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吐气
解释: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出自: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示例: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了。
◎巴金《家》十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徐娘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候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候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谢谢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1从喜欢俏丽的小皮鞋到喜欢舒适的帆布鞋,从喜欢两个羊角辫到喜欢清爽的马尾辫,从喜欢偷抹妈妈的口红到喜欢自己干净的脸,口中的棒棒糖在慢慢地溶化,我知道,我在慢慢长大。
小时候,风筝挂在树上,邻居家的大哥哥轻轻地一跳就将对我来说“高不可及”的风筝取了下来。回到家,我质问爸妈:“为什么我这么矮?”173厘米的爸爸和169厘米的妈妈大眼瞪小眼疑惑了好一会儿,也给不出一个正确答案。慢慢长大的我现在不用踮脚就可以触到黑板的最上方。哈哈,本姑娘已经171厘米啦,那个在夏日的夜晚,对着月亮虔诚祈祷自己快快长高的小女孩真的长高了。
曾经的小书包变成了现在能容纳25本书的大书包。背得肩膀酸痛的我常常会想:我好不容易长起来的个子会不会被压回去?右手的中指由于与钢笔长年累月地亲密接触,早已磨出了老茧。作业就像无底洞,写完了一本,另一本正“微笑着向我招手”。有时候真想对那堆作业翻个白眼,对着“失宠”许久的课外书猛啃一番,不过啊,也只是想想而已。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在慢慢成长的同时,不知不觉,父母早已与老师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在班上,班主任的“孩子们,加油干啊”刻骨铭心,在家里,爹妈的“儿啊,抓紧学啊”语重心长。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心理防线加强了许多,在一次次的磨炼中,我吸取了经验和教训,现在也许有些不理解,但我明白,若干年后,我们什么都会懂得。因为,这就是成长。
某日,妈妈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道:“哎哟,这头发又白了,该去理发店染染啰。”无意中听到的我心中一震,豁然明白,妈妈已不再年轻。工作回来的爸爸总是要捶好一会儿腰才能缓过劲儿来。原来,在我慢慢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慢慢变老。时间在让一个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在让另外两个生命走向衰老,所以,我更应该去关心他们,多多陪伴他们,尽量弥补他们的失落。
就这样慢慢成长,让我懂得给予与舍弃,相聚与分离,纠结与明了。我会迎着清晨的阳光,坚定不移地向前奔跑,留下的,是我成长的脚印。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2小小的草儿啊,在太阳一天天的照耀下,慢慢地长满大地;小小的花儿啊,在雨露一天天的浇灌下,慢慢地灿烂绽放;小小的我啊,在爸爸一天天的叮嘱下,慢慢地长大了!
从小学开始,凡是我要出门,爸爸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要叮嘱,我一直都觉得,他很啰嗦,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特殊情况出现,说那么多话干什么。直到那天,那是个星期五,早上,爸爸送我上学时,又说了:”我听说今天会有一场大雨,你要记得带伞啊。“我心中暗想:哪有那么多特殊情况,把伞放书包里不是增加重量吗。于是,我就把伞放在家里没带上。
放学的铃声原本是欢乐轻松的,可我的心中却罩着无尽阴霾。“啊!怎么办啊,这么大的雨,我忘记带伞了!”“还好我都习惯天天带伞,不然今天就惨了。”耳边同学的声音围绕在我耳边,使我的心更加低落了,今天是星期五,正好是爸爸限号的日子,他今天不会来接我的,而我……看着书包右边空着的地方,想起今天早上不听爸爸的叮嘱,不带上把伞,又看向窗外的倾盆大雨,我的心情可以称得上是万念俱灰了。
