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焦母不喜欢刘兰芝,况且儿媳妇刘兰芝一直没怀孕生子,在焦母眼里,刘兰芝也不是个合适的儿媳妇人选,所以焦母要赶走刘兰芝。焦母的性格和思想就是典型的旧式传统妇女,而刘兰芝虽处在那个时代,但是骨子里却具有新时代女子的先进思想,敢于追求自我和真爱,所以婆媳关系一直不和,焦母就让儿子焦仲卿休了刘兰芝。
都说“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焦母看着过门好几年的儿媳妇刘兰芝肚子一直没动静,害怕焦家后继无人,同时仗着自己的儿子叫焦仲卿孝顺,不敢忤逆自己的决定,所以才让焦仲卿和刘兰芝离婚。愚孝的焦仲卿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暂时答应焦母,让刘兰芝回到娘家。焦仲卿私下和刘兰芝约定,等焦仲卿外出工作回来,再找合适的机会把刘兰芝接回来。可是刘兰芝在家这段时间,刘兰芝的哥哥竟然把刘兰芝许配给太守的儿子,这也间接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悲惨的结局。
其次,在焦母眼里,出身于平民百姓人家的刘兰芝是配不上自己的儿子的。虽然焦仲卿官职只是个小吏,但在焦母这,和大多数婆婆的思想一样,自己的儿子是个宝,儿媳妇再好,也就是个草。焦母打心眼里瞧不上刘兰芝。恰巧刘兰芝不在乎这些,我只管做好我自己,做好儿媳妇的本分就可以了。以至于焦母和刘兰芝婆媳关系不好,相处不和谐,焦母就要把刘兰芝赶回娘家。
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很好,这也是焦母看不惯的,她认为儿子焦仲卿只顾着刘兰芝,而忽略了她这个老母亲。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结局,只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是彻底的。只是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有时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表现仲卿善良与无奈:一方是自己钟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在鱼与熊掌之间,这种取舍实在太难。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仲卿最终选择了殉情,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 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 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无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四)情爱说 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