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液晶显示器 185寸的 挺便宜 你可以还价到800元。
看** 不卡 那要看你那里网速怎么样啊 (只要配置一般的电脑)
光驱最好用先锋的 这个挺好的
音响 用漫步者吧 我用的 觉得挺好的音质。
内存卡 2G 显卡1G 用独立显卡
硬盘 160G 就够了 电源 你买歌最好的吧 反正不贵。 主板用华硕好 但是比联想贵点, 性能差不多。
超不多 2800左右 这个配置很好了
嘿嘿 分给我吧
这不是内存会变,而是显卡厂商玩的一个把戏而已。也就是采用动态内存技术(共享内存技术),即调用系统的物理内存作为显存使用,这对于显卡性能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而你所看到的1GB显存,其实是显卡所能使用的最大显存,显卡本身自带的显存,就是128MB。
近段时间,内存融合或者说内存拓展技术,经常被不少手机厂商在宣传中提及。根据各家厂商介绍,通过内存拓展技术,原本8GB内存的手机可以变成10GB/12GB,12GB内存的手机则可以变成15GB/19GB。对很多重度手机用户而言,内存似乎永远都不够用,而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正是为他们准备的。
华为此前曾为Mate 40/Pro系列推出内存扩展技术,可实现8GB内存顶10GB内存的效果,但是此后再无后续。近日,根据微博知名数码博主透露,华为在内存拓展技术上有所突破,预计未来将会适配更多老款机型,还有可能随鸿蒙OS拓展到更多机型和设备上。
问题来了,因为各家手机厂商在宣传时模棱两可的原因,很多网友对这项技术都有不少疑问,这种凭空给手机增加内存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内存拓展”真的可以达到厂商宣传的效果吗?今天小雷就为大家揭秘。
对普通用户而言,别说“内存融合”技术,就连内存、闪存、UFS 30、LPDDR5等经常出现在手机宣传页中的参数都很容易混淆。要了解“内存融合”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内存、闪存的介绍开始。
事实上,内存(RAM)、闪存(ROM)都是诞生在电脑时代的概念。内存一般指直接受处理器控制与管理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数据,并作为系统运行时的数据动态缓冲区来使用。闪存一般指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储器,虽然性能不如内存,但是可以长期保存数据,通常用户在手机里存储的、照片、视频等数据,都是被存储在闪存里的。
所谓“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好像很奇妙,实际上并不复杂。早在计算机时代,“内存融合”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Windows系统上的虚拟内存技术。
使用Windows系统的虚拟内存功能,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块磁盘上划分出一块“虚拟内存”分页。每当程序快要挤满内存(RAM)的时候,Windows系统就会自动将部分程序划分到“虚拟内存”中,等到用户调用时再移到内存里面。这样不仅缓解了内存不足的问题,也能提升后台应用的使用效率。
到了移动时代,扎根于Linux的安卓系统同样支持虚拟内存功能。早在安卓22时期,谷歌就已经允许用户通过swapper2这类软件自行划分SWAP分区。考虑到当时安卓手机RAM规格普遍偏小,确实有不少玩家购买高速SD卡结合这项技术提高后台能力的。
(注明需高速SD卡)
除了SWAP以外,在安卓44时期出现的zRAM压缩内存技术,则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机虚拟内存技术。所谓zRAM技术,就是将用户手机内存里的一部分划分出来,将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压缩存进zRAM,需要的时候再将数据解压出来。目前国内各家厂商的旗舰手机基本都会默认开启zRAM功能,通过降低数据规模的方式变相增大内存。
在十年后的今天,各家厂商新研发的“内存融合”技术对比以往的技术有何不同呢?在华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余承东特别强调“内存闪存融合”和“动态分组压缩”两大特点,这正是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两大核心特征。
