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改行业高景气度
受益于美妆消费人群扩容、护肤步骤增加及消费升级,我国化妆品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2019年我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接近3千亿元,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
2020年,尽管疫情的爆发使得年初线下化妆品实体零售面临销售下滑的困境,但是化妆品在消费类中具有较强的消费韧性。在疫情时期积累的压抑情绪推动了“美妆宅们”消费意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释放,加上“口罩妆效益”的影响,2020年我国化妆品需求持续扩大,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再创新高,达到3400亿元,同比增速95%,全年保持高景气状态。
注:“限额以上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疫情后恢复迅猛,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受疫情影响,Euromonitor预计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5078亿元,同比增长63%,2021年增速提升,此后恢复10-11%的增长。据此,前瞻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000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进入新浪知道
wwwiaskcom中的更多,可以直接下载各种类型的文档。
策划书模板
第一部分 前言
策划书目的及目标的说明
第二部分 市场调研及分析
一 行业动态调研及分析
1 行业饱和程度
2 行业发展前景
3 国家政策影响
4 行业技术及相关技术发展
5 社会环境
6 其他因素
二 企业内部调研及分析
1 财务状况,财务支出结构
2 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水平
3 员工能力,待遇,公司对员工的激励、考核、培训(员工调查)
4 企业策划、销售、执行能力的调研(员工意见)
5 产品各品项研究:定位、包装、价格、市场目标受众、竞争优势(员工意见)
三 潜在进入者调研及分析
1 行业进入成本/壁垒。
2 行业退出成本。
3 进入后对本企业的威胁。
4 对竞争者的威胁。
四 现有竞争者的调研及分析。
1 财务状况,财务支出结构。
2 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水品。
3 员工能力,待遇,公司对员工的激励、考核、培训(员工调查)。
4 企业策划、销售、执行能力的调研(员工意见)。
5 产品各品项研究:定位、包装、价格、市场目标受众、竞争优势(员工&顾客意见)。
五 替代品调研及分析。
1 替代品工艺。
2 消费者认可程度。
3 发展态势。
六 互补品调研及分析。
1 是否存在互补品。
2 互补品价格。
3 互补品对产品的要求。
4 互补品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新要求。
七 原料供应商调研及分析。
1 可供选择的供应者。
2 原材料是否有替代品。
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 我们对其依赖程度。
5 供应商的供应能力。
八 中间商调研及分析。
1 中间商的性质:配送商、经销商、代理商(独家、总代理…)
2 中间商对我们产品的依赖(关注)程度(相对数值)。我们产品占用他资金的比例,给予他的利润比例…
3 中间商的给予我们产品的支持(绝对数值):配送能力、资金实力、人力…
九 消费者调研及分析。
1 消费者背景研究:收入、教育、年龄、性别、家庭组成、种族、工作…
2 消费者对产品和竞品的认知及态度:质量、价值、包装、型号、品牌声誉、品牌形象等及其认知差别。
3 消费者的使用情况:购买动机、购买量、何时使用、如何使用等。
4 购买角色。
5 消费者对现有营销活动的评价。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对营业推广的理解等。
第三部分 企业战略及产品策略的制定
一 企业战略制定
二 产品策略制定。(提供原则或标准)
1 产品。
1) 品项:市场定位、目标受众。(打击竞品的专有品项)
2) 包装:陈列显著、方便、符合产品定位、价格等
2 价格。
1) 符合企业战略?(长线产品/短线投资)
2) 符合产品定位?
