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学上,对审美愉快的认识?

在美学上,对审美愉快的认识?,第1张

审美愉快是指在美的欣赏过程和美的创造中,审美主体通过对美的认识所产生的情感愉快的感动,是通过自身美感意识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活动而获得的一种满足、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继《千手观音》之后,张继钢又导演出《一把酸枣》,这是一部具有山西味道、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带给人的是一种审美愉快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心灵深处,是一种精神上的陶醉。

一、 故事情节:哀婉凄绝之美

《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生活的舞剧。它运用浪漫与浓烈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个晋商家族的爱情悲剧:清末民初,山西晋中富甲一方的殷氏带着儿子傻少爷苦苦支撑着岁月时光。殷家大伙计嫌贫爱富,为侵吞殷家财产,处心积虑地维护私生女酸枣做傻少爷童养媳的地位。美丽善良的酸枣与勤劳聪明的小伙计真挚相爱,一把酸枣私订终身。他们抗争并试图改变命运,然而,一把象征爱情的酸枣却被大伙计投放剧毒,酿就了茫茫西口古道上一对生死恋人的千古绝唱。

类似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从刘兰芝焦仲卿到梁山泊祝英台再到罗密欧朱丽叶,或婉转或缠绵或浓烈。这个故事则选择了我们山西最普通最常见的酸枣,作为反映晋商文化的一个载体,整个故事情节哀婉凄绝。酸枣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她和小伙计相爱的定情物,是贯穿全剧的一根红丝线。可以说,酸枣是所有漫漫古道上晋商女人的缩影。矮矮的酸枣丛,遍布荆棘,生性抗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有一点点立足之地,无论崖畔还是沟壑,它都能蓬蓬勃勃地长起来,将故事女主人公命名为酸枣,可见用意极深。

从全剧看,酸枣私生女的出身在大伙计点破之前,可能没使酸枣受更多的心灵戕害,但丫环的地位,使她处于卑微的境地。她与小伙计一把酸枣私定终身,并坚决鼓励小伙计远在他乡学做生意。小伙计心有不舍半道返回,酸枣斥其不争将他逐出家门,之后小伙计刻苦学习,本事大长,回归字号,被委以重任,再次远行。如果说剧情就此发展则波澜不惊,撕裂我们的心情的是,酸枣被逼嫁傻少爷,此前,心术不正贪婪委琐的大伙计,向酸枣揭穿了他们之间的父女关系。对爱情忠贞不渝、心地纯洁的酸枣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崩溃了。然而,她毕竟是酸枣,有着酸枣般生生不息的顽强秉性,在漫漫西口古道盼郎回归,终于和自己心爱的人相见,最终相依相偎死在一起。此时留给人们多少遗憾,成功了的小伙计带着无数的财富,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不再美丽的酸枣,而是一个世事不晓不认得恋人的疯女子。荡气回肠的故事,慰藉我们的灵魂,生动的舞姿充满了生命的激情。正像余秋雨所说,一对大墙下的恋人的生命很渺小,但这是永恒的。哀婉凄绝中,它表达了一种文明过程当中的人性价值、一种传统美德。

最动人的要首推第五幕。成就大业的小伙计荣归故里,途中与历经磨难酸枣相遇。残阳如血,小伙计惊愕万端,心痛不已。情急之下,掏出了酸枣送给他的荷包,里面珍藏的正是他们的定情物酸枣,他要唤回他可爱的酸枣。已成疯女的酸枣一下子像被唤醒了什么,她回到了热恋时,拿出一棵棵酸枣喂小伙计,不明真相的小伙计误服毒酸枣,绝望的酸枣也随之而去。一对恋人惨死在茫茫西口古道上,用生命书写出永恒的绝唱。这段戏是全剧的高潮,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心一次次揪起,与台上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也不例外。正是小伙计和酸枣的这种纯真的情感,才拨动了观众的情感心弦,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心灵:丰富坚贞之美

面对时下一些文化品位下滑、民族属性淡化、审美倾向媚俗的作品,这部舞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情节的吸引力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一种由人物心灵展示出来的丰富坚贞之美而带来的震撼激情,以及文化的深层思考。有人评论说,舞剧是流动的音符,像飘逸的诗篇。该剧就是在丰富的舞蹈语汇和强烈的视听觉中,彰显了人性之美,将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

