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你从北京城带走的25件纪念品
带给老人的
头上戴的
1 盛锡福的羊皮前进帽 260元/顶
哪里可以找到它:盛锡福,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96号
身上穿的
2 瑞蚨祥的长袍马褂 480元—2500元/件
哪里可以找到它:瑞蚨祥,王府井大街190号
脚下踩的
3 内联升的布鞋 160元—700元/双
哪里可以找到它:内联升,前门大栅栏街34号(6301 4863)
口里服的
4 同仁堂的滋补品
从作为同仁堂十大名药之一的京制牛黄解毒片(22元/盒)到动辄万元的滋补品,价值238元/盒的同仁堂珍珠粉以及同等价位的补品是比较受欢迎的礼品。
哪里可以找到它:北京同仁堂王府井药店
杯里品的
5 老北京花茶
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据说是因为调和北京硬涩咸苦的总体水质,京城茶庄纷纷拼配花茶,以茶香带花香。来北京,除了要在茶馆里喝碗大碗茶,别忘了给老人带袋正宗北京花茶回去共享。推荐吴裕泰老北京茶叶桶礼品装(2桶,内装花茶,98元),桶上绘有老北京风情画,内装价值100元/500g 的花茶400克。
哪里可以找到它:吴裕泰北新桥总店,东城区东四北大街44号
屋里挂的
6 福禄寿漆盘中国结 458元/件
中国结是最普及的民族工艺,满大街都是,但还是要推荐这个体积不小的福禄寿漆盘纯手工中国结挂饰,做工精致,带着老北京的宫廷范儿,如果你家老人恰逢寿辰,那是再合适不过的礼物了。
带给小孩的
让孩子们见识一下老北京的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吧!
老北京,小玩意
7 兔爷儿
在过去,兔爷儿几乎是每个北京孩子人手一个的小玩意儿,这只怪模怪样的老兔子是当年的天线宝宝和变形金刚级偶像。据说这玩意越小越难做,推荐一款方便携带的,玻璃罩子里一只小巧的兔爷儿,约85元/个。
哪里可以找到它:一点光,南锣鼓巷80号
8 毛猴
濒临绝迹的老北京绝活“毛猴”诞生于药房,制作原料全是中药,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这小东西比兔爷灵活幽默,可以做成任何生活场景,比如毛猴卖馒头、毛猴扫地,120元/个。
哪里可以找到它:北京新华书店鼓楼店
9 四合院拼图 40元/件
以老北京四合院为图形做成的拼图是送给大一点孩子的好礼物,缺点是四四方方体积不算小,不方便携带。
哪里可以找到它:北京新华书店鼓楼店
10 福娃球形拼图 290元/套
买个福娃给孩子似乎已经成了大家本年度必做之事,值得小提一下的是,和有点蠢的福娃毛绒玩具以及有点贵的福娃工艺品相比,以五福娃为图形的球形拼图既是给孩子的玩具又是可以摆设的工艺品。3寸,60片,290元/套。
哪里可以找到它: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东方新天地店,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00号东方新天地商场西门
穿在脚上的老北京童年
11 北京风格布老虎鞋 48元/双
小老虎布鞋是几乎每个老北京的孩子都曾拥有的物件。尽管从潘家园旧货市场到胡同小店,卖这玩意的不少,但还是推荐内联升的童千底织锦老虎布鞋(48元/双)。
哪里可以找到它:内联升,前门大栅栏街34号 带给年轻人的
北京“引路人”
12 兴穆水管灯 48元—120元/个
兴穆手工早就成为了新北京的特色之一,不少人大老远地托朋友带本回去,这回可又多了一样兴穆的灯。如果路途遥远,推荐轻一点的刀叉勺造型系列,“生日快乐”48元/个;但其实,最有特色的也许是带点后工业时代黑色幽默的水管系列造型灯,“引路人”48元/个,“兴穆怪兽”120元/个。
哪里可以找到它:兴穆店,南锣鼓巷35号
13 老北京剪纸 1元—100元/张
这家巷子里物美价廉的老北京剪纸店里所有剪纸都是店主大爷一刀刀手工刻出来的,精细间散发着北京特有的质朴沧桑,相比百工坊和工艺大厦里矜持的同类摆件多了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正式礼物,推荐墙上挂着的大幅老北京街景剪纸(大约100元/张)和号称“全世界最低价”的1元剪纸系列。
哪里可以找到它:老北京剪纸店,南锣鼓巷110号
14 老北京泥人彩塑 10-100元
泥人张公仔这几年备受国外青年推崇,相比造型夸张的现代卡通公仔,老北京泥人彩塑怀旧里带着返璞归真的自然。
哪里可以找到它:泥人张,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38号新东安市场B1楼
15老北京建筑模型系列 140—220元/个
