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剧写作文

爱情悲剧写作文,第1张

1 对爱情悲剧的看法500字作文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爱情是虚构的,那些令人悠然神往、泪流满面不是票房的谎言就是现实的悲剧,如今最懂得现实的年轻人谁还愿意拿生命去为浪漫冒险,像亿万身价的女明星和山沟里小书店老板的爱情故事恐怕只是我们最美好的梦想罢了。在现代社会里,‘爱情’是与‘命运’相似的单词,成功的概率比中头奖还要低,尤其在我们都只有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不要怪因为爱情伤痕累累只是生活太现实

我的朋友曾跟我说,我相信爱可以排除万难;只是,万难之后,又有万难,这是我更相信的!虽然带有自嘲的调侃意味,但是也告诉我们任何一段爱情没有经历过考验和磨难的话都是脆弱的,如果你无法相信爱情,最好不要好奇的去尝试。因为那只能徒增悲剧罢了。

爱情本身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无法让这种美好保留,因为爱情不容许有任何杂质,但我们本身可能就是最大的污秽

2 关于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写作文怎么写

是焦母的过错。

焦母不应该和儿媳不和睦,不和谐。处处让刘兰芝难堪,无病 ,利用了焦仲卿孝顺之心,细数儿媳刘兰芝之过,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于是,焦仲卿在生母苦苦相逼之下,痛写一纸休书将爱妻刘兰芝给休了。又怪焦母趋炎附势,爱攀富贵,眼里放不下刘兰芝,故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是焦母之过而酿成的。

结尾,刘兰芝依然葬身江河也不愿嫁二夫,楼主你可以去赞美刘兰芝的贞洁不屈。后又有焦仲卿闻知刘兰芝已嫁,而不顾一切去追刘兰芝,然天公不作美,刘兰芝已经先走一步。

尽可以渲染焦仲卿痛不欲生,悔之莫及,甘愿与刘兰芝空赴黄泉路的场面。可怜一对凡间鸳鸯,黄泉路上再续前缘。

再写,焦、刘二人亡故后,世人为其编纂《孔雀东南飞》,缅怀他们的忠贞爱情,成为千古佳话,永垂不朽。

3 关于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写作文怎么写内容得以是谁的过

是焦母的过错焦母不应该和儿媳不和睦,不和谐处处让刘兰芝难堪,无病 ,利用了焦仲卿孝顺之心,细数儿媳刘兰芝之过,无中生有,挑拨离间于是,焦仲卿在生母苦苦相逼之下,痛写一纸休书将爱妻刘兰芝给休了又怪焦母趋炎附势,爱攀富贵,眼里放不下刘兰芝,故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是焦母之过而酿成的结尾,刘兰芝依然葬身江河也不愿嫁二夫,楼主你可以去赞美刘兰芝的贞洁不屈后又有焦仲卿闻知刘兰芝已嫁,而不顾一切去追刘兰芝,然天公不作美,刘兰芝已经先走一步尽可以渲染焦仲卿痛不欲生,悔之莫及,甘愿与刘兰芝空赴黄泉路的场面可怜一对凡间鸳鸯,黄泉路上再续前缘再写,焦、刘二人亡故后,世人为其编纂《孔雀东南飞》,缅怀他们的忠贞爱情,成为千古佳话,永垂不朽。

4 怎样产生爱情悲剧的作文求作文800字左右的,明天要交00,`` 爱问知

黛玉的悲剧(悲剧作文) 之所以会选择《红楼梦》下笔,只因这部名著的内涵太多,不少文学泰斗也竞相为其“折腰”,既然《红楼》是一座巍峨而不可观其全貌的高山,我便在他的山脚下踩一踩,不为逐流,不求能值得看客过眼,只为写些拙见。

记得小的时候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女孩不看《红楼梦》。当时跑去问父亲缘由,据说是,怕少年热血沸腾,莽撞冲动,而不让看《水浒》;怕老人将半生积累的真知全部用于蔫损坏之上,便不可看《三国》。

之于不让女孩看《红楼》,却没有个说的清楚的缘由。如今看来,恐怕是担心女孩们都学了“宝黛”,落一个得相知而不得相守的结局,然后,花自飘零水自流,个寻个的归处,再无交集。

就像那首属于她的诗: 本是灵芝上界仙,因何沦落世尘间? 随花埋下痴情恨,有缘无姻也枉然。 这样的结局足够凄美,但未免太过赚人眼泪,依我看来,最美的,最动人的,应该是纯真年代的黛玉,也就是《林黛玉进贾府》一章里描写的黛玉。

此时的黛玉,人正如其名,还是一块璞玉,未曾被宝玉的爱情侵蚀,更不曾被表面庞大华丽,但内里却腐朽的贾氏氏族所浸*。 她是高傲的,心思细腻的,纯真的才女,不懂爱情,也不会顾影自怜,不会嫉妒,更不必心碎。

但,贾府是什么地方?进去了,还能保有几分未经雕琢的纯真?贾府又有几人,能真正关心黛玉,不过是表面作秀罢了。就仅说凤姐一人,初见黛玉是,张口便是——天下很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世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先是夸了黛玉,又奉迎了贾母,接着话锋一转,添了几分“廉价”的同情,可谓是面面聚到,可这其中加了几分真心?单是贾母一句——快再休提前话。

就是凤姐“转悲为喜”。其中的真情假意自不必说。

然后,宝玉就迫不及待的出现了。当时的黛玉多么洒脱,初见宝玉之前,想得竟然是“这个宝玉,不只是个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倒也罢了”,然而如此的心境却是最后一次出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黛玉会为了一个香包而与宝玉怄气;会为了宝玉身边多了一个女孩而哭泣;为了宝玉没有定向的爱情而颦蹙眉头——说起此事,宝玉为黛玉取的字“颦儿”,竟像是一种讽刺,一种预示。

有时觉得曹雪芹老先生未免太过心狠——四大名著里,《水浒》丑化女性,《西游记》与《三国》直接摒弃了女性,只有《红楼》,一干主角配角都有女性的身影,且个个姿态动人。然而,他给了女孩们好的开始,却未留下一个动人的结局。

《林黛玉进贾府》里,字里行间就流露了黛玉的悲惨结局。就像文章开头“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还有那句“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里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足见曹老先生的心狠之处,她给了黛玉秀美的样貌,不俗的才情,却又用寄人篱下将她淹没。

