援肖像 功能,景深、柔肤、亮肤、大眼、小脸等功能都可以依照需求使用与调整强弱;这里也请大家熟悉的大绿 和大家分享效果喽~
一样支援人眼对焦,这功能真心有够好用!人眼对焦是从 Xperia 1 开始搭载的黑科技,现在当然也在 Xperia 5 上继续发扬光大啦!源自 Sony alpha 相机的其中人眼追踪对焦 (Eye AF) 就在拍摄画面中有『人』的情况,可以视为人脸对焦的终极加强版并且当然也可以与人脸对焦同时作用,在距离稍远人脸可以识别就会先圈出人脸进行对焦,进一步当可以是别人眼的距离时,就会更精确地以拍摄对象的『眼睛』作为对焦的基准,而以人像拍摄来说人脸往往是拍摄重点,而其中人眼又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用户简单拍就可以拍出专业清晰有灵的相片!
除了支持眼控对焦,这一次 Xperia 5 搭载 BIONZ X 手机影像处理引擎,具备了最快 10FPS 的高性能 AF/AE 能力,也就是说 Xperia 5 可以和自家单眼一样最快达到每秒连续拍摄 10 张相片,并且每一张都各自有自动对焦与自动测光的超强性能,高性能的 BIONZ X 处理器可以运算高达每秒 30 次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处理,可以提供快速精准的拍摄人事物每一个精彩瞬间!
看看这阿辉示范测试的测录影片,每秒 10 张连续拍摄,每一张相片拍摄都牢牢的抓住模特儿的眼睛锁紧对焦!张张准确清晰!
[embedded content]张张清楚!
同时在 Xpeira 5 内建相簿中也可以直接将高达 10fps 连拍的相片输出成影片档案,不需要安装额外程式,就可以直接分享 SNS 社群平台,十分方便!
在画质方面 Xperia 5 具备 RAW 降噪技术,也就是在相机感光元件拍摄后马上先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在转换为最终的 JPG 相片,因此可以获取更清晰低杂讯的表现,这在后面夜拍的样张中也可以看到 Xperia 5 非常不错的夜间拍摄表现。
当然本身 Xperia 5 相机支援了 OIS 光学防手震与 EIS 电子防手震,配合 RAW 降噪处理 Xperia 5 可以用『出色表现』来形容 Xperia 5 的夜拍表现
在功能方面这一次新增了 Photography advice『摄影建议』功能,例如像是当手指挡住镜头、拍摄对象眼睛闭眼等情况,手机都会自动侦测并提醒拍摄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说是最佳的拍照辅助小帮手,你的男(女)朋友不会拍照?!这个摄影建议功能就是救星啦!
甚至拍摄到模糊画面也会提醒 「 拿稳手机啊混帐」 (误) 的贴心提醒!