小伙计好学勤快,是个有头脑有想法的聪明人,他情深意重,与酸枣情投意合。他想走西口改变现状,又割舍不下心爱的酸枣,竟中途返回;外出学徒,手脚勤快,脑子活络,在伺候人打扫送水中忙里偷闲,一眼一眼偷偷地学,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众人,就是靠着这种艰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年终结账遇到难题时,他小试锋芒,双手拨珠一通噼哩啪啦解决了问题,不禁令人叫绝。卧薪尝胆小有收获,他这才美美地回忆在酸枣林和心爱的人私定终身的往事。小伙计在生活的磨难中一步步成熟起来,这种成熟更多的是从他的可爱机灵招人喜欢,以及他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等这些方面来表现。《一把酸枣》中既有小伙计学习生意、求学读书、练习算盘、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的细节,更多的是通过他,反映了一代代晋商是如何艰苦创业的,用他和大伙计形成鲜明对比,警示世人,中国商人的经商之道是要经商人先做人。

人性美的坚贞丰富在酸枣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美丽聪颖的酸枣,有着中国女人坚韧顽强果敢的性格。她对美好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充满了希冀,并付诸于行动,让小伙计走西口经商学本事。当小伙计半道返回,她喜惊交集,爱恨交加,逼着小伙计又上了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伙计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由于爱情给了他力量。如果说酸枣追求爱情、送情人远走学商,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那么她在逼婚反抗中,表现的就是想捍卫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了。《盘鼓舞》集中体现了酸枣的无声呐喊与抗争。铿锵的鼓声一阵紧似一阵,犹如酸枣的内心涌起的一阵阵不平的风暴。编剧选择了变形的脚这一肢体动作,让舞者运用脚的张力做生动逼真的表现,可谓是独具匠心。

余秋雨在接受记者的专题采访时说,“《一把酸枣》刚开始,无数男男女女在台上告别时,我已经非常感动了,因为这是几十年前我探寻过的情感。当设计的故事慢慢延伸下来到最后的大悲剧,我看后仍然热泪盈眶。那不是一个个人对剧中感情的投入,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流失了的感情洪流重新抓回以后的感受,所以我很感谢这样一部作品。”他所说的这份重新抓回来流失了的感情,正是这部舞剧想表达的中华民族至真至纯的那种爱情的坚贞。

三、表现手段:细腻磅礴之美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素有国际语言之称,它的功能是抒情,媒介是身体。它用故事化的方式,通过凄美的爱情悲剧,表达了最原始、精粗犷、浑厚和深沉的民间乡土情结,心灵的诉说和情感的表达,都要借助处处充满了飞动的神思和情韵的肢体语言,它的表现极为细腻。然而,舞剧毕竟是融文学、戏剧、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该剧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化妆、灯光、音响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设计在场景的铺排表现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先进手段,呈现出了极为壮观的磅礴大气,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力。

柴可夫斯基在谈及歌剧《奥涅金》的创作时说:“当我写这篇音乐时,由于难以借用笔墨表示的欣赏,我甚至完全都融化了,身体都在颤抖着。”(转引自捷普洛夫著《心理学》第七章第125页东北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作为普通观众,不会产生出柴可夫斯基的这种创作时美感的愉快和满足,但在观看《一把酸枣》时,能够深深体会到类似于他的审美情感。

这部爱情悲剧有一种悲怆的情怀,小伙计成长为大掌柜的个人奋斗史的砺练,恰恰可视为商场精英看晋商百年的一个缩影。全剧用荒荒的大漠、气势万千的城墙、汇通天下的招牌、大红灯笼高挂的大院、古道西口的落日黄昏、驼铃叮当的商人队伍等深刻丰富的场景,大肆夸张渲染的宏大场面铺陈,展示了晋商崛起艰难、奋斗精神和称雄海内外的辉煌业绩。用编剧、编导张继钢的话说,则是用大墙、屋顶、牌匾、算盘、帐本、酸枣林、祠堂、雕梁画柱、大漠……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物活动的环境,高墙冷月下的人性撕裂、大院商号两地情感的纠葛、阴暗角落里的阴谋制造、残阳如血的古道上的生死相依展现了那个时代。第五幕中,浩浩荡荡的驼队连绵不绝满载着财富走来的这一场景,最震撼人心。这一场景气势磅礴宏大壮观,色彩斑斓奇异。在音乐声中,一队队的小驼队、大驼队,逶迤而来,款款而去,动作非常简约,但蕴含的内容非常深刻厚重。财富、富裕、衣锦还乡的背后,既有晋商文化的影响积淀,又有一代代商家的奋斗历程,如剧中的殷家沧桑变化、男主人公小伙计起早贪黑、刻苦学艺以及一对恋人的生离死别,正是当年无数山西人走西口的折射反映。舞蹈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晋商文化主题进行了阐释。百年字号、商铺林立是什么、骆驼的灵魂是什么,在宏大的背景中,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内心不时涌动着一种自豪满足。

