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母,《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母亲,有人认为她也是逼刘兰芝再嫁的封建家长的代表之一。理由是当县令家来求婚的时候她说了“汝可去应之”。 其实这“应”,不能理解成“答应”,而应理解成“回复”,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女儿婚姻美满,生活幸福。女儿被休回家,马上就有人家来求婚,而且来求婚的又是颇体面的人家,妈妈希望女儿答应这门婚事,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是势利。 况且这时母亲并没有代女儿做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去处理,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母亲无疑是开明的,是通情达理的,是难能可贵的。刘母的开明和可贵,从刘兰芝受到的良好教育上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刘兰芝不可能受到那样良好的教育。
意思是: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
出自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原文选段: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译文: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黄泉共赴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人物特点:
《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
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不同于一般叙事诗中人物性格的单一简略。
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何况他身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规的制约。
然而他的求,在当时是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只是绵里藏针、刚强不露而已。至于他告母自裁,幻想以此促使其母同意他与兰芝重新结合,这是他认识上的不足。
但论其态度,实已由一般的顶撞发展到了威胁的地步。然而愚昧无知的焦母,虽然爱子,却仍坚持另娶。仲卿则在幻想破灭之后,并不因此屈从其母而终于以死殉情,充分显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
这是一个既想当孝子,但在与切身利害冲突下又不甘于愚孝的典型。黑暗的环境和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仲卿这种思想性格。
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而且写出了他们性格中所特有的复杂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这决非短小的抒情诗和一般的叙事诗所能达到的境界。
诗中的主要人物是如此,对于次要人物,作者同样注意性格描写,因而能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特点。
如刘母和焦母,同为老寡妇,刘母家境清寒,性格懦弱,虽同情女儿而又不能不听从儿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礼教“夫死从子”的黑暗;焦母则富有高傲,为人凶悍,不仅不从子,而且要儿子从她,表现出封建家长的*威。
她们同为妇女,在同一社会中,却因境遇所造就的性格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种艺术造诣是当时其他叙事诗中所看不到的。
-孔雀东南飞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1经典兰花诗句有哪些
1、《题画兰》
[ 清 ]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春庄》
[ 唐 ]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译文
山中有一条小路长路边满兰叶,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
只是干啊哦了没有人事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提交之声。
3、《高山幽兰 》
[ 清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译文
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4、《饮酒 十七》
[ 魏晋 ]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5、《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 宋 ] 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译文
院落里秋千摇曳,重重的帘幕低垂,闲暇时在华丽的门上挥笔题诗。墙里佳人犹如出墙红杏雨后花,门外游子好像绿杨飞絮随风飘。
音讯断了,犹如飞逝的轻云,不知她身处何方?就做个襄王觅神女的好梦让我归去。紫骝马还认得旧时游玩路迹,嘶叫着跑过了画桥东边路。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2带有兰字的诗句 五言绝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3带有兰字的诗句 五言绝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4姓蓝有古诗词意的女孩名字蓝浩丽: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蓝婉妙:美好;美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新妇小名阿美,颇婉妙。”
蓝田,蓝暖。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心莹 :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梳。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5姓兰 取个名字,男孩女孩各一个,要好听,文雅,有大家风范最新最给力的女孩名精选:(有寓意解释,仅供您参考)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雅 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涵涵 水波晃动。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浩丽 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嘉懿 善、美。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
江沅 沅,水名。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瑾瑜 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静淞 淞:水汽凝结的冰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巩《雾淞》“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
隽秀 优异出众。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俊爽 英俊清朗。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可佳 可嘉,可喜。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上官逊《松柏有心赋》:“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劲节可佳。”
乐成 成功。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霖霖 霖霖,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金元好问《甲辰夏五月积雨十馀日不止遣闷》“甲子霖霖雨,巡檐闷不禁”。形容雨下得连绵不绝。
灵犀 形容心灵相通。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落霞 霞光从天而下。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诗句中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曼丽 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专业起名,名有出处 解释,字有内涵 寓意。起名字应该考虑周详 具体分析,音形字义体,区域习俗,方言口音,好名字要畅听别致 新颖时尚 字形简美 音韵朗畅 意蕴丰富 文化内涵 诗意优美 巧妙别致 新颖少见 五行互补 数理吉祥等。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只当交个朋友,但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认真回答的,谢谢!
