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聊天总是离不开孩子,三句话没说李玲就开始抱怨:“唉,孩子就停留在1岁左右别长大多好,可爱、好玩、听话,我家宝宝还不到2岁呢就开始烦人了,你还没想做个什么呢,小东西比谁都慌得很。以前吃饭,宝宝都是乖乖的坐在餐椅上,你喂一口他吃一口,饭菜不会撒落,吃饭吃的也快;现在可好,你刚把饭菜端到面前,小东西非要自己吃,往往吃得没有撒的多,还弄得一头一脸都是饭,每天一到吃饭我头都大。”
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孩子都渴望独立,渴望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可是中国的父母带孩子,总习惯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动手本来是好事,可是家长总认为不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孩子就是不听话,于是便一边限制孩子动手,一边还自寻烦恼。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差,但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根源往往在家长。
邻居家的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两亲家又住在同个县城,小两口结婚以后到目前为止就生一个孩子。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上双方的太爷太奶十个大人,整天就围着一个孩子转,按照我们当地的方言说孩子娇得像宝贝豆子似的。
平时,只要孩子一动身后面总是跟着好几个大人,孩子要玩玩具,这边才想够着拿,大人立即说:“宝贝,宝贝过来我给你拿,玩具盒别倒了砸着你。”孩子端起杯子要喝水,“别动,别动,别烫着,过来妈妈给你端着喝。”宝宝小手脏了去洗洗,水龙头还没打开呢,奶奶又急忙跑过去,“你不能洗,弄湿了袖子会受凉”……孩子自己想做点事情大人是这不管,那不行,总之全家一个心思,孩子只管吃喝玩睡,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来承担。试想,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自理能力从何而来?
据观察发现,现在的家庭孩子越少越娇惯,家长越娇惯孩子的自由度就越少,孩子自由度越少自理能力就越差。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长就抱怨、烦恼。其实,这是一个矛盾的怪现象。就拿我好朋友李姐家来说吧,李姐家大宝宝出生的时候,别说一家老老少少对孩子娇惯,宝宝姥姥家的姥姥姥爷太姥姥和太姥爷都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宝宝都上幼儿园了连衣服和袜子都不会穿。宝宝中午在幼儿园睡觉,每天因为脱衣服穿衣服孩子都会急得哭,老师也不得不特殊照顾天天帮忙。
在老师强烈的要求下,李姐一家才不得不在家里让孩子自己练习穿衣服、脱衣服。
由此可见孩子自理能力低下,家长就是罪魁祸首。
李姐家的第二个宝宝出生后,因为有了之前的教训,加上二宝宝出生时他们家老奶奶生病住院,之后又接着卧病在床,大人整天忙得团团转,领二宝就没有带大宝那么细致,想不到家庭特殊的状况正好歪打正着,二宝宝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不仅比大宝会走路走得早、说话说的早,而且吐字也比当初大宝学说话时清晰得多。
不仅如此,二宝宝各方面动手能力都很强,两岁不到就自己会用勺子喝水,自己吃饭更不在话下,就连吃香蕉、吃鸡蛋剥皮剥壳从来都不让大人帮忙。现在她家二宝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吃饭、喝水,穿衣、穿鞋、提裤子样样都会,今年二宝上幼儿园李姐全家一点都不发愁。
现在我们许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孩子一动身、动手,家长总是怕这怕那,怕磕着、碰着、伤着,总是以孩子太小为借口,剥夺孩子自主的权利。孩子想自己干什么都会遭到阻拦,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家长这样做,孩子的本领从何而来?
这几天,幼儿园纷纷开始网上报名。上午买菜返回的路上,听到两位妈妈边走边聊:“这咋办,我家孩子天天吃饭都是喂,喂还不好好吃呢,这天天中午都在幼儿园吃,宝宝不得饿肚子呀!”这位年轻的妈妈话音刚落,另一位就接着说:“唉,吃饭吃多吃少都无所谓,大不了下午接回来再补充营养,可是宝宝不会自己拉屎撒尿咋办?这几天我都愁得睡不着。”
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家长造成的,之前对孩子事事包办,现在着急有什么用?眼下当务之急,是从现在开始,就开始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别担心孩子学得慢、学不会,实际上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超出我们大人的想象。
如果真正爱孩子,请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迅速成长!
