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第1张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

刘克庄《后村诗话》云:“《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刘克庄指出此诗为六朝人作品,但也没有举出什么理由,所以刘说影响不大。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见《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讲稿,北京《晨报》)此说在文学界颇多影响。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谓:“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许多争论,或以为汉末人作。今按,根据原序,此诗基本上当成于汉末;惟民间乐府本为集体创作,在流传中总会经过不断的丰富和修改,自然随时有增附润饰的可能,故诗中不免有汉以后的风俗习惯等描写羼入,不得因此即武断为六朝人之作。至其被收入《玉台新咏》,则表示此诗最终写定的时间必在徐陵之前。”

以上为此诗写作年代的争论情况,但通常仍根据《玉台新咏》所载“小序”,认为是汉末之作。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词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白话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

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

(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

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

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

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

(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

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

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母亲听后非常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间回到哥哥家里。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

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

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

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

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 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

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

(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

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一、、写作年代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

刘克庄《后村诗话》云:“《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刘克庄指出此诗为六朝人作品,但也没有举出什么理由,所以刘说影响不大。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

《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见《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讲稿,北京《晨报》)此说在文学界颇多影响。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

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

2、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

3、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

“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

《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

“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谓:“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许多争论,或以为汉末人作。今按,根据原序,此诗基本上当成于汉末;

惟民间乐府本为集体创作,在流传中总会经过不断的丰富和修改,自然随时有增附润饰的可能,故诗中不免有汉以后的风俗习惯等描写羼入,不得因此即武断为六朝人之作。至其被收入《玉台新咏》,则表示此诗最终写定的时间必在徐陵之前。”

以上为此诗写作年代的争论情况,但通常仍根据《玉台新咏》所载“小序”,认为是汉末之作。 

二、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成语 故事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 文化 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和相关资料。

  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

 孔雀东南飞男主焦仲卿,《孔雀东南飞》中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小吏,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女主刘兰芝(东汉末年),庐江郡(今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东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的 典故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

 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

 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刘克庄《后村诗话》云:“《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

 刘克庄指出此诗为六朝人作品,但也没有举出什么理由,所以刘说影响不大。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

 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见《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讲稿,北京《晨报》)此说在文学界颇多影响。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

 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

 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

 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

 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 句子 ,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 事迹 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

 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

 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

 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 传说 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谓:“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许多争论,或以为汉末人作。

 今按,根据原序,此诗基本上当成于汉末;惟民间乐府本为集体创作,在流传中总会经过不断的丰富和修改,自然随时有增附润饰的可能,故诗中不免有汉以后的风俗习惯等描写羼入,不得因此即武断为六朝人之作。

 至其被收入《玉台新咏》,则表示此诗最终写定的时间必在徐陵之前。”以上为此诗写作年代的争论情况,但通常仍根据《玉台新咏》所载“小序”,认为是汉末之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真情扣心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知识海洋徜徉的同时涤荡心灵,收获感动。高中语文课本包罗万象,其中不乏至真至美的感人篇章,美文引发的哲理思考,诗词刻画的丰满形象,纵横古今,驰骋中外的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信手拈来,都是情感教育最好的素材。

 例如,在讲授《道士塔》时,我先让学生感受敦煌文物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学生叹为观止,接着再让其了解文物已流失国外,惨遭破坏的情景,引申许多本属中国的瑰宝却堂而皇之的展览在巴黎伦敦,学生不由气愤无奈,于是我启发学生:敦煌文物流失,责任在谁在中国日渐强大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文物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义不容辞的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人爱国家。然而,当我提示学生们,在今天,长城却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垃圾箱,国人漠视,外国人竭力保护时,我们真的没有颜面指责王道士的无知,我们只有深刻的反思,不断的完善,学生无不动容,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空前膨胀。

 诗词教学也是情感教育的范例,我们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杜甫《蜀相》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原是美好之景,可是在这寂寞荒凉的丞相祠堂,碧草春色为谁而绿,黄鹂好音有又谁能聆听呢感物怀人之意渗透纸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个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壮志未酬就以身殉职,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不令无数英雄为之泪流满面而荡气回肠呢!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创设情景,一个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与对自己功业未就的叹息感慨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学生的理解也变得直观,他们感叹诸葛亮,惋惜杜甫,学习了诗词,陶冶了性情。

 作文教学更是情感渗透的大好时机,比如,让学生以“尊严”为话题进行作文时,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到较抽象,觉得无从下笔,我就用下面一段教学语言来诠释“尊严”:1840年,林则徐把英国的一箱箱倾尽石灰水中,付之一炬,这就是尊严!邓小平同志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尊严……我讲到这里,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掌声如潮。他们已经深切体会,尊严,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不可侵犯!

