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

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第1张

从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颗爱美之心,现代人们的化妆品五花八门,款式、型号之多,数不胜数。在古代没有这么高的科技,他们都用胭脂、螺子黛、铅粉、画面靥等化妆技术来装扮自己,这些我们听都没有听过,但是当时古人的化妆技巧一点都不失我们现在的水准。

一、第一步敷铅粉

古代美人上妆的第一步是敷铅粉,就像我们现在打底妆上粉饼一样,为了让肌肤变得白皙美丽动人,人们会米粉或白铅研磨成粉状涂于脸上,古人还会在粉中加入一些香料,制成香粉,对皮肤更服贴,还有迷人的香味。

二、第二步涂胭脂

古人的胭脂可以天然无添加的成分,古代女性会将鲜花或石榴等有红色素的植物采摘下来,将植物中的红色素提炼出来制作成胭脂,红妆就是指这个,胭脂涂抹在脸上可以增加好气色还可以让肌肤显得粉嫩有光泽。

三、第三步画眉

在战国时期,因为没有画眉的材料,女性就将柳树的枝条烧成炭之后轻轻的涂在眉毛上。不同的朝代,流行不同的眉形,唐朝流行将眉毛画成宽而短的形状;到了元朝女性流行将眉毛的边缘晕开,更自然;到了唐末眉毛的形状就更加的丰富多彩,款式达到了十多种眉形。

四、第四步画面靥

画面靥早期流行在皇宫内,开始并不是为了装饰,只是告诉皇上某个妃子当时来了例假,没法服侍皇上,但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在脸上点了画了个红点以代表提醒。后来因为红点渐渐的为了好看变成各种形状的画,被大家流传起来。

五、第五步描斜红

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喜欢在眼角的旁边画一个如同月牙形状的红色印迹,后来流传到唐代的皇宫中非常受妃子们的喜欢,于是月牙的形状被大家变成各种造型,丰富多彩起来。

六、第六步点朱唇

古代的女性将口红称之为唇脂,人们将唇脂涂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涂法,唐宋时期流行点绛唇,就是将唇脂只涂在两片唇的中间,以显示樱桃小口之美。直到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涂满整个唇部。

古代女子代妆步骤之多,一点都不输我们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知,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颗爱美,热爱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妆方法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样的审美观念。

1、敷铅粉

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2、抹胭脂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颜,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材料为朱砂。“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秦宫打破了面妆色彩的桎梏,开启了妆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唐代称胭脂为“红粉”,妇女以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诗人也一再歌咏这种妆容。

3、画黛眉

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就是明证。《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画的是桂叶眉,莫高窟盛唐45窟里有两头一样粗细的柳叶眉,还有些菩萨脸上有翠绿色的翠眉。

4、点额黄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鸟、鱼、蝴蝶、鸳鸯等,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贴花钿始于南北朝时期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了唐朝,爱美的姑娘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银箔,甚至用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剪出花样贴在额头,就是《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

5、画面靥

面靥是在女子的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除了红色圆点,有的面靥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到了晚唐五代时更加盛行,有的女子将剪成花鸟虫鱼的面靥贴得满脸都是,让旁人以为这姑娘刚从维密秀场走秀归来呢。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卷有面靥的记录,记录有浅紫色花瓣的鹤子草,是做面靥的原材料之一。相传,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当某个后妃来例假时,不能被帝王临幸,又羞于启齿,就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红点,女史见了不会列名安排侍寝。后来,面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流传到了民间。

6、描斜红

斜红始于南北朝,是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宫廷中颇受女性欢迎。从唐代墓葬出土的女俑可见,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两道伤疤,简直就是古惑仔**里的“刀疤妹”。

相传斜红的来历,还真和伤疤有关。《妆楼记》记述了一个传说,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名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宠爱有加。一天夜里,文帝正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流光溢彩。

薛夜来悄无声息地走向文帝,一不留神,竟一头撞上屏风,顿时血流如注,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她忧心忡忡,以为毁容后定要失宠,谁知这种楚楚动人的面容,令文帝对她更为怜惜。其他宫女见此情状,也模仿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血痕,取名“晓霞妆”,后来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7、点口脂

湖南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尽管过了2000多年依然鲜艳夺目,口红制作技术十分精湛。在唐代,仅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正如化妆达人能一眼识别出景甜在《大唐荣耀》不同剧集中的口红色号一般,唐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孩子们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然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

凤凰网--古代美女化妆七步走 唐代化妆也要打面部阴影

多女生都有一个穿越梦,觉得古代的妆容很有特别,而且古代女人特别有韵味。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1: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面板保持光洁。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手法: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均匀肤色的效果,但是粉底液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注意粉质要细腻,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重在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

 2:描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手法: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现在我们有眉笔、眉粉,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要学会剔眉和遮盖。用粉底盖住原有的眉形以及多余的眉毛,再用眉笔勾画。

 3:胭脂

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古代女子的妆面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芳木等。

