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君子求淑女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痛苦,以及坦诚、真挚的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历来为经学家所重视。经学家之所以重视这首诗,是因为看中了诗中的这位“窈窕淑女”。但经学家决不是看中这位少女的美色,而是看中了她内在的德行美。何以见得呢?他们说“淑”是善的意思,那么“淑女”就是好女子,好姑娘。这个姑娘好在哪呢?就好在“窈窕”二字上。他们认为“窈窕”这个词不是形容淑女外表的,而是形容她的德行美,是说她能够深居而自重,风度娴雅,慎守贞操,并将会对自己未来的丈夫感情真挚而专一。具有如此美德的少女,自然是经学家理想中天子之妻的人选。经学家衡量女子德行所用的标准对于今天来说,已经陈腐不堪了,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所提倡的择偶观,首先强调的是对方的德行美,而不是外表美。汉代的经学家在解释为何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时也说得很清楚:因为夫妇是家庭的基础,这首诗可以风化天下,帮助人们正确地择偶,这样就会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反之,如果择偶不慎,特别是身为 国 君而择偶不慎,那问题就大了。古人在总结历史教训时常说“夏朝的灭亡就亡在夏桀娶了个妹喜,商朝亡在商纣娶了个妲己”,就很说明这个问题的极端严重性。现代意识的择偶观和家庭观与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是寻求一位理想的配偶,建立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仍然是人们所渴望的。慎于择偶,重德而不只重色,是当今未婚男女选择生活伴侣应当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种表现爱慕的诗,《诗经》中还有很多。《郑风﹒子衿》写女子对男子思念,她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蹰徘徊,发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专一,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 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首诗则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弃妇的哀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卫风·氓》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邶风·谷风》 《氓》和《谷风》表现了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中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氓》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比《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要刚强得多,清醒得多。“昔日你说同到老,这话让我添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水泽虽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反覆无常今变脸,再不考虑你背叛,从此分手就了断!” 三、自在之风,淳朴之恋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抟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攘攘。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野山蔓草茂盛,露珠闪闪水盈盈,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多可心。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君子衣领青又青,君子佩玉青又青,君子交往情切切,女子思君伤心神。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而又调皮的女孩捉弄男孩,使得男孩“搔首踟蹰”,赠他信物红竹管,管身透红多璀璨,好看又好玩。放牧归来赠他茅。十分美丽又奇妙。 爱情是一场美丽的疾病。 爱情是一种精神状态,其内涵是丰富的心灵。 《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钗头凤》里的唐琬,化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诗经》中的大多爱情诗一样,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爱情的核心在于“牺牲”而非“保全”——生命为爱而来,为爱而死——在爱的“敌人”面前,它们绝不妥协,敢于作孤注一掷的付出,体现了一种肝胆相照、至死不渝的悲壮之美。和经典人物那种玉石俱焚的“硬碰硬”的“傻气”相比,现代人变得乖巧多了,软和多了,在感情上更讲求策略与实用技巧,更谙熟生存之道,主张灵活变通及与现实之间的承让合作。有人称现代人一生下来就是老人,此言不妄。 现代人缺少什么?缺少血质缺少疼痛缺少钢铁般的誓言和玉石性格,缺少不畏势不重利不惜命的义气,缺少自然的浪漫热情和专致投入的献身精神 , 甚至缺少眼泪。情感的匮失使得现代人变得圆滑世故,心灵因缺乏悲剧的震撼和泪水的净化而日渐晦暗萎缩。爱情从来就不是利益的选择问题,而是一种纯粹的信仰。 读一本好书,能够时时被感动,被那些真正富有生命力的角色和心灵所吸引,所陶醉。《诗经》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诗经》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诗经》中的爱情诗如同一股来自原野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动人心弦。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 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2。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基础知识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三、课文把握
1、诗歌结构:
层次 章节 标题 情节段落