校门外,雨太大了,我只能到树荫下,怎么办,那么大的雨,怎么去公交车站赶车啊,我的心中满是急躁,想起爸爸的叮嘱更是后悔。没办法了,我一咬牙,准备冲进大雨里,突然,我听到有人正叫着我的名字。一回头,看见那个电瓶车上披着红色雨披的身影,我的鼻头不禁一酸,是爸爸!他看见我赶忙过来,说:”不是叫你早上带伞的吗,要不是我看到你床边的伞,你就等着明天感冒吧,还有你又忘了下雨天是不能站在大树下的嘛……“听着他的话语,看着他头上正不停滴落的雨珠,我的心中不再有反感,觉得他啰嗦,我知道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那一天过后,我开始仔细听从他的叮嘱,不再觉得他啰嗦,同时也开始学着帮爸爸做家务,妈妈说女儿也终于长大了。我只是暗暗在心里说着:那是在爸爸一天天的叮嘱,我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因为太阳给予了小草温暖的光,小草才为它染绿了大地;因为雨露给予了小花细心的滋润,小花才为它装饰了世界;因为爸爸给予了小小的我叮嘱下的关爱,我才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3她的手虽然不细腻,不纤长,但是很温暖。是这双手在我还不会走路时牵着我;是这双手在夜里为我压紧被子;是这双手一直牵着我,慢慢地长大……
这,是妈妈的手。她用这双手为我做过多少事,受过多少伤,我已数不清。她就在我前面走着,布满老茧的双手有节奏的在寒风中摇摆着。走在这一条街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那时,我和妈妈还有她的同事一起,还是这一条街……
她们在挑选物品,我百般无趣,就东看看西看看,可再一转头,她们就不见了踪影。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小孩子,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身上又没有通讯工具,也不敢去问别人。顿时,我惊慌得眼泪一串一串的往下掉,大声的叫喊:“妈妈,妈妈!”除了
路人异样的眼神外无一回应。
很快,我嗓子哑了,泪也干了,粘在脸上怪难受的,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回到刚才走失的摊子,焦急的等待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头脑飞转,一想到可能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泪水又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不停的抽泣,原地打转,又等了很久,肚子也饿得咕咕叫。突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女声在呼唤着我的名字,还未转身就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温热的泪水掉在我的脸颊,抬头看,是妈妈,她满头是汗,豆大的泪水也是不停地往下滴,滴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脸上。在回家途中,她一直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出汗了也不放松……
我也紧紧牵住她的手,她一顿,回头望着我笑了笑。我多想一直是这样,她牵着我,我跟着她,一路走啊走,洒下串串银铃……
春去秋来,落叶纷飞,我已经初三了,不会随随便便哭鼻子了,但是,看着妈妈日益斑白的两鬓,我还是忍不住偷偷背转身抹眼泪,这其中多少酸甜苦辣,我的成长是和着妈妈多少心血啊!
中考在即,一切紧张得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脑袋也时刻处于高速运转,我又到了中转站,下一站会是什么呢?有时我心潮澎湃,有时又情绪低落,然而,只要想到妈妈,我立刻充满了斗志,全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我的一切都离不开妈妈——妈妈,是动力,也是希望,更是责任。就这样,我慢慢地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4阳光暖暖地斜射进疏落的窗户,柔柔地映在纸上。翻开扉页,温柔地记下与你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密密的,满满的。沐浴这你深沉的爱,就这样慢慢长大……
小时候,父爱是——
闲暇时光时,沙发上,大眼瞪小眼的快乐。
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就连小草也耷拉着耳朵,奄奄一息,盛夏的中午似乎永远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热。你往沙发上一躺,我便吵着要和你玩干瞪眼的游戏。你悠闲的坐起来,就开始瞪着我。我用幼稚的声音补充道:“谁笑了谁就输了。”而这时,你却说道“看我的眼睛里有只小狗。”我凑近了,仔仔细细的看了有看,才恍然大悟,假装生气的说:“你骗我,你才是小狗。坏爸爸,臭爸爸。”说完,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咯咯”地笑了。