全剧处处体现细腻之美,几乎每个舞蹈细节设计都充满了美的张力。《走西口》告别的人儿心中的万千依恋与不舍,《红灯贺喜舞》张灯结彩浓浓的兴致与喜悦,《饥童舞》充满生存欲望的渴求,特别是《团扇舞》的款款碎步、鱼贯而出等,通过演员的手、脚、腰、胯、眼等的舞蹈语汇,表达了主人公不同的情感状态,给人一次又一次的美的享受与震撼。再如以下这个细节也很有代表性:年终,各字号的掌柜们携带着丰厚的礼品回到殷家,小伙计带回的却是获得利润的账本。他一一问候了殷氏和从各地回来的掌柜,高兴地背起傻少爷转圈,一方面出于他的善良,一方面流露出他的孩子气。就要和朝思夜想的人相见了,没有辜负酸枣的一片苦心,难以掩饰心中的豪情与激情。此时的小伙计志得意满,他的眼睛一直在逡巡着寻找着什么。酸枣脸含羞心中喜,适时上前从小伙计身上将傻少爷背下,两人在这种情形下见了面。通过演员可视可感的外部动作、顾盼生情的眼神,以及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形象地演绎出人物内心的意蕴,将人物此时此刻的复杂丰富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真实。

我们知道,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和“民舞的故乡”美称,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在这部舞剧中,音乐的旋律美同样打动人心,对整部作品的贡献功不可没。它体现了山西民歌浓郁的质朴厚重风味,又结合了时尚音乐的华丽,做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一开场《走西口》的哀婉凄清、肝肠寸断的二胡主旋律后,如山崩地裂、排山倒海般宏大的音乐从天而泄,给人强烈的震撼,最为动人的是《双人舞》的爱情主题音乐缠绵悱恻、凄美动人。在凄惨的二胡主题音乐中,观众的泪水一次次潸然而下。此外,《想亲亲》、《夸土产》、《桃花红杏花白》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以其或千回百转或热烈明朗或抒情舒缓的旋律,给人无限的美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感人的就是至美的,《一把酸枣》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是心底的震撼和绵长的回味。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都是以做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另外还有王瑶卿、陈德霖、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徐碧云、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澡、孙盛武、杨盛春、厉慧良、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杜近芳等,这都是50年代之前的著名演员。

1 以歌字结尾的成语

歌字结尾的成语 :

四面楚歌、

引吭高歌、

对酒当歌、

独弦哀歌、

醉舞狂歌、

楚舞吴歌、

牛角之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夜夜笙歌、

康哉之歌、

沂水弦歌、

弹剑作歌、

取瑟而歌、

燕市悲歌、

选妓征歌、

负手之歌、

恒舞酣歌、

闭门酣歌、

聋者之歌、

鼓腹讴歌、

一口颂歌、

痛饮狂歌

2 含有歌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水调歌头、

四面楚歌、

对酒当歌、

载歌载舞、

长歌当哭、

引吭高歌、

歌舞升平、

清歌妙舞、

可歌可泣、

莺歌燕舞、

轻歌曼舞、

朝歌夜弦、

高歌猛进、

舞榭歌台、

歌功颂德、

珠歌翠舞、

悲歌击筑、

笔歌墨舞、

莺歌燕语、

醉舞狂歌、

慷慨悲歌、

清歌曼舞、

弹剑作歌、

沂水弦歌、

伯歌季舞、

聋者之歌、

莺歌蝶舞、

燕歌赵舞、

悲歌易水、

琴歌酒赋

3 关于歌声的四字成语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千回百折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声动梁尘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响遏行云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燕语莺声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一串骊珠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燕语莺啼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莺啼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游响停云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珠圆玉润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遏云绕梁 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凤吟鸾吹 比喻极为美妙的歌声。

高遏行云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鹤膝蜂腰 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惊起梁尘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聋者之歌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妙舞清歌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清歌曼舞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清歌妙舞 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笙歌鼎沸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一字一珠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莺声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玉润珠圆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余音缭绕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4 歌字成语有哪些