① 利润为主/市场占有率为主
② 根据产品市场定位不同,采取不同价格策略。
③ 保留一支低利润甚至无利润产品,该品项各种市场表现(如包装宣传诉求点等)模仿主要竞争对手,以破坏其市场及形象。
3 渠道。
1) 一般通路。对经销商的选择、管理控制、返点等。
2) 特通。由于产品特性及价格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特殊通道,以便它的目标客户能够便利的获得该产品。
3) 新终端开发队伍。
4) 直营队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经销商的流失,直营队伍暂时性的弥补空白市场。
5) 客户数据库的管理。业代前期市场推广积累的客户资料及经销商自身对终端的开发,这些终端资料应当及时地通过业代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公司。公司对这些资料的管理可以避免因业代及经销商的流失而造成的终端流失。
4 促销。
1) 广告:诉求点
2) 人员推销:
a) 人员的培训
b) 人员的岗位界定
c) 人员的考核
d) 人员的激励
3) 营业推广
a) 对顾客。ⅰ稳定主打产品价格;ⅱ对品牌的宣传
b) 对零售商。稳定价格,保证促销后价格能够恢复,销量得以维持;或者在短时间内抢先占领货架
c) 对中间商。尽量减少短期大力度促销活动,一方面会破坏市场,影响终端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经销商对终端很可能没有落实,从中截取,成为其“灰色收入”。
4) 公共关系。事件营销:把握正确的营销事件。直接告知消费者的营销事件应当包含消费者利益点,并且该信息是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利益点的
第四部分 具体执行&实施(建议方案)
一 产品设计。
二 价格设计。
三 渠道设计。
四 促销设计。
五 销售管理
第五部分 结束语
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份额集中于海外知名公司和品牌
在化妆品企业排名前20的化妆品企业中,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资生堂和LVMH集团分别占据前5名,它们均是海外知名化妆品企业,2019年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20强企业里本土企业占据10位,位置均在13-20名左右。这10家本土企业里包含百雀羚、伽蓝、上海上美和上海家化等涵盖美妆或者护肤品的企业。
从品牌上看,巴黎欧莱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31%;百雀羚、自然堂、韩束等国产品牌入榜前20化妆品品牌,其中百雀羚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2019年市场份额为23%,仅差排名第二的兰蔻01%。2019年,我国化妆品品牌CR10仅为192%,品牌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
国外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大众市场竞争激烈
从高端化妆品市场来看,高端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CR10公司的市场份额628%。前10强公司里仅有1家是中资公司,阿道夫,其主营个人洗护产品;其余的9席全是外资公司。由此而见,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薄弱,仅有洗护产品的阿道夫挤入前列,美妆和护肤品公司均未入列。
大众市场的公司数量繁多,市场竞争激烈,CR10仅有4470%。据欧睿数据统计显示,大众市场的CR10公司中的本土公司有5个,分别是百雀羚、伽蓝集团、上海上美、上海家化和玫琳凯,另外5强席位均是国际知名公司。近年来,本土公司慢慢崛起,市场份额逐年提升,2014-2019年,百雀羚、伽蓝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大数据研究机构的官网
可以去大数据公司的网站上看报告,或者去统计局看相关数据。如果要涉及到具体的品牌市场份额,就需要去相对应的数据网站上去看报告或者Blog。比如Sandalwood、IDC或者GFK这种数据公司,经常会在官网上发布一些相关行业的数据和分析报道。
2-白名单媒体
如果主要主要对行业头部品牌的市场销售数据感兴趣,还可以从白名单媒体网站上搜索行业相关的关键,比如财联社报道:据Sandalwood电商监测数据显示,“618”期间,从天猫、京东、抖音及快手平台加总的销售额来看,化妆品板块实现了个位数增长。
3-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百度搜索国家统计局网站,会定期公布相关大行业的数据,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等,数据权威且丰富,如下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分类
近年来,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整体生产快速发展,效益持续增长;出口创汇增长加快,进口数额快速回升;化妆品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美容院用产品质量令人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法规强化化妆品的管理;国际大品牌国内受阻,本土品牌借势坚挺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美容专业线发展不理想;男士化妆品发展提速,市场占有份额依然偏小;儿童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品种和花样在不断增加;护肤护发品消费税取消化妆品多方面得到发展。
一个发展速度比房地产、IT业还快的产业;一个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一个整体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产业;一个知名品牌寥寥无几的产业一个蕴涵巨大商机而门槛较底的产业——这就是美容业和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却很少被经济学家关注的产业。
2007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现在美容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在未来5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
早在2004年中国美容业推出的第一份学术报告——《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里就对中国美容业进行了第一次全景式观照4位经济学家何帆、巴曙松、钟伟、赵晓。首次确立了中国美容业的“经济学地位”。
美容业现在越高速增长一些产业问题越值得研究和国外的美容公司相比,中国的美容公司在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即使在全国240家上规模美容连锁品牌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也很少。
专门从事美容教育和美容服务的北京绿柏伟业科技公司在全国已经有400多家加盟店应该说是该行业内的一家知名企业但其品牌消费者知之甚少美容业行业归口不明确、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及美容业统计指标体系还是空白等4大问题,亟待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美容产业在中国是朝阳产业,也是幼稚产业在产业发展的起飞阶段,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对运用什么手段鼓励社会兴办美容业和引导、扩大美容消费目前尚无明确的政策可循。
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实验性比较强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是当前中国美容业的4大特点。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美容业至今没有进入成熟期,整个行业由于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寻找一种崭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产业运作模式迫在眉睫。
对于美容产业模式的关注和探讨虽然在今天还看不出什么重要性来,但随着美容产业的进一步细化和分化,我们将会发现产业模式的调整将成为美容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美容业太需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了而一些长期在美容业发展的企业也到了该提升品牌的时候了。”致力于美容行业的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尽管中国美容产业正在从单项经营走向综合经营形式也日趋多样但其产业模式的提升和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而从所有制模式来看;目前主要是家族式职业经理人制和股份制的形式很少这显然不利于美容业的成熟和发展。但正是这种状况给外来资本和新生企业提供了进入的契机。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容产业的技术发展正在向新的领域挺进,这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尤其重要。 提起美容与化妆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女性的专利。其实,男士化妆品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而法国香水业的新目标是儿童市场。 但目前在国内发展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计未来这一营销方式将成为主流。但他同时指出特许加盟连锁经营虽然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方式,但它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美容营业机构。除了特许加盟连锁经营外规模很小但具有专业化、特色化的美容机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行业主要企业: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珀莱雅(603605)、