无论是北京“门”及“四合院”系列模型,还是老北京日常生活场景模型,都是近年很走俏的纪念品,胶脂质地,一掌大小。推荐生活场景系列,比如胡同里炸油条、墙根下小孩放花等等,栩栩如生,在所有纪念品中,是唯一一个让老北京日常生活不单看得见,还摸得着的小玩意儿。相比工美大厦里均价200元左右,推荐南锣鼓巷及后海一带100多元就能下来的同类商品。
哪里可以找到它:一点光,北京南锣鼓巷80号
小纸片上的北京时光
16 “拆”系列摄影明信片 约15元
一个叫况晗的南方同志痴迷老北京胡同,拍摄了3000多幅面临拆迁的北京胡同照片,做成了以“拆”为主题的本子(5—15元)、书签、明信片系列。建议文艺青年买套回家做纪念。
哪里可以找到它:ARUYO,南锣鼓巷44号(6400 3383)
老北京图案扑克及明信片、照片系列 15-85元/盒
如果说,在你的纪念品行李中一定得塞下一种老北京风情的纸制品,那么推荐物美价廉的老北京胡同及四合院照片扑克(15元/盒),潘家园旧货市场可以砍价至8元左右。
另外,这里还有一种放在纸筒里卷轴式北京风情照片也颇为有趣(85元/盒)。
哪里可以找到它:潘家园旧货市场,朝阳区潘家园路华威里18号
18 创可贴北京元素T恤 98元/件
地铁车票、老房子门牌号以及“出租车12元/公里”标价牌这些当代北京人非常熟悉的物件儿是一点都不亚于老祖宗宝贝的北京新符号,推荐出租车12一公里、宫保鸡丁T恤(98元/件)。
哪里可以找到它:创可贴8,南锣鼓巷61号
19 过客T恤 90—150元/件
过客T恤一直深受驴友爱戴,在这些泛中国化的T恤中,仍有一些带有明显京味特色,比如脸谱、长城,尤其是所在城市没有“过客”商店的同志,一定记得带一件回去
哪里可以找到它:“过客”文化店,东直门南锣鼓巷108号中央戏剧学院南边
20 GRIFTED京剧造型青衣手偶 199元/个
GRIFTED造型有点搞笑的青衣手偶就摆在一进店门那里,而往里走,你将看到一个小戏台里,青衣和花脸很登对地靠在一起。这玩意儿很适合童心未泯的同志,一手青衣,一手花脸,自己玩吧,回家的旅程一点也不闷。
GRIFTED,南锣鼓巷32号
带给中年人
带给老爹老娘级人物的礼物以实用为大,身上戴的手里用的最讨他们欢心。
给妈妈们
21 京绣真丝围巾 598元/条
一条真丝手工京绣围巾是送给中年女性最好的北京纪念品。层次分明、俨然与江南刺绣风格迥异的京绣图案少了苏杭的婉约柔媚,却多了京城端庄典雅的宫廷大气。选择一条做工精致的京绣丝巾并不容易,一些工艺大厦里的京绣服饰粗糙又昂贵,少人问津,与其没落相比,金馨京绣店虽然亦价格不菲,但做工有保证。推荐双蝶图中国红绿真丝围巾598元/条。当然,店内还有同类披肩,均价1000多元/件。
金馨京绣店,南锣鼓巷福祥胡同一号
22 定制手工京绣旗袍
相比要等上十天半个月的瑞蚨祥旗袍定制,金馨京绣店一般一周即可交工,纯手工的京绣图案可由客人自己指定。里可以找到它:金馨京绣店,南锣鼓巷福祥胡同一号
23 邢兰香的料器 50—200元/件
料器,全靠手艺人的经验和技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相比价格昂贵又不便携带的京景、玉雕、漆器之类,老北京料器工艺品以其小巧平价而独得女性游客好评。老北京料器大师邢兰香在百工坊的作坊开到了工美大厦,80元以上的都是刑师傅亲自手工制作的料器小件,百财聚来、富贵花开这些讨个好彩头的挂饰尤受中青年女性欢迎。
哪里可以找到它:京城百工坊,北京工美大厦二层摊位;崇文区北京市崇文区光明路乙12号料器坊
给爸爸们的
24 北京牙雕
在所有北京艺术品中,以象牙为原材料的北京牙雕是最受质疑的。正经牙雕作品大多昂贵无比,推荐购买以牙粉、骨粉为原料的北京牙雕工艺品,几百元的价格比较适中,当然也有以骨头为原料制作的牙雕,卖价上万元。
牙雕专柜,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三层
25王麻子的剪子
给爸爸的工具箱添一把王麻子剪子是北京之旅必做事之一,推荐王麻子1号龙凤剪刀28元/件,便宜实用。
出自老字号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是河北省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学得一手好活计。
他出师后,得到当时清朝官员丁将军的帮助,筹资白银万两,在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取名内联升,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联升三级内联升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
它做的朝靴,选料真实,做工讲究,穿着好看舒适。当时的缎子以南京生产的黑贡缎质量最好,其特点是厚,色泽乌黑光亮,经久不起毛,但售价昂贵。内联升不怕多花钱,也专门从南京进黑贡缎。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底厚达32层,但厚而不重。