Xperia 5 萤幕支援 HDR 显示,当然录影也支援 HDR 录影,不过也提醒一下大家如果要使用 HDR 录影,Xperia 5 的标准镜头与望远镜头都有支援,超广角镜头则不支援 HDR 录影。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 Xperia 5 的标准相机 由于没有内建独立内嵌记忆体,因此并没有 Xperia 1 的 960fps 超级慢动作摄影,不过也提供一般 1080P 解析度下的 120fps 慢动作纪录能力
当然 Xperia 旗舰手机的代表设计之一『实体相机快门键』在 Xperia 5 上也做了完整保留,在任何时候按住相机快门按键就可以快速启动甚至拍摄相片,单手操作方便也更贴近一般相机的操作思维。
相机快门按键也可以设定是要直接呼叫相机,还是呼叫相机之后直接拍照。
Cinema Pro 专业录影 APP 也有进化
与 Xperia 1 一样 Xperia 5 也有内建由 SONY 影业 CineAlta 技术支援的『Cinema Pro』专业录影 App,Cinema Pro 标榜提供专业拍摄流程的专业录影软体,可以支援完整手动功能录制出具备满满**风格的 4K HDR 影片。
一样支援专业色彩管理可以在新建专案时选择各种风格与设定,拍摄你所想要拍摄的风格影片;白平衡 / 焦段镜头切换 / 快门 / 感光度等设定都可以在 APP 中做手动调整
Cinema Pro 录影时可以利用拉杆功能实现手动对焦,这一次新版本新增了焦点快速设定与切换功能,可以事先设定两个手动对焦的位置,然后快速在两个焦间进行切换。可以设定 A、B 对焦点然后一键进行对焦点换,这样就可以快速迅速操作并且避免手动对焦可能造成的手机晃动发生。
这一次新版本也增加了可以设定收音增益,可以调整录影时的音量控制
可以参考实际录制出来的影片成品
[embedded content]Xperia 5 中内建的 Cinema Pro 新功能据说之后也会在 Xperia 1 的软体更新中提供,如果你是 Xperia 1 的用户也不用心急,之后更新马上就来。
电力性能测试!最强旗舰手机无误!Xperia 5 采用 S855 处理器与 6GB 内建记忆体的规格配置,更多资料也可以阿辉资料库 reurlcc/MxdjK ,资料库中包含超过 200 支以上以上阿辉多年测试的实测数据,可以给大家作为对照参考使用。
阿辉实际测试 Xperia 5 内建电池容量为 3140 mAh,实测电力部分以 PCMARK 做标准测试,测试 80% ~ 20% 间的电力运行,模拟上网、工作、游戏的混合应用,测试结果为 13 小时 1 分钟,测试方式与标准可以参考这篇说明。
此外近期阿辉也开始加入手机实际使用实测,以各种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测试运行,可以让大家让手机在各种应用中的耗电状况有个较为实际参考,这部份测试萤幕亮度一样统一 200 Lux,手机音量调整为手机的最大音量,并统一安装远传 4G SIM 卡作为固定测试条件,并将手机事先充满至 100% 开始测试(完整测试方式与标准可以参考这篇说明),测试项目流程与结果如下:
Xperia 5 手机待机 8 小时测试,实测消耗 2% 电量,剩余 98% Xperia 5 网路影片播放 1 小时测试,实测消耗 7% 电量,剩余 91% 电量 Xperia 5 射击 3D 手游测试 1 小时 (PUBG Mobile),实测消耗 18% 电量,剩余 73% 电量 Xperia 5 相机连续录影测试 1 小时,实测消耗 25% 电量,剩余 48% 电量 Xperia 5 浏览器连续读取浏览 1 小时,实际消耗 9% 电量,剩余 39% 电量
电力消耗测试方式与标准可以参考这篇说明。
游戏增强器再进化!真的有效很有用
除了旗舰机的性能表现之外,Xperia 5 在软体方面具备『游戏增强器』可以提供手游进行中的多项辅助功能,例如自动清理背景程式提供最佳的性能最佳化。
勿扰功能可以让游戏时的讯息/来电等可能中断的情况不再出现,提供『全心全意』的认真玩游戏幻境(笑),可能游戏进行的选项也都可以在这里调整与控制,例如关闭环境亮度侦测、关闭虚拟按键按钮等等功能。
蛮贴心的小设计是游戏增强器的勿扰可以针对『通知』和『来电通知』可以分开设定,这也比较符合实际使用的情境
游戏增强器中的『搜寻』功能也是阿辉爱用的功能,其实就是让玩家可以不用离开游戏,同时开启游戏攻略影片或是网站,游戏增强器预设会自动侦测游戏名称并搜寻适合的推荐影片或是内容,当然也可以自行搜寻任意内容,配合 Xperia 5 的 21:9 萤幕实在是超实用的应用功能。
除了之前就有支援的游戏录影功能(并且支援前镜头子母萤幕),这一次 Xperia 5 内建的新版本游戏增强器还增加了 20FPS 连续萤幕截图功能,这真的超强啊,甚至可以设定最高达到 30 秒也就是按下去就自动连续撷取 30 秒达到 600 张的惊人撷取画面,这也仰赖 Xperia 5 的高性能硬体才能实现。
超强大连续撷取!