手法: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还可以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4:朱唇、花钿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而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手法:用粉底遮盖唇部原有的唇色,然后用哑光唇膏从唇珠上色,然后用唇刷或无名指指腹轻轻将颜色向外推开,形成晕染的状态。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从战国时期的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追溯到之前的夏、商时期,民间就已开始使用化妆品。古代化妆品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

  古代女人化妆最常用的三样法宝:

  1、妆粉。古人擦的粉主要用“米粉”做成,除米粉外,还有铅粉。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形状。用的时候涂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古人似乎为了白连命也不要了。当时许多女人为了追求皮肤净白的效果,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

  2、黛粉。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黛黑”指的就是用黑颜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有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呆板,妇女们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为“晕眉”。

  3、胭脂。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自古以来女性都是非常爱美的,不管是家里贫穷还是富裕,不管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女性都普遍爱美。所以女性在出门之前都会给自己装扮一番,希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女性在化完妆之后心情也会变得很好。我们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当中也可以看到女性在早上起床之后就会画眉,贴花黄。而且因为每个朝代的审美不一样,所以也会展现不一样的妆容。

一、古代面部用品

我们现在社会女性化妆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涂上厚厚的一层粉底,增加自己的肤色,这种粉底在古代社会被叫做粉妆,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一开始这种粉妆是用米粉研磨而成。后来随着女性对化妆的追求,人们在米粉当中加入了白铅,从而让粉妆更加细腻。这也是最早时期制作粉底的材料。在古代化妆的时候,口红在占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化妆的时候,将朱红色的口红涂抹在嘴巴上会给人鲜活生动的感觉。

二、画眉神器

我们看古代的文豪诗人写作品的时候会发现,经常用到女性当窗画眉或者为了表现恩爱,男方给女方画眉。可知古代女性是非常注重画眉这一化妆技巧的,古代画眉也不像现代人一样会对眉形进行修正,然后再加粗。古代女子画眉是通过将柳条烧焦,然后直接涂抹在眉毛上面,所以这也是最早的眉笔。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矿石磨成粉,再加入水调和。然后将这些液体倒入固定的容器当中进行定型。这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熏。

三、时代审美不同

或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不一样的审美观念。例如秦汉时期流行画啼妆,汉朝后期的时候流行红妆。南北朝时期又流行半面妆。唐朝时期流行红配绿的妆容以彰显身份的尊贵。

现代化妆术日新月异,如果搭配上美颜相机,甚至能起到“换头”的神奇效果,但对于许多男士来说这是一个雷区。由于被网上的“照骗”欺骗太多的感情,所以一些男士纷纷抱怨:“如果现代美女也像古代的一样不化妆纯天然就好了。”但是古代美女真的正如这些男士所言,一个个都“纯天然无污染”吗?非也非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中外古代女生都钟情于化妆,而且他们的化妆技术和化妆条件,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女生差。下面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古代的女生如何打扮化妆塑造最美的自己。

古代的平民女性确实追求“天然美”,但是这种“天然美”并非指不化妆打扮,而是用化妆品来释放最自然的自己。由于古代的平民女子需要在田间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她们往往会晒得黝黑,皮肤的褶皱里也会藏有泥垢。如果这些平民美女像网友所言不用化妆品,可能她们的面容会吓晕这批网友。正如芙蓉要抖落淤泥绽放自己,首先要经过清水的洗涤。古代平民女子要想还原自己的天生丽质,首先需要动用一批清洁用的化妆品。

在古代最普遍的清洁类化妆品,名叫“澡豆”,它类似于今天的洗面奶。澡豆由豆子的粉末揉搓而成,它里面加了糯米蜂蜜等材料,在护肤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它的具体功效在唐代医书 《外台秘要》 里有记载:

按照记载,澡豆除了可以防晒黑让肤色保持红润之外,还能够洗掉脸上的黑头和粉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洁面工具。由于材料多源自于农产品,而且蜂蜜等昂贵原料可以用猪脑桃仁替代,所以澡豆的制作成本较低,售价也偏低,下到平民女子上到皇亲国戚都买得起。可以说澡豆在古代,是真正的国民产品“国货之光”。

除了澡豆之外,古代平民女子还有许多专门用于洁面的化妆品,芦荟膏就是其中一样。众所周知,淘米水和芦荟都能起到护肤洁肤作用,我们的古人在二千多年前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国的医书 《驻颜有术偏验方》 里,记载有这么一个配方:采摘洗净二百五十克的芦荟,用火将其汁液逼出,加上肥皂水搅和,再将液体敷在脸上就能起到面膜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芦荟和肥皂,和今天的成分略有不同,大家不要轻易尝试,毕竟我们的肤质和古人相差较大。

清洁类化妆品在古代平民女子圈子里是主流,因为胭脂粉黛等化妆品,敷在脸上之后不便于劳动。不过不需要从事耕织劳作的时候,平民女子也会用上一点儿胭脂粉黛打扮自己,花木兰在 《木兰诗》 最后对镜贴的“花黄”,就是一种花状的化妆粉或者贴纸。

