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兰花象征高尚、典雅、坚贞不渝
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同时也表示虔诚,兰薰桂馥,以示历久不衰
兰:幽玄高雅、超凡脱俗,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而做为一种投资,兰花经济也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兰同时也可以做为商的象征;
儒学中深厚的“兰情结”
作者 南通大学博导 周建忠教授
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能够建立对应关系,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其社会学意义亦由来已久,它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史典籍,并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或许还与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人类的图腾崇拜。
兰是花之骄子。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定向的语码。所有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从兰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它的文化内涵既可发展为孔子那种“当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为贫贱失意所动的人格信仰,亦可发展为屈原个人美德的保持与追求。总之,兰象征了儒学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
图腾与兰:
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
图腾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思维模式。兰花作为个人图腾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人就是图腾,图腾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图腾来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图腾同生死共存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忽隐忽现存在着的保护神。图腾崇拜到后来慢慢淡漠了,成为人类遥远模糊的记忆,但在后代生活中,还能找到它的痕迹。《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郑穆公出生与死亡皆跟兰花有关的图腾故事。郑文公“贱妾”燕梦见天使赠她兰花并告诉她“以是为尔子”,后果然怀孕生子,取名为兰,即郑穆公。郑穆公即位22年后,一次病了,他说:“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它出生的。”于是“刈兰而卒”。这个故事中的“征兰”之义,正是图腾文化的体现。离开了图腾文化,就无法理解故事中兰花的神秘性与特殊性。不仅历史典籍中留下了图腾文化的痕迹,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此类例证。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兰,正是远古个人图腾痕迹的表现特征,“兰芝”,即“芝兰”,“芷兰”,就是兰花。“兰花”的图腾意义在诗中亦有明显的表现,如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焦仲卿对其母亲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严霜笼罩,煎逼庭兰,则意味着主人公的生命悲剧即将发生,就像郑穆公“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预言征兆一样,这是兰图腾文化的深层制约与潜在影响。通过“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渗透着多少世纪以来由秘传的崇拜传统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的难以理解的奥秘”。兰即是这样一个“原型”。
兰对早期贵族和民间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秉兰拂恶、赠兰传情、沐兰致祭、执兰迎祥、纫兰上朝、燃兰溢香、藉兰祭祀等活动中,人们与兰建立了各种的关系。
这些兰文化的初期形态充分说明,那些从事政治活动和祭祀活动的人(我们可以视他们为儒者的前身),他们大量地接触兰、运用兰,虽与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没有形成明确的伦理涵义,却为以后孔子对兰的审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与兰:
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
“兰当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于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独茂,由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他以兰比为贤臣,实际上是自比,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只好与鄙夫为伍。孔子的感慨,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兰当为王者香”一句,几乎所有涉及到兰花的文章、著作都会提到它。此句的本意是“兰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即兰花应是国君欣赏的高级花卉,亦是从贤者为臣为相辅佐国君之角度设喻的。但后来的兰学著作中,却改为“兰有王者香”、“王者之香”。如潘天寿《题兰石图》诗云:“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兰花的人格象征是高洁、幽贞。孔子又说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在厄》。而且,孔子关于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亦
成为先秦时期儒家的共识,如《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后代咏兰诗对此又进行了演绎、发挥。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香味有特殊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还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
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此处以芝兰之香喻君子美德,强调了道德的教育感化作用,体现了儒学重社会功用的特点。兰的幽香清远合于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不媚流俗。
历代诗歌咏颂兰香的,更是不胜枚举,如: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兰当为王者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清晰的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亦由此产生。
郑思肖与兰:
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既保持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一种文化能够存在的根基,同时,又不断应对现实的动荡带来的挑战。而这动荡在中国社会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江山易主,尤其是政权沦落外族之手。在这种时候,儒学人格往往表现为: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这一人格定位在郑思肖的画风中得以集中完整的体现。郑思肖,宋末元初著名诗人、画家。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之意。据《遗民录》载,他“精墨兰,自更祚后,为画不画土,根无所凭借。或问其故,则云:‘地为人夺去,汝有不知耶?’”