6描写兰竹的诗句新竹 元稹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新栽竹 白居易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葺夷陵幽居 李涉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庭竹 释智圆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竹 宋祁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种竹斋 司马光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金竹 吕陶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咏竹 韦骧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咏竹 文同竹、竹。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清肃肃。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员当谷 苏辙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种竹子题爱心亭 范成大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新竹 朱熹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臞。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种竹 刘克庄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一日暂无能鄙吝,数竿虽少亦萧森。窗间对了添诗料,郭外移来费俸金。
自笑明年何处在,虚檐风至且披襟。龚平甫森玉轩 孟宗献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高斋闻有万琅干,坐对怀山饮秋绿。官闲胜日无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
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一字题示商君祥 李俊民潇洒能医俗,檀栾看上番。
我宁负此腹,忍使箨龙冤。义师院丛竹 郭长倩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
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
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题崞县郝子玉此君轩 毛瑞卿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
渭上风烟分别派,山阳诗酒属闲人。心期已到冰霜窟,眼界不知花柳尘。
萱背从今看辉映,嫩香新粉四时春。高竹临水上 虞集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
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寒竹篇 傅若金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
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
7姓兰的名人有哪些兰姓名人精粹
兰殊:十六国时前秦人。原为苻洛手下将领。在苻洛举兵攻打苻坚时,兵败被俘,苻坚将其赦免,并任命为将军。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南朝梁将领。初授东宫直阁,后因屡立战功升任衡州刺史。在任期间有惠政,甚得民心。后进号平南将军,封曲江县公。任广州刺史时,被前刺史于食中下药毒死,年仅四十二岁。
兰夏礼:兰钦子,南朝梁将领。侯景之乱时,叛军至历阳,其率部长途奔袭景军,战败而死。
兰冲虚:涪州(今重庆涪陵)人,唐代道士。居静思观修道,据传于中宗神龙元年得道仙去。
兰宗周:唐代地理学家,著有《水气略》。兰以权:字世衡,湖广襄阳(今属湖北)人,明初官吏。洪武初以才学选授中书省照磨。后受太祖朱元璋之命前往广西左、右江地区,安抚少数族民,因功升为礼部员外郎,累官至应天府尹。其博学能诗,为人端谨。兰国征:陕西中部人,明代官吏。以明经官乾州训导,后升榆林卫教授。洁身自好,不受生徒馈赠。乐于助人,曾于岁饥时把自己俸米分给诸生之贫者。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和光道人。云南嵩阳人,明代学者、医药学家。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精于医药。曾以方略帮助兵部尚书王骥攻麓川。后淡于仕途,居住民间著书。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兰隐君集》、《医门摩要》等。其中《滇南本草》为现存较早,且较完备之地方本草。
兰玉:直隶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三名。
兰第锡:字庞章,山西吉州(今吉县)人,清代官吏、水利家。乾隆十五年举人,官凤台(今山西晋城市)教谕,累擢河东河道总督,后调任江南河道总督,加兵部侍郎。任内一直致力于防洪治水,曾于河南、江苏等地抢修黄河护堤。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负责堵塞江苏丰县曲家庄六堡黄河决口,昼夜守候工地。其治水勤奋妥贴,为官清廉,后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兰芝堂:一作兰之堂。四川郫县人,清乾隆十七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九名。
兰庭辉:福建上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一九一三年,死于一九八三年。一九六一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兰敏:天津人。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曾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调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兰培珍:山西原平人,少儿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一九六零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刘兰芝说给徐天的诗句是:世事如流水,情事似云烟,过去了就让它过去,来了就不要放过。
扩展资料:
《美好生活》的经典台词还有如下:
1、世界上有许多种遇见,最美好的, 莫过于,在我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
2、就算是苦难也要人间还是姹紫嫣红,我心已万古荒凉。
3、欢欣鼓舞地面对,因为我们知道,苦难造就毅力,毅力造就性格,性格造就希望。
4、就算是苦难也要欢欣鼓舞地面对,因为我们知道,苦难造就毅力,毅力造就性格,性格造就希望。
“兰芝在法语里,意味着雪。冬去春来,第一道融雪幻化出的曙光。水和光的“浪漫相遇” 折射出兰芝快乐的内涵,水代表兰芝的护肤品;光代表兰芝的彩妆。
如雪的少男少女”
以上为引用、以下是我的看法
也有成语:芝兰玉树:形容人品德高尚(有人说是指人长得漂亮、身姿挺拔、那是不正确的,详见高中易错成语)
所以我认为这也应该是祝福的话、表达对少年的祝福。
嘿嘿、祝亲新年快乐~希望能够帮到你呐。
有两个含义,第一是指大千世界机会很多,不要过分注重于某一件事儿而不知变通,;第二是指男女之间没有必要死守一方,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很多,平时使用常指第二种。
所以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世界很大,不要过分注重眼前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情
三步之内有兰芝 也就是上一句的延伸,告诉你机会就在你身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