“三躺,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上打扎扎。”
这是民间流行的谚语,意思是说宝宝的大运动不能跨越,会依次经过这几个阶段。3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十个月会站。
运动是一切智能发育的基础,如果哪个孩子的大运动发展不好,就会被人们认为智力有问题。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如果宝宝没有学会相应的大运动,妈妈们会特别担心。
只要孩子和标准不同、和别的孩子不同,就被认为太特别。那不会爬直接走的孩子,是智力有问题吗?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学不会爬行的宝宝智力低下吗?美国儿科学会这样说《美国儿科学会》中提到:少数孩子从来不会爬。不过他们会用其他办法移动自己,比如屁股坐在地上向前蹭或者肚皮贴着地面滑动。只要孩子能学会协调每一侧的身体,而且同时使用手臂和腿,那就不需要过度担心。重要的是他现在可以自己探索周围的世界,不断强化身体,为走路做准备。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宝宝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手膝爬行、四肢爬行,只要能用自己的方式移动身体,身体的协调性好、手脚并用、喜欢探索周围的事物,就属于正常。如果宝宝一动不动,那就要咨询儿科医生了。看看是身体结构有问题,还是大脑有问题。
要认识到爬行的重要性美国费城人类智力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葛兰·道门医生说 : “ 若只用四个字来说明怎样才能开发你孩子的智力潜能,那就是:让他 (她 )们爬 ” 。
美国医生在治疗脑性瘫痪病人的过程中发现,爬行越多,学习能力越强。
有调查发现,阅读困难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小时候缺乏爬行训练。
孩子在爬行时,头和颈部抬起来,胸部、腹部抬高,胳膊和腿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可以锻炼四肢肌肉。
爬行时会消耗大量热量,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爬行可以减少脂肪堆积,防止虚胖。
从小没有爬行过的孩子,在长大后有些问题比较明显,有很多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妹伢:我小时候不会爬,智力肯定是没问题,但是我阅读真的不行,看一段话,一边看一边了解其中的意思,肯定理解不了的。至少看两遍,第一遍只看字,第二遍再想其中的意思。@金子:二宝九个月不会爬,训练中。大宝没有爬,11个月会走路,现在身体协调能力差,踢毽子,托排球都不及格,愁死我了!@chris:我家小孩小时候也没有爬过,智力发育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手脚的协调能力确实是有一点点影响,跳舞方面完全不行。@样样:我表弟就是小时候坐了就会站,没有爬过。长大很聪明考一类大学,但是体育方面好像不行,蛮少运动。从网友的经历来看,从小不会爬的孩子,智力没有影响,但是阅读能力、身体协调性方面会存在问题。一般来说,不会爬的孩子常常会出现感统失调问题,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有意识引导宝宝学会爬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爬行虽然不一定影响智力,但是对宝宝至关重要。还是要想办法让宝宝爬。如果开始不会爬,到后期也要让宝宝补上。
在让宝宝学爬之前,要搞清楚不会爬的原因。宝宝之所以不会爬,大概和这些因素有关系:
体重比较大:宝宝无法自己支撑身体,爬起来太费力, 没有成功的成就感,所以就懒得爬了。现在营养太好,很多孩子会被体重限制。穿的比较多:如果宝宝在8个月左右,正好遇上寒冷的季节,穿衣服太多,行动不灵活,爬行会让宝宝感到吃力。没有机会爬行:现在的孩子太少,成人太爱孩子,以至于总是抱着孩子,担心孩子磕碰,很少让孩子趴着、爬行,孩子体验太少、肌肉力量不够,学爬就会困难。早产的影响:宝宝如果是早产,初期的大运动会比足月的宝宝发展得晚一些,身体机能要差一些。因为宝宝在子宫内的时间短,先天有些不足,更需要加强练习。85%的宝宝在7个月多月开始俯卧着打转,在9月开始爬行。如果宝宝到了这个阶段,还没有行动的意思,要对照上面的原因进行自查,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宝宝爬行。
都说过早的让宝宝走路会有一些危害,具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每个宝宝的增长和发展都不同。不同的婴儿是非常不同的,有些宝宝会学会早些时候走路,有些宝宝会学会迟到,大多数婴儿都是11个月到14个学会在几个月之间走路。不要走路因为宝宝的宝宝在11个月内,开始心态焦虑,是宝宝吗?