一路上,枯燥无味的日子里,总有你幽默诙谐的语言,伴着我慢慢长大。
长大后,父爱是——
雪花纷飞时,雨伞下,大手握小手的温暖。
下雪了。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你将我抱入怀里,抚摸着我冻得通红的脸蛋。一手撑着伞,一手将我的手握紧揣入你的衣兜里,温柔的说:“这么冷,还穿成这样,就跟个笨蛋一样。”而我却笑了,掌心的温度传递进心里,温暖了寒冬的,下雪天。
风声雨水中,有你温暖厚实的手掌,牵着我慢慢长大。
而现在,父爱是——
夜深人静时,书桌旁,大心贴小心的力量。
月色已朦胧,似笼上了一层沙,点点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是如此的宁静与安详,好似看透了尘世中的纷纷扰扰。我趴在书桌上,不停地打着哈欠,却还在为眼前的作业发愁。可这时,耳畔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别急,我相信你。”那一声有温度的话语,如一杯温暖的咖啡,给予我力量,在题海中打起精神,奋斗不已。
疲惫无助时,有你鼓励的话语,陪着我慢慢长大。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将你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画出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回忆着你的爱与包容,就这样,慢慢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5家里有一扇向阳的窗户,窗户正对着一块花圃,一年四季都荡漾着清新的花香。我就在这花香中慢慢长大。
花影摇曳。
清晨的阳光吸收着每一滴露水,让自己的光芒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给予他们温暖。
这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坐在窗前,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给我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我却一脸迷茫的望着妈妈,扑闪着大眼睛,上下飞舞的睫毛像蝴蝶的翅膀,在粉嫩的脸颊上洒下了一片阴影,盯了一会儿,继而有玩弄那些在阳光的照耀下悬浮在空中的小灰粒。
窗外的蔷薇花开了,阳光将话影印在墙上,留下了一片阴影,妈妈的故事在这我妈妈长大。
花香满布。
正午的阳光像泡沫似的,铺洒在窗前的书桌上,显出一片温馨的氛围。
我小心翼翼地推开家门,将头探了进去,向四周扫射了一遍,确定没有人时才蹑手蹑脚的进去了,脏兮兮的小脚上沾满了泥渍,在雪白的大理石板上留下了一串脚印。倏地,地面上显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我便怯怯的过身,低着头,双手有些不自然的揉捻着衣角,目光却停留在膝上那个窟窿上,泪水“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在大理石板上溅起了一个个王冠似的小水花。“没事,奶奶帮你补上。”
窗前,栀子花努力释放出自己的芳香,雪白的花瓣上嵌着点点光斑,奶奶的慈爱牵着我慢慢长大。
晓风残月。
月亮将她澄澈的光辉披在窗前与习题苦苦拼搏的女孩身上,似乎想给她一丝提示。
我的目光死死地盯在那道题目上,草稿纸翻了一张有一张,笔尖在纸面上疯狂的舞动着,似乎在发泄某种情绪,我的信心也像洋葱一样被一层层的剥开直至消失,终于,它消磨掉了我最后一丝耐心,我将笔拍在桌上,等待着泪水的光顾。爸爸一手持着一份草稿纸,另一只手端着一杯姜丝可乐默默的在我身旁坐下。讲那道题的解题思路一一讲述给我听,慢慢帮我将脑袋中的那团麻理清。
窗外的夜来香开了,在月光下享受着夜的宁静,淡淡的清香一直伴着我苦学到夜半。爸爸的陪伴引领着我慢慢长大。
窗外的花圃陪着我走过了十三个秋冬,浓浓的亲情围绕着我慢慢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6母亲总是说我不够成熟,但是那次母亲第一次说出“你长大了”。
那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空中划着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而我和母亲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兴致盎然地切换频道。突然,我看到母亲一直闭着眼睛,有一些疲倦。我跑到母亲面前问她:“没事吧!”母亲说:“没事,就是有些头痛。”我看看母亲,她脸上微微发红,眼睛里也布满红血丝,我心慌得厉害,便去倒了一杯热水给母亲喝。我拿起手机想告诉父亲,不料父亲的手机关机了,我垂头丧气地看着灯光照落在墙壁上,泛着一圈一圈的黄晕。