一、歌字在第一位的成语: 歌功颂德 歌、颂:颂扬。

颂扬功绩和德行。 歌楼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

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歌台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歌舞升平 升平:太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二、歌字在第二位的成语: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

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长歌当哭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放歌纵酒 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

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酣歌恒舞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鸾歌凤舞 比喻美妙的歌舞。

前歌后舞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轻歌曼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莺歌燕舞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载歌载舞 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悲歌击筑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悲歌慷慨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悲歌易水 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笔歌墨舞 指文笔奇妙精采。 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面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之计 指攻心之术。 村歌社鼓 指民间的歌谣、鼓乐。

村歌社舞 指民间歌舞。 凤歌鸾舞 神鸟歌舞。

比喻美妙的歌舞。 酣歌醉舞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同“酣歌恒舞”。 鸾歌凤吹 指笙箫等乐曲声。

琴歌酒赋 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清歌曼舞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清歌妙舞 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笙歌鼎沸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涂歌里抃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

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涂歌里咏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同“涂歌邑诵”。 涂歌巷舞 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同“涂歌里抃”。 涂歌邑诵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选歌试舞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同“选色征歌”。 燕歌赵舞 ①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莺歌蝶舞 莺啼如歌,蝶飞若舞。

形容春光明媚,万物欢悦。亦比喻形势大好。

同“莺歌燕舞”。 莺歌燕语 黄鹂歌唱,燕子呢喃。

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载歌且舞 边唱歌,边舞蹈。

珠歌翠舞 指声色美妙的歌舞。 三、歌字在第三位的成语: 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水调歌头 词牌名。 颂德歌功 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铁板歌喉 形容豪迈的演唱。 舞裙歌扇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

也指能歌善舞的人。同“舞衫歌扇”。

舞榭歌楼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舞榭歌台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四、歌字在第四位的成语: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对酒当歌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击筑悲歌 击:敲击;筑:古乐器名。

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弹剑作歌 比喻怀才不遇。 引吭高歌 引:拉长;吭:嗓子,喉咙。

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楚舞吴歌 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凤舞鸾歌 ①形容美妙的歌舞。②仙舞的两支曲名。

负手之歌 喻指临终前的咏歌。 可泣可歌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同“可歌可泣”。 聋者之歌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

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妙舞清歌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牛角之歌 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选妓征歌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选色征歌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选舞征歌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同“选色征歌”。 燕舞莺歌 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

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

燕市悲歌 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沂水弦歌 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引吭悲歌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

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醉舞狂歌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5 形容歌声好听的成语,四字的,以ao韵结尾的最好

1、余音袅袅 yú yīn niǎo niǎo

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歌声绕梁 gē shēng rào liáng

释义: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3、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X;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6 舞字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笔弄文 指舞文弄墨。舞弊营私 舞:玩弄;弊:指坏事;营:谋求。

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舞词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

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

比喻奋勇作战。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

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舞弄文墨 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亦作“舞文弄墨”。

舞裙歌扇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同“舞衫歌扇”。舞文巧诋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舞文饰智 指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舞文玩法 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同“舞文弄法”。舞榭歌楼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同“舞榭歌台”。舞榭歌台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指歌舞场所。舞爪张牙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7 以"曲"字开头的四个字的词语有哪些

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曲突徙薪 qū tū xǐ xīn 曲径通幽 qū jìng tōng yōu 曲尽其妙 qū jìn qí miào 曲肱而枕 qū gōng ér zhěn 曲意逢迎 qū yì féng yíng 曲终奏雅 qǔ zhōng zòu yǎ 曲突移薪 qǔ tū yí xīn 曲尽奇妙 qǔ jìn qí miào 曲学阿世 qǔ xué ā shì 曲眉丰颊 qǔ méi fēng jiá 曲意奉迎 qǔ yì fèng yíng 曲不离口 qǔ bù lí kǒu 曲里拐弯 qū lǐ guǎn wān 曲意承迎 qǔ yì chéng yíng 曲意迎合 qǔ yì yíng hé 曲学诐行 qǔ xué hǎo xíng。

8 以“生”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 髀里肉生 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

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愤不欲生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风趣横生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441 福过灾生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456 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 虎啸风生 啸:长鸣。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荆棘丛生 荆棘:荆条蒺藜。

丛:聚集成堆。荆蔓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

蝼蛄和蚂蚁那样的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人急智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忍辱偷生 偷:苟且。

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明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

不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彼此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

人的形体具备,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衣被群生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应运而生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芸芸众生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

