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马、关东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都是以做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唐 另外还有王瑶卿、陈德霖、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徐碧云、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澡、孙盛武、杨盛春、厉慧良、袁世海、赵燕侠、关肃霜、杜近芳等,这都是50年代之前的著名演员。
完美世界手游50个隐藏任务有哪些?隐藏任务分布在每个地图,玩家需要专门的去寻找,有的是需要找NPC打招呼,所以看到每个NPC都可以打招呼试试,有的是击杀某些特定的怪物可以解锁的,有的隐藏任务只有晚上可以触发。
完美世界手游隐藏任务大全
祖龙城:
1)刘兰芝,坐标是306,286,190,玩家可以去城内找到这个NPC,跟着做任务即可。
2)一缕酒香,坐标是175,300,151,这里就是看到地上有个一缕酒香,跟着它去找苏哈哈,然后就可以完成。
3)醉酒的士兵,玩家需要去坐标167,300,131,这个位置去找夏风将军,这里是可以打招呼触发的。
4)程不堂,玩家可以去282,300,296,这个位置就是在城北门口,可以找程不堂打招呼可以触发任务。
5)祖龙城水底的箱子,玩家可以去373,286,254,这里是有一个箱子,玩家去水底去打开即可。
6)祖龙城打坐者,这里就是391,353,92,这里是有一个贤者在打坐,找到他点击打坐就可以触发任务。
7)焦急的民女,玩家可以去353,300,81,这里就是找到民女,打招呼之后跳到房顶这里打死蒙面人。
8)卧龙,玩家可以去237,354,280,这里去找到卧龙先生,需要亥时的时候才会触发,选择玉衡、天机、天枢。
剑仙城:
1):蓝药师,玩家可以去319,299135的方向,这里去找到蓝药师,可以领取一个飞行器的碎片。
2)剑仙城,玩家可以去207,332,358这里去山脚位置,玩家去树下的作案现场。
3)剑仙城,玩家可以击杀25只鬼火和25只食人花,可以解锁隐藏任务。
4)神秘人,玩家可以去79,335,223,这里去找石墩的神秘人,然后拿10万的银币给他喝酒。
完美世界手游|
1 昆曲歌舞《九州迎春》(陈俊杰、李洁、罗长德)
2 京剧《冯谖客孟尝》(于魁智)
3 河北梆子《宝莲灯》(彭蕙蘅)
4 少儿京剧《击鼓骂曹》(胡晓楠、王文端)
5 京剧《张门桃李》
《西厢记》、《刘兰芝》(王蓉蓉、赵秀君)
6 昆曲《单刀会》(侯少奎、董红钢)
7 京剧《桃花村》(耿巧云)
8 京剧《恶虎村》(赵永伟)
9 黄梅戏《王昭君》(韩再芬)
10 京剧《岳母刺字》(赵葆秀、李明、李海青)
11 川剧《金子》(沈铁梅、赵勇)
12 豫剧《美女涅盘记》(王红丽)
13 拉场戏《红月娥做梦》(闫学晶)
14 粤剧《宝玉成婚》(丁凡)
15 高甲戏《金龙戏珠》福建安溪高甲戏剧团
16 少儿豫剧《智取威虎山》河南临颍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
17 蒲剧《孟姜女》(武俊英)
18 京剧《铜锤错位》(邓沐玮、孟广禄、康万生)
19 广东汉剧《柳如是》(李仙花)
20 越剧《一枝梅》(萧雅、董美华)
21 昆曲《牡丹亭·惊梦》(杨春霞)
22 黄梅戏《牛郎织女》(周源源)
23 《戏迷招亲·绝技荟萃》(朱世慧、金不换、韩俊丽、张建平、丁力)
24 京剧《雁荡山》(路岩等)
25 京剧《大登殿》(李尤婉云)
26 粤剧《范蠡觅西施》(唐宝莲)
27 京剧《一战成功》(唐文华)
28 客串京剧《拾玉镯》(鞠萍、郭达、李金斗)
29 上党梆子《初定中原》(吴国华、张保平)
30 京剧《梅苑芳华》
《太真外传》(王怡)
《霸王别姬》(李胜素)
《西施》(董圆圆)
《天女散花》(张晶)
31 秦腔《打柴权弟》(李晓锋)
32 京剧《花木兰》(邓敏)
33 龙江剧《花木兰》(白淑贤)
34 评剧《玉堂春》(宋丽、齐建波)
35 婺剧《昆仑儿女》(陈美兰、张建敏)
36 京剧《沙家浜》(袁慧琴、叶庆柱)
37 少儿扬剧《小小巾帼》南京空军小百灵幼儿艺术团
38 越剧《吴王悲歌》(吴凤花、陈飞)
39 京剧《程韵风流》
《英台抗婚》(李佩红)
《文姬归汉》(刘桂娟)
《春闺梦》(张火丁、宋小川)
40 京剧《西门豹》(杨赤)
41 京剧《金田风雷》(叶少兰)
42 京剧《文王访贤》(马长礼、尚长荣)
43 京豫联唱《穆桂英挂帅》(梅葆玖、马金凤)
43 京剧歌舞《腾龙颂》(杜鹏、杨燕毅、杜镇杰、陈真治)
2003年4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三月十一日:国光剧场2003年4月12日演出
本日下午国光剧场由国光剧团演出昆曲。
《吕布试马》(张家麟)
《题画》(孙丽红饰侯方域,王莺华饰李香君)
《说亲》(陈美兰,刘稀荣)
2005年1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晚:昆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演出
由海峡两岸昆曲专家携手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以清丽婉转的昆曲亮相逸夫舞台。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和宝岛第一名旦魏海敏领衔主演。
昆曲版《梁祝》由台湾戏曲界学术泰斗兼剧作家曾永义编剧,上海昆剧团沈斌导演,苏州大学周秦教授编腔。在戏里搭档饰演另外一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是跨行唱昆曲的台湾青年京剧演员赵扬强和陈美兰。整台演出浪漫抒情,简洁大气,从草堂结拜、学堂风光、十八相送、访祝欣奔、花园相会、逼嫁殉情,一直到哭墓化蝶,共分为七场。剧中套曲大多不常见于当时的昆曲舞台,如十八相送所用南北合套曲牌,展现了南戏北剧交融的特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007年11月23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四日,19时30分:台南成功大学2007年11月23日演出