很容易触发婴儿腿部变形由于婴儿的骨头没有完全发展,腿部非常柔软,并且它们不能完全承受宝宝本身的重量,并且很容易导致形成O形腿或X形腿。我有一个婴儿的宝宝,就是因为过早地走路的x形腿,任何东西都不会再给你另一个机会再来一次,所以堂兄已经后悔了!
婴儿会影响视力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很多宝藏会忽略,因为宝宝的愿景并不是很好的,当宝宝正在学习时,它会看看其他物品。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会损害宝宝的愿景。过度散游散步,会让你的宝宝容易地下降,伤害的概率大大增加,但伤害了宝宝。有些父母将使用导师以避免下降,因此宝宝不会跌倒,没有危险。事实上,长期使用一个将对未来的孩子的姿势产生影响,并且不会出生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不要让您的孩子内部辅导汽车。
由于宝宝早上太糟糕了,父母不会强迫孩子早期学习。不要因为别人的孩子而散步,他们对他们的孩子疑问而不是孩子。我的大宝是15个月,我学会走路,我还有一颗长牙齿。我差不多十个月了。这是院子里的祖母问题的问题,有点晚了。四岁各个方面都是正常的,是一个健康和聪明的孩子。父母请相信自己的宝宝,婴儿学习是一个水的过程到渠道,即使孩子迟到,不要焦虑。一旦你睁开双手,微笑着向宝宝摇晃摇晃!学习道路的过程是眨眼的,我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掌握!越早,越早学习,更好?父母有这个想法,醒来!你有这样的想法吗?你的宝宝要走路吗?
小的时候,总听老人讲,古人有云女子筷子拿的远,会嫁的远。总觉的这些古人没事总乱云,没有一丝科学依据。后来听老爸解释说女孩筷子拿得远,表示从小就喜欢夹远处的菜,而且,拿得那么靠后面,手一定有力气,这种个性和力量,能够让她高飞,眼界宽了,更向往远方。解释虽然牵强,但也有些许道理。
距跟父母上一次通电话时隔一个月了,随着二胎的降临,跟父母的通话两次间的间隔总是不断加长,虽是挂念的很,但每次下完班,吃饭料理完基本家务,再安顿好两个小孩,已是好几点,怕父母睡着了,也就不了了之了,有时候时间还早,但是太疲惫或者情绪不对,只想静静的窝着,也就不想打了,总之不打电话的理由千千万万,对,我就是一个远嫁的女子。
还记得嫁之前,父母有过万般劝阻,大多的苦口婆心我已不记得,只有一句记忆犹新,她说,你从小爱哭,受不得一丝委屈,你若远嫁,父母亲朋不在你身边,受了委屈你该找谁??当时只是觉得这思想太过笼统,成年的世界难道不该自己承载喜怒哀乐吗?难道还像幼稚园那样,被人欺负了,动不动就请家长吗?何曾想过,随时有人撑腰是天大的幸福。
家里小妹倒是在本县城找了个如意郎君嫁了,如今小孩婆婆妈妈一起带,婆婆没空,就寄放在妈妈家里,妈妈没空,就把小孩拎回婆家,小朋友一边享受着奶奶的呵护,一边享受外婆的疼爱,要是不开心了就随时回娘家呆个几天,妈妈要是有个病痛,她也是随叫随到。不像我家小朋友,外婆像是比较陌生的存在,小的时候,问他外婆在哪里,他会自然而然说在平板里(平常用平板视频),小的时候婆婆没空带,小朋友我永远是走一步拎一步。一个人带娃的烦闷估计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在出嫁的前一周,父母夜不能寐,半夜起床有时看见他们还在客厅喝茶,老爸说,一想到我要嫁人了,他根本没有办法入睡,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当时爱情的光环还在我头顶罩着,我说嫁人无非就是我从我们家搬到他们家住,随时回来,更何况我就几个小时的车程,根本算不上远,劝他们不需要太难过,老爸,只是笑笑不说话。
出嫁的当天,父母失了态,老爸老妈哭的泣不成声,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上来,告诉我以后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要保重。我虽是伤感,但也莫名其妙,三天过后,不是还要回门吗,深觉老爸说的太过严重了。
小两口第一次吵架,打电话向父母哭诉,老爸那边安慰说尽了老公的好话,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给老公叫他多加包容我这个被宠坏的女娃,老妈说,老爸整晚都没合眼。