一会儿,母亲的模样越来越虚弱,情绪也十分低落。我急忙去医药箱里把体温计拿出来,放在母亲的腋下,几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终于过去了,我一看体温计上的温度,啊?39、8!我飞奔到厕所打了一盆凉水,用毛巾敷在了妈妈的额头上,过了会,又拿起毛巾,在水盆里搓几下,又拧干叠好重新放在母亲的额头。我也不知自己换了多少次。虽然这个动作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可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成长,我不知自己的双手是冻得发抖还是怕得发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渐渐昏睡过去。
待我我苏醒过来,看到爸爸的短信说在外面出差,后天才能回来。我摸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再摸了下母亲的额头,明显好了很多。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女儿,谢谢。”我不敢相信地看着母亲,她慢慢地坐了起来,我坐到她的身边,她和我说起了我生病时她是怎么照顾我的,和我谈起了家常,我和母亲在欢笑中度过了这个寒冷的上午,记得她说着说着疲劳了,便喝下了我给她准备的感冒药,就躺下了,我更清楚记得她和我说了一句话:“女儿,我很高兴你长大了!”。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是我敢肯定这是我和她之间最深刻的一次谈话,也是我和她最放松的一次相处。
我记得母亲说过我小时候每次吃饭都不老实,也不会正确地使用筷子。我想长大就是这样的吧!从小时候用筷子开始,慢慢地明白,慢慢地理解,到今天学会明辨是非,原来我的成长就是这样的美好。
我想我就这样在美好中慢慢地长大了。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7成长,是一件漫长的事情。长大,是一个久远的过程。也许在成长路上我会摔跤跌倒,但我会爬起来,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去。于是我就这样慢慢长大。
记得那是初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英语演讲大赛。当时的我热衷于名利,特别希望能够得奖,让自己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帮我辅导的妈妈每天都能从我的嘴里听到“得奖”之类的词语。他不止一次告诫过我,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最后的接过,你这样是不会成功的!当时的我什么也听不进去,早已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果然,我没有得到任何的名次,妈妈的话应验了。我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因为我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一连三四天,我都闷闷不乐。终于在我有一次甩了房门进了房间后,妈妈跟了进来。我本以为她会勃然大怒,但是他没有,只是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我谈了一番话。
面对我的委屈,妈妈笑了:“经历过了,你就会成长一些。凡是做事,注重的一定要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我抬起了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这么说。“你得奖了吗?你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乐趣吗?你收获了什么?”无疑,所有答案一定都是否定的。一连串的反问,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是啊,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奖,写和背稿子的时候更是死记硬背。老实说,我当时演讲的题目现在都忘的一干二净。难道真如妈妈所说的那样?正想问问妈妈,却发现妈妈已经不知道何时离开了我的房间。
我坐回书桌前,拿出了自己的演讲稿又读了一遍。我读着读着,竟然不自觉地笑出了声。原来文章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谚语,我竟一直都没有发现。从那时起,我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心态。比赛也好,练习也好,注重的是平日的努力与辛勤,而不是结果。纵然结果再糟糕,只要你是尽心尽力去做的,那你就胜利了!