 解决比较敏感的早恋问题也完全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孔雀东南飞》和《雷雨》时我对学生说焦仲卿和刘兰芝、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爱情悲剧都源于家长的反对。成年人的爱情尚且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而你们,作为在校中学生若早恋不仅面临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三重反对,还要面对成绩下滑的严重危险,面对高考毕业后各奔东西的残酷现实,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与其拿自己的美好前程换这虚无渺茫、毫无安全感可言的青涩爱情,不如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们听后,会心的笑了。他们知道了现在要为自己的前程奋力打拼,等到事业有成了才有资格爱与被爱。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但是我们相信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期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几天来,唐婉和陆游的凄婉爱情故事,一直缠绕于心。剪不断,理还乱。我坐在电脑前,多次想敲打键盘,写下他们爱的缠绵和忧怨,可总也不能成章。

  有一种爱,太重,似有泰山压顶之力;有一种情,太长,跨越了生死的大界。当我们想书写时,却没了表达的语言。

  我只得在房间里,听着那些缠绵伤感的歌曲,长久的徘徊,复徘徊……

  带着惆怅和伤感之情,我走近千年前那个温婉多情的女子——唐婉。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之女,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才华横溢。据说,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两家人看在眼里,有心成全这门婚事。两人成年后,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娶了心爱的表妹唐婉,了却了年少时的一段心事。

  揭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婚后,两人如戏水的鸳鸯,相爱相守,诗词唱答,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快乐日子。他们如流连花间的戏蝶,在欢爱的花海里自由翩跹,每天双飞双栖。陆母是个专横而有威严的女人,她看在眼里,怨在心上。自古婆媳多矛盾,有人认为,是两个女人在同抢一个男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母亲把儿子从小养大,当另一个女人嫁过来,势必争夺了儿子的爱。所以,不可避免的使婆媳之间不和。这说的不无道理。

  婚后陆游和唐婉整日沉浸在温柔乡里,忘了富贵功名,忘了科举进官,这引起了陆母的强烈不满。陆母想让儿子发愤读书,光宗耀祖,哪能让儿子因贪欢而忘了功名?儿子是自己的,陆母心痛儿子,却把主要责任归咎为唐婉,她认为妻子就应该帮助鼓励丈夫多读诗书,不能只沉醉在夫妻情里。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了,再加上唐婉没给陆家生个一男半女,几重的不满累积起来,陆母遂命儿子休妻。

  陆游和唐婉恩爱有加,哪肯休弃才情俱佳的妻子?可是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可他怎忍与妻分手?于是悄悄另筑爱巢安置唐婉,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温、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就这样,一双情爱悠悠的鸳鸯,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利活活拆散。

  唐婉被休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这真是唐婉不幸中的幸运,从沈园之遇,赵士程的大度,到唐婉逝去后,赵士程的未娶,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爱恋唐婉。一个被休的再嫁之女,能遇到这样的男人,真是她的福分。如果没有沈园之遇,也许唐婉可以携手和他相爱相守到老,可是命运就是那么的无情。

  阴差阳错,十年之后,唐婉还是遇到了陆游。

  那是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唐婉和丈夫赵士程同游沈园,恰巧礼部会试失利后的陆游也到沈园游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漫步流连于花间桥畔时,竟然遇到了日思夜想的陆游!

  命运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就这么巧合,她低眉昂首间,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忽然映入她的眼眸。英国诗人白朗宁说:“他忘了一眼,她对她回眸一笑,生命瞬间苏醒。”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一切都不一样了。浮云旧事温柔,爱又一次苏醒。对于曾经拥有过刻骨爱恋的两个人,曾经的山河岁月,曾经的恩爱相欢,曾经相守的朝朝暮暮,都在眼前一一呈现。

  蓦然回首时,发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依然在心里最深的地方,等待着,某一次的机缘。彼此遇上了,细心地捡拾着曾经的爱……

  难道这是冥冥中上帝的安排吗?

  可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他已为人夫,她已嫁作他人妇。在目光接触的刹那,多少的爱恨交织?多少的情缘未了?眼底又有多少的忧怨?千般情,万般恨,如滚滚的东江水,在心底汩汩滔滔,奔流不止。咫尺却如天涯。两个相爱的人就在彼此的面前,可是却像隔了千山万水,再也无法跨过去。

  这使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彼此,成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爱你的人儿来了,与你爱的人见面了,只有清凉的风儿吹着,只有孤独的云儿飘着。四目相对,无语话凄凉,这是多么唯美伤感的意境!

  千年后,当我想像着他们在沈园相遇的一幕,有多少的感慨和无奈!这不就是人生吗?当经历爱的沧海桑田,尘埃落定之后,依然想着那个人,念年着那个人,想和他相见,想向他诉说别后的相思,可见到了又能怎样?