但曹老先生最终归还是留了一些仁慈,黛玉没有委曲求全的嫁于宝玉,而是趁着爱情在最美的时候用死亡的方式离开。她的死,是那一生悲剧中唯一的喜色。

5 以“悲剧”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天空上的悲剧 By Kaiser3344 也许世界上最纯洁的的东西就是天空了,天空,那么蓝,那么大,美的已经无法用人类所发明的词语来形容,造物主的智慧应该都用来创造蓝天了,虽然天空纯洁得似乎有些单调,但往往美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复杂的,而是最简单的。

它是一只苍鹰,它热爱蓝天。 当旭日东升时,它顶着狂风,迎着太阳,冲上蓝天。

强健的翅膀拍打着清澈的朔风,在天空中翱翔,盘旋。它越飞越高了,高的令人遥不可及,望而生畏。

它似乎想要飞出天空的尽头,飞出大气层,在那天空的最高点时,它鹰头一转,从高空中俯冲下来,这个速度可以说是天空的奇迹,像一道光!此时,世界似乎都与它融为一体了。它再次拔地而起,飞向高空。

对它而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宣示生命的存在与造物主的伟大!它热爱这澄澈的蓝天,胜过一切,对它来说,天空就是它的命,只有在天空中飞翔,才能同化蓝天,同化生命。 强大的山风掀过,气流托起它的翅膀,使它不必浪费更多的体力,也许苍鹰和小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小鸟是用翅膀来飞,而苍鹰是用天空来飞,这就是苍鹰的伟大之处。

这时,一道利光闪过,这道光分明是从那犀利的眼睛里发出的,霎时就俯冲下去。 那是一只野兔,它正怡然自得地在山坡山觅食,当苍鹰离它只有一百多米时,野兔才感受到异样,可是,太迟了。

一团巨大的黑影出现了,巨大的翅膀带动的强大气流已经掀翻了它,黑暗中伸过了一双利爪,锁住了野兔的双肩,野兔挣扎着,可它不明白这利爪是它永远也挣脱不开的。 它把野兔提上蓝天,迎着天空啸叫了一声,天空似乎被划破了,然后就是一片寂静,一声枪响把寂静打破了,在高空中绽放出一朵红**…… 天空还是那么纯洁,阳光还是那么刺眼。

可在这澄澈的天空下,天空的悲剧却永远地消逝在远方。楼主此题目适合写一个小故事,本人完全按照您小学的作文水平量身打造的,若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七出”(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嫉者,*僻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或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认为“不孕无子”是造成刘兰芝被“休”的根本原因。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的凄美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不知赚取了多少人伤感的泪水,以至于淹没了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续香火。

首先,刘兰芝嫁到焦家多年没有生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见得?兰芝被遣送回家前与丈夫、婆婆、小姑告别。却没有象东汉末年蔡文姬归汉前与子难舍难分的情景描写。小姑不可能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只能证明兰芝无子。另外,与小姑临别所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从小姑的成长可以反观兰芝嫁到焦家多年。

其次,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续香火才是被焦母休的真正原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焦母鸡蛋里挑骨头的真正原因双方都心照不宣。刘兰芝已经退让到悬崖边,终于向丈夫摊牌,自己是去是留就看仲卿最后能否力挽狂澜。当仲卿向母亲求情时,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这是焦母说的休兰芝的理由。然而从兰芝向焦母、小姑辞行的言行可以证明兰芝很讲礼节。另外,兰芝向仲卿辞行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又可证明兰芝并没有违逆焦母。然而与焦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不是兰芝凭自己的能干、善良、忍让能化解得了的。这症结其实很寻常,刘兰芝没有为焦家添香火。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焦母的刁难:兰芝越忍耐,越表现贤惠,焦母面临的压力就越大,就越觉得兰芝故意与自己作对。因此指责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就合情合理了。

最后,为什么《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没有生育只字不提呢?为什么焦母也不直截了当地说兰芝要断焦家香火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雀东南飞》的出处《玉台新咏》选材决定的。《玉台新咏》所选题材都是歌颂男女恋情的。理所当然极力美化男女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掩盖其瑕痴,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另外,中国很多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都经过文人反复加工润饰。我们对比《白蛇传》早期和后期的版本,会发现越后的版本对白蛇的美化越多,掩盖其瑕痴越甚。典型的情节对比是早期版本写两蛇妖先水井投毒,后为百姓治病,名利双收。后期版本改为茅山道士水井投毒,两蛇为百姓除瘟。《孔雀东南飞》毫不例外经过几代文人多次修改润饰,哪里还能看到刘兰芝半点瑕痴?

另外原因,焦母也很有心计,兰芝没有生育也可能是焦仲卿的问题,焦母拿不准,只好找其它借口休兰芝。为了焦家香火,焦母宁愿自己作恶人,这样既方便兰芝另嫁,又为仲卿另娶延续焦家香火增大了机会。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内容摘要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

1 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李因笃、陈祚明等 19876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 孙志凌 20017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4 游国恩等 19895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金伟源 19895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无子被出

在古代,休妻讲究“七出”,亦称“七去”。即指女子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者,丈夫或者公婆即可休弃她。即:无子去;不顺父母去;*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古人也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但未提到他们有孩子。想当年,焦家也曾是“仕宦于台阁”,在当地也属名门望族,可今天面临香火无继的危险,作为唯一长辈的焦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况且“无子被出”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以,刘兰芝被谴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 俄狄甫斯情结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甫斯情结理论,焦母驱谴刘兰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结-----恋子情绪。文中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因此焦父可能早年去世,焦母与仲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在这个残缺的家庭中,儿子便扮演了母亲精神上的丈夫角色。儿子爱着母亲,母亲爱着儿子。可这平静一切便因为刘兰芝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儿子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儿子更多的时间是投进了妻子的怀抱,与妻子卿卿我我,儿子对母亲专一的爱现在有一半给了另一个女人,由两个女人来分享,母亲难免心理孤单,心理不平衡。她让儿子休了刘兰芝,“便可速谴之,谴去慎莫留”,而且答应儿子“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直到儿子要“自挂东南枝”了,她仍然只是说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打着为儿子另找好媳妇的幌子,达到长期独占儿子之爱的目的。因此便不自觉地迁怒于刘兰芝。说的那些话,也只是给儿子的一点安慰和借口而已。这与美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有着同样的心理。

三、 心理变态

焦母经常以焦家曾“仕宦于台阁”为荣耀。也许“仕宦于台阁”的就是焦仲卿的父亲、焦母的丈夫。想当年,丈夫官居台阁,官阶不低,自己也因此而“夫荣妇贵”。也曾经是风光一时的官太太。可好景不长,焦父撒手人寰,自己不得不年轻守寡,担负起独自养育儿子的重任,以图来日“子荣母贵”。可等自己将儿子焦仲卿扶养成人后,他也只是当了一个小官吏,焦家家境渐显败落之象。再加上她年轻丧夫,感情寂寞。这样,多年的育儿之苦、家道的败落、感情的无依托、香火无继的危机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他心理扭曲变态。因此,她便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对待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媳妇刘兰芝。