本日国光剧团在台南成功大学成功厅演出京剧。
《无底洞》(戴心怡,李佳麒)
《大劈棺》(朱胜丽,孙丽虹,邹慈爱,谢冠生)
《斩经堂》(唐文华,陈美兰)
2007年12月3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揭晓
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苏州举行颁奖典礼。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曹禺的剧作及其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一、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发展概述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话剧是取得重大突破并有着重要成就的艺术门类之一。在四大文体中,诗歌、散文、小说古已有之,而话剧则是道道地地的舶来品。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以后上海又出现了“东京席”的小剧场,专供日本一些新派剧剧团来华演出。中国人演话剧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的,如1899年的《官场丑史》(上海圣约翰书院)、1900年的《六君子》(上海南洋公学)、1903年的《张文祥刺马》(上海南洋公学)等。后来数所学校学生组成业余剧团——“文友会”,从校园走向社会演出。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境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在东京著名剧场本乡座公演了根据林纾翻译小说改变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辛亥革命后,“春柳社”部分成员回上海,继续推动“文明新戏”(现代话剧的萌芽)在国内的演出,从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一些城市扩展,逐渐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但后来“文明新戏”日渐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主要特色,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味,艺术上的粗制滥造等,而逐渐失去观众。天津南开学校(如张彭春编导《新村正》)、北京清华学校(如洪深编导《贫民惨剧》)的学生业余演剧(“爱美剧”),引起社会的注目。
五四时期,适应新文化运动的要求,话剧运动再次兴起。由《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开端,迅速形成了介绍外国戏剧理论、翻译和改编外国戏剧创作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契诃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等。西方戏剧史上各种流派: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到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戏剧几乎史同时涌进了中国,带来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是歌舞的、写意的)的多元化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戏剧形式与技巧。
与此同时,出现了不少专门的戏剧团体,如20年代初沈雁冰、陈大悲等组织的民众戏剧社(1921),陈大悲、李健吾等组织的北京实验剧社(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的女学生,1922年在李大钊等导演下,上演了陈大悲编剧的《孔雀东南飞》,由陈俊英扮演刘兰芝,由冯沅君扮演焦母,轰动了半个北京城,当时《晨报》、《京报》都作了报道),以及欧阳予倩、洪深等先后加入的上海戏剧协社,稍后有田汉领导的南国社等。早期的新月社,最初也是个以自编自演为主的戏剧沙龙。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等成为20年代从事话剧创作的著名剧作家。至20年代末,左翼戏剧运动掀起了高潮。除了已成名的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丁西林等剧作家外,继起的夏衍、阳翰笙、陈白尘、宋之的、于伶等,也都写出了一批较好的剧作。而30年代曹禺的《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真正成熟。
二、 曹禺生平及其主要创作成就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出生仅三天,母亲便离开了人世。5岁时,疼爱他的姐姐又不幸夭亡。其父是一个失意军人,脾气暴戾,很早退休在家,经常邀请一些同样不得志的清客和幕僚,在家吟诗赋词。曹禺后来回顾其家庭时说:“我生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像周朴园逼繁漪喝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我看到过许多高级恶棍、高级流氓;《雷雨》、《日出》、《北京人》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是和他们朝夕相处。”但这个家庭,同时又充满了骚客词人的气氛;继母酷爱戏剧,常带曹禺去听戏:京戏、昆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及各种曲艺和文明戏(现代话剧的雏形)都使曹禺着迷,“看了戏后就和书房的小朋友们咿咿唔唔地扮演起来,有时按着故事演,有时就索性自己天南地北地编排”。对演戏的着迷,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戏剧家培养了兴趣和悟性。