而且撷取的游戏也可以利用内建的功能再直接转换为动画方面网路社群 SNS 分享使用。
游戏增强器预设会是以彩色浮动图示方式显示,也可以改成下拉列的方式让游戏画面比较不会档到。
游戏增强器的新功能部分,官方表示之后 Xperia 1 软体更新后也会提供,如果你是 Xperia 1 的用户可以期待未来的更新啦!
小结,一样强大但更小巧的旗舰选择其实在上市前或是甚至到现在 Xperia 5 都会让人有想到当年 Xperia 家族中 Compact 系列的感觉,,不过包含了 Sony 官方都还是比较将 Xperia 5 定义在和 Xperia 1 一样的位阶而是尺寸小了些的平行定位产品,实际上来说 Xperia 5 也是几乎完完全全保留旗舰机的完整定义,可以说 Xperia 5 与大哥 Xperia 1 一样都是『真旗舰』,两者唯一差别主要在于 4K 萤幕与 960fps 慢动作拍摄,而其他如 OLED 萤幕/4K HDR 超高画质录影/人眼追踪对焦 / 10fps AF&AE / 三镜头相机等功能都一样给好给满,处理器性能规格也都一样维持旗舰表现,可以说就是提供一台小一些的旗舰手机,给喜欢单手掌握手机的用户!
如果说索尼L36H是索尼手机重新崛起的探路石,那么L39H就是索尼继续高歌猛进的助推器。
众所周知64寸绝对是太大、太大了,那么索尼为什么要推出这么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跨界手机呢?
1占领大屏手机制高点。644寸虽然很大,但得益于索尼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力,单手可以握住(注意不是操作)。而屏幕超过65的话,基本就属于平板阵营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L39h都可以傲视群雄。
2让note3等一票巨屏手机很尴尬。Note3最终尺寸可能会是59,这个尺寸一般人单手无法操作,多数情况下得靠双手——那么为什么不试一下外观更出色、硬件不逊色、同样有手写笔、屏幕却更大还带三防的L39H呢?如此一来,note3基本没有了独特竞争力。
3为真正的年度旗舰手机i1(honami)蓄势。从L36h的市场反应来看,无与伦比的外观设计是其最大卖点,而屏幕可视角差、拍照锐度不够以及处理器略显落后是其主要瑕疵。这次L39H不仅沿袭了36的经典设计,更补上了两大部分,一是顺应民意采用了IPS,而且把索尼压箱底的显示技术拿了出来,一举扭转了泛白、可视角小的弊端;二是采用骁龙800,随着采用业内最高规格的处理器,索尼L39H真正实现了内外双修,不但有远超安卓同行的外观设计,更有一颗强大的“心”,距离无懈可击就差一步——那就是拍照了。通过L39H,索尼不但告诉了世界他能做多好,更宣告他还可以做的更好!