  只能徒增伤感吧了!

  日子依旧,风景依旧,而那个人再也不属于自己。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于是,这次相遇,一下子点燃了陆游的诗情。他挥笔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万千的情爱幽恨,万千的伤感无奈,都凝聚在字字句句里,可谓字字泣血,句句含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道不尽的相思苦,诉不完的离恨天,谁之错?

  诗人总是多情的种子,总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心灵的怆痛。可这一写不要紧,却要了唐婉的命。陆游啊,你千不该万不该,把词题写在墙壁上!当你表达自己的幽恨离情时,是否想过,那字字句句,都如锋利的刀子,剜割在唐婉的心上啊!

  时间飞转,又到了第二年春天,唐婉怀着重重的心事,再次来到沈园。她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看着柳色依依,迈着沉重脚步,当走到去年和陆游相见之地时,猛抬头,忽然瞥见墙上陆游题写的那首《钗头凤》。唐婉反复吟诵词作,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相亲相爱的情景,不由得心潮起伏,悲恸不已。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相思交织着悲苦,无奈交织着无助,放不下又心不甘。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随手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人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从这首和词,可以看出唐婉的确是个才女。

  黄昏薄暮,雨送花落,独依栏杆,泪痕残留,几多的幽怨?今非昨日,病魂缠绕,怕人寻问,咽泪妆欢,几多的相思难寄?赵士程虽然是个体贴宽容的丈夫,给了她感情的慰藉,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士程无论多么爱他,都不可能走进她心的最深处。她把一份纯净执著的情,永远留给了陆游。

  世情恶与人成各的痛苦折磨,现实和旧爱的矛盾,思念和愧疚的双重煎熬,终于使她心力疲惫,日臻憔悴,悒郁成疾,不久,她的香魂便化作一缕幽幽的凉风,飘然而去。

  唐婉的难能可贵,在于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她既又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对陆游的无限思念,但她对赵士程一定有愧疚之心,从她和词“瞒!瞒!瞒!”的无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

  如果隔在现在,一些想得开的女子,一定认为唐婉改嫁赵士程是她的福气。陆游有什么好,不就会写诗填词吗?他软弱妥协,重功名富贵,而赵士程温厚宽容,大度重情,知书识礼,这样的好男人哪儿找去?和士程这样的男人一起过日子,该多么的踏实幸福!

  赵士程爱唐婉丝毫不亚于陆游,但他偏偏走不进唐婉的心里。这是不是爱的悖论?

  有些人的爱情之花,只能开放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也正是因为一次,开的太盛大,释放出所有爱的激情后,再也无人替代。唐婉的爱就是这样。

  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天上午,我看到了《小窗幽记》中的几句话:“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有一种感情,当不能爱,又不能怨时,只有一死,才能表达爱的刻骨铭心、千回百转。

  那是一种刮骨疗伤似的的痛,那是烟花释放所有生命激情后的凄美,那是昙花一现时的决绝和冷艳。只有死,才能让一份难以明说的情,永生!

  唐婉就这样去了,带着不舍和思念,带着幽恨和离情。但她的早逝,给陆游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痛。因为,陆游懂得,她是因他而去的。

  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焚心,是懂得。唐婉的心碎了,被情爱和思念烧焦了,她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了,所以,她只有一死。她去了,也带走了陆游的心,因为他是爱她,懂她的。

  唐婉去世后,陆游春风得意,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但功名富贵如浮云,怎能抵得上一份幽居于心的难了的情?再多的诗词,再大的名利,两鬓如霜时,都淡如悠悠的春江水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离恨越长,思念越深。

  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七十五岁时,陆游告老还乡。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至垂暮之年。旧事如天远,沈园依旧在,那曾经的一幕幕,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在他的脑海里反复重现。春风迎袖,花红柳绿,夕阳晚暮之时,常常看到一个黑衣长衫的老者,在沈园的幽径上踽踽独行。解不开离恨情,诉不完相思曲,物是人非,只有一颗孤寂的心,如黄叶般在暮色中飘飘荡荡。

  唐婉成了陆游心里抹不去的痛。

  沈园里,那伤心欲绝的惊鸿一瞥,那哀怨的眼神、消瘦的容颜,那锦书难托的无奈,都如刀子般剜割着他的心。思念的潮水汩汩滔滔,无需点染,他愤然写下了几首沈园怀旧诗,其中最有名的是《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如果说《钗头凤》是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是在书写昔日的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那么这两首诗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有一种爱,超越生死,跨越古今,以致千百年之后的人,再来感受时,仍会泫然泪落。在生命的极限处,爱在申诉自己的永恒价值。感天动地!

