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第一次拒婚,刘兰芝面对的是县令家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年轻女子梦寐以求的意中人选,就连理解兰芝的阿母也劝她“汝可去应之”,兰芝却不为所动,她想到的是与仲卿离别时的铮铮誓言,与仲卿相处时的情投意合从而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断”则罢,前面还加上一个表时间的副词“自”(马上,立即之意),表明兰芝几乎是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也可看出女主人的恪守爱情,忠贞不渝的高洁情怀。第二次拒婚情况有所不同,先是登门求婚的人权势、地位、财富较之于县令儿子更其显赫,再是兰芝兄长横加干涉,以势利小人的家长威严逼迫兰芝,兰芝实在是出于无可奈何,只好表面上应允了这门婚事,从后文的情节发展可以看出,兰芝的爽快应婚(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实际上是已经深思熟虑,作好了殉情抗婚的心理准备。言行不一折射出人物面临二难选择时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面对荣华富贵,兰芝不为所动;面对凶暴威压,兰芝巧妙周旋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自己相爱的人生死相随,永不分离。此情此志,撼人心魄,同时,第二次抗婚(表面上应婚)推动了下一情节的发展,有兰芝的表面应婚,才有下文的太守迎亲场面描写,而太守迎亲的场面之豪华富贵、热闹喜庆却又从侧面反衬出兰芝鄙弃富贵,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情节的发展又凸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可见其超高的文学造诣和历史地位。
但近年来很多经典篇目被移出课本,比如杜甫的《石壕吏》、陈寿的《隆中对》等,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要说的《孔雀东南飞》。
这样一首经典篇目被移出了教材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人物刻画饱满,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无奈、懦弱,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勇敢、反抗,就连配角焦母、刘兰芝的兄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全诗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但是这样一篇经典作品为什么被移出了课本教材呢?
赞同者大多认为,作品所传达的三观价值已经不适合今日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故事。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刘兰芝嫁给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但是因为焦母的百般刁难和焦仲卿的软弱无为,刘兰芝被焦母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最终导致她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其一,故事的最终悲剧,可以说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才导致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刘兰芝聪明能干,但是“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的百般刁难让刘兰芝不堪忍受。而这种负面影响对孩子来说比较严重,会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产生对婆媳关系的恐惧。
其二,文章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刘兰芝的反抗精神,但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很可能领会到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反抗,就是对家长的反抗。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下,不同的故事会反映出不同的内涵,比如刘兰芝的兄长为了利益,逼迫刘兰芝另嫁他人,最后害得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这种反抗精神值得歌颂,但是做法放在今时今日已经不再适用。
其三,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悲情主义色彩,焦仲卿懦弱无能、焦母霸道无理、刘兰芝兄长贪图利益,诗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饱满,但是却不是很正面,这些负能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最后一点,笔者认为跟我国优秀的诗作文章数不胜数也有关系,选取更加简洁、正能量的文章进入课本,更适合初高中的学生。《孔雀东南飞》这样具备代表性的文章,则可以作为选读文章,而不是背诵文章。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赞同将这样一篇传世之作移出课本,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孔雀东南飞》能在浩瀚诗海中脱颖而出,他本身的价值自然毋庸置疑;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虽然命运多舛最终自杀,但是她不卑不亢的性格,放在今日仍然值得人们学习。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