四、 妒贤嫉能

从文中可以得知,刘兰芝是知情达理,贤淑聪惠,办事干练。想当年,焦母当官太太时,可能也是聪明能干的,夫荣妇贵嘛!可现在的儿媳妇刘兰芝比自己还能干,自己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妒从中生,她怎能容忍家中有这么一个明显强于自己的女人存在呢?这样下去,自己家长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了吗?另外,在古代,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因夫荣。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为人处世果断干练,女人在内,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这样的家庭才是典型的封建美满家庭。,可刘兰芝的性情刚烈、聪明能干、坚强不屈的精神与焦仲卿的唯唯诺诺、软弱驯顺的性格相比,刘兰芝明显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焦仲卿。一个在家都不能做主的堂堂男子汉,如何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官场,也就是说,他的官做的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媳妇的存在,更衬托出了儿子的无能。这样,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怎能容忍家中有这样一个明显强于自己、强于儿子的女人存在呢?

五、 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从文中可以推断,焦母的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正处于妇女更年期。心情烦燥、喜怒无常是妇女更年期的典型特征。而刘兰芝则刚刚20岁左右,又刚结婚,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但丈夫焦仲卿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致使刘兰芝“贱妾守空房,想见常日稀。”一个正处青春冲动期的年轻**,独守空房的压抑滋味是怎样的!可想而知,这样,两个心情压抑烦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发生种种不愉快则在所难免。

六、 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

在文中,焦母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正是刘兰芝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将她早早赶出家门,谁知道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家里会发生什么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好事来。弄不好,还会毁了焦家一世英名。还是早点铲除祸根为好!

尽人事,听天命,是爱情里最大的智慧。尽人事,是强调我们在爱情中的努力,而听天命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客观环境。

“尽人事以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为一理。“尽人事”可以理解为尽一切人力所能为。“听天命”当然是此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上天了,这里的上天是指天时地利,万事存在太多的变化和未知,没有人能掌控一切规律,而人只能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其实这样的例子放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普遍的。女人追随爱情共甘苦后,男人人到中年发达,于是想要另寻新欢。好在才貌双全的卓文君用自己的才情做了最后的努力,以作诗为名实际是忆往昔情分,盼司马相如回头。

这种“尽人事”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努力争取的积极行为。对待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努力争取,对于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尽力捍卫。

好在结局皆大欢喜,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就是“听天命”,卓文君一介女子,此时的双方的背景和实力都有很大的变化,她早就指望不上自己的娘家为自己撑腰,她做了她能做的努力,于是听从上天的安排。想必,在作诗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两种打算,如果司马相如回头该怎么办,如果司马相如不回头又该如何。

尽管努力之后,如果对方仍然不能回头,如果仍然不能在一起,就只能笑着放对方走。这是一种淡然,这是一种不纠结的表现。

此外,《泰坦尼克号》的Rose,就是“听天命”的典型例子。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Rose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Rose和Jack深深地相爱,Jack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Rose,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面对心爱的男人死去,而且他的死正是为了自己的生。Rose怎能不伤痛?不过她还是收起悲伤。是的,她还年轻,后来她结婚生子,活得很久很久。这就是听天命,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相信现实中没有几个人能有,但是Rose还是做到了放下,做到了埋藏在心里,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在我看来,怯懦的人不够努力的人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焦仲卿畏惧自己的母亲,将刘兰芝休了,在封建社会,休妻就是断了这个女人的活路。他原本跟刘兰芝说好,定会跟母亲说,来接刘兰芝回来的,可惜的是,并没有等到那么一天,刘兰芝就已经被迫嫁给别人了。因为焦仲卿的懦弱,最后导致了两人的自杀悲剧。所以,从这点上,焦仲卿是未尽人事的。

假如我是刘兰芝

――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引子

没有青山,没有潮水,只有默默伸向远方的道路,一路颠簸的马车承载着我满腔的悲痛。头顶盘旋的孔雀怅然遥望,那令人心悸魄动的歌声依旧唱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仲卿啊促卿,难道你我的缘分到了这离别的大道口就灰飞烟灭了吗?纵然是感彻肺腑的安慰,是似海深情的叮嘱,也止不隹我的眼泪啊!你可知道,些时此刻,我的心就像那随风飘落的黄叶,跌入无底深渊,让冰凉浸透,让泪水洗涤。

断不了的疼痛,伤在最不易察觉的位置,身体在流泪的时候,谁听得到?

曾经的不辞辛劳换来的却是今天这般棒打鸳鸯。到底是何罪过,让我背着负不起的债?来不及陪你一阵,来不及问你什么算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出声,我就这样头也不回,就这样去,就这样走……

风儿轻轻地吹呀吹,吹落我的眼泪;

泪儿轻轻地飞呀飞,带去我的伤悲

人儿轻轻地悲呀悲,心儿慢慢碎

梦儿轻轻地追呀追,花落随流水。

谁的旋律,将谁缠绕?谁的宿命,将谁纠结?谁的荒凉,让谁断肠?我感觉到了水的冰凉,在暗淡的月光下,我义无反顾地踏进这片冰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我仿佛看到了阳光灿烂但是黯淡在弥漫,时间的彼岸我仍凝视却被冲散。当思念慢慢分裂,当世界依然绕回你的脸,一切没有改变,我只有预感没有答案。于是,我吟道:胸中有血,心中有伤,不要什么月圆花好,不要什么笛短箫长。要穷,穷得像茶,苦有一缕青香。要傲,做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

后记

梦里,很多很多孤独行走的钟。一直、一直提醒我,时间在老去。那是花开,刹那芳华,我看着你,没有别离!

在进入角色之前,我必须尽量弄清楚,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觉得呢?

刘兰芝真的很贤惠吗?焦母真的就那么蛮横吗?