又一年演讲比赛,我依旧参与其中。不求结果,只求尽力就好。意料之外的是,我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妈妈直夸我长大了。是啊,人都是这样慢慢长大。
成长路上纵然有酸甜苦辣,但我们是在成长啊!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就这样慢慢长大吧!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8母爱,就像一场雨,在干旱时滋润我心田;就像一棵树,在炎热时给予我凉爽。母亲,用她的辛勤付出为我铺出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路。我就是在母爱的滋润中慢慢地长大了。
“吃饭了,吃饭了。”随着妈妈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呼唤,我从沙发上飞速跑到餐桌前。妈妈将一块又大又肥的鱼肚肉放到我的碗里,一边剔出鱼刺一边说:“儿子,今天妈妈好不容易才买到一条大肥鱼,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挑没有小刺的鱼肚肉给我吃。闻着姜丝和葱花的清香,看着烧得焦黄的鱼皮和露出的白嫩的鱼肉,让人馋涎欲滴而又不忍下口。我先用鼻子嗅了嗅,贪婪地吸入一口香气,有一种陶醉的感觉;再用筷子夹了一小块放到嘴里,品咂片刻,真是鲜嫩爽口、清香四溢。这是妈妈才能做得出的独特味道!我不禁翘起大拇指称赞道:“嗯,真香!真好吃!”妈妈看着我满意的神情,开心地说:“好吃就多吃点儿!”还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我说:“谢谢妈!”妈妈怜爱地说:“这孩子,真是的。”
这样的日子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流走,我的身材也在美味佳肴的更迭中拔节。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我的母爱,惬意而满足;妈妈也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她的儿子,艰辛但快乐。
跨进初中以后,我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终于惹怒了老师,请来了家长。妈妈虽然很失落,甚至有些愤怒,但是,她并没有训斥我,更没有责罚我。而是向我诉说她的经历,告知她对我的期望。妈妈的冷静与谅解,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妈妈在我四岁时就带着我独自生活。她起初在松滋县城创业,继而南下广州打工,然后北上大连发展,如今,为了方便照顾我,又回到荆州开店,十年中,东奔西走,四处漂泊,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原来,我碗里的美味佳肴,身上的应季服装,口中的各色零食,手头的随意花销,都浸透着妈妈的艰辛与操劳。我终于明白了:我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我要承担责任,我要回报母爱。
就这样,我在妈妈的美味佳肴中慢慢地长大了,在妈妈的爱心感召下慢慢地长大了。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9记得小学时写作文,我一笔一画认真地在格子纸上写下:我不想长大。那时,我刚看完《彼得·潘》,总觉得自己有好多事要做。我还没有战胜海盗,还没有和彼得·潘做朋友,怎么能这么快就长大呢?
回想起这件事,就像是回想起一场缓慢的、奇妙的旅程。明明《彼得·潘》仍放在书柜中最明显的位置,明明作文纸仍保存在书箱中,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想。没有长大的,只有彼得·潘而已。
小时候,我总不能静静地坐下来吃饭。大人们多会迁就我,只有曾祖母会一本正经地批评道:“现在不好好吃饭,怎么可能长大?”我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才不要长大呢!”“你不长大的话,怎么照顾祖祖啊?”外婆打趣道。哼,才不呢,彼得·潘不长大,还不是一样能照顾别人。
后来,在曾祖母的葬礼上,我望着她的遗像发呆,忽然想起这件事,我还没有长大,还没来得及照顾曾祖母,她就离开了,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我还是以前那样不想长大吗?
两年前,我从小的玩伴跟随父母到外地读书。在她即将离开的几天里,我们总时不时地提醒对方:“一定要记得打电话啊,我们要像彼得和温迪那样,做永远的朋友哦。”刚分开的时候,我们还会时不时地打电话,可是后来就渐渐不再联系了。或许在许诺的时候,我们都忘记了,温迪离开了彼得·潘。
我记得以前的承诺,时候到了,我应该慢慢长大了。
长大后要好好照顾曾祖母。
长大后不能淡忘彼此,要做永远的朋友。
长大后不会因贪玩儿忘记正事。
长大后……
小时候,我总会轻易地许诺“长大后”要怎么样,可是又有多少“长大后”能真正兑现?在这无数个“长大后”的许诺下,我慢慢地长大了。也是长大了才明白,彼得·潘不会长大,是因为他没有牵挂,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我更像是他的朋友温迪,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有许多事情要牵挂。
就这样,在牵挂和许诺下,我慢慢地长大了。
就这样慢慢长大优秀作文10岁月的流动,牵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留下了繁花似锦的年华。轻柔的微风吹走了一瓣又一瓣纯洁的玉兰花,带来一阵又一阵成长的芬芳。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的自由,令人向往。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清清的小河、绿油油的梧桐都是我的童年。夏天,我常和家乡的孩子卷起裤腿,淌着清凉的河水,踩着软软的河泥,到对面的草地上嬉戏玩耍。农家孩子捕鱼的技术十分了得,站在河中,将两手伸入水中,在下面摸索,随着“哗”一声水响,手中就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但他们捉鱼只是为了玩,之后,他们会将鱼儿放回去。夏夜,门外的梧桐树下,凉风习习,我便拿了板凳与外婆坐在星空下,数着星星,听着外婆的童谣,在如水的月光下安然入睡。
渐渐地,上小学了,背着书包一颠一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和蔼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给我的成长又添上了一笔浓浓的色彩。上三年级后,我认识了很多字,便在外婆家给她读报纸。我看得见,外婆饱经风霜的脸上,有泪水划过,她喃喃道:“孩子长大了……”是啊,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嬉笑玩耍的女孩子了。上了五年级,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对书的渴望,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在不断成长,向着美好的未来成长。
现在,我13岁了,阳光下那个背着书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已褪去了童年的稚气与无知,长成了一个花季少女。初中,充满新奇与恐惧。在这个“好”学生与“坏”学生聚集的地方,我是埋没花季,还是为她添彩?是把握好自己的航向,还是随波逐流?在这里,我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若不这样,三年后,我将何去何从?忘记昨天,把握明天,憧憬未来,因为我坚信:有梦才会有希望!