他画露根兰、无土兰,寄托他的亡国之思。郑思肖咏兰守志的行为还成了后代遗民的典范。如倪瓒在元亡后,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其《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
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明末清初相似的现实境遇使郑思肖成为更多画兰画家师法的对象。朱元璋的后裔、八大山人朱耷,在《题兰石》诗中说:“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郑思肖的画兰传统,直接影响到漫长的画兰历史。明清时,这一传统已衍变为不拘一格,亦不拘一法———画兰不画土,着重张扬个性。
明代·佚人《兰花》图(旅顺博物馆藏)有王武题诗:“郑生太迂鲁,画兰不画土。造物亦何心,春风自含吐。时去等飘蓬,知后落谁取。”清·诸升《兰竹图册》(旅顺博物馆藏),亦画兰不画土。清·原济(石涛)《芬兰图》(南京博物馆藏)画两支有根无土之兰,并有题诗“根已离尘何可夺”,主要取法徐渭、朱耷、原济等人画风的扬州八怪,亦以画兰擅长,其中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郑燮画兰尤为著名。
从郑思肖到扬州八怪等兰花题材的诗画中,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共同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到儒学传统的人格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由推崇“王者香”的高雅变为崇尚个性的张扬,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赏变为不改其志的坚贞,这是儒学注重个体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新的现实环境中发生的衍变,它们并没有突破或逸出儒学的价值范畴,而是对传统人格定位的补充、延伸。
陈之藩与兰:
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
陈之藩著有《失根的兰花》。
作为海外游子,在异国看到故乡的花草而产生感慨: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最后,作者写道: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
这题目来自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但全篇几乎没有对兰花形、色、香的种种介绍,只是围绕“国土沦亡,根着何处”立意,用“根”喻故土,以“兰花”喻人,以“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失根的兰花”成为文中情思的聚合点,使故国之思,故园之恋表现得更深沉、真挚。
陈之藩用“失根的兰花”自喻,足见他深厚的儒学素养。因为兰花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象征意象,它身上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从话语层面看,作者思恋的是故园的“花花朵朵”,是“故宫的石阶”,是
这扇门,留住了我们在十里烟尘中最后一丝幻想和那凄风冷雨中最后一点温存。
————题记
或许,朋友就是这样,中间永远隔着一扇难以敞开的门。无论是一碗烈酒的生死之交,还是虚情假意的称兄道弟,我们都只是不同轨道上的弧线A,起起落落中有许多点,却永远无法与任何一条完美的融合。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人早已知道朋友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最后屏障。于是人们总试图遮蔽自己,精细地调整着与对方的距离,小心翼翼地修饰着脸上的微笑。在这个一切都数字化的时代,友情似乎也需要像方程式一样反复计算。无怪乎有人说:交朋友太累了。
真正的友情靠的是感觉,无论远隔万里,还是近在咫尺,都能心有灵犀地感到对方的“心跳”。门是存在的,但这又有何妨?一个樵夫与一个琴师,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角色,依旧能奏出绝唱千古的高山流水。
如果友情是静默的,那么美丽的夜莺能打破这分静默吗?虚伪的友情,若轻拂海面的风,浪花沉寂,它消遁而去。而真挚的情感却能在心灵深处烙下永恒的记忆,即使是在凄清的夜晚,它也会以最华美的韵律融入星辰的歌唱。
我们无需刻意保持距离,计算尺度,友情只需素面朝天,就能泛出最动人的光泽。我们更不要去打破那扇门,真正的知己,即使隔着门,也能通晓对方的心意。这冥冥之中的感应,不比光天化日下的一览无余更具有难以言喻的魅力吗?
那扇门,是烟雨蒙蒙中小红伞下朦胧的背影,是昏黄烛光中若隐若现的眼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但正是这扇门,留住了我们在十里烟尘中最后一丝幻想和那凄风冷雨中最后一点温存。
或许,朋友就是这样,在一扇门的两边坐着,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世界。正是这扇看似冷漠的门,却传递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在人生的此岸得到慰藉,又给彼岸带来憧憬。或许,朋友就是这样。
朋友,你找到了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挚友,一个诤友,此生足矣。
儿时打闹的朋友,为你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学习过程中的诤友,使你在学习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工作时的挚友,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当你伤心时,她会想方设法让你开心起来;当你快乐时,她又会默默地祝福你,与你一起分享快乐。这就是朋友。
人生路上多磨难,那里磨破一点皮,这里蹭出一个洞,大风大浪也时刻会接踵而至,而没有朋友在一旁地默默支持与鼓励,想要一人独自走完这一段艰辛的路程,那是不大可能的。朋友是你可以倾诉苦痛的对象,朋友是你可以稍作休息的港湾,在那里,你可以无拘无束,放开心胸,展现出一个完全的自我。
没有人不需要一个朋友,没有人没有一个朋友,除非他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李白说得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受到朋友如此真情的款待,虽然没有万家酒店,但酒不醉人人已有醉了,面对朋友这番心意,李白还能说什么呢?