黑缎鞋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沾了尘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显得既稳重又气派。内联升每订做一双朝靴,都是量尺寸,试穿样子,到顾客穿着随脚舒适满意为止。
扩展资料
品牌故事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那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
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够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丰三年)建店,创始人赵廷,店名内联升,“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该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打坐轿人的主意,是当时的市场定位。选址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后经几易其址,1956年公司合营后,迁至大栅栏商业街。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销售形式零售兼批发,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
注册商标“内联升”为郭沫若手书体。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北京烤鸭是选用北京郊区饲养的填鸭制作的。烤制前,先把鸭子腿毛洗净,取出内脏。然后在皮和肉之间压进空气,使皮肉分离,再在鸭体上涂上麦芽糖浆,晾干。这样整个鸭子色呈深红,好似上了一层红漆。其烤法是把鸭子送进烤炉之前,在鸭膛内灌入开水,待鸭子烤熟后才把开水放出。烤炉里用枣、桃、梨等硬木作燃料,这些燃料少烟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每只鸭子经过40分钟左右的烤制,外焦里嫩,肉层丰满。吃烤鸭是有讲究的:先把一张薄饼放在手上,夹上几片烤鸭,蘸上甜面酱,再加上几根葱白,然后把薄饼卷起来吃,油而不腻,酥脆爽口。 在正式吃烤鸭之前,厨师还会把鸭的腰、心、肝、掌、翅、蛋做成各种冷盆,或烹制椒盐炸鸭心、炸鸭舌、炸鸭腰等熟菜。即使是鸭骨也可熬汤喝,味道鲜美。一个高级厨师可用鸭身上之物加工成80多种冷热菜肴,组成别有风味的“全鸭席”。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园创办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一个姓赵的商人开设的小酒铺。后来,除酿酒之外,还增设了青酱菜作坊,扩充为酱园。不久,六必居酱菜名声大噪,店主人也就不再卖酒,专营酱菜。六必居酱园的酱菜以鲜美脆嫩、咸中带甜、咸甜适中、佐餐最佳。糖蒜是六必居腌菜中的名品。他们专选大六瓣紫皮蒜,经过剥、泡、晒、熬汤、装坛等多道工序。制出的白糖蒜光泽脆嫩,味甜而稍具蒜味,因兼有桂花香味,以称“桂花糖蒜”。这种特制糖蒜装成罐头出口,莹声世界各地。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闻名于世,且制作技艺成熟,使用的色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集历史、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景泰蓝起于元朝,盛于明代,关于它的起源,因现有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为断代依据,所以至今没有定论。迄今所知,我国最早记录金属胎珐琅制品的文献,仅见明初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书中记载的“大食窑器”即“胴胎掐丝珐琅”制品。“大食”是元宋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据史料分析,约在十三世纪末,“铜胎掐丝珐琅”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传入之初有“大食窑器”、“发 郎”等多种叫法。现存国内最早的珐琅制品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晚期的制品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