人们认为刘兰芝贤惠,有素质,有教养。貌美自不必说。从小就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对待长辈也十分有礼貌。即使被休回家,说亲的人也是踏破门槛,看来刘兰芝可真算得上是白素贞级的人物。但是细心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总还有无法解释的地方,也许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刘兰芝亲口说的。刘母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明刘兰芝确实是进过辅导班的。但并不是说,刘兰芝的品德就像素一样洁白,刘兰芝的性情就像歌曲一样柔美,刘兰芝的行为举止都合乎书中的规矩。被母亲强迫学这学那,她是否有过不满呢?她有没有自己的心眼呢?可能她天生就不是个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人,也许四五年的艰苦学习让她变得性格乖张,或者她根本就是个攻于心计的人,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但刚一上场就自吹自擂,接着埋怨婆婆蛮横,这似乎不是一个封建家庭的贤淑妻子能做的吧。起码可以看出,她并不很大度,并不具有贤妻良媳的规矩意识。两三年的压迫,是谁都会埋怨,但从她的话中,明显可以看出推卸责任和含糊其辞的态度。不是吗?我都没有错,都是婆婆不好。不行了,我吃不消了。你也别怪我情薄,让我回家吧。她是这么说的吧。

她哪里是真的要回家啊!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因为无法和仲卿在一起,刘兰芝就“举身付清池”,如今她怎舍得离开?鄙人分析,这女人嘛,大家也都知道,在这种时候闹一闹是很正常的,其实就是要仲卿关心她一下,宠她一下,让她感觉在仲卿心里自己还是很重要的。这个动机如此明显,让我们可以猜测到,刘兰芝不太像一个乖乖女,最起码她总有点任性,带点自我的性格。她可以为爱人忍受织机前的寂寞,但绝不甘心做家庭的附属,在感情上,她必须获得一定的尊重,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对丈夫她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又是会引起焦母强烈不满的,造成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使是在当代,这样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无法解决,更不要说在那样一个尊卑等级森严家教礼法繁杂的时代。所以,焦母的不满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的。可是依刘兰芝如此性格,她受了委屈,在骨子里就断绝了与婆婆的恩义了,她并不是个大度的人嘛,顶多因为你是婆婆,我尊重你一下,我可不是真怕了你。现在刘兰芝的反攻就在自吹自擂和绵里藏针中展开了。

在鄙人看来,刘兰芝的“闹”其实是要仲卿与她建立统一战线,在婆婆为难刘兰芝时向着她一点。这种伎俩,在影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已被无数艺人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仲卿没看过电视剧,又是个老实人,他无法揣测妻子的心思,本来嘛女孩的心思最难猜嘛。但他也实在是愚,还真跑到母亲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效果无疑是反面的。焦母也是女人嘛,也有十分敏感的神经。看见儿子突然跑过来作出这副可怜相,就是为了老婆,为了一个区区贱内,还顺带威胁母亲,真是要多没出息有多没出息,要多没礼节有多没礼节,于是怒火中烧,口不择言叽里呱啦就骂了一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人说焦母蛮横无理,并且一手酿成了悲剧(说封建礼教也是一回事),依鄙人看则不然。从母子对话中可得知焦家原是大户,现在家主做小吏,算是家道中落。但作为一个大户人家,还是少不了应有的教养和架子。对于刘兰芝,自然也是严格要求。既然家道中落了,在外面肯定受了不少冷眼,不好摆架子,那在家里的威信就更不能丢了。现在媳妇倚着自己那点条件,那点资本,就行为自主,想搞妇女独立,真是反了!其实事情原本不会很大,可能买来一只鸡婆婆说炖着吃兰芝非要炒着吃,可能仲卿感冒了要买药婆婆说中药好兰芝非要说西药快,本来都是小事,但在婆婆眼里就有另一番意义了。现在连儿子都被她迷住了,竟然顶撞起母亲来,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清官难断家务事。刘兰芝和焦母谁更有理一些,很难说。不过按惯例,刘兰芝来家三年一直未续香火,她就应该乖一点了。就诗歌内容来看,说婆婆虐待刘兰芝也无确凿证据。双方可以说是各执一辞。人们认为焦母蛮横,不讲道理,可能是因为婆婆说话狠了点,且未说明刘兰芝“自专由”的具体罪状。其实仅凭这个就作出判断诚不足取。那个黄鹤楼的徐九经就是断了个二男争一女案而弃官卖酒的,其中便有“侯府报门进,王爷连声请”的故事。受害方侯府让他按军规通报进门,毫不客气,而纵子抢亲的王爷到王府门口迎接徐九经。同样的,不能只凭婆婆和媳妇的表象就对这比歌德巴赫猜想还要难搞的婆媳问题妄下定论。

其实可以想见,焦母对刘兰芝还并未厌弃到非谴不可的地步,也许她还是希望能和平解决内部矛盾的。罗敷似乎是婆婆的“梦中儿媳”,在见识了她的乖巧、懂事之后,焦母可能暗自感叹:要是我家媳妇有这样就好了!原文并未明确说是她主动提出要遣刘兰芝的,只是在仲卿惹怒她之后,才说了一番气话。若刘兰芝没有什么让人不能忍受的地方,若刘兰芝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好,焦母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虐待她?为什么还要遣她走?焦母是心理变态吗?

而当仲卿来跟她死别时,焦母又是何其悲痛!儿子啊,不要为了那个薄情的女人丢下娘啊!邻家的罗敷长得漂亮,我就快为你求到了!你可别做傻事啊!这时的焦母近乎语无伦次,无比可怜,她会是个蛮不讲理毫无感情的人吗?而仲卿在死前几经犹豫,其实也是放不下母亲。

而刘兰芝呢?她的任性害了自己,害了焦家,也害了前来提亲的太守。在刘兰芝向焦母告别的话中,暗藏有一股辣味。可以说,这段话表面是自谦,其实是恶毒的外交辞令,是台词,是演戏给旁边的仲卿看,让他看看,究竟是自己没教养还是婆婆蛮横。于是焦母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到现在还惺惺作态,从此与你恩断义决!刘兰芝心计颇重,临走了还要在仲卿面前提自己的嫁妆,什么意思,不言自明。

然而后来的事让刘兰芝陷入绝境。她做事冲动,由着性子来,到这一步,却也没了主意。当她一开始在沉默中爆发,向仲卿诉苦后,感情的冲动就一直笼罩着她。二三年的阴暗生活消磨了她的耐性,不甘逆来顺受的性格缺乏幸福的滋润,也溶蚀了她的理智。没有了理性的束缚,冲动任性无限泛滥。前路渺无希望,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对了,说了这么多,应该要转入正题了。如果我是刘兰芝呢?那就乖乖在家织布,少惹是非,赶快生个小孩子,保住地位。最后就等待那个难缠的婆婆撒手人寰啦。

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会等待我的爱人,不会自取灭亡,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可是没了希望,只有活着,有期望地活下去,才可以拥有。我想,如果刘兰芝知道自己死后,焦仲卿会徇情,她一定不会投湖。等待不代表永远等。假如我是她,我会给自己一个期限,在这段时间里,如过还是等不到,我就会放弃,去开始我新的生活,我想,如果他真的爱着我,当他忍到极至时,他也会不听母亲的劝告,打破世俗来找我,和我一起生活。

我不会去死,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可是我却认为跟自尊和骄傲相比,这二者就不那么重要了。刘兰芝选择了死,她是自私的,因为她没有顾及到家人。自古以来,爱情是很高贵,可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啊!