繁花似锦的童年,渐行渐远。如歌般缓缓流淌的成长之路,依旧风景如画。潇潇的风,吹走我的烦恼,留下芬芳四溢……
杨利伟小档案(来源:解放军报)
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简历:1983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强击机、歼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入围;1998年1月,从800多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入选“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的心声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登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杨利伟来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
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驾歼击机叱咤风云十年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杨利伟的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父亲先当教师,后在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母亲在县里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直到退休。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过着舒心平静的生活。
“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杨利伟父母对他的要求。儿时的杨利伟脑子灵,反应快,还是个娃娃头。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
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800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隆冬时节,北京的气候特别寒冷,而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几位航天员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飞行系统、测控系统实地参观,聆听专家的授课。他对航天员职业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变得深刻起来。
他了解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在他和其他中国航天员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献,千军万马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他联想到,中国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动人诗篇,更有万户等人做出了极其悲壮的尝试。如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要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变成现实!
杨利伟能不为之激动和自豪!
奋力攀登“上天阶梯”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之为“上天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不是一个短的阶梯。”他们没说错。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10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离开空军部队时,为他送行的师长曾对他说:“你的身体和训练,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的挑战。”当时,杨利伟对这话并没太在意。
这会儿感触深了。他给老师长打电话:“让您说中了呀!现在我就像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天天在背功课。”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他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就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十几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额高高突起。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旋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酷苛刻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
一个休息日,妻子回家时发现他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非常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苛刻的老专家十分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好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据他说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师,后特招入伍到部队当了档案资料员。她娴静文弱,两人婚后夫唱妇随。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时,也没耽误丈夫的工作。
儿子杨宁康,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宁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老师让写作文,他就拿着爸爸的照片,写成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写道:“看到照片上爸爸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刻苦训练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篇作文后来上了学校的《作文导报》,小宁康还得了18元稿费。
2001年7月,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需要做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神时,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要告别妻子去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飞行训练。
临行前一天,他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整整坐了一晚,然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航天员大队。
大队领导说:“你妻子病得很重,你是不是……”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我的训练。”
这次高空飞行训练,杨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再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在稳步提高,在同伴中始终名列前茅。”
被专家组投票确定为“首席人选”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光荣地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次。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产品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都自信地回答:“没有什么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身经百炼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飞船在实际发射时,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按程序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开始见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总惊讶地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
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还能不知道?!”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人类自加加林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名航天员,乘各种航天飞行器遨游过太空。今天,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轻盈一跃,大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哦,利伟!你肩负中华民族的重托,笑迎全世界的注目。银河为你起舞,朝阳送你凯旋!
