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型的爱情故事有哪些?不讲虚构传说的,如: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具体点

中国古代典型的爱情故事有哪些?不讲虚构传说的,如: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具体点,第1张

1`范蠡和西施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选出越国美女献给吴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越国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爱国”的名义,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 越国胜利后,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善良的人们多么期盼如此美好的结局,无锡蠡园就是一个明证。

2·陆游与唐婉的千古悲情

写陆游恨秦桧误国嫉贤,不得伸恢复中原之志。春游沈园,与爱妻唐琬商议双飞福建结交忠良义士。母唐夫人爱子心切而专断,阻陆游远行,嗔唐琬违命,却信托新贵之唐侄陆仲高为陆游谋前程。陆游爱之愈坚,陆游赶来,人去楼空,内外交困,爱恨交织,修锦书托卖花三娘致唐琬,约相守三年。

三年后,陆游自福建归重游沈园,惊唐琬改适赵士程,相逢不能语。陆游询送酒婢小鸿,证实唐琬为他“断绝情爱而一心报国”作出牺牲。陆游悲愤题“钗头凤”词于粉壁,唐琬见而和作,肠已断矣!秦桧死后,恢复中原呼声复起,陆游赴任建业,梅林觅香魂,慷慨长吟以告唐琬在天之灵。

还有:

陈世美与秦香莲

崔莺莺与张生

杜十娘与李甲

孟姜女与万杞梁

李益与霍小玉

七夕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传说

1形容明月和美女的诗句

静夜思 床 前 看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关于明月和佳人的诗句

关于明月的诗句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佳人的诗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第六十八回)

周代《诗经桃夭》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已将桃花作为女子的象征;

3描写月亮 女子 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4描写月亮 女子 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5描写古代美女的古诗

>中描写刘兰芝的: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还有描写美女秦罗敷的;

秦罗敷与陌上桑据载,秦罗敷是东汉光武帝时,今河北邯郸地方的人。她那既丽又贤惠的形象是通过一曲《陌上桑》而传颂千古的。

月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亡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髻髻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2)“被遣”是在贞洁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而刘兰芝面对巨大的心理打击,却能精心打扮自己,体现了她怎样的独特个性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五)、研讨文章铺陈起兴的写法。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六)、课文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七)、布置作业

 1、依据课文,改编剧本。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二、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三、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四、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五、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3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是对《孔雀东南飞》超生活、超时代的解读,是不符合“主题产生”规律的歧义解读;而回归到历史真实的解读应是:赞美封建时代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忠贞,警示人们应树立封建主义的贞忠观;同时也表现了封建乱世中对以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统治不能为继的隐忧,渴望重建封建正常统治秩序的绝对权威。《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入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72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

    通过了解就会发现,妮维雅是可以涂脸的,由于质地比较厚重,为此可以混合精华一起使用,而且能够更好的被面部所吸收,才能够更好的达到美白的效果。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的问题之所以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更好的让肌肤保持水分,让肌肤的状态变得更加轻盈透亮

    2024-04-15
    47900
  • 28days化妆品效果如何

    28days化妆品效果不错伊思芙护肤品是是一家来自广州伊思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护肤品,属于作为国产护肤品牌,品牌知名度不高,但也凭其效果赢得大家一致好评,伊思芙护肤品主打酵母臻萃清润神仙水,护肤品质地很水润清爽,上脸不黏腻好吸收,纯天然

    2024-04-15
    47700
  • 柔嘉艾灸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根据查询BOSS直聘网显示:1、柔嘉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投资、教育培训、营销咨询、专业会展、网络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公司,也是国内最具有发展潜质的健康产业公司。2、柔嘉艾灸没有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柔

    2024-04-15
    41800
  • 伊思红参和慈慌秀哪个好?

    慈慌秀。1、慈慌秀水乳套盒这个品牌在韩国有平民化妆品的称号,同时外包装也非常华贵,水乳特别好吸收,用下来感觉特别舒服,皮肤也很滋润,对于干皮是再合适不过了。2、伊思红参水乳添加了红参提取物,具有很好的紧致抗皱作用,适合30岁以上的人使用。一

    2024-04-15
    42600
  • 温暖的弦张钧甯口红什么牌子的 张钧甯同款口红温暖大方

      电视剧《温暖的弦》正在热播,张钧甯饰演的温暖气质优雅,落落大方,那在第一集中张钧甯口红是什么牌子的呢温暖七年后鼓起勇气去见占南弦,妆容可是很重要的。当年两人因误会分手,再次相见有说不出的情愫,而温暖则需要口红提高自信,在占南弦面前来个华

    2024-04-15
    29300
  •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这是许多家长和女孩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和丝润爽肤水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如酒精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于12岁的女孩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

    2024-04-15
    26400
  • 精华露,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精华露,精华凝露没有区别,两者意思相同,即精华素。精华素是用于脸部的护肤品中的一种,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素通常使用在护肤水之后,乳液或面霜之前。由于精华液

    2024-04-15
    35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