  就在他告别人世的那一年,85岁的陆游,白发如银,步履蹒跚,手拄拐杖,重游沈园。他怀着满腔的情和怨,写下了最后一首悼念唐琬的《春游》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带着无限的爱恨,溘然长逝。

  在唐婉离世后的漫长岁月里,陆游苦苦思念了55年。他们的爱情,就像那滚滚的长江水,淹没了两人,也感染了后世。

  唐婉虽含恨早逝,但她以自己的温婉和才情,赢得了两个男人真实深刻的爱,她这一生短暂,也算值了。她像烟花般,拼劲了所有的生命之爱,璀璨的绽放之后,便是凄凄的凋落。留给陆游和后来人的,是无限的追思和惋惜。

  千年来,沈园已成为唐婉和陆游凄美爱情的历史见证。但在那故事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一条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那个时代相爱的男女,孝道礼教,功名利禄,摧残了多少美好的爱情啊!

创作背景

写作年代

《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

刘克庄《后村诗话》云:“《焦仲卿妻》诗,六朝人所作也。《木兰诗》唐人所作也。《乐府》惟此二篇作叙事体,有始有卒,虽词多质俚,然有古意。”刘克庄指出此诗为六朝人作品,但也没有举出什么理由,所以刘说影响不大。

1942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见《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讲稿,北京《晨报》)此说在文学界颇多影响。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谓:“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许多争论,或以为汉末人作。今按,根据原序,此诗基本上当成于汉末;惟民间乐府本为集体创作,在流传中总会经过不断的丰富和修改,自然随时有增附润饰的可能,故诗中不免有汉以后的风俗习惯等描写羼入,不得因此即武断为六朝人之作。至其被收入《玉台新咏》,则表示此诗最终写定的时间必在徐陵之前。”

以上为此诗写作年代的争论情况,但通常仍根据《玉台新咏》所载“小序”,认为是汉末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36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2023-08-25

随机推荐

  • 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

    伊思蜗牛BB霜分为晶钻BB霜和红参BB霜两种,两者的功效有些许差别。还不了解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的朋友,快来跟着好物君看看吧。伊思蜗牛BB霜怎么样伊思蜗牛BB霜的晶钻款具有滋润保湿、提亮透白、遮瑕嫩肤以及防晒修颜的功效。伊思蜗牛BB霜的红参

    2024-04-15
    56300
  • 眼部精华液和眼霜有什么不同 眼霜和眼部精华液的区别

    我们的眼部肌肤是需要精心呵护的,眼霜和眼部精华是很常见的两种眼部护肤产品,很多人都会使用眼部精华和眼霜,眼部精华液和眼霜作用功效不同。眼部精华液和眼霜有什么不同眼部精华液和眼霜相当于我们面部使用的精华和面霜,由于眼周肌肤原本就比面部

    2024-04-15
    55900
  • sk2神仙水跟AG精华液能一起使用吗

    可以。skii神仙水是可以搭配其他的精华水隔天使用的,而且这样用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精华水是抹在皮肤上的,如果你的皮肤对精华水不过敏,其实是可以隔天用的,毕竟这样也不会对皮肤造成什么负担,放心使用就可以了,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SK-II

    2024-04-15
    42200
  • 口碑最好十大沐浴露

    口碑最好十大沐浴露有:多芬、强生婴儿、力士、舒肤佳、玉兰油、六神、妮维雅、凌仕、威露士、阿迪达斯。1、多芬:多芬创立于1957年,是全球著名的女性品牌,隶属于联合利华旗下。多芬是秀发和肌肤理护专家,主要产品是沐浴乳、洗发水及护发素。2、强生

    2024-04-15
    44000
  • 抗老护肤品哪个品牌好 抗老精华推荐

    每一个护肤品都有着不同的护肤功效和作用,护肤品是我们日常护肤必备的产品,抗老护肤品能有效抗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皮肤的胶原蛋白都会渐渐流失。抗老护肤品哪个品牌好1、韩国AHC第七代眼霜AHC这款第七代眼霜,口碑还是不错滴~在效果上

    2024-04-15
    46400
  • 什么是保湿精华凝露?和精华液有区别吗?它们用法功效那个好?

    精华液因为效果好,见效快,所以备受欢迎,现在大牌的精华液动不动都是上千元,其实这些大牌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倒是现在把大牌和国产的精华液在一起评测,很多国产的精华液功效都超过了外国的大牌,所以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咱们国产非常好用的精华液,效

    2024-04-15
    48300
  • 妮维雅630和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哪个好

    妮维雅630。1、吸收性。妮维雅630适合任何肤质,且温和不刺激,日夜也都适用,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吸收性不如妮维雅630。2、成分。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美白效果太快太明显说明添加化学成分多,妮维雅630与之相比好些没那么多化学成分。妮维雅面霜

    2024-04-15
    46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