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先干后支法
2画出分点和合点,实物图有几条支路就画出几条分支。
3在支路上填写元件。
口诀记忆:干路元件顺次连,找到分点和合点,分清支路有几条,元件补在支路上。
方法二:先通后补法
1在实物图中任选一条支路,并用电路图符号将这个支路的元件与干路的元件连接好。
2再找出电路中电流的分支点。
3将回路以外的元件用电路图符号连接在两点之间。
口诀记忆:先找路,后连图,再补漏。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实际应用的电路都比较复杂,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电路的实质,通常用符号表示组成电路实际原件及其连接线,即画成所谓电路图。其中导线和辅助设备合称为中间环节。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变成电能。例如,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由于非电能的种类很多,转变成电能的方式也很多。电源分为电压源与电流源两种,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压源并联,同样也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流源串联,电压源不能短路,电流源不能断路。
在电路中使用电能的各种设备统称为负载。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例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等。通常使用的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都可称为负载。
连接导线用来把电源、负载和其他辅助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
辅助设备是用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等作用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开关、熔断器、电流表、电压表及测量仪表等。
电路图是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示意图。画好电路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种电路元件,要特别注意电源的极性及导线交叉时是否相连。
(2)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熟悉课本中电路元件的符号,并在画电路图时正确地使用它们。
(3)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的符号,应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图中,使画成的电路图清楚美观。
(4)整个电路图要呈长方形,平直地描绘平直导线,通常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连接导线,转弯处一般取直角,不要将元件画在拐角处,导线与元件连接要对称、不能断开,使电路图简洁工整。
(5)若反映闭合电器已正常工作的电路图,一般开关应画成闭合状态。
(6)一般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画。
[解题过程]根据实物接线图画相应的电路图
在观察、分析实物接线图的基础上,一般可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进行:
(1)根据实物图中电源的构成情况(电池的连接方式及个数),画出电源的符号。
(2)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先沿着电路的一个回路,用横平竖直的笔划作导线把先后遇到的元件相应符号逐个画出并串联起来。
(3)把其余的支路并联在相应的结点上。
(4)按照画电路图的要求,将上述草图整理成电路图。
这个可以自学,多看设备及其生产工艺或相关的动作,之后阅读电气图就会明白。
通常来讲电气图纸是原理性的。包括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驱动部分,执行部分和反馈部分,另外还有检测、报警、保护等辅助电路;目前工业自动化普及面很广,所以电的范围不仅设计电气控制,还涉及电子部分及其固件(PLC不算),譬如:单片机,逻辑阵列等这些涉及知识产权。
电源:就是常见的动力源,比如220VAC,380VAC,各式变压器,控制电源:24VDC,信号源:5VDC,12VDC,24VDC;
控制部分:各式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和它们组成的电路,要读懂控制逻辑;
驱动部分:伺服,变频器,软驱动器,逆变器等;这是模块级的,其内部还有驱动部分和逆变单元。
执行部分:各式电机,电缸,电热等;坏了就完成不了生产或控制目的。
反馈部分:各式编码器,仪器仪表,主要是来对中间值会最终输出量检测并反馈到输入或前向通道的内环输入部分进行比较。但这些原理就不用管,主要是没有反馈,要么报警,要么无节制输出。
辅助电路,一般在弱电电路中较多,不过在电力部分也有,比如过载,过流,过压(尖峰)等,这个看一下就知道,弱电电子部分稍微复杂一点,比如要处理霍尔信号,有运放模拟电路或有数字电路,后者在驱动模块里很多,这需要一点理论功底。
至于电力电子部分的电路就外观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不过和微机相结合,特别是高频晶体管出现后,对其控制部分全有微机来处理,根据算法写成固件,这需要一点理论和实践功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