青岛金王(002094)、国药现代(600420)、朗姿股份(002612)、青松股份(300132)、名臣健康(00291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美妆护肤用户年龄、Z世代美妆护肤用户性别、Z世代的美妆购煤渠道等
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超700亿美元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25-29岁的消费者数量最多
在美妆护肤用户的年龄结构方面,18-2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了约50%,其中,25-29岁的用户占比最大,为295%。
Z时代女性是美妆护肤用品消费主力
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成长于优渥的经济条件和丰富的物质生活背景下,从小被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科技产物环绕。他们年轻,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同时拥有较高的消费力,为中国新消费、新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力量。
从Z世代美妆护肤用户的性别结构来看,2020年,女性占比达到了77%,占据主导地位。
一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数量相差不大
在美妆护肤用户的城市分布方面,美妆护肤用户的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其中,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最大,为23%,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占比相当,分别为219%和216%。
电商平台是Z世代购买美妆护肤品的首选渠道
从Z世代的美妆购煤渠道来看,超六成Z世代最近一年在电商平台购买过美妆护肤产品,美妆护肤品牌在电商平台都有布局自己的品牌旗舰店,另外线下美妆护肤集合店也在电商平台纷纷建设自己的品牌店。
整体来说,Z世代的女性是当下我国美妆消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疫情的影响也使得Z世代女性在选择美妆消费方式时更偏向与线上。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企业: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珀莱雅(603605)、
青岛金王(002094)、国药现代(600420)、朗姿股份(002612)、青松股份(300132)、名臣健康(00291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化妆品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行业概览
1、定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GB/T4754-
2017)中,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撒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化妆品行业产品主要分类如下:
2、产业链剖析:商品分销渠道较为多样
化妆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包括油脂、粉质、胶质、活性剂等)和包装原材料行业(包括纸质、玻璃、塑料、铝包装等),行业下游则主要为商品流通行业(包括线上分销商和线下零售商)。
行业发展历程:国货品牌正在崛起
1931年,我国第一个国产品牌,百雀羚成立,但受制于经济体制,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化妆品本土品牌才正式起步。但在国门打开的同时,外资品牌也涌入中国,本土品牌一度处于弱势。直至互联网普及带动电商兴起,综艺及社交媒体等新营销当道,我国本土品牌才抓住机会破局崛起。
行业政策背景:化妆品监管逐步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产业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非法添加等问题,针对此,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20年,我国出台了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这是自1989年之后首次对化妆品相关行业监管规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条例中创新性提出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特殊化妆品及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及其他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除此,条例也首次提出注册人和备案人,并对其所负责人进行清晰界定,强化了主体责任,规范了监管体制,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化妆品行业规范化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化妆品直播带货实现大爆发
中国线上零售规模位居全球之首。2020年,中国线上零售增长率达到275%,接近线上销售总体水平,市场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线上销售榜首。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经达到了78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9%。2020年3-12月,我国网购用户从71亿人次增长到78亿人次,3个季度增长率达到98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40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36%,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零售仍能保持增长,尤其是年底“双十一”与“双十二”的推动,零售额增长更快。2021年1-10月,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达到3097亿元,同比增长167%。
注:“限额以上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2、跨境电商兴起拉动美妆出口市场逐步繁荣
2020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出口量为999019吨,同比增长43%,出口金额为42439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12%。在出海的美妆产品当中,口红、眼影、腮红是最热门品类,睫毛膏、粉饼则有较大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省企业最多
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华东和华南地区,集中度达到8416%,其中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人口超过5亿,部分省市城镇化率达到65%,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妆品生产企业行业布局。另外一个因素,华东和广东等地区由于原料和装备供应比较集中,化妆品产品生产成本整体较低,有利于行业生存,但也面临同质化产品激烈竞争压力。
具体来看,截止2022年1月13日,我国登记备案拥有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共计5714家,其中广东省获得生产许可企业共计3224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占比为5642%。
2、企业竞争:不同市场主导企业不同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趋势预测:男性护肤与香氛市场受到消费者追捧
2、规模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市场规模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市场的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2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77亿美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