1922年秋,曹禺进天津南开中学。该校的新剧(即话剧)活动十分活跃。他参加了“南方话剧团”,登台演出过易卜生的《国民公敌》、《玩偶之家》、莫里哀的《悭吝人》(又译《吝啬鬼》)、丁西林的《压迫》及五四以来一些优秀剧作家的剧目,进一步培养起了他的舞台感,初步打下了编剧基础。1928年,他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为了攻读西洋文学,二年级时又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专攻西洋文学。在此期间,他广泛涉猎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尤其是剧作,从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从契诃夫到高尔基,从易卜生到尤金·奥尼尔,他都作过精心的研究。在外国戏剧大师们的戏剧世界中,他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将他一步步引进了艺术的大门。
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充分的生活底蕴与思想准备。他十分熟悉《雷雨》那样的生活,曾见过不少像繁漪那样“不幸的女人”。他恨那个“乱七八糟”的家,恨那个罪恶的社会,渴望来一场“大雷雨”将它摧毁。生活的“诱惑”和“情感的迫切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地激起他的创作欲望,迫使他来写一个大戏。1933年,曹禺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处女作《雷雨》,当时,他还只是个大四的学生。1934年7月,经巴金的推荐,发表在由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但“发表后一年间,似乎没有一个批评家注意过他,说过几句话。”(巴金语)1935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戏剧同好会”首次在日本东京上演此剧,由杜宣和吴天导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日本著名戏剧家秋田雨雀观看演出后发表评论说:“近代中国社会与家庭悲剧由这位作家赋予意义深刻的戏剧形象,这是使人感到兴趣的。”(《关于中国现代悲剧<雷雨>的出版》载1936/1/19《汽笛新刊月报》第7号)但这次演出,却删去了原作中的“序幕”与“尾声”。曹禺曾对此很不满,他写了一封信,刊于《质文》,对演出时删去原作中的“序幕”与“尾声”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全剧生命之所在,他说《雷雨》不是“社会问题剧”,而是“一首诗”。但此后上演的《雷雨》,从未有过“序幕”与“尾声”。同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孤松剧团在该校大礼堂公演《雷雨》,轰动一时。稍后,上海、南京等地也相继上演《雷雨》,历演不衰,成为30年代剧坛上的一朵奇葩。
此后,曹禺接连创作了第2部大戏《日出》(1935)。戏先由复旦大学剧社演出,导演是欧阳予倩,女主角陈白露由凤子扮演。1937年,这个戏又被一群留学生在东京上演。同1935年的《雷雨》一样,又一次轰动了日本剧坛。日本著名戏剧家秋田雨雀对郭沫若说:“中国人的确是天才,像《日出》这样规模宏大的剧本,日本很少见。”从此,《雷雨》和《日出》像双峰并峙,屹立在中国30年代剧坛上。1937年4月,他又创作了《原野》,完成了他的“生命三部曲”,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戏剧大师的地位。
抗战爆发后,曹禺随戏剧专科学校内撤。1938年与宋之的合作创作了《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曹禺还亲自扮演剧中的一个角色侯凤元。1939年创作了《蜕变》。“只有忍痛蜕掉一层腐旧的躯壳,新的愉快的生命才能降生。”洪深把《蜕变》列为“十部必须阅读的抗战剧本”之一,在上海“孤岛”演出时,连演一个月场场满座。
1940年秋,创作其第4部经典之作《北京人》。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是曹禺戏剧创作的又一部巅峰之作。
1942年改编的《家》,是曹禺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再创作”,从巴金的《家》到曹禺的《家》,1、为把长篇小说改编为话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对戏剧诗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曹禺的《家》将艺术的重心倾注在对爱情的优美诗意的开掘上,把爱情写得富有青春活力和具有温馨的诗意。成为曹禺的第5部戏剧经典之作。
1946年创作《桥》,但只写了两幕。1946年2月,与老舍应邀赴美讲学。1947年1月返上海,1947年秋创作剧作《艳阳天》。
建国后:1953年 剧作《明朗的天》
1954-1957 散文集《迎春集》
1961年 历史剧《胆剑篇》
60年代 开始构思《王昭君》,“文革”中被迫搁笔。1978年10月才完稿。
三、《雷雨》——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座高峰
1、《雷雨》不是“社会问题剧”(作者的本意及长期以来被误解,举例)
2、《雷雨》中的八个主要人物(具体分析)
3、《雷雨》与《日出》的结构(比较分析)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张君秋(1920-1997)
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