古代贵族女性经济条件好,而且长期活跃在贵族间的宴会,她们对化妆品的需求比较大,接触的化妆品种类也比较多。这些女子不事劳作,有条件天天沐浴更衣,她们不需要清洁类的化妆品。所以古代贵族女子最常用的,是铅粉、口脂、石黛、胭脂、花钿、面脂等等专门用于打扮的化妆品。

古人除了拥有众多化妆品,她们还研发了一套科学的化妆流程。根据宋朝的 《太平御览》 记载:

这段话里面的“梅花”指梅花妆,它是唐朝时期皇宫里很流行的一种妆,但是在宋朝却少有人能化出来,所以寿阳公主化出这种复古梅花妆之后,“宫女皆奇之”,并且纷纷效仿。而寿阳公主勾画梅花妆时,采用的正是一个标准古代化妆流程。

这个流程的第一步“敷”是指敷铅粉,铅粉是用铅加工而成的一味中药,它本来用于治腹泻和寄生虫,后来被开发成了化妆品。铅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又白又能遮瑕。古代贵族女子化妆首先会先用铅粉把自己脸上的坑坑洼洼遮起来。第二步“钩”是指钩眉,钩眉和现代的画眉差不多,不过古人画眉用的是“石黛”,这是一种黑色的矿物粉末,由于第一层敷了粉,脸上摩擦力大,所以古人能够用粉状的“石黛”画眉,不像今天这样要用偏油性的眉笔。

化妆流程的第三步“点”是指点额黄。所谓“额黄”就是古代女子画在眉间以上额头中央的花纹,“花黄”就属于这种类型。不过由于大多数女性的化妆功力并不强,自己画花纹容易画疵,所以很多额黄都是贴上去的花钿而不是点的。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之所以惊艳众人,就是因为她在眉心画了一朵梅花。化妆流程的第四部描,是指描斜红。斜红是古代贵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纹,它呈月牙状,一般画在脸颊两侧,但画在眉眼之间的斜红,能起到现代眼线的效果。

古人化妆流程的第四步骤“含“是指含口脂。口脂就是专门用于涂抹口唇的胭脂,这种胭脂一般会做成纸状,女子们要化妆时就轻轻含它一口,然后用手指将嘴唇上的口脂拨均匀。古人和我们的现代人一样也需要定妆,最后一步“抹”就是在脸上抹面脂,将妆容固定住,但面脂风干不足的话古人看起来会油光满面。

化妆并非是女生的专利,现代许多男演员或者男主播也会化妆。“男子汉绝不化妆”的直男癌思想,在四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过时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 《大招》 里写道:

其中“粉白”是指在脸上铺香粉,这种香粉一般由米粉掺杂香料组成,战国时期楚国许多官员上朝时,都需要在脸上敷这样一层粉。“黛黑”就是画眉毛,它也是楚国官员一种宫廷礼仪。屈原作为楚国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在平时出游的时候,不仅保留了宫廷“粉白黛黑”的习惯,还学起妇人“簪花”。屈原这种雅俗合璧的化妆技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同样清高浪漫的名士们继承了下来。

根据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 记载:梁朝时期贵族子弟,一个个“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比起屈原他们打扮的心思更加精细,这群贵族子弟不仅要化妆画眉,还要用熏烟给自己的衣服添香,还要把自己脸上的杂面剃掉。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类似于做了一套现代的外形设计。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古代四大帅哥"之首潘安,就是一位化妆大师。

传说潘安每次在人群前出现,脸上总是带着妆,他不仅身上带有香气,连为他拉车的马也带有一股清香。当时许多皇宫里面的妃子,打扮起来也没有潘安颜值高,难道这些妃子长得不及潘安吗?非也非也,西晋的妃子们大多来自于魏蜀吴三国的皇室,她们在三国进宫前已经经过一番精挑细选,被选入西晋宫廷时又经过一道关卡,其上位难度比起如今的选美冠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选美冠军”们相貌都不及一个潘安,归根结底是因为潘安的化妆技术特别高强。潘安本身底子不错,而且他画眉时很会把握浓淡,涂口脂时很会注意形状,而且他从来不贴花黄,只追求“但见山水不见亭,但显眉眼不显妆”的效果。

古代的帅哥美女们,清一色都是化妆高手。即便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在韩非笔下也得“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所以不存在自然变美的懒人,只有努力变美的美人。西施所在的春秋时期,我国的化妆品和化妆技术还不成熟,但是化妆已经成了颜值俱乐部的必修课。貂蝉、杨贵妃和王昭君所在的年代,化妆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她们能够在各自时代众多美人里脱颖而出,在三千后宫佳丽里博得宠爱,精致的妆容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西周时期开始,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化妆从一门技术进化成了艺术。古人采用的许多化妆技巧,在如今得到了改良。例如古人所画的额黄,由于集中于眉间,它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额头上,额头不是化妆重点区,所以额黄会导致观赏者分不清主次。现代的化妆师们吸取了教训,把贴花转移到眼睛打下的一两厘米的地方,它们能够将观赏者的目光聚焦到化妆者的眼睛,恰好眼睛是许多妆容的灵魂所在,它能给观赏者带来极佳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太平御览》

《外台秘要》

《楚辞》

《韩非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30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