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第1张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之一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示“乐府”: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清代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最长的叙事诗应该是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百多万行,两千多万字)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二、过程

 1由《孔雀东南飞》引发的争议与探讨,引出本堂课程的目标: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

 2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赋的知识(铺陈渲染)、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反衬、比喻等。

 3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社会悲剧:a 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 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性格悲剧: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纯朴、懦弱内向、优柔寡断)。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屏幕显示:性格决定命运!

 方法提示:从字词句入手,从细微处读书。品味艺术形象时,应就文段本身中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总结

 我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东汉末年人物性格冲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剧,以及刘兰芝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个体命运的悲惨和维护自尊的悲壮。焦刘夫妇不是时代文化的先觉者,也不是自觉的反叛者,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了一次对文化的超越。我们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的时候,不能再以他们的悲剧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剧的魅力:悲剧在无形中强调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恶和丑陋,因为深刻所以品味,因为品味获得启发,悲剧启发了人们对假恶丑的痛恨和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调动学生探寻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如后续必修课本中的《窦娥冤》、《祝福》等,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等名著名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字词,疏通诗句。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性格及典型意义。

 (四)理解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崔才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

二、新课导入

 当今时代,人人倡导自由恋爱,爱情男女来来去去,离离合合都无人干涉。但大家是否知道,自由的恋爱方式脱胎于漫长黑暗的封建时代,当中有多少有情人付出了高至生命的代价

 压迫与抗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爱情主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上出现过,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里演绎过,在宝玉黛玉肩上仍承载着。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诞生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里看个清楚。

三、解题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四、初步感知文本,学生一人一段,全篇诵读。

 注意修正字音,标注段落。

 五、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1 、上节课我们通过激情诵读疏通了文意,初步感知了《孔雀东南飞》这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诗前小序,概括小序交待了哪些方面内容一生读并概括。

 明确:小序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缘由。

 2 、本诗的情节与现代小说的情节有相同的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课下已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同学们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线索,为情节发展的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两个同学上黑板展示。

 板书设计

 东雀东南飞

 起兴(第1节)营造悲剧氛围

 开端(第2节)兰芝被遣

 发展(第3—12节)夫妻誓别

 发展(第13—21节)兰芝抗婚

 高潮(第22—31节)双双殉情

 尾声(第32节)告诫后人

 全诗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按情节发展,可分为5个部分:

 1开端2(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2发展3--12(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①3-7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②8-10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③11-12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3发展13--21(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①13-18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②19-20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③21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4高潮22-31(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5结尾32(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第二课时

 导入:《孔雀东南飞》以时间为顺序,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在这首诗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就是刘兰芝了,下面我们来重点研读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刘兰芝的重点段落,他们分别是2、8、9、10、12、16、20、21、26、30。

 好,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这几段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小组交流后上黑板展示。

 2、兰芝请遣 8、自诉衷情 9、临行严妆 10、拜别姑母 12、夫妻誓别

 16、兰芝据婚 20、刘兄逼婚 21、排场婚事 26、生作死别 30、以身殉情

 好,下面同学们按我们标记好的段落兰重点研读刘兰芝的形象特点,请找到具体的字词句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下面同学们先自己发现,形成观点,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完善。强调一下,等会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先明确从那一小节找出的,然后把这一小节读一遍,然后再明确观点具体分析,咱按一定规范来好不好

 第2节:兰芝请遣 生先读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

 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

 勤劳能干。

 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

 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④兰芝是不愿意离开焦仲卿的,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不堪凌辱,对现实有清醒地认识,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主动要求“遣归”。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兰芝极强的自尊,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自尊,个性坚强的特点。

 板书:聪慧多才 知书达礼 富有教养 勤劳能干 洞察世情 清醒坚强

 师结:开端部分通过兰芝自述我们认识到了兰芝的聪慧多才、知书达礼、勤劳能干、自尊清醒,下面我们通过齐读来一块体味一下。

 8、自诉衷情 生先读

 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这可以看出兰芝的什么特点

 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

 第9节:临行严妆 生先读

 师:新媳妇被遣这是很丢人的事,一般来说被休回家可能会哭哭啼啼,蓬头垢面,衣服不整,兰芝为何没这样反而要 “严妆”呢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

 诗篇采用了赋的手法,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脸串夸张性的横向铺陈,把兰芝的穿着打扮具体细致地描写出来,靓丽无比,美艳动人。“事事四五通”,表现了她对梳妆打扮的极其慎重和细致,斟酌再三,刻意追求,力争尽善尽美。简直使你觉得她似乎就要去赶赴一个什么重要的聚会,或是去参加一个什么重要的喜庆仪式,使你绝对想像不到她是被休遣回家,正面对着人生道路上巨大的不幸。如果说她主动“遣归”,是维护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自尊,那么,归娘家前精心梳妆打扮则是运用自己的美艳无比作武器,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封建家长焦母进行示威,表示反抗,表示自己的不屈服,不顺从。明确地向焦母表示,“遣归”并不能击倒我,打败我,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即使被遣回家我也要走的风风光光。决不会哭哭啼啼,涕泗横流,蓬头垢面,衣服不整,因此,与其说“严妆”是表现刘兰芝的“从容镇定”,不如说是表现了刘兰芝个性的刚强,表现了她在善良和温顺中别具特色的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表现了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心底升华起来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感,表现了她对封建家长的不屈服,表现了她的叛逆的个性。这是诗人塑造刘兰芝这个不朽艺术形象最光彩的一笔。

 好,这一段文字优美,要求背诵,请同学们认真揣摩品读它的妙处。尝试背一下,生背

 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力争尽快背过,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第10节:拜母别姑 生先读

 ① 大家看盛妆之后的兰芝在与婆婆告别时说了那些话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子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门第有悬殊有自知之明,仍不卑不亢的说话。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变现了他的通情达理,柔中有刚,有理有节,从容镇定 。

 ②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

 ——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友爱善良,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倔强。

 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好我们揣摩这种不卑不亢和友爱善良的情感来齐读一遍!