焦仲卿说的“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真的很让我感动。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动。可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男人共有的本性。对于男人,何必太在乎呢?谁没了谁都可以活。爱情,它伟大,它富有传奇的力量。可是爱情也是一种毒药,让人失去理智的毒药。我相信真爱,但我不相信永恒,永恒也只是瞬间的,如昙花一现。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不会去死,活着才美好,活着可以有奇迹,死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可是这样的悲剧又怪得了谁呢?怪焦母的无情,怪刘兰芝的痴情,还是怪焦仲卿的懦弱呢?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当时的社会。世俗不许,我们就不能去破坏,好可悲。“父母之命不可违”,可是自己的命应该是自己主宰的,不是天,也不是父母,怪只怪当初的社会太封建,怪那时的世俗太根深蒂固。假如我是刘兰芝,或许就没有这段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谴,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假如我是刘兰芝,那我的故事将会是这样:

我从小生长在乡间,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亲就开始教导我怎样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我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期盼有一天穿上嫁衣披上盖头嫁给一个自己心仪的如意郎君。

在我十七岁那年,母亲和媒人替我定了门亲事。那个男子是庐江府的一个小吏,我们从未见过面。

在出嫁的那天,当我穿上嫁衣的时候我显得很平静,并不像自己往夕想象的那般喜悦与兴奋。可能是由于我从未见过我的新郎官或者是别的什么。

当我踏进男子的家门时,我的内心仍然很平静。我按着他们的安排一步步的将这婚礼往下进行。进入新房后我一直安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也不想想什么。

房门被慢慢推开了,我知道是他进来了。他走到我的根前一直安静地站着,始终没有掀开我头上的红色盖头。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说了句:“今晚你睡床上吧,我就睡地上”。我发觉他的声音很温柔很好听。慢慢地我掀起盖头,看见一个高挑清瘦俊爽的男子站在我的面前。我有点害羞地说:“你——”。他看着我轻轻地微笑着,看着他的微笑我莫名地什么话都说不出了,我傻傻的也对着他笑。此后这一夜我们便什么话都没有说了。

“兰芝,兰芝”仲卿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叫醒我,然后便快速地整理好地上的被垫到府里去。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经常一个人在黑夜里独守着空房。我们结发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和他从未共枕过,甚至他从来都没有抚摸过我。在每个没有他的黑夜里,我都一个人依缩在床角独自流着泪水。我自己对自己说:“我是焦仲卿的妻子,我是他的妻子————”。

婆婆是不喜欢我的,因为我没有给她一个孙子。每天我都不停地织着布,两三天织五六匹,婆婆仍然是嫌我太慢。每次她骂我的时候我都是静静地听着。然后便回到房里独自哭泣,想着仲卿俊朗的笑容。

那天婆婆骂我骂的很凶,我整整哭了一夜。在夜里我看着自己的泪水渗透了整片枕巾。我恨恨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我感到好孤独,我是多么渴望仲卿的抚慰。

第二天,仲卿回来了。我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他的笑容,那是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仲卿,婆婆似乎对我很不满意,请你禀告她老人家,让我早日回到娘家”。我看着那个我曾经一直深爱的笑容在仲卿脸上慢慢地消失。他看着我没有说一句话便转身走向婆婆的房间。在他转身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不知道当一个女子说要离开时不是真的想要离开,而是真的想被挽留。他就是这样,永远都不懂永远都不懂一个叫刘兰芝的女子。

我站在门外偷听着他与婆婆的谈话,只是为了想知道他会说什么。

“母亲,兰芝一直行事有礼妥当,你为什么对她不满意呢?如今她要我们把她送回去,这样怎么可以。”

“我就是对她不满意,你给我把她快点送回去。我对你说东家有个姑娘长的又可爱又美丽,我替你去求亲”。

听到这里我便支持不住了,因为我真的真的要哭出声了。我强忍着哭声跑到房里,我看着镜子中面容憔悴的自己:“难道我不美吗?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他才一直不愿同我共枕,难道就是因为我不美————”。

我在镜子中看着仲卿低着头走进房间,我强忍着双眼中的泪水极力听清他对我说的每一句。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把自己精心地装扮了一番。我慢慢地走到仲卿面前:“我美吗?”仲卿看着我不说一句话,我转过身发现有冰凉的液体滚落在我的脸上。“兰芝,我-----,”我站住了,我,我在等他说些什么,但“没,没什么。”我继续往外走不能回头。

仲卿骑着马行在我的马车前,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我读不懂他的背影,就像他始终读不懂我一样。

我回家才十多天,县令就派来了一个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公子品貌出众。

“你可以亲自答应媒人去。”娘亲说。

我含着泪说:“母亲,不,仲卿说他会来接我,我相信他还有一些话想对我说,一定------。”

过了几天,仲卿依然没有来接我。月明星稀,我对着苍空独自哭泣:“他会来接我吗,会吗?”

不久,太守又派郡丞来做媒。娘亲帮我谢绝了。哥哥听说这件事后大声对我说:“那个小府吏有什么好。如果你不嫁给太守的公子,我看你往后打算怎么办。”

这一次,我没有哭。我仰起头说:“哥哥说的确实有理。既然我已经被休回到娘家,那往后就全按哥哥的主意吧,答应这门亲事办理婚事。”

“刚才得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做嫁衣?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娘亲说。

我默默无声,用手帕掩住脸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泪却禁不住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阴沉沉的天色将晚,我做好了嫁衣。看着红色的嫁衣,我躲到门外失声痛哭。我是爱仲卿的,在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时,我便知道他将会成为我这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人。爱,可能就是丘比特手中的那一根箭,当它穿连了两颗心的时候又同时刺伤了它们!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他的一个回答,只是为了

不久,仲卿终于来了。当我听到那熟悉的马叫声,便知是他来了。我遥遥望去,发现仲卿正在远远地注视着我。那眼神我依然读不懂!