起兴 首 句 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发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节 化鸟双飞 尾声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5、总结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
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泛彼柏舟 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 以敖以游
我心匪(fēi)鉴 不可以茹(rú)
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sù) 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 不可转(zhuǎn)也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威仪棣(dì)棣 不可选(qiān)也
忧心悄(qiǎo)悄 愠(yùn)于群小
觏(gòu)闵(mǐn)既多 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 寤(wù)辟(pì)有摽(biào)
日居月诸 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 如匪(bǐ)浣(huàn)衣
静言思之 不能奋飞
泛:浮行,随水冲走。 亦泛其流:随波逐流之义。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
微:非,不是。 以敖以游:即遨游,出游解忧。 匪:通“非”。鉴:铜镜。
茹:容纳。 据:依靠。愬:告诉。
棣棣:雍容娴雅貌。选:“迁”之假借,即不可移。 悄悄:忧貌。愠:怨恨。
觏:遭遇。闵:忧伤。 寤辟有摽:双手交互捶打胸口。寤,交互。辟,通“擗”,捶胸。 居、诸:语助词。
迭:交替轮换。微:指隐微无光。如匪浣衣:喻心情不安,内心如洗衣反复揉搓。匪,通“彼”。(骆玉明)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这句话读起来感觉很熟悉,想起这句话是一个才华横溢、令人仰慕的老师的微信签名。这句话中蕴含着坚定:我的心并非石头,不能随便转动;我的心并非草席,不能随便翻卷。
又不由得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婆遣送回家时对丈夫焦仲卿所说:丈夫一定要像磐石一样坚硬不可转移,自己定会像蒲苇一样结实牢固。此句写出了二人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笃定。查阅这首诗解读的时候,发现云葭写的《每天一首古诗词》中也有这样对“学生时代印象深入骨髓的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的联想,不由得窃喜:与我心有戚戚焉。
那这首诗是爱情诗吗?好像又不是。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种说法:《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所作。身为贵妇正室却不受宠,兼被群妾谗害,忧愤而作此诗。《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即持此观点:诗中“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的情形和“如匪浣衣”的比喻,更像女子的诉说,因此将《柏舟》看做弃妇诗应该更合适。《诗经全译全评》也持此观点:开头以“亦泛其流”的柏舟起兴,暗中告诉人们她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女子,从“亦有兄弟”“薄言往愬”也说明她希望娘家兄弟为其做主,而“寤辟有摽”“日居月诸”也一般是女子痛苦之极的动作和语言。
《诗序》则认为卫顷公时,有仁心抱负的大臣不被君上重用,反被小人谗害,此诗是君子不遇于君而作。安意如在《思无邪》中说:从诗中“无酒”“遨游”“威仪”“群小”“奋飞”诗人等词语看,是男子身份已是无疑。《每天一首古诗词》中说:明君就好比是抛弃妇人的“丈夫”,奸臣小人则像是欺辱妇人的“群小”。君子估计是碍于世俗,只得借“妇人”之口,以被丈夫遗弃、被群小欺负来比喻自己内心的苦闷。
反复读了几遍,立场本来就不坚定的我感觉这两种说法都解释得通。
如果作弃妇诗理解,以一个恍惚之中漂着柏木舟在河心游的场景开篇起兴,先写出了女子对被弃的处境寝卧不安、痛苦熬煎。又写了无处申诉,无人替她做主,亲兄亲弟也难依凭的悲伤。接下来又表明其心志坚贞,不能任人摆布、不愿意低头的自尊。最后“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她虽然不肯向现实折腰,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欲挣脱桎梏而不能,于是无比的愤怒只好化作无可奈何的叹息。这和《氓》中“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中女子经历的不幸和沉思相似,结局却不同,《氓》最后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大胆的决裂,而《柏舟》这首诗最后是无奈和叹息,在倾诉中也表现了女子的忠贞和自尊,并非卑微到尘埃,令人同情的同时也让人起敬。
如果作君子不遇理解,读的时候就感觉描述的君子像极了后世的屈原。君主不赏识自己,同时又被奸臣所害,心中忧愁愤懑不已。
开篇同样以一个恍惚之中漂着柏木舟在河心游的危急又茫然的处境起兴,先写了有识之士因怀着满腔热血,想一展抱负,却因没有人欣赏自己的才能而郁郁不得志。“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两句就写出了那种无从诉说的苦闷。“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向他的兄弟同宗倾诉,他们也不能理解、帮助自己。“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这几句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坚定执着,不愿意屈从现实。如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接下来“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他们既得不到明君的赏识,恰如比干之于纣王,屈原的“謇朝谇而夕替”,还要遭到奸臣小人的诬陷,如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最后几句写出困于谗害、有志难伸的君子对现实没法改变的无奈。屈原眼见国事日非,不可回转,他忧心如焚,宁愿投江,也不屈从于污浊的世俗。
无论是被弃的坚贞自尊的女子,抑或是不遇的坚定高洁的君子,他们畸零的身世,满腔的幽愤,令我们同情,也让我们叹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