(本文由奚启新、刘程、吴川生、杨永桢本报记者王文杰、范炬炜撰写)
亲人为你壮行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场瑞雪清晰可见。
今天,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告别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7点半,杨利伟的妻儿早早地站在欢送的队伍中,等待出征的亲人。
7点45分,一身戎装的杨利伟走来了。没想到,他和亲人的告别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平静得就像他平时去上班。
杨利伟来到父母身边,对老人说:“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惦记我。”说完,他回头对妻子笑了笑,既没有泪水,也没有拥抱。周围人多,妻子一时不知该说点啥,突兀地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他笑着反问:“带便服干啥?”说得大家都笑了。杨利伟俯身亲了一下儿子,
儿子调皮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教我打游戏。”
记者见过种种军人的告别———上战场,上抗洪大堤,上风雪边关……然而却不曾见过如此重大的、划时代的告别,竟然这般轻松。
“你真的不紧张?”记者问。“有啥紧张的?”杨利伟笑着答道。“党和国家这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国家技术力量这么雄厚,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妻子张玉梅接茬说。
记者深深感到,杨利伟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69岁的父亲杨德元是辽宁省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退休干部;与父亲同岁的母亲魏桂兰,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专门从老家赶来为儿子壮行,两位老人还带来了5斤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档案资料员的妻子张玉梅是杨利伟的同乡,当年是从县志上看到了杨利伟的“大名”,于是有了这段浪漫的爱情。学习出色的儿子杨宁康是三年级小学生,给爸爸的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那是一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凑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别忘了打电话……”杨利伟使劲点了点头。
9点20分,杨利伟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乘机飞向远方……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
苍穹定会报佳音
●本报记者杜献洲、丁海明
寒流给深秋的北京平添了几分冬意。杨利伟的离京给亲人留下了思念和牵挂。
12日晚8点多,家里的电话响了,张玉梅拿起听筒,丈夫熟悉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先是夫问妻答:“咱爸咱妈好吗?”“都好。”“儿子好吗?”“好。”“你呢?”“好。”“你们都要保重身体。”
接着是妻问夫答:“今天顺利吗?”“顺利。”“你现在怎么样?”“一切都好。”“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会的,你们放心。”
就是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在杨利伟走后的每天晚上,给这个小小的家带来温暖和慰藉。
然而细细想来,电话里,他们有意或是无意地绕开了最敏感的话题。
“有没有说起过‘一旦’或者‘万一’?”记者请英雄亲人原谅这难以回避的冒昧。
“没有,真的没有。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对这次发射都有一种近乎绝对的自信。再就是我们都有一种军人的奉献观:值得付出,就不求回报;尽力而为,就没有遗憾。”张玉梅的自信和坦然令人起敬。
毋庸讳言,“神舟”飞天之际,杨利伟的亲人几乎成了媒体追踪的焦点。但他们远远地避开了镜头和闪光灯,躲开了鲜花和掌声,生活一如往常那样平淡安宁。张玉梅照常上下班,父母每天搭班车接送孙子上学放学。
1998年,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为全家赢得了荣耀。但这些年的甘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几年来,他们很少能全家团圆,杨利伟夫妇就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也难得见上一面。母亲扭伤了腰,几个月没下床,根本没让杨利伟知道。张玉梅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检查,但她从没撂下家庭的重担。训练紧张时,杨利伟住在航天员公寓不能回家,她也是夜里和丈夫通电话。不是诉苦,更不是抱怨,而是帮丈夫复习英语。
14日的黄昏降临了。时钟嘀嗒,一分一秒地接近着“神舟”飞天的一刻。杨利伟的儿子小宁康指着夜空问妈妈:“妈妈,明天我能在天上找到爸爸吗?”(本报北京10月14日讯)
利伟,我为你喝彩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观看飞船发射侧记
●牟加金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回首往事,申行运感慨万千。
1998年1月,杨利伟和战友们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此为标志,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为了建设好这支全军惟一的特殊部队,申行运先后到一些空军部队实地考察,深入飞行员生活一线,考察了解飞行员的生活规律。
申行运忘不了,在5年多的时间里,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付出的艰辛。基础理论功课多,他们一门一门钻研,白天上课,晚上休息,在外地休养还要背英语单词;技能训练难度大,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攻关,一项一项苦练。
申行运忘不了,杨利伟这个精明的小伙子,精神总是那样饱满,干劲总是那样十足,妻子做手术也不肯耽误训练。在首飞选拔的5次考核中,他获得了两个9 9分,三个100分的好成绩,以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的排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首飞航天员”。利伟啊,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为你骄傲,为你喝彩!