“我已经许配给别人了,你来还有什么用。”我佯装气愤。

“那我就祝贺你能高迁啊。”他轻描淡写地说着。

我怔住了:“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对,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怎么会这样呢?!到底是那里出了错!我看着仲卿的眼神,他的眼神深邃而又落寞,我读不懂。

风大天冷,寒风把树木都摧残了,庭院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一直以来,一个叫着刘兰芝的女子只是想要她夫君的一个答案;只是想他对她说三个字;只是想他能拥抱她;只是

出嫁这一天,牛马乱叫。黄昏暗沉沉的,我走进了青布帐棚。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来到清水池旁。我又想起了仲卿的笑容,我只是想知道一个答案,仅此而以。为什么他始终不懂,难道他真的不喜欢我;难道对我说那三个字就真的那么难。

“我的命今天完结,魂魄要走了。让尸体长留人间吧!”我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

冰凉的池水温柔地流过我的每一块肌肤,我慢慢的无法呼吸。我的血液开始凝结,我感受不到痛疼,只是听到自己心滴血的声音。我眼角冰冷的泪水在池水中没有人能看见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本是两情相悦,但却其中滋味熟能相知。旦愿天下有情人不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够吗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刘兰芝 刘兰芝(东汉末年),安徽庐江郡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东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诗合成为乐府双壁。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十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公务员焦仲卿为妻。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焦仲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作余暇便暗在妻子身边,喁喁低语,情话绵绵,偶尔也弹筝奏乐,轻声合唱一曲,伉俪情深,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羡慕,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焦母当时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做主张,使我老人家心里不快活。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会是天大的笑话,然而这在古代却是重要的理由,古代有所谓“七出”之余,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休妻。《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为命已经成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家中忽然多出一个媳妇,使母子之间彼此依赖的态势,顿时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失去了心理平衡,迁怒于媳妇。当时焦仲卿认为媳妇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为何得不到母亲的爱护呢?他反对母亲这样做,在母亲面前发誓:“倘若遣去媳妇,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母却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以死相威胁,在最后关头焦仲卿还是败下阵来,屈从了母亲的意思。

当天夜里,夫妻两人泪眼到天明,焦仲卿一再解释他的尴尬处境,并保证假以时日,情况必然会获得改善,劝慰其妻务必要暂时忍耐,过些日子再来相迎;然而刘兰芝不敢作此奢望,完全是一别成永诀的态势,哭得象个泪人儿似的,犹自叮咛丈夫把留下来的绣襦、罗裙、斗帐、香囊、镜匣、丝绳等女用物品,得便全部赠送别人好了,不必留置,以免睹物伤情,徒增苦恼。

泪还没有干,天就快亮了,含着悲愤的心情刘兰芝起床收拾打扮,她在穿衣着袜的时候,每一件小事都重复四五遍,每一遍都牵动着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她款款地走出房门,向焦母辞行。她是严肃的,穿着典雅的服装,这是一种对焦母的抗议。然而这一圣洁的表情轮到向小姑子辞行的时候,化作珠泪涟涟。她的满腹辛酸在同是女性,又与自己同龄的小姑子面前再也忍不住了。她必须离开而又不忍离开这个家啊!

该走了。一辆马车载着刘兰芝离开焦家,焦仲卿骑着一匹白马随车相送,行行重行行,车轮的每一转动,似乎在辗碎两颗已经支离破碎的心,忍不住难舍难分的痛楚,焦仲卿下马钻进车里,两人再度相拥而泣,指天发誓,决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意即海枯石烂,两情相悦,永不变心。到家了,该分手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刘兰芝回到家中,善良的母亲望着回家的,“进退无颜仪”的女儿,大为悲摧。然而刘兰芝还有一位性情暴躁的兄长,对她这位兄长,刘兰芝是早有心理准备,在回家的路上她就知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遂以煎我怀。”

果然,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迎亲过门。刘兰芝默不作声,只有用手巾掩口啼泣,眼泪哗哗地直流,所谓“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啼。”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到了刘家,已经是薄暮时分,那声声马嘶,也就是他心中的悲呜。眼见门前已经搭好了“青庐”,那是以大幅布幔搭成的帐幕,是新娘出阁前的一晚用来过夜的。见到刘兰芝,焦仲卿气急败坏地说:“我如磐石,千年不转移,而你蒲苇的韧性呢?何以在一天一夜之间一切就变了样子呢?我们的海誓山盟呢!我只有祝贺你攀上高枝,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刘兰芝肝肠寸断,呜咽讲道:“人生不如意,一言难尽,你又何必那样讲呢!我和你同样是受逼迫,只有一死来表明我的志向了。”刘兰芝哭着跑回青庐,焦仲卿也拨转马头,万念俱灰地踏上归途,世上万般辛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那天已是冷冬的时节,寒风摧凌着树木,树叶飘零。渐渐地庵庵黄昏,寂寂人定,斜月清冷,严霜满地,偶尔地自空中传来一、两声孤鸟的悲鸣。刘兰芝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青庐,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

那边焦仲卿回到家里以后,登堂拜母,说了一些“不能承欢膝下,万望善自珍重”的诀别话。他那糊涂而专横的母亲还在安慰他:“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无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不管母亲如何劝勉,此时焦促卿已经决心赴死,那里听得进去。当天夜里徘徊庭院之中,三更过后,乌鸦成群飞过,焦中卿心知有异,以为爱妻已经殉情,正在黄泉路上等他结伴同行呢!于是解下腰带,绑在庭树枝上自缢而死。

刘兰芝放着“金车玉作轮,青骢马,金镂鞍”的富贵之家不去,甘愿为情而死,令人赞叹。

1 尽人事听天命 的作文

尽人事,听天命,是爱情里最大的智慧。尽人事,是强调我们在爱情中的努力,而听天命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客观环境。

“尽人事以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为一理。“尽人事”可以理解为尽一切人力所能为。“听天命”当然是此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上天了,这里的上天是指天时地利,万事存在太多的变化和未知,没有人能掌控一切规律,而人只能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其实这样的例子放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普遍的。女人追随爱情共甘苦后,男人人到中年发达,于是想要另寻新欢。好在才貌双全的卓文君用自己的才情做了最后的努力,以作诗为名实际是忆往昔情分,盼司马相如回头。

这种“尽人事”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努力争取的积极行为。对待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努力争取,对于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尽力捍卫。

好在结局皆大欢喜,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就是“听天命”,卓文君一介女子,此时的双方的背景和实力都有很大的变化,她早就指望不上自己的娘家为自己撑腰,她做了她能做的努力,于是听从上天的安排。想必,在作诗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两种打算,如果司马相如回头该怎么办,如果司马相如不回头又该如何。