一声“朋友”,沟通了人与人之间那根早已段了的线;一声“朋友”,使四方之人的心都融合在了一起,整个华夏民族,正因为有了“朋友”之声显得更加蒸蒸日上。
《朋友》一歌中唱到: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间的心灵之线如同一张巨网,覆盖了祖国大地,虽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两人的心还是相通的。
我不会因为朋友的一次过错而放弃她,我相信你也不会,她也不会。人与人之间是坦诚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你会原谅朋友,朋友也会原谅你,两人之间的默契是谁也无法体会到的。
朋友是天空,而自己是星星,天空包容了星星的一切,而星星点缀了天空,如此使得星空更加美丽,星星更加灿烂夺目。
朋友是树,自己是小鸟。树为鸟提供了栖身之所,使鸟免受日晒雨淋;小鸟为树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唧唧喳喳地啼叫,轻快的身影在树叶的缝隙之间忽隐忽现,这一幕是令人如此之神往。
朋友啊朋友,我的命中注定少不了你,你将是我一生的伴侣,我确定。
近乎兰房,远乎鲍肆
何为朋友?管鲍之交是朋友,酒肉朋友是朋友,八拜之交是朋友,狐朋狗友是朋友,生死之交是朋友,总角之交是朋友,高山流水是朋友,沆瀣一气亦为朋友。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兰芝之房,久而自芳,与恶人往,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诚然。
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昵友,不卑不亢直言是非的是诤友,酒肉相交见利忘义的是贼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是义友。“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的是朋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的是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是朋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是朋友,“暗风吹雨入寒窗”的是朋友,“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是朋友,“谈琴赋诗,啸咏终日”的是朋友,“饮醇自醉,金友玉昆”的是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亦是朋友。不错,朋友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朋友,果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庄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此言甚善。如今的婆娑世界,可谓龙蛇混杂。初出茅庐之人,未经沧海,难免不分青红皂白,三言两语便以兄弟相称。于是不过数日,便“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以致遭遇飞来横祸,恰如火中取栗而不自觉,受人利用纵有千般不愿却已成替醉羔羊,方才噬脐莫及,呜呼唉哉!
自然亦有人兢兢业业,处处小心,时时在意,远遁其声色犬马斗鸡走狗呼卢喝雉之徒,亲近其高山仰行,景行行止不愧屋陋之士,最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闲人,纵然作不得流芳百世也不至于遗臭万年吧!
故哲人告戒:交友须谨慎。害人之心决不可有,然防人之心亦断不可无。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以其貌而断其质也。又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多日,方可以其行而断其质。若发现自己所交游者乃狐群狗党,须悬崖勒马,及时醒悟。不然,“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日骑虎难下,一错再错,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矣!
诸君当慎思之。
朋友
朋友,这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可爱的字眼,友谊是抽象的,含蓄的,而朋友却是具体的、真实的。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的成长的快乐;因为朋友,我们才有了青春的疯狂;因为朋友,我们才有了心的开放。
朋友,多么真挚的人啊!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但也不能少了朋友。它是家以外另类的温情关怀,是点缀人生最灵动的色彩。啊,朋友,多少次我在恩格斯的生命里看见你的涌现,你把马克思的思想传给了他,让世界共产主义成就了辉煌。啊,朋友,多少次我在杜甫的《梦李白》中看到你的踪影,让千秋诗圣为一代诗仙写出那么多不朽的诗篇,为我国诗歌留下一笔不朽的财产。啊,朋友,又有多少次我在伯牙的琴中看到你的灵魂,把二人天壤相别的人成就了一段千秋佳话。啊,朋友……
朋友,是沙漠中的那一涌清泉,带给你的不只是解渴,更有那甘甜清凉;朋友是炎炎夏日的一丝凉风,带给你的是清爽惬意;朋友,是寒冷冬夜的那一块炭木,让你感受到一种透心的暖意;朋友,是那一盏永恒的指路灯,把你前进的路照亮了,更指引的方向……
曾经,有故事说,两个赴京赶考的举子,在途中结为好友,并订下三年之期,到其中李某家做客。三年之后的那天,李家人张罗了一天,等另一人范某,但范某却姗姗来迟。李母说,事隔三年,人家也许是就忘了。但李某相信朋友一定出了事才来迟的,并叫家奴去村口等。果然,范某一出家门便遭抢劫,但他坚守誓约,一路艰难的赶到李家。朋友相见,分外激动,李母也潸然泪下,说:“有中此朋友,我儿也有什么别的要求呢?”朋友,是一个多么伟大、不朽的词啊!