试想一下,i1的外观无需多说;显示效果必然很棒;不再泛白、可视角度得到了改善;拥有最高规格的硬件水准;如果再来一枚1/16的摄像头呢?必然是独步江湖各种装逼啊,这货就是完美的代名词嘛!所以,L39H即可以帮索尼切入巨屏手机市场,又为即将推出的年度旗舰i1做足了预热,可谓是一举两得。
IT168 评测我作为一名数码编辑自然不会错过索尼在IFA展会前夕的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索尼推出了Xperia XZ1、Xperia XZ1 Compact和Xperia XA1 Plus共三款手机,其中的主力机型索尼Xperia XZ1会登陆大陆市场,成为索尼移动今年下半年力推的明星产品。我有幸能够提前拿到这款手机的国行版工程机,并且已经上手用过了2、3天,有购机意向的朋友不妨先看看我的建议。
工业设计再次精进
对于不了解索尼手机的人来说,可能又要说XZ1在外观上和之前一样没有变化。其实索尼在工业设计方面一向推崇先确定一种设计思路之后,再通过接连的产品迭代来充分完善该设计体系。从这一角度来看索尼Xperia Z5是全平衡设计的最终展现,而索尼Xperia XZ1则仅是合一设计的第二代产品,精雕细琢才是它的任务,而不是设计上的颠覆。
1、全金属一体式机身
索尼Xperia XZ的机身结构分为三部分,整个中框为塑料材质,后盖分为两段,上半段为金属材质,下半段为塑料材质。这样的设计最大弊端在牺牲了后盖的一体性,毕竟金属和塑料由于材质不同,其着色难度不一,最终呈现的光泽度也有所不同。即使喷涂普通相同的颜色,最后也会产生一定的色差,影响观感。
索尼Xperia XZ1则是采用了全金属一体式机身,经过CNC一体切割成型,中框与后盖浑为一体,单从背面来看仅在顶部留有一条为了NFC模块而留下的天线带。因此相比索尼Xperia XZ来说,XZ1机身背部的颜值有着明显提升。
当然,采用全金属一体式机身也产生了一个的“副作用”。为了信号的良好溢出,又不影响机身背部的颜值,索尼Xperia XZ1不得不在中框处设置半环形信号带,整个中框上共有三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感。
2、两点细节改动值得注意
另外,在索尼Xperia XZ1身上还有两个细节改动。一是机身顶部和底部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稍有一些弧度。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小拇指的压力,拿久了也不会觉得硌手,但是也让索尼Xperia XZ1不再可以立在桌子上了。另外一个改动是底部的Type-C接口不再上下居中了,而是稍微偏下一些。对于一项追求对称美学的索尼,这点我确实有些没有看懂。
索尼Xperia XZ1的相比XZs来说更轻薄了一些,中框部分的弧度更加挺拔饱满,贴合手掌。虽然这些细节不太值得一提,但这些细微末节的提升拼凑起来,会令人觉得索尼Xperia XZ1用起来更加舒服。外观方面整体来说,工艺进步,手感提升,颜值基本和上代持平。
3D大师,让你换个维度去创作
谈到这个3D大师,我不得不佩服索尼手机产品经理的想象力。抛开工业设计不谈,一般手机厂商主要考虑的都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而索尼则是更倾向于发掘用户的创造力。索尼Xperia XZs的凝时慢摄便是如此,这次的3D大师功能更是如此。
1、初期学习成本较高
当我刚一拿到索尼Xperia XZ1的真机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试试它的3D大师。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的不像宣传视频里播的那么简单!3D大师共支持四种拍摄模式,分别是脸部扫描、头部扫描、食物扫描和自由扫描。其拍摄难度逐级上升,初次使用时需要先通过前一个阶段的教程才能解锁后面的拍摄模式。
要想通过3D大师拍出一个完美的3D图像并容易。它的局限性在于需要一个比较明亮的拍摄环境,另外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提示步骤,缓慢平稳的移动相机并且要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把握好距离。否则最后得到的3D图像很容易出现车祸现场的感觉。
整个扫描的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勾勒轮廓、扫描、等待、雕刻。第一步先按提示将所拍事物与屏幕显示的轮廓对齐,接着要按照提示的移动方向进行扫描,随着拍摄者的不断移动,屏幕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定位点,数量越多,最终成像的效果越逼真,这是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然后等待几秒,系统就会根据前面的扫描生成一个绿色模型,模型中会有一些尚未被雕琢完成的位置,相机反复在该位置移动打磨平滑后才能完成拍摄。