尽管努力之后,如果对方仍然不能回头,如果仍然不能在一起,就只能笑着放对方走。这是一种淡然,这是一种不纠结的表现。

此外,《泰坦尼克号》的Rose,就是“听天命”的典型例子。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Rose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Rose和Jack深深地相爱,Jack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Rose,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面对心爱的男人死去,而且他的死正是为了自己的生。Rose怎能不伤痛?不过她还是收起悲伤。是的,她还年轻,后来她结婚生子,活得很久很久。这就是听天命,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相信现实中没有几个人能有,但是Rose还是做到了放下,做到了埋藏在心里,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在我看来,怯懦的人不够努力的人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焦仲卿畏惧自己的母亲,将刘兰芝休了,在封建社会,休妻就是断了这个女人的活路。他原本跟刘兰芝说好,定会跟母亲说,来接刘兰芝回来的,可惜的是,并没有等到那么一天,刘兰芝就已经被迫嫁给别人了。因为焦仲卿的懦弱,最后导致了两人的自杀悲剧。所以,从这点上,焦仲卿是未尽人事的。

2 尽人事听天命 的作文

尽人事,听天命,是爱情里最大的智慧。

尽人事,是强调我们在爱情中的努力,而听天命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客观环境。 “尽人事以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为一理。

“尽人事”可以理解为尽一切人力所能为。“听天命”当然是此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上天了,这里的上天是指天时地利,万事存在太多的变化和未知,没有人能掌控一切规律,而人只能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

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其实这样的例子放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普遍的。

女人追随爱情共甘苦后,男人人到中年发达,于是想要另寻新欢。好在才貌双全的卓文君用自己的才情做了最后的努力,以作诗为名实际是忆往昔情分,盼司马相如回头。

这种“尽人事”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努力争取的积极行为。对待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努力争取,对于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尽力捍卫。

好在结局皆大欢喜,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

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就是“听天命”,卓文君一介女子,此时的双方的背景和实力都有很大的变化,她早就指望不上自己的娘家为自己撑腰,她做了她能做的努力,于是听从上天的安排。

想必,在作诗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两种打算,如果司马相如回头该怎么办,如果司马相如不回头又该如何。 尽管努力之后,如果对方仍然不能回头,如果仍然不能在一起,就只能笑着放对方走。

这是一种淡然,这是一种不纠结的表现。 此外,《泰坦尼克号》的Rose,就是“听天命”的典型例子。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Rose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

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Rose和Jack深深地相爱,Jack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Rose,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面对心爱的男人死去,而且他的死正是为了自己的生。Rose怎能不伤痛?不过她还是收起悲伤。

是的,她还年轻,后来她结婚生子,活得很久很久。这就是听天命,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相信现实中没有几个人能有,但是Rose还是做到了放下,做到了埋藏在心里,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在我看来,怯懦的人不够努力的人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焦仲卿畏惧自己的母亲,将刘兰芝休了,在封建社会,休妻就是断了这个女人的活路。

他原本跟刘兰芝说好,定会跟母亲说,来接刘兰芝回来的,可惜的是,并没有等到那么一天,刘兰芝就已经被迫嫁给别人了。因为焦仲卿的懦弱,最后导致了两人的自杀悲剧。

所以,从这点上,焦仲卿是未尽人事的。

3 十五段以上的作文,写人的

最佳答案“高大”的同学 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还在一年级的课堂中瞪大眼睛听老师讲课。

而这六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转眼间,我们已分离,来到了自己的新天地—中学。而在这六年中,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话一点不假。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而我的朋友便是她了。 说实话,她长得属于胖的,皮肤黝黑,两只小手胖乎乎的,看上去傻傻的,但是透过眼睛,却看到智慧的光芒,我们亲切的称她为“萌萌” 萌萌非常爱帮助人。

有一次贵州闹灾荒,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学校动员我们给他们捐东西,或多或少没关系。

刚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都沸腾了,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着。第二天,我们光着手来到学校,我们早已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而只有萌萌,抱着一大箱子的东西气喘吁吁的走过来,同学们看了,一片哗然。她把东西放在地上,这些东西顿时堆成了一座小山,构成了一个“风景点”,里面有衣服、书包、书本、钱••••••就连她那崭新的铅笔袋也在里面。

我心想::带这么多的东西来做什么呢?随便拿点东西不就行了吗?想着,我边走到她面前,不解的问:“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随便找点东西交差不就行了嘛?你把你新买的铅笔袋也拿来了,舍得吗?”我一连串问了她好几个问题。她却轻松的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

难道你看着中国同胞受苦舍得吗?这东西虽少,但却能代表我的一片心意。也只有这样,才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啊!”我被她的话语深深的打动了,觉得她好高,我好矮。

萌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论自己有多少,总是要奉献,奉献•••••• 早上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透过蚊帐,再晒到身上,觉得热辣辣的。其实我是被太阳晒醒的。

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守夜。父亲都喜欢带着我,和他一起到村里的晒谷坪守夜。

父亲早上起床,看我睡得正香,没有叫我,先回去了。我还在想要不要起床时,父亲已做好了家务事,来收东西。

见我醒了,就告诉我,今天早上,唐老师一大早去石期市镇,经过晒谷坪,和他说了好久的话。父亲还着意说起,唐老师是故意来和他说我在学校里面的事情的。

我很想知道,唐老师会怎样说我。父亲边收帐子,边跟我说:今天唐老师和我说,你读书成绩蛮好的,就是人太老实了一点。

父亲怕我不明白,又给我解释:唐老师是说你太老实了,在学校老是被同学欺侮。 唐老师的评价,倒并没有让我意外或窘迫。

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只是被唐老师这样一说,让我觉得,好象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心里面更清楚了自己的境况。

被同学欺侮,反倒不觉得怎样的委屈。 父亲收好床上的东西,我们抬着小木床,从晒谷坪回去吃早饭去了。

唐老师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做我们班主任的。学校的民办老师经常被调走,或者教了一段时间的书,就不愿意再当老师。

换班主任老师,在君田家小学也算是常有的事。有的年级一个学期没上完就换了班主任。

四年级的班主任就是这样走的。在君田家小学,读到四年级就要毕业,然后考到大白竹复村的高级小学,去读五年级(大白竹复村本来是初级中学,后来初中学生都搬到乡中学去了,才改成高级小学)。

考不上的,就再没有书读了。尹校长要去接管四年级毕业班,安排新请来的唐老师,作我们的班主任。

我的小学班主任,记得的有尹校长,唐老师,另外还有一个从红井村请来的老师和一个不知道是哪里人的女老师,名字也都记不起来了。算来除了尹校长当了我两年的班主任,就数唐老师教的时间长一些,也教了有一年多。

其它的老师都是教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都没教完就换了人。四年级的那个学期,临考试了,那个女老师不知为什么,突然就不教我们了,最后还是尹校长兼课,帮我们复习,参加乡中心小学的升级考试的(到我四年级毕业的时候,成绩好的可以考到乡里面的中心小学去读书)。

后来还知道,唐老师和我父亲是比较熟的朋友。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俩个同在红井村读过两年高小,还有一些同学情结在里面。

