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化妆步骤
导语:现在古风妆容是比较有受众的,大部分古风妆容都是都是电视里的展现到大众视线中,结合现在的技术画古代的妆容,多了明艳的色彩,比较受现代人喜爱,又不失端庄典雅。
1、敷铅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
2、抹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阏氏”二字音同“胭脂”)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3、画黛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4、贴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5、贴面靥
面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也称“妆靥”。根据传说,妇女在脸上注面靥,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当一位宫女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难以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即可表意。以后这种做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一种妆饰。
“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在盛唐以前,妇女“面靥”一般多作成黄豆大小的圆点;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点”;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靥”。也有饰以各种花卉的,俗谓“花靥”。晚唐五代以后,妇女“面靥”妆饰之风愈益繁缛,除了施以圆点、花卉之外,还增加了鸟兽图形,有的甚至还将这种花纹贴得满脸皆是。
6、描斜红
斜红是妇女面颊上的一种妆饰。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据张沁《妆楼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灯下读书,四周有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于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叫“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成一种妆式——斜红。
7、涂唇脂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其实粉这种东西在古代就有了,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古人跟它们叫胭脂水粉。而且古代的水粉大多是用米粉来制作的,米粉非常绿色环保,而且还能起到美白的作用。所以古人用的粉比现在人用的粉还要更健康更好呢。
除了米粉之外,有钱人家一般都用珍珠粉。珍珠粉的效果就更好了,珍珠粉颗粒很细腻,除了美白的功效之外,还能滋养肌肤和淡斑,所以那些大家闺秀**们的皮肤都是非常好的。
女孩用的胭脂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腮红和口红,古代的胭脂都装在一个精美的小盒里,原材料是用花朵提炼出来的,上色效果非常好。花汁本身就是有滋润的作用,所以用作胭脂的材料可以滋润面部皮肤和嘴唇。
除了胭脂水粉之外,姑娘们也会用黛粉画眉。穷人家一般都是把火柴和木棍烧成炭灰,然后和水放在盒子里。有钱人家一般都是用螺纹黛、青山黛这些高级的黛粉画眉。
这么一看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能把自然材料利用的这样好。其实古人还有更厉害的呢,这些只是他们的彩妆品。我们现代人化妆前得先在脸上抹些基本的护肤品,然后再化彩妆。古人也是一样的,他们的护肤品都是用珍珠膏或药物和鲜花调和而成的滋养膏。
这些滋养膏的滋养成分可不比现在的化妆品差,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美白滋润作用。从现有的影像资料中能看出来,古人起床之后,先是由丫鬟们伺候梳洗。然后在脸上涂一些滋润的滋养膏或珍珠膏,接着在擦粉和胭脂,最后再画上黛粉。
化完妆之后就开始给**们梳头,在穿上绫罗绸缎,这样一个活脱脱的大家闺秀就呈现了。
自古以来女性都是非常爱美的,不管是家里贫穷还是富裕,不管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女性都普遍爱美。所以女性在出门之前都会给自己装扮一番,希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女性在化完妆之后心情也会变得很好。我们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当中也可以看到女性在早上起床之后就会画眉,贴花黄。而且因为每个朝代的审美不一样,所以也会展现不一样的妆容。
一、古代面部用品我们现在社会女性化妆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涂上厚厚的一层粉底,增加自己的肤色,这种粉底在古代社会被叫做粉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一开始这种粉妆是用米粉研磨而成。后来随着女性对化妆的追求,人们在米粉当中加入了白铅,从而让粉妆更加细腻。这也是最早时期制作粉底的材料。在古代化妆的时候,口红在占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化妆的时候,将朱红色的口红涂抹在嘴巴上会给人鲜活生动的感觉。
二、画眉神器我们看古代的文豪诗人写作品的时候会发现,经常用到女性当窗画眉或者为了表现恩爱,男方给女方画眉。可知古代女性是非常注重画眉这一化妆技巧的,古代画眉也不像现代人一样会对眉形进行修正,然后再加粗。古代女子画眉是通过将柳条烧焦,然后直接涂抹在眉毛上面,所以这也是最早的眉笔。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矿石磨成粉,再加入水调和。然后将这些液体倒入固定的容器当中进行定型。这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熏。
三、时代审美不同或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不一样的审美观念。例如秦汉时期流行画啼妆,汉朝后期的时候流行红妆。南北朝时期又流行半面妆。唐朝时期流行红配绿的妆容以彰显身份的尊贵。
古代妇女没有今日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的化妆热情。
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里,大致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
敷铅粉,相当于现在的打粉底。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
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来达到白里透红的效果。
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不过铅粉很干,没有什么黏度,一阵风吹来就会掉一地粉。于是,人们将粉末加进杏膏里,改良成粉膏涂在脸上,不仅可以美白,据说还有遮瑕作用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画黛眉,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在唐代,光眉形细数下来就有1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粗圆和细长两种。
早期流行粗圆的“蛾眉”,又叫桂叶眉,像刘嘉玲扮演的武则天,就画着一对立着的椭圆形短小眉毛,有点像表情包里“生气”的样子。
点面靥。画完眉后,再用胭脂在酒窝处点上两点“美人痣”,梨涡浅笑,尤其有种少女的娇俏感。
这种妆叫做“面靥”,是唐朝最受欢迎的妆容之一。不同人画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俏丽,“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有的妩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真可谓一样妆容百样美丽。
贴花钿在唐朝最为盛行。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看来,古时候的女子为了美也是不顾一切的
~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古代女子梳头,穷人家用的是蓖麻油,有钱人用的是香油(小磨油)。(“卖油娘子水梳头”指的就是比较吝啬、节俭)古代女子往往会在梳过头后用发簪或鲜花插在头发上,用以装饰。
古代女子搽脸,用胭脂和香粉。胭脂是红的,故有“面若桃花”一说。胭脂和香粉有官制和私制之分。官制的是给达官贵人用的,有钱人才用。私制的是民间匠人制作的,货郎走街串巷贩卖的。
古代女子还会取红花揉搓在指甲上,把指甲涂成红色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