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娘家呆了三个月,这是出嫁后在娘家呆的最长的一次,爸妈对大宝是倍加呵护,大宝吃喝拉撒玩全权负责,每天都是喜笑颜开,每天出门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娘俩,今天要准备什么菜。大宝十个月了,需要重新上岗了,不得不回婆家了,在动车站,父母再次哭成泪人,老爸说下次再见,估计大宝都会走路了,估计也不认识他了,眼神落寞,抱着大宝走过安检口,大宝还不断回头,我眼泪夺眶而出,第一次明白离别的沉重。
大宝一岁多的时候回去,大宝认生的厉害,抱一下大宝都要连哄带骗,爸妈眼中溢满的失落,无处可藏!逢年过节,都会满怀期望的问句,你什么时候回来?
自二宝出生以来,回趟娘家,像搬家一样。上一次回娘家,老妈无奈的对我说,你下次没事还是不要来回折腾了,谁不知道她是担心自家的女儿,小孩路途的奔波,外加来回路费的开销,精神跟经济上都要负担。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家子女的陪伴。
不知道有多少远嫁的女子曾跟我一样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会常回家看看,曾跟我一样天真的以为,如今交通四通八达,回趟家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对父母的承诺变得摇摇欲坠,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甸甸的亲情被锁在心里变的只有电话里的嘘寒问暖,无法再参与各自的日常。
好女子,不远嫁!,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18个月到24个月会讲话都是正常的,我儿子8个月会发出baba,mama的音,到正式会叫爸爸已经18个月了,然后到现在22个月才算会讲三四个字的短语,完整的句子还不能完全呈现,你不要着急。
不知道你家是男宝女宝,女宝的话一般开口会早点,我女儿16个月基本会说简单句子。
所以15个月而已,不用着急的。
不知道你家是男宝还是女宝,男宝一般说话晚。才15个月不用着急的。我家娃是15个月多只会简单的爸爸妈妈阿姨啥的。只是现在会学说话了,只是一两个字的蹦,可有意思了了。多跟娃娃交流,自然就会说话了。
很正常,我表哥的娃,表嫂是学心理学的,娃娃有什么举动一眼就看出来,所以娃娃就不爱说话表达,结果快2岁了还是咿咿呀呀的,表哥一看这样不行就让娃娃需要什么必须自己表达出来,结果好嘛,小家伙现在快4岁了,按照我表哥的说法,给小家伙冲杯牛奶他能跟你聊一天,而且还是单方面聊天
孩子的发育跟各方面原因有关,十个多月会走的宝宝非常不错,有的孩子一岁多了才开始试着走路,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平时的细心照顾,我家老大就是十个多月会试着走的,可有几次在上楼台阶摔倒过几次,后来应该是孩子害怕了,就是不肯走路,必须有人拉着手才肯走,费了很长时间劲,直到一岁多才敢放手走路。
至于孩子说话是有个过程的,更加的原因是要引导孩子说话,让孩子开始吃一些可以锻炼嘴部肌肉的食物,另外多补充一些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说简单的话语证明宝宝很 健康 ,要多跟孩子互动,另外也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吐字是否清楚,现在有很多孩子有语迟症的不少,主要是孩子内在功能性发育迟缓,只要不超过3岁证明孩子是 健康 的。
很正常的,不用担心。
这个时候的宝宝也只是会嘣一两个字的,我女儿说话比走路早,而且吐字比较清晰。我每天都是给她读绘本,每天坚持读,语言环境给她营造好。
这个方法你可以试试看,希望能帮到你。
没啥不正常的,我女儿就不是大家所说的正常发育的小孩,她刚出生没几天就会抬头,五个月会爬,但九个多月才会坐,问过大夫,大夫说没事,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蛮好的。这还不算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过一岁多都会走两步了,我女儿连站着都不会。大概到了十七个月才会走路,但她走得稳,没多久就会跑了,而且跑得还特别快!现在三岁了,特别淘气
至于你说你家宝宝十个多月就会走了,十 五个月还不会说话,慢慢来别着急,每个宝宝的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我那天去托儿所办事,有的两岁半还不会说话呢,这事大人不能着急,也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给孩子。相信你的宝宝将来会很棒!
