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堂”是按中国历史名人、红顶商人、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先生捐建的。主要由华侨张弼士的夫人朱兰芝及儿子张秩捃捐资建造的华侨学校,根据捐资者的意愿,命名为“张弼士堂”。1921年动工,为四层(含地下室)建筑。
张弼士堂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所在地(曾为中山大学档案馆)。
张弼士先生在晚年,十分关心他家乡的最高学府——岭南大学(后称中山大学)。他一直有个愿望:捐资修建一座校舍,作为南洋华侨子弟补习汉语的学校。1916年,张弼士先生不幸逝世,他的夫人朱兰芝和儿子张秩捃遵其遗愿,捐资7万银元,邀请曾任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席的埃得蒙茨设计,于1921年建成这座四层小楼,被中山大学命名为“张弼士堂”。
在大王椰子树的掩映下,张弼士堂安于校园中区一隅。曾经的楼堂正门已被封上,改从楼东侧进入。而南面上方嵌入一方白色石质竖匾。匾额中间阴刻小篆体“张弼士堂”,字体娟秀古雅,笔法韵味悠长。匾额右上方题有“一九八一年秋九月”,左下方落款为行书“商承祚”及商老印章,“承”字已有些斑驳。
张弼士堂建设的费用主要为张弼士夫人张朱澜芝、儿子张秩捃按张弼士先生遗愿捐赠,另有11人捐款达1千元,留名于堂内。此堂取“张弼士”之名,盖因印尼华侨张弼士曾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热心捐资办学,并在晚年立遗嘱捐助岭南大学。张弼士先生过世后,其夫人及儿子以其名义捐建此楼。该楼由曾任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席的埃得蒙茨设计,于1921年建成。
红墙绿瓦、中西合璧。您发现没有?余志教授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康乐红楼》函套封面所用,便是从此堂东门侧边所拍摄。抛却司空见惯,换一个角度,砖石与草木在光影的勾勒下,展现出康乐园绝佳的景致。
在中山大学的建筑文物中,“张弼士堂”是最早落成的一座以中国人个人名字命名的独资捐建建筑,现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社区:中大社区
谁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企业家?迄今尚无定论。不少学者把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代女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不过,当董竹君还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的四姨太朱润芝已经开始执掌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了。根据张裕公司文献记载,张弼士先生于1916年9月12日逝世后,张裕股东大会推选四姨太朱润芝出任董事主席。如果说张弼士时代完成了开辟葡萄园、生产葡萄酒的历史使命,那么,四姨太朱润芝面对的首要任务便是开拓市场。
张裕老广告显示,张裕公司首批装瓶葡萄酒和白兰地于1914年5月正式发售,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分售处;1916年在槟榔屿设立南洋分售处,销往吉隆坡、马六甲、新加坡等城市。朱润芝掌舵后,1917年在北京《益世报》和《广州总商会新报》发布的张裕广告表明,代售处拓展到了北京、天津、广州;1918年在《小说月报》和《东方杂志》发布的广告表明,张裕在广州、香港、汕头增设分售处,代售处进一步拓展到济南、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九江、芜湖、安庆、长沙、武昌、汉口、宜昌、重庆、唐山、大连、营口、奉天(沈阳)、安东(丹东),并且“特于上海英大马路中市虹庙对门,自建三层楼新式洋房”。1919年在香港《华字日报》发布的张裕广告称:“兹为振兴国货、挽回利权起见,特设写字楼在香港德辅道西门牌二十四号二楼为总经理处,门售在德辅道西门牌六号。”
朱润芝上任伊始,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是:由于北洋 于1917年8月宣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对德奥宣战,来自奥匈帝国的张裕公司第一任酿酒师巴保男爵只好告别烟台,于1917年9月启程回国。朱润芝大胆启用跟随巴保男爵学徒的张子章(张弼士侄孙)和朱寿山(朱润芝之弟)出任酿酒师,结果“大有青出于蓝之概”(《张裕公司志》)。
在朱润芝执掌张裕公司期间,辅佐她的左膀右臂有1915年至1919年的经理张莲溪(张弼士从侄)、1916年股东大会推选出的正主任张剑豪(四房代表),1919年股东大会推选出的正总理张秩捃(二房代表)和经理张绶卿(大房代表)。朱润芝则于1922年隐退,在香港颐养天年。
却说1927年5月24日,朱润芝迎来七十大寿,香港《工商日报》次日刊登《张弼士夫人祝寿纪盛》描述:“昨廿四日,为著名富商张弼士夫人朱氏七秩开一祝嘏之期,是以湾仔活道一号张府,及石塘咀陶园酒楼全间,均高搭牌楼,陈设五彩灯色,非常华丽。查此次各埠绅商之致贺礼物者甚多,尤以南洋星架坡(新加坡)、日里(棉兰)、庇能(槟榔屿)一带为最,共有寿屏四套,每套十二幅。最为著名者,则为港商致送一套,凡十二幅,用美丽之酸枝架装配,置于寿堂中,宏大可观。其中文字,俱是文人所作。下署名有前清探花陈伯陶;翰林赖际熙、区大典、梁士诒、江孔殷;华人代表周寿臣爵士、罗旭和博士、何东爵绅、何棣生、李右泉、曹善允、黄广田、叶兰泉、马应彪、罗文锦、区权初、杨碧池、王国璇、莫干生等数十人。是早十时由张剑豪君夫妇偕全家数十人,为伊慈母举行祝寿礼毕,然后由中华影相馆用电光拍照。是日前往拜寿者有陈伯陶、赖际熙、何棣生、陈廉伯、邓瑶光、王棠,以及何东爵绅派其英文书记韦达代表,前往致祝……”报道提到联送寿屏和前往拜寿的人士,汇集了当时香港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这得有多大的面子啊!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朱润芝的姓名,有的文献写为“朱远芝”,有的文献写为“朱运芝”,还有文献写为“朱兰芝”,恐怕均系以讹传讹。“远”可能是源于“润”的粤语误听,“运”可能是源于“远”的误写,“兰”可能是源于“润”的误写“澜”的误识。(陈耀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