朋友,是时刻都在心上的。鱼与水便如此,鱼说:“朋友,你感受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朋友,我能感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只有真心朋友,才会有心的交流,只有对一个知心朋友,我们才能敞开心扉。
也许,你有一天会失去金钱、家庭等等,但你却永远不会失去朋友。因为只你存在,朋友就是你生命中的阳光,每天都用他的温暖把关怀送给你,直到永远!
花室心语
我从来都认为自己蛮悲哀的,什么都不如别人,就连交朋友也一样。没有真正的可以交心的朋友。或许都是自己不好吧,总是要求太多。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会写诗就好了,像古人那样可以把心中的不满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可我没有这样的文学功底,我不行。
在我的内心世界,我想,我希望有的朋友就像许多花那样,各有各的特色。各人都会释放她们独特的魅力与光芒,美得难以想象。
或许她应该像百合花,高贵,纯洁,典雅,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干净。她虽高贵,但不傲慢,让人感觉很亲近。心灵与心灵的距离很接近。你可以把全部的心事告诉她,她会与你一起分担开心与烦恼。
或许她应该像玫瑰,热情,奔放。她给你的感觉就是阳光。火红的玫瑰映衬的笑脸总是特别美,特别灿烂。而她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可以让你忘记痛苦,忧愁。她尽量使她自己的欢快心情来感染你,让你跟她一样的high。
或许她应该像康乃馨,总会散发一种像母亲那样的温柔,那样的美丽。她特别能了解你,就像母亲了解她的孩子。你的内心世界的阴晴雨雪,她早就明白。她会帮你出主题,做你的老师,关心你,不想你受伤害。
或许她像腊梅,傲霜斗雪。她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轻声轻语地安慰你。她会,她只会想着怎样使你开心。她快人快语,你若受了委屈,受了伤害,她会我让你受伤,受委屈的人理论,帮你出气,她不会怕因此得罪什么人,她坚持自己的风格,风雨不蚀。
又或许她只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花,平凡得像尘埃一样。又或许她根本就是一株草,一株随时能被风吹跑的小草。但不管她是什么,我只知道,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朋友”。她是会来帮你的,不会害你的朋友。欢乐时大家一起分享;痛苦时大家一起分担的朋友。
花是美丽的,朋友是可贵的。我知道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每个都是有缺点的,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太多,否则你会失去很多,包括朋友。就像我一样。
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自己懂得不要苛求得到太多,真诚与人交往,我会有一个像花一样美丽的朋友,哦,还不是一个,是很多。
没有人可以陪你一辈子,生命中的很多人都只是擦肩而过,都只是陪你一程的过客。但真正的朋友,只要是用心的,真诚的,那便是永恒的。
我喜欢你
喂:
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虽然你长得不漂亮,有点矮,有点黑,脸上长满小痘痘,但是我还是喜欢你,因为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一种东西,一种叫真诚的东西。每一次和你说话,看到你用真诚的目光注视我,静静地听我说话,很认真,很仔细,也从不打断我,更不会转移我的话题。我知道你在用心听我说话,我也用真诚的心来感受,所以我感受到了这一切,我心里暖烘烘的,所以我告诉你,我很喜欢你。