景泰蓝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雍正六年《各作成活计清档》中。
作为宫廷艺术品,景泰蓝在明和清中期以前都是官办且为宫廷供奉,直到清朝后期才出现民办珐琅作坊,景泰蓝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据有关资料记载,景泰蓝出口始于清道光年间。1904年和1915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分别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荣获一等奖。至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
京剧脸谱艺术
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十分讲究化妆。运用整套的夸张手法,在脸上画出色彩鲜明的图案,是京剧净角最突出的特点。依据剧中人物的品性、年龄、生理等特征,常见脸谱有三块瓦、六分脸、花绉脸、蝴蝶脸、和尚脸、无双脸、歪脸、喜鹊脸、剑眼、柳眉、寿字眉等构图。京剧脸谱常用颜色有红(代表忠义)、粉(代表秉正、年迈)、紫(表示持重)、黑(表示刚毅)、白(表示狡诈)、黄(表示凶狠)、蓝(表示骄横)、绿(表示倔强、残暴)等等。从而给观众以文化艺术美的享受。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选料精良,加工精细。黄莲选用生长7年以上的川连,蜂蜜多选用优质的枣花蜜、荆条蜜等。药的粉碎,研磨细度要求极高,成品用纯金箔包裹,蜡皮密封,可以存放百年而不变质。其疗效更是显著,可用于治疗高烧不退、昏迷、惊厥以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病等重症病人。
桂花陈酒
桂花陈酒,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其色泽金黄,晶莹明澈,有鲜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气协调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适口,满口生香,回味绵长,饮后幽雅宜人,有舒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之功效。
北京戴月轩毛笔
戴月轩毛笔以尖、齐、圆、健的“四德”著称,品种繁多且各有特色: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性柔软;野兔毛做的紫毫笔性硬健;黄狼毛做的狼毫笔性中常。还有用羊毛、兔毛、狼毛混合制成的羊紫狼毫笔,也有用貂毫、鸡毛、制成的毛笔,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另外,有些采取特殊工艺加工的精品,如乌木镶头,玉杆或玉顶,再配上锦盒包装,更是古色古香,格外珍贵。
北京宫灯
北京宫灯,制作工艺高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欣赏价值 。北京宫灯制作精美,选料细致、框架一般用红木、檀木、花梨木等贵重木料精制,加上彩绘玻璃丝纱绢的装饰,典雅华贵。红纱灯用金色云朵和流苏烘托,显得格外艳丽端庄。每当吉日良辰、华灯高悬,倍增欢乐吉庆的气氛。
北京秋梨膏
秋梨膏的选材首先要选取当年生产的秋梨,把它们清洗干净后擦成丝条,再用纱布包紧挤出梨汁来。接着再把梨汁倒入特制的锅里熬煮。熬梨汁的锅是铜质的,锅里镀了一层锡。在熬煮梨汁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蜂蜜、白糖和生姜等配料。最后还要根据不同的配方,分别加入茯苓、贝母、燕窝等药料。等到把梨汁熬成粘稠状态后,秋梨膏便制成了。秋梨膏甜爽可口,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祛喘、安神、健脾胃等功效。
荣宝斋——木刻水印画的艺术殿堂
荣宝斋由浙江籍一名姓张的京官创办于1672年,初称松竹斋,主要经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光绪二十年(1894)改为荣宝斋,而后逐渐成为文人墨客与书画艺术家的聚会之地。
荣宝斋继承我国自唐宋以来的“刻版印刷术”,尤以木版水印图画而闻名中外。木刻水印画古风古艺独特,其由勾描、刻版、水墨印刷三道基本工序来完成,可将古今名画复制下来,以达到仿古“乱真”之奇效。
八宝印泥