会走和会说本来就不相干的。
15个月不太会说属于正常现象,排除孩子舌线过短问题,然后再给孩子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比如多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还有就是语种最好单一。孩子说话顺畅只是时间问题。
正常,我家也是十个月会走的,两岁才会说话
正常的很,我大宝一岁多一点点会走路,一岁半就是17个月左右才会说话,一开口还不是叫爸爸妈妈,是句普通话,这是什么 ,很惊讶,因为我们一家都是一个地方的,没有故意教普通话,但是是在外面城市带的
前两天,闺蜜梅子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
“真是烦死了, 每次一出来就要抱,孩子一步都不肯走。出来半天,哭了半天,快累成残废了!下次再也不想带你出来玩了,熊孩子!”
”
Ms懂我瞬间就想到了二宝,一出门就伸出两只小胳膊,搂着我的脖子,两小腿夹住我的脚,像个八爪鱼一样,粘在我的身上,寸步不肯走。
每次我都完败她这招,总是哭笑不得地说: “闺女,你能不这么欺负你妈吗? ” 而每次孩子爸都叫我别抱,就要她自己走。我抱了就会说我太惯孩子了,太溺爱不好。
以前我也担心这样会不会太溺爱?但是后来我知道,当我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她的内心一定觉得很幸福,知道妈妈也一样很爱他。
孩子提出“抱抱”时,我不想拒绝她,也从不拒绝她。
“妈妈,抱抱我! ” 如果这句话的重复率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为什么孩子不会走的时候要抱,会跑了还要抱;高兴的时候让你抱,生气了还让你抱,外出要抱抱,回家要抱抱,哭了要抱抱,生病了也要抱抱 抱抱似乎有着神奇的力量,牵动着妈妈和宝宝的心。
当孩子索要抱抱时,我们时而笑脸相迎,时而也露出一些不快,我们的第一反应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今天Ms懂就要 Talk talk 孩子“求”抱抱背后的真相! 答案也许你真的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孩子常常“求抱抱”?
寻求安全感
宝宝出生前在妈妈子宫里,被羊水包围着。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让宝宝感到安心和温暖。但出生后,屏障消失了,宝宝变得缺乏安全感。索要抱抱,是宝宝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如果妈妈忽视了,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同事的女儿童童三岁多了,平时都是奶奶在带。那天同事提前下班,去游乐场接童童一起回家。童童一看见妈妈的身影,立马放下手上的玩具和小伙伴,扑向妈妈的怀抱,搂着妈妈半天都不肯下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总是在望着妈妈,时不时地跑过来要抱一抱。
为什么孩子玩得开开心心地,却总是要妈妈抱呢?
因为孩子内心很敏感,她虽然享受着与小伙伴玩的快乐,却一边生怕妈妈不要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妈妈的怀抱,能让她安心,也知道妈妈不会离开她。
稳定情绪,获得安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哭闹的宝宝被妈妈抱着后,马上就安静了。这是因为宝宝哭时,在发泄情绪,获取安慰。而妈妈的拥抱,能让宝宝的情绪需求得到满足,从而镇定下来。
Ms懂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忙着收拾,前一秒还睡得很香的二宝突然大哭起来。我递过去一个玩具,一个平时她最爱的玩具熊模型,她撇了一眼,没接,还是哭!