(本报酒泉10月15日电)
父老乡亲眼中的杨利伟
●焦玉庆、韩军、本报记者韩国贤
今天,在中华民族第一位“太空人”的故里、素有“关外第一县”之称的辽宁省绥中县,父老乡亲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忆和述说起英雄昨天的故事。1提起杨利伟,有着38年教龄的绥中县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王素英神采飞扬:“我教过的学生不下200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了,但对杨利伟却印象很深。”
那是1977年,王素英老师任绥中县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在这一届学生中,她至今还记得两个学生:一个叫顾大卫,另一个就是杨利伟。一天,贪玩的顾大卫被王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顾大卫一赌气不来上课了。看着王老师着急的样子,杨利伟主动找顾大卫做工作。一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后,顾大卫不但乐哈哈地背起了书包,还主动向老师道了歉。
那个年代,学校一度连粉笔都买不起。看到这种情况,有几位同学决定到附近的工厂偷铁块,卖钱交班费。杨利伟得知后对大家说:虽说为班里筹划班费是好事,但我们不能为此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王素英老师说:“小利伟本身学习就好,我挺喜欢。这两件事更令我记得很清楚……”
在绥中县水利局河务处上班的弟弟杨俊伟,说起哥哥更是一脸的灿烂。哥哥自小就是他心中耀眼的一颗星。
杨利伟上中学时,绥中县城还没有全部通上电。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蜡烛,杨利伟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晨起来常常“灰头土脸”的。到了冬天,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借着火炉的光,边取暖边看书。由于学习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位于班级的前列,特别是数学,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2在杨利伟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比较大:老邻居赵忠山———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
赵忠山早已去世,但同是老军人的赵姨每次提及小伟子都是捧腹不禁:俺家那位“经历”丰富,小伟子天天跟在他大爷屁股后头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驻地附近的空军部队参观,杨利伟看到了飞行员的体能训练。为了能锻炼出一个合格体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括踢毽球、游泳、长跑等在内的详细健身计划。就是节假日回到家中,他也要求自己在屋前的门楼上做规定数额的引体向上。进入冬季,滑冰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没有钱买滑冰鞋,他就找来两根钢锯条,自己制作了一双“冰鞋”。随着中考的临近,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杨利伟的锻炼计划却雷打不动。3“这孩子特仁义。”这是左邻右舍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绥中镇,杨利伟是一个公认的孝子。他当兵前,很少惹父母生气。当兵后,怕父母挂念,就是学习训练任务再重,隔两天就要给家中写封信。都说男孩子心粗,可杨利伟却想得很细。父母的生日他记得清清楚楚。每逢生日,二老都会收到杨利伟寄来的礼品。
在绥中县小庄乡孤家子村,杨利伟更是一位人人称道的好女婿。1990年,回乡探亲的杨利伟与在小庄乡中学任教的孤家子村女青年张玉梅结婚了。张玉梅到部队后,二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年看病吃药都要两三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杨利伟都要叮嘱张玉梅给家中寄钱。回家休假时,还特意给老人带一些营养品和药品。
杨利伟和姐姐杨利军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幼儿园时,县里给每个教师子女一个名额,为了让弟弟接受好的教育,姐姐就把名额让给了弟弟。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利伟每天上下学,都是由姐姐手拉手接送。如今,杨利伟对外甥女的成长特别关心,时常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而上高三的外甥女也特别相信舅舅,学习中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打电话“求救”。
说起“小两口”的感情,在家乡更是传为佳话。张玉梅随军后,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两人始终是分多聚少。带孩子、做饭等家务大多是张玉梅一人承担。为此,杨利伟总感觉欠妻子太多。2001年春节休假时,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杨利伟特地高歌一曲,一首《懂你》唱得妻子泪水涟涟。
心儿与你一起飞
●吴川生、牟加金、本报记者武天敏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