八宝印泥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八宝印泥色泽鲜艳、纯正,印迹清晰,不糊印章,不泅油,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久放不干,永保原色。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是河北省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学得一手好活计。他出师后,得到当时清朝官员丁将军的帮助,筹资白银万两,在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取名内联升,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联升三级
内联升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它做的朝靴,选料真实,做工讲究,穿着好看舒适。当时的缎子以南京生产的黑贡缎质量最好,其特点是厚,色泽乌黑光亮,经久不起毛,但售价昂贵。内联升不怕多花钱,也专门从南京进黑贡缎。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底厚达32层,但厚而不重;黑缎鞋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沾了尘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显得既稳重又气派。内联升每订做一双朝靴,都是量尺寸,试穿样子,到顾客穿着随脚舒适满意为止。连宣统皇帝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都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
赵廷善经 营,他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的 人身上打主意。为此,他多方钻营,搞出了那本“履中备载”,专记王公贵族和官吏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清朝下级官员为讨好上司经常去内联升参照数据定做上司朝靴作为礼物,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几十两
“老头乐”是内联升另一种著名的传统产品,它是老年人冬季喜欢穿的棉鞋,又暖和,又结实,而且穿脱方便,所以称老头乐。又因为在鞋帮上有用手工扎出的云头花纹,也叫“大云棉鞋”。随着社会的前进,时代的推移,人们服装也变化很大。穿西服、制服的增多,穿皮鞋的人越来越多;穿千层底布鞋的人,大量减少。内联升的名声大,其营业亦大不如前,但尚可支持。继之兴起的是小圆口千层底缎子鞋和小圆口千层底礼服呢鞋。这种鞋底子薄,轻便秀气。从政为商的都可穿。内联升做的小圆口千层底鞋,鞋面。鞋里和底子布都选用新料和好料,做工精细,因此,深受的欢迎
内联升的制鞋加工工艺也与众不同。仅千层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就要经过七道工序。纳底,要求每平方寸用麻绳纳81针以上,针孔细,针码分布均匀。锤底,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锤平,不能走样。这样的鞋底坚固耐用,柔软舒适、不起层、不变形,即便有汗脚毛病的人穿用,鞋底也不会湿。绱鞋的技术则更要细致严格,在鞋模子造型上下功夫,造型美观,大方。手工绱鞋时,紧绷模型,平整服贴,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严合饱满,吃帮均匀
民国后,内联升由主要生产官靴改为生产礼服呢面千层底鞋和缎子面千层底鞋。鞋面要用美国的礼服呢,千层底包边的漂白布要用日本的亚细亚牌的。千层底的加工更讲究,袼褙必须用好白布打成,坚决不用麻质、丝质和红布打袼褙(旧时男子忌讳衣履带红),纳底时选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锥铤要细,勒得要紧,针码要匀,拉力要大,每平方寸要纳146针。 纳好的鞋底要放到80℃一100℃的热水中煮,然后用棉被包严热闷,闷软后再用木锤锤平、整型、晒干,这样就使几十层布和十几层袼褙组成的鞋底变成一个整体,穿着柔软舒适,吸汗、不走样、不起毛
内联升后来也生产双脸带筋、外观显得挺虎势的轿夫洒鞋。这种鞋不但柔软吸汗,走起路来既无声又生风,闪展腾挪,随心所欲。很受轿夫、车夫和脚夫的欢迎。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就爱穿这种鞋,时至今日,各地武术队的练家子们还爱买这种鞋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内联升店铺全部毁于火,内联升在灯市口迤西重新开业。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兵变,变兵到处烧杀抢夺,赵廷气愤而死。其子赵云书接手营业,把店铺迁至前门外廊房头条