我接着打开一个可爱的动画短视频,她平时看着会咯咯笑,但这次不灵了,并且哭得更起劲!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放下所有东西,弯腰把她抱起来,她的哭声立即停止,小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很快又睡着了。
我不仅感叹: 无论玩具和动画多么可爱,也不及妈妈一个“抱抱” 。 其实孩子们常常“使坏”,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一个“抱抱”啊。
放下二宝,大宝回家了,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妈妈,我今天跟小朋友玩得不开心……”
“来吧,抱抱!”我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拥抱。没多久,大宝又开始眉开眼笑了。
寻找温暖被爱的感觉
有个著名的实验: 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单独隔离出来,然后让“两个不同的妈妈”陪它,其中一个是绒布的,身上没有奶瓶;另一个是铁丝做的,身上挂有奶瓶。你猜小猴子会更喜欢哪个妈妈?
让研究人员惊奇的是,小猴子一天都跟绒布做的妈妈呆一起,只有自己独自饿时,才跑到铁丝妈妈身边吃几口奶,吃完又跑回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了, 对小宝宝来说,他们最喜欢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妈妈 。 而这种妈妈,往往是有“温度”的,比如经常摸他、抱他,给他们温暖爱的感觉,填充了宝宝心中的安全感。
有时候,拥抱比说"我爱你"更有力量。对于宝宝来说,肢体的接触能让宝宝感受妈妈的温暖。宝宝时不时要抱抱,是对爱的确认。所以, 不要吝啬你的爱,抱抱宝宝吧。
为什么逛街时宝宝频繁要抱抱?
为人父母经常会发现,每次带年幼的孩子出门逛街,孩子便难免要抱抱。一些父母以为孩子年龄过小,走路稍长时间会疲劳,的确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但有时大人即使推婴儿车出门,孩子却会拒绝坐而执意要大人抱抱。为什么?其实,有两方面原因:
1)小人儿在“巨人国”行走,视野太狭隘。大人们只要在繁忙的大街上蹲下来,尝试跟孩子同样的视线高度走路,便会发现在“巨人国”走路一点儿也不愉快。 到处都是大腿或下肢,狭窄的视野让人心情压抑。
2)街上人多,孩子容易被挤到,稍不留神还可能会被踩到…… 在危险四伏的环境下,孩子需要频繁被父母抱抱汲取安全感。
心理学家说,独立的婴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个手臂里怀抱着的宝宝。可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从母亲的怀抱里诞生的。
通过被触摸、被拥抱,孩子们感受到愉悦,并获得一个认知:
我对我的身体感觉很好,
我安住在我自己的身体里,
我安住在这个世界。
那些安全感足、心灵强大、活得自在的孩子,
就是这样养大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不抱,或者担心“抱坏”孩子?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拥抱有太多误解。
我们常常认为:“这孩子明明会走路,怎么总要抱着?孩子就是想和大人撒娇,犯懒,这可不能惯着由着他来。”
殊不知,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的一个特殊阶段。
为了补充心理能量,他自然地“回头”,要从照顾自己的人的怀抱里寻求安抚。就像小 汽车 ,它要加满了油,才能继续前进。
所以,年幼的孩子寻求抱抱,一般是在进行安全依恋的找补。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最美好莫过于,世界在眼前,妈妈在身后。
相反,如果对于宝宝发出的 情感 需求讯号,常常不能做出及时回应,那么宝宝逐渐就会萌发出一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这种挫折感,会让他变得容易退缩。
得知了宝宝求拥抱后的真相,你不是也有点后悔抱他有点少了?
PS,
针对很多妈妈担心的, 经常抱孩子会宠坏孩子这一点,Ms懂还想再说一下: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很纠结的,我们小时候多数是独生子女,背负着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名号。
于是,等我们长大后,就特别的希望自己不是这样的父母,孩子更不是这样的孩子,所以,一旦当上父母,责任感就来了,什么不能溺爱,什么要独立,要坚强勇敢……尤其遇到这个焦虑的时代。
我认为, 爱孩子就要爱到彻底,而面对孩子的成长要却要“狠心” ,现在很多人是反过来的,爱孩子不敢爱,而孩子在成长中吃点苦就舍不得,很多事情本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却被父母一手包办了。
所以,请别忘记常常跟孩子说: “宝贝,过来我抱抱”, 然后给Ta一个有力的拥抱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