由此看来,目前各家厂商在用的应该是zSWAP技术,即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结合。zSWAP技术会先将运行内存中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进行压缩,然后存进闪存中。这样的做法理论上可以减少闪存频繁读写带来的损耗,同时不会占据原本的内存资源,也是目前最合理的做法。
众所周知,手机的内存越大能够同时打开的APP就越多,而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用户对于同时运行多个APP显然有着一定需求。正因如此,各家厂商才会极力推崇“内存融合”技术。然而,虽然“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这并非没有代价。
传统的SWAP需要在闪存上划分“虚拟内存”分区并加以频繁读写,而闪存的读写速度和使用寿命远不及内存,所以这种读写频率高的场景容易损坏存储空间。zRAM不仅需要占用手机原本的内存空间,还需要频繁调度CPU进行解压缩工作。如果手机配置不行的话,当zRAM和SWAP技术一起运行时,它们会一直占用处理器和内存、闪存资源,拉低安卓手机的处理能力,反而可能降低手机的使用体验。
那么这项功能实际体验如何?根据小雷调查,有酷安网友使用某品牌新款中端机进行实机测试,在正常的情况下,默认8GB内存打开16款应用和4款 游戏 ,最终仅有4款应用和1款 游戏 留在后台;开启内存融合,系统将内存扩展至11GB,此时再次打开相同的App,则有6个应用和2款 游戏 留在后台。
这样看来,“内存融合”的效果好像还挺明显的?但是重点来了,虽然在“虚拟内存”的作用下,手机的后台能力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提升,但是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多开应用后手机不如一开始流畅。如果用户尝试调用比较早打开的后台应用,虽然应用是热启动的,但是启动速度明显偏慢,这应该就是闪存速度不及内存的表现了。
证明这一结论的绝佳案例就是一加7 Pro,一加曾经大力宣传“RAM Boost”技术,因此我们现在依然能在一加论坛搜索到不少实测的帖子。从测试结果来看,6G版用户在开启该功能后,后台能力确实有所加强,但是手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卡顿;12G版用户表示开启后毫无压力,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难把运存用到顶,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启动到虚拟内存。
从测试结果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内存融合”技术其实并不是低配手机的福音。低配手机的处理器和存储规格都比较弱,在“内存融合”的情况下手机性能受到影响,反而降低日常使用体验。高配手机的处理器和内存规格倒是足以支持“内存融合”带来的负担,但是一般高配手机的内存基本是够用的,而且过多的应用后台也会导致续航不理想。
当然,这是针对目前市面上可以测试到的“内存融合”技术得出的结论。作为一家以技术著称的企业,华为的“内存融合”技术肯定不只是单纯地利用虚拟内存技术拓展内存而已。在鸿蒙OS优秀的后台管理机制、电量管理机制以及SFS 10高速闪存的加持下,华为是否能够将目前存在的技术短板补足,让用户获得稳定的性能体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米系列 小米8 小米8SE 小米6 黑鲨游戏手机 MIX 6X
魅族系列 魅族15plus
华为系列 MATE10 MATE10Pro MATE10 保时捷限定纪念版 MATE RS P20 P20Pro 华为麦芒6 华为MATE 9 华为MATE 9 Pro 华为P9 华为P9 plus 华为P10 华为P10plus
索尼系列 索尼XP
华为荣耀系列 荣耀V10 荣耀10 荣耀Play 荣耀9 荣耀V9
一加系列 一加5 一加5T 一加6
OPPO系列 R11 R11S R11Splus R15梦境版 LG LG G6 LG G6 Plus LG G7 LG G7 Plus LG G7 S LG G7 SP LG G5
三星系列 Galaxy S8 Galaxy S9 Galaxy Note 8 Galaxy X(预售) Galaxy C9 Galaxy A9
Vivo系列 X9 X9plus X9s X20 X20A X21 X21A Xplay 6
努比亚系列 努比亚Z17 努比亚Z17S 努比亚红魔游戏手机
以上就是英雄联盟手游什么手机能玩适配手机型号一览表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