我喜欢你,虽然你太文静,不幽默,在我生气的时候,不懂得用好笑的话来哄我开心,但是我还是喜欢你。因为我从你的微笑里,看到一种东西,一种叫宽容的东西。每一次我对你生气,不理你,你总是会递张纸条给我,然后给我一人诚恳的微笑。我知道,其实每次都是我在耍小脾气,可是每一次却都是你包容我。我用心灵感觉到了你的宽容。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对别人宽容。好多人开始喜欢和我交朋友了,我知道你帮助了我,所以我还是很喜欢你。
我喜欢你,虽然我知道你也把我作为你追赶的目标,但我还是喜欢你。因为即使你超越了我,你也会拍拍我的肩告诉我“不要放弃”;即使我们都考得很差,你也会反过来安慰我,不要伤心。我用心灵感受到了你对我的一切的关心。我知道,其实考试太差的时候,你比我还失落,但你放在心里。而我却大发脾气,你从不计较,安慰我,鼓励我,告诉我“要一起努力,不能放弃”。我被你感动得哭了。所以我喜欢你,真的很喜欢你。
我喜欢你,因为我伤心寂寞的时候,你会用手摸摸我的头,叫我开心一点;我喜欢你,因为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内心有很多感触时,我把目光投向你,你会笑着对我点头,我知道你理解了那一刻我内心复杂的感受;我喜欢你,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总会觉得世界很美丽,阳光很灿烂;我喜欢你,因为我很累的时候,你总会把你的肩膀借我靠;……
我感受到你为我付出的一切;我感受到了你为我付出的真诚,所以我喜欢你,因为你是我最真诚的朋友。
喜欢你的人
不同意义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敢于超脱世俗,流露真情挚意。阮籍直率,向秀重义,嵇康狂放,却是真朋友。
时间:司马昭时代。阮籍在向秀家中下棋。残局未定,阮籍便对向秀说:“子期,我看你如此漫不经心,必定在思考你那《庄子注》。我们赌个胜负吧!谁输谁请喝酒。”于是,两人对阵良久。激战间,阮籍的家奴气急败坏地闯了进来,顾不得礼数,对着阮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先生,赶快回!老太太她……她断气了!”向秀一听,把棋一推,说:“嗣宗,你快回去!赶快!备马!”只见那如痴如醉的阮籍从紧闭的嘴唇中挤出两个字:“慢着!”把向秀拉住大吼:“不走!下棋!”直到这局棋下完,阮籍狂笑:“赢了!拿酒来!”狂歌痛饮之后,突然眉头紧锁,“哇”地一声大叫,大哭起来,大口大口的鲜血从鼻嘴中喷出。向秀见状,马上救起他,把他送回府上,替他料理家中一切送丧事务,尽心尽责,无人能及,此可见情义之重。早闻向秀重义重友,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接着,只听管家报:“临海侯裴公到!嵇司马喜公到!”朝中显贵都来了,四五个人将虚弱痛苦之极的孝子阮籍抬了出来。于是二公毕恭毕敬,按规矩行吊唁之礼。等到孝子号哭时,两人见他披头散发、不穿孝服,大呼“岂有此理”,愤然离去。难道因为无礼就没有了朋友之义吗?两人重外表而轻内在,非真朋友也。
夜幕降临之时,嵇康来了,他左手拿一坛“烧春”,右腋下夹一五弦琴。他居然以如此超脱世俗的姿态旁若无人地走进了这哀礼悲恸之家。家人怒目而视,想闭门。嵇康无奈席地而歌:生命只不过是一个小事物的存在与消亡的过程,造化赋予我形体,用生命来劳苦我,用意志来使我安定,用死亡来让我休息。阮籍听此,从床上跃起,拥抱住嵇康,喜极而泣:“知我心者,君也!”真正的朋友,何需受礼法束缚。
他俩同坐一席,沉痛地谈到那此所谓的礼法之士,一遇君父之丧便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其实能有几个是出自真情或是真朋友的应有之义呢?达,则酒肉池下,称兄道弟;穷,则冷眼相看,其所谓真友乎?
阮籍在睡梦中听到琴声,向秀站在床头,被世俗不容的嵇康坐在门外抚琴不顾,一心只对伤心的阮籍抒哀悼之情,两股泪泉顺着阮籍的眼角流向耳根,滚落枕上,直淌到心田。
胡谓狂放之士非真朋友哉!狂乃狂于外,而义于内,有真义而无虚表,乃真朋友也。嵇康之义乃天人感应,人世最真最切之朋友也。高歌:狂放之士乎?真义,真朋友也!
2019-10-24聊聊
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扩展资料《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