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组成: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球形成于死亡星球的残骸,这些残骸在一团巨大污浊的气体云中聚集,气体云在其中心变得越来越密集。后来形成吸积盘,小颗粒开始聚集起来,形成越来越大的物质,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星球。这个过程耗费了一千到两千万年,至今这个过程我们也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在那时,太阳系还是刚形成且一片混乱之时,一个巨大如火星般物体与地球相撞,影响巨大。如果当时那个物体体型再大一点,很有可能会毁了地球。
地球上的物质被冲击进入轨道形成了月球,在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最大卫星。在这时,地球简直就是炼狱,不时被小行星撞击,形成了众多火山岩浆和有毒气体。但巨大改变即将发生,地球冷了下来,地球内部的水体,慢慢流到了表面并且形成降雨落在地球上。
当再次被蒸发就形成了云,大量的小行星撞击将越来越多的水体带到了地球。地球上所有水体的体积和地球比只有这么多,现在,地球表面71%是水,29%是陆地。其中975%的水是海水只有25%是淡水,淡水的69%又是冰雪,30%的是地下水,只有约1%是剩余地下水。
地球的成分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或铁镍质),不过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来得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主要成分则是橄榄石及辉石
(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瞭解都是来自於地震震测资料,虽然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但是我们仍无法到达固体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
地壳的成分则主要是石英
(二氧化硅)
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
铁346%
,氧295%
,矽152%
,镁127%
,镍24%
,硫19%
,005%
钛
。
的用来修饰名词,一般跟在形容词后面。
如美丽的花,漂亮的人。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跟在副词后面。
如:匆匆地瞥了一眼、急忙地跑开了。
得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跟在副词后面。
如好得很,疼得厉害。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表语七种
目录
二、古代汉语句子成分句式特点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
词类的活用
三、英语句子成分:简介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表语
同位语
二、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句式特点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
词类的活用
三、英语句子成分: 简介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表语
同位语
展开
一、结构特点不同
“的”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种固有的“的字结构”形式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使前后构成一种“定名关系”。此时,“的”即为定语的标志,应读de。如:刚刚建成的这所学校就是残疾人培训学校。
“地”的结构特点也必须和它前面的词和词组构成一种特有形式来为它后面的动词服务,构成“状动关系”。如:他认认真真地写,此处的“地”便为状语的标志,应读de。
“得”为结构助词时,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带着它后面的词语为其前的动词或形容词服务,即作动形谓语的补语。如:看得清清楚楚;白得刺眼。此处的“得”便为补语的标志,应读de。
二、用法不同
1、定语后面用“的”(修饰名词的时候,一般是“形容词+的+名词”),如: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名词)、一望无边的平原(平原也是名词)。
2、状语后面用“地”(修饰动词的时候,一般是“副词+地+动词”),如:刻苦地训练(训练是动词)、平平安安地回家(回家也是动词,表示“回家”这个动作)。
3、补语前面用“得”(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的时候,一般是“动词+得+形容词/副词”),如:做得完、洗得干干净净。
三、意思不同
1、实词“的”,读dì,如“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名词,目标的意思。
2、实词“地”也是名词,如,土地、地点。
3、实词“得”是动词,表示获得、占有的意思。如,土改时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这里“得”。
-地
-得
-的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四)“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
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丽的花、我的衣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例:痛苦得想哭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理了三个字的用法。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六)简单地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
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 程 度 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
(七)
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
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
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坏中国汉语语法有关助词的系统性、逻辑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以乱用,“着了过”也可以乱用,“关于、而且、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乱用、变着用,则汉语语法还不溃如决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措施,严格限制“的地得”的用法,不要以为一闪即过了,无所谓,时间长了,则中国文化大坏也!我们的后代长受其乱,恐怕打也打不回来了怎么办?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经混为一谈了,叫我哭笑不得、难受至极!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区别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以下信息来源自由自在小鱼儿
主谓宾与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这些标志要记清。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动词
动词+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副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强化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
(十)助词“的、地、得”的一些用法及区别
最初注意到关于助词“的、地、得”的错误用法,是两年前在一个朋友的MSN上,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这些助词混用或错用,有的人,干脆都使用“的”,一的到底。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 ”,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 的 + 名词
状语+ 地 + 动词
形容词(动词)+ 得 + 补语
(十一)“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十二)“的”的其他用法,比如:
1、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2、另一类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 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4、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5、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7、同“得”,后面带补语,这是未规范化以前的用法。如: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十三)
助词“的、地、得”在语文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它们作为结构助词时,都念轻声“de”。怎样准确运用它们呢?按照汉语语法,一般说来,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地球;动词前用“地”,如快速地奔跑;动词后用“得”,如笑得开心。一般句式如下:
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得。(注:以上说法只是大致而言,并不代表全部;代词前面也用“的”。)
小练习:用“的、地、得”给下面的句子填空。
1、爸爸( )手机正快乐( )唱着歌。
2、为了赶上班车,我们走( )很快。
3、“嫦娥”顺利( )升入了太空,开始了我国( )探月之旅。
4、勇武( )鲁提辖打( )镇关西趴地求饶,为受欺( )人们出了一口气。
(十四)“的”、“地”、“得”的用法(1)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
比如说,有趣的小说,漂亮的姑娘,我的大学,你的样子,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比如说,狠狠地打,飞快地跑,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比如说,打得漂亮,唱得动听,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球组成: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23h56min4s(接近于一个太阳日24h)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扩展资料: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球的内部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