在村里都算是有文化的人。 自从唐老师教我们班以后,从来都没有上过的音乐,开始编进了我们的课程表。

每个礼拜都会有一节音乐课。唐老师会教一些象《泉水叮咚响》、《洪湖水浪打浪》这样的,在当时很流行的歌曲。

上音乐课的时候,唐老师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也不教歌谱,只对着歌词领着我们唱。

平时老师要我们背课本的时候,喊破喉咙也背不出来,可这些歌词,唱着背,一遍两遍就倒背如流,并且还不会忘记。后来我还想过,能不能用背歌词的方法来背课文。

这是一件很新鳟的事情。到了放学时间,都会有其它班的学生,也赶过来,挤在门口看。

顽皮一些的学生,还找来砖,垫在窗子下面,把头伸进窗子,趴在窗台上看。背下了歌词,再跟着唐老师唱,开始唱在喉咙里面,唱了两遍以后,不自觉的大声了起来,喊着唱的,逼着喉咙唱的,象读课本一样唱的,也有几个唱得好的女同学,却被淹没在了嘈杂的歌唱声中。

唐老师也似乎越加来了精神,忘记了下课,领着一大群各个年级的学生,唱成一片。 可能是唐老师和我父亲读。

4 用15个词语写作文400

上课了,余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小纸片,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我疑惑地看着小纸片,又看看余老师。这张纸片难道拿来画画?不对,写字?折纸?不对不对。。这个余老师,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真搞不懂。余老师揭开了谜底:“我发给你们的纸片是拿来写成语用的,五分钟内看谁写得多。”哦!原来是写成语啊!我连忙做好写成语的准备。余老师看着闹钟,大声说:“开始!”霎时,教室里寂然无声,只听见同学们写字“沙沙”声、电风扇转动的“呼呼”声和闹钟

“走路”的“嘀嗒、嘀嗒”声。我的额头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突然,余老师大声说:“还有30秒!”大家立刻紧张起来。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最后一个!还有什么成语啊?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对了!“轻描淡写”。快写!快写!我刚写完,30秒就过去了。老师让我们同桌对调批改。同桌帮我数了数,一共是27个。接着,我们每个人站起来汇报自己写的成语个数。结果,郑哲得了第一名,写了32个。哇!我真佩服他!我得了第四名。虽然我得了第四名,但我不能骄傲。我要继续努力,争取超过第一名!

5 关于写人至少三件事的作文人物十五岁以下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样的峰峦,也没有香山那样似火的枫叶,但它却四季如画。

春姑娘穿一身嫩绿的衣裙,踏一辆彩色的车摇着一路的铃来了。她弹起了绿琵琶顿时万物复苏,山上的树吐出了嫩绿的小舌头,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整座山嫩绿一片。

夏天,山上不知名的树上结出了红果子,从远处往山上眺望还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

秋姑娘如魔术师一样神奇。她用手一指东边,东边山上的树叶像火一样红;用手一指西边,西边山上的树叶一下子变成金**;还有那些没被点到的树叶依然翠绿无比。秋天的上真称得上是“五花山”了。

冬婆婆带着白色的小精灵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让小精灵随意的玩耍嬉戏让他们尽情的飞舞。山上的树叶都被厚厚的白雪盖住了,树枝上挂满了雪花,顿时,山变成了银色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山,相信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会喜欢上我家乡这四季如画的山吧。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样的峰峦,也没有香山那样似火的枫叶,但它却四季如画。

春姑娘穿一身嫩绿的衣裙,踏一辆彩色的车摇着一路的铃来了。她弹起了绿琵琶顿时万物复苏,山上的树吐出了嫩绿的小舌头,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整座山嫩绿一片。

夏天,山上不知名的树上结出了红果子,从远处往山上眺望还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

秋姑娘如魔术师一样神奇。她用手一指东边,东边山上的树叶像火一样红;用手一指西边,西边山上的树叶一下子变成金**;还有那些没被点到的树叶依然翠绿无比。秋天的上真称得上是“五花山”了。

冬婆婆带着白色的小精灵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让小精灵随意的玩耍嬉戏让他们尽情的飞舞。山上的树叶都被厚厚的白雪盖住了,树枝上挂满了雪花,顿时,山变成了银色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山,相信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会喜欢上我家乡这四季如画的山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54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3
下一篇2023-09-23

随机推荐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50400
  • 日月之精华是什么词语?

    日月之精华,这个词语令人们感到神秘又充满遐想。它是指日月所蕴含的核心精髓,代表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力量。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日月之精华的探索和理解都是永恒的话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日月之精华可以理解为温度。在宇宙中,太阳是光和热的源泉

    2024-04-15
    45500
  • 请教一下相宜本草、za、卡尼尔、妮维雅、玉兰油、欧莱雅、百草集的明星产品

    1欧莱雅是做头发产品起家的 染发和头发护理产品是它真正的明星产品 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镇牌之宝 清润全日保湿水精华 ----- 2 我觉得是玉兰油7重修护那个霜。电视天天打广告的那个3相宜本草洗面的:有控油祛痘洗面膏,这个油性的用很不错,控油

    2024-04-15
    47300
  • 芭芭多和荟宝相比哪个好?

    个人更喜欢荟宝。荟宝的产品比芭芭多更丰富,除了普通的芦荟护肤系列,还有彩妆、洗护、婴童、孕妇等家庭护理产品,而且荟宝的每个产品系列,都是由荟宝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肤质针对性研发而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搭配定制,男女老少都能用。

    2024-04-15
    38100
  • 黑松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黑松露,也称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外表崎岖不平。色泽介于深棕色与黑色之间,呈小凸起状,遍及灰色或者浅黑色与白色的纹理,其气味特殊,难以形容,与蘑菇等一般菌类不同,松露的孢子不是通过风进行传播,而是通过那些啃食松露的动物来传播

    2024-04-15
    27300
  • 妈妈用的护肤品|后天气丹

    针对妈妈们用的护肤品做了个推荐,价位大概是200-600左右,这段时间有好多小仙女私信咨询我,不同肤质以及不同价位的后-津率享套盒后-津率享套盒:抗皱首选,这个系列有淡淡的人参味,滋润不油腻,清爽不干燥,适合30岁以上的干性混干肌肤,改善

    2024-04-15
    28900
  • 迪奥花样甜心香水

    Dior花漾甜心淡香水关于Dior甜心系列我回答过很多相关提问。笑。 甜心系列里只有两款香水,甜心**,以及花漾甜心。 甜心**,香水颜色是**,味道偏甜腻,留香时间很长,有爆米花和焦糖味道。 花漾甜心,是去年7月出的新款,是迪奥设

    2024-04-15
    28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