1996年以来,内联升先后举办了数次鞋文化展,展览以一百多件实物和四百多幅照片,概括介绍了百年老店的变迁史和世界鞋业的发展脉络。内联升已从单纯的质量意识转向名牌意识,为老字号的发展找到了新思路。具有百年历史的内联升鞋店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传统特色,锐意求新,以质量、品种、信誉和悠久的企业文化吸引消费者,走出了一条特色经营之路,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我们党和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郭沫若等生前最喜欢穿千层底布鞋。现在内联升一、二楼的金字牌匾就是分别由老将军张爱萍和大文学家郭沫若所题。1988年,内联升重建了营业楼,但外观仍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内联升”这个字号,文雅而又响亮,人一看就知道与在“大内”连升三级有关。“升”字和穿鞋又有关系,确实是一个吉利的好字号。
内联升鞋店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 年),至今已有140 余年的历史,是北京名符其实的老字号,名字号。据说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赵廷筹集资开办的,赵廷筹青年时代曾在北京一家制鞋作坊学徒,出师后,与一位姓丁的财东其同集资白银18000 两,在当时较繁华的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开业。采取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
当时,内联升的朋务对象是达官显贵的“官老爷。”赵廷筹认为,要想挣大钱,心须在那些“坐轿”人身上打算盘,在抬轿子的身上再盘算,也抠不出一个元宝来。所谓“尘轿”,指的是头上翎顶辉煌,身穿补褂,脚登粉底朝靴的人,这也就决定了内联升经营品种主要是朝靴。官老爷们有钱有势,生活优越,穿着华贵,要求苛刻,要想取信这些人,其产品首先要工精料细,穿着舒适,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所以,靴面选用南京特产的上等贡缎,缎面厚实,色泽黑亮,不起毛茬。靴底用上好的整白布打袼褙,要求压平绷紧,骨力平正,厚薄一致。纳底时,选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要求麻绳粗、锥铤细、针脚齐、拉力大、勒得紧,针码匀,靴底每平方寸要纳81 针以上。纳成后还要放到沸水中浸泡,泡匀后再以棉被包严热闷,闷软后再捶平、整形、晒干。这样几道工序制出来的靴底称为“干层底”,坚固耐磨、不易走样。
内联升的经营者还挖空心思,通过各种关系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的京官、外官、显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喜好,编成“履中备载”,不仅使这些“高贵”的主顾免去往返选购的麻烦,同时又为当时官场中希荣求宠,拍马钻营者提供了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内联升开业不久,即名声大振。
民国后,朝靴已无人穿用,内联升的服务对象和经营品种都须转向。由于主顾们已不在皇宫附近,于是便迁到前门外廊房头条营业。因为内联升早有一套精良的制鞋工艺,鞋底、鞋帮的制作离不开“纳、躺、缉、缝”,特别是鞋底制法与众不同,早有名气,因而转向中能发挥优势,改制便鞋。鞋面除用缎制外,又增加进口“礼服呢”鞋面,鞋里则用进口的“亚细亚”牌漂白布,细软耐磨。鞋底比朝靴底约减薄一半,但仍采用原来工艺。内联升的“千层底”也因此深为用户称誉。为冬季老年人御寒,还增添了缎面盘云头的“老头儿乐”,使老年人穿着舒适暖和,美观大方,深得顾客喜爱。此外还为搬运工人和建筑工人设计制作了“纳帮趿鞋”,硬中有软,弹性好,穿着舒适,特别结实,干活时穿用,不怕石头、铁块磕碰。
公私合营后,内联升迁至大栅栏内。由于业务发展需要,80 年代扩建了营业楼。比原来扩大了5 倍,并打破了只经营布鞋的老框框。新营业楼荟萃全国各省市名特优新产品,约2000 多个花色品种,在三楼还特设了婚礼鞋帽服装部。它已成为全国老字中最大的一家“齐全鞋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