2、真正的乐趣在于分享
那么当我们费劲心思得到满意的3D图像之后,又能做哪些事儿呢?索尼一共为我们准备了五种用途。
(1)以文件形式共享。用户可以将所拍摄的3D图像以ZIP压缩包的形式保存下来,它可以用于某些支持捏脸的游戏当中,例如2K/FIFA和GTA等等。这样你在游戏中所建立的人物会变得更逼真。
(2)设置成动态壁纸。当用户把3D图像设置成锁屏壁纸时,锁屏界面中的3D图像会跟着陀螺仪小幅度转动;当用户把3D图像设置成桌面壁纸后,当用户左右切换主界面时,3D图像会360度旋转,非常有意思。
(3)制作表情包。3D大师中内置的表情包制作工具共有四个选项可以自由选择,其中包括服饰、姿势、背景和表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更改,最终会生成一个GIF动图,可以方便的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当中。
(4)AR拍摄。用过索尼手机的朋友都知道,索尼手机的相机应用程序当中支持AR效果,如今在AR效果选项中又多了一个微缩景观模式。用户可以将自己拍摄的3D头像加入相机的画面当中,同时还可以更改它们的装扮和动作,以及调整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最多支持添加5个。这项功能非常有意思,可以让朋友帮你拍一段自己和“自己”互动的视频。
(5)3D打印。对于一些高端玩家来说,还可以将你制作的3D图像通过3D打印打造成实物。不过3D打印在国内并不普及,所以能够尝试的机会比较少。
在摸索一段时间之后,我便逐渐掌握了拍摄3D图像的技巧,拍出理想的3D图像也不一件难事儿了。紧接着整个人就开始沉浸在3D图像的拍摄中,确实还好玩了!当然,这需要被拍的人愿意配合你才行。
总结:
经过我近两天的试用,抛开其主打的3D大师功能不谈,它依旧是一款出色的旗舰手机。1080P HDR显示屏、前置立体声扬声器、骁龙835处理器、Motion Eye影像系统、IP68防尘防水、最新的Android 80等特性,都可以成为你选择它的理由。不过今年下半年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全面拥抱全面屏,而索尼在这方面依旧比较保守。或许这会成为索尼Xperia XZ1相比竞品最大的劣势。
备注:由于我目前拿到的还是索尼Xperia XZ1的工程机,因此在系统优化和功能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后续在我拿到量产版机器时会第一时间跟大家全方位的分享索尼Xperia XZ1这款手机到底怎么样。
索尼Xperia1 II是上半年在海外已经发布的一款手机,但是国行版还没有发布,那么索尼Xperia1 II这款手机怎么样呢?搭载的是什么处理器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来看一看吧。
1屏幕方面
配备65英寸21:94k HDR OLED显示屏,像素密度达到518 PPI,并添加运动模糊减少运动模糊补偿技术,动态优化画面更加流畅,达到相当于90hz的刷新率。
2拍照方面前置摄像头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主摄像头+ 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 TOF镜头。与Xperia 1相比,镜头规格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的BIONZ图像处理器、Exmor RS传感器和蔡司光学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手机照片体验
3性能方面
配备骁龙865移动平台,支持5g和Wi Fi 6。android 10操作系统,并提供8GB ram、128GB和256gb ROM,给用户带来最佳的手机性能体验
配备骁龙865通过骁龙x55调制解调器和RF系统,骁龙865支持2G / 3G / 4G / 5G模式、sub-6ghz /毫米波、TDD / FDD、NSA / SA、DSS(动态频谱共享)和载波聚合。下载速度可达37gbps。同时,在摄影、人工智能、游戏等方面也将不断提升,支持4K HDR视频拍摄,集成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snapdragon 865平台的AI计算性能是之前的两倍,甚至支持高达2亿像素/秒的图像计算能力,支持8K 30fps的视频录制。
4续航方面4000mAh电池,支持Qi无线充电功能和PD有线快速充电。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手机生活体验
5总结这款手机的整体配置令人惊叹。它为用户提供了最强的手机性能,最好的价格拍摄体验,最好的手机屏幕,值得一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