②泛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

为了免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底死谩生 底:通“抵”。

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同“抵死漫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分烟析生 指分家。

分割财产,各自过活。锋镝余生 锋:锋芒。

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同“狗口里吐不 欢若平生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祸从口生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见事风生 指遇事雷厉风行。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论辩风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论议风生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卖文为生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满坐风生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满座风生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同“满 木朽蛀生 朽:腐烂。

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破死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普度群生 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普渡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 普济群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普济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七死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人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 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条)中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家店的五四运动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们二人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们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画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两入之间的关系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构成,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

诗中的矛盾冲突在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入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代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人物、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

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现小市镇,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三十年代初期,墓前还曾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怀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

作者简介

徐陵(507-583年),南朝文学家,字孝穆,东海剡(今山东郯城)人,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父徐擒是南朝时著名的宫廷文人,宫体诗重要作家。徐陵也以写宫体诗和骈文著名。在梁时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在文帝、宣帝时,朝廷重要文件都由他起草,其诗文注意形式美,追求工丽绮绝,后人辑有《徐孝穆集》,自编《玉台新咏》。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也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渲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何杜娟,女,毕业于北京**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虽算不上惊鸿一瞥,但每每亮相荧屏便留下让人难以忘怀的善良与纯净,以致在其主演的众多影视剧中何杜娟常以温婉的大家闺秀出场。与演绎过众多风格迥异的影坛新人相比,何杜娟则更偏向于其复古气质去诠释年代戏。 何杜娟的独特气质也为其带来了诸多广告片约,未来的演艺事业也正在顺势向前。

中文名: 何杜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87年5月01日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北京**学院

身高: 168cm

体重: 51kg

血型: A型

特长: 舞蹈

粉丝名称: 肚兜

目录

个人履历

数字**

电视作品

话剧作品

网剧作品

电视广告

活动年表

贴吧相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401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2023-08-25

随机推荐

  • 保湿精华推荐

    精华,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所提取的都是高营养物质并将其浓缩。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重中之重,从称呼就可以判断初精华液是所有护肤品的精华,正常来说,用再多的护肤品,如果不用精华液都是无济于事,尤其是对熟龄肌肤或者是问题

    2024-04-15
    1030900
  • 《30天精读MBA世界知名商学院12门课程精华(第四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30天精读MBA》(科林巴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koLrukGN9vOHsjOjz_SUw 密码:dzlq    书名:30天精读MBA作者:科林巴罗豆瓣评分:67出版社:中信

    2024-04-15
    33100
  • 润唇膏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嘴唇,全球有哪些唇膏比较好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佳琪OMG!口红是很多女生的最爱,宁愿吃土也要买新口红,但是如果嘴唇干燥起皮有唇纹,那么不管擦多贵多热门的口红都不好看。唇部护理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多加赘述了,下面这份榜单请收好!一、曼秀雷敦这个牌子的润唇膏应该很多学生都用过

    2024-04-15
    31200
  • SKII的神仙水是爽肤水还是精华??

    “SKII”的“神仙水”就是指“SK-II护肤精华露”,是精华水。一般在化妆水后使用,上脸吸收很快,一点不油腻,对闭口有一定的作用。长期使用可以稳定皮肤,控制水油平衡,去黄缓解暗沉。洁面之后先用化妆棉蘸取化妆水后擦拭肌肤一遍,然后倒出适量的

    2024-04-15
    30800
  • 川奈之汀护肤品怎么样

    挺好的。1、川奈之汀护肤品采用纯天然植物成份,不含香精香料。2、川奈之汀护肤品通过敏感皮肤测试,按照欧洲制药标准生产。3、川奈之汀护肤品所含舒缓敏感肌肤药理成份能够切实解决肌肤问题。

    2024-04-15
    35800
  • 抗衰老的套盒贵还是美白套盒贵

    抗衰老的套盒贵还是美白套盒贵?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护肤需求,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价格方面。抗衰老的套盒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和配方,用于改善细纹、提升皮肤弹性等问题。而美白套盒则主要针对肤色不均匀、暗沉等问题。从品牌和产品定位来看,抗衰老

    2024-04-15
    37400
  •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区别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没有区别。虽然它们的叫法不同,但是套盒中的爽肤水和乳液在成分以及含量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三个版本的天气丹是不分好坏的。天气丹套盒适应的肤质比较广泛,干性肌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补水保湿,油性皮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控油祛痘,因

    2024-04-15
    35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