 12节夫妻誓别 生先读

 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

 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齐读

 16、兰芝据婚

 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不慕名利

 20、刘兄逼婚

 哥哥逼婚时,为什么仰头应允了表现了兰芝怎样的特点/

 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

 揣摩着齐读

 21、排场婚事

 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最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可是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有。

 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富有、有权势。

 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以死殉情

 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是为了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26、生作死别

 对爱情的忠贞,善解人意

 30、以身殉情

 最激烈的反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师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彩的个性解读,相信同学们对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更为清晰透彻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个性解读完善自己心目中刘兰芝的形象,用你生花的妙笔为刘兰芝写一段鉴赏文字,,可以写成诗歌对联或散文,可长可短字数不限。

 完成后交流,评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在漫漫长夜里,那清池的圈圈涟漪是梦幻的火花,是怨男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

 她,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她,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她以自己的娇柔与自尊向强大的封建宿命相抗衡,演绎了一支柔肠寸断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

 “举身赴清池”,这是凤凰涅槃的悲壮,就在那一瞬间,绽放生与死,绽放爱与恨,绽放情与愁!人们亲眼目睹那美丽的爱情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轻轻的撕碎了……

 世间的爱情凝固在这一瞬间,生死相许的爱情见证了这一瞬间!

  九年级《关雎》教学反思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而《关雎》则是《诗经》中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点。

 1、赏古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像《关雎》这首诗,它在韵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①双声叠韵。如窈窕、辗转等词。②重章叠句。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间更换少数几个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作用。③两两停顿。《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所以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评价诗歌朗读。

 2、体会情感。古语有云:诗言情,诗言志。在诗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带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君子和淑女这两个人物上,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两个人物贴上了固定性的标签。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了自己设定的框架。其实诗歌贵在它的多义性,贵在它所展现的一种朦胧之美。像我这样过于强调诗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诗歌给上死了。

 教学诗歌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呢我认为还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通过品味里面的语言来带领学生体会情感。但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是多变的,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①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这句诗或这节诗的理解。②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③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每一首诗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样是《诗经》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特点就不一样。《关雎》比较大胆直白,比较质朴;《蒹葭》则比较含蓄朦胧。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本身的特点。《关雎》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周南这个地方的民谣,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现得是劳动人民纯洁、朴实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但体会情感的过程不应该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应该渗透在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中,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现在的一些民歌导入,让学生体会民歌的特点,这样既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铺垫,又渗透了一些民歌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

九年级下册《关雎》教学反思2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记得宏志妈妈高金英老师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高二要上生理卫生课,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体的生殖器,老师不知道是上还是不上。于是他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走进教室并翻看了学生的生理卫生书本,结果发现这一节已经被学生翻得发黄了,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学生生殖器这一节上不上,所有的学生脸上绯红并且都低下了头。老师笑着说,我发现每位同学都把这一节翻黄了,你们的动作告诉我一定要上。于是所有的学生都笑了,那节课是在学生高昂着的头的状态下度过的。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

 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

九年级下册《关雎》教学反思3

 对今天的课反思如下:

 (1)课堂结构有些乱。学生预习的展示很零散,也不够充分,于是就出现了预设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没解决好,比如诗经里面比兴的用法,重章叠句感觉也没有讲明白。

 (2)对诗经的解读太肤浅,欠缺深度和对整部作品的整体把握。本想让学生学了这节课之后能有一部分会喜欢上诗经,于是,尽管之前读了苏樱的诗经解读版,可是,还是自己文化底蕴的欠缺。

 (3)老师课堂不在场。其实,讲到诗经里的爱情,对爱情的主张“挚而有别” 符合了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爱情也要有个度,学生对所谓爱情的种种过度的表现,比如为谈恋爱就不顾一切违纪,可是话就在嘴边也没说出口,心里总觉得他们不需要我这样说,我也不想说。还有桑荣生的回答,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菜之,芼之,应抓住这句话深入的分析一下君子的追求过程和对淑女感情的深入,也恰当的讲了重章叠句,可是问题没抓住。

 (4)拓展提升部分的材料用的不好。本来应该和学生简单分析,然后让学生读了这些材料之后在来写赏析,形成文字,可是,没有分析,没让学生读读背背

 (5)心灵的温度决定了生命的状态,也决定了课堂的状态。其实,一直是以初四为借口让自己低头往前走,缺少了思考也缺少了行动的热情。

   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对这个话题,我想说三点意思:一是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二是中学生作文不应排斥“文学性”;三是作文的理想追求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一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

关于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问题,常常会出现几个认识的误区:

一是认为学生作文不写自身的生活,就不真实。其实,在我们看来,不管学生是否写自身的生活,只要作文中的内容能反映生活的本真,符合客观实际和生活逻辑,哪怕是虚构,搞文学创作,写别人,写他人,就应看作是真实的。真与假的分辨,是以能否反映生活的本质为试金石的。

二是学生作文只要讲“真话”、说“心里话”就符合“真实性”的标准和要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认识的误区。由于认识的局限,有时学生作文中的“真话”、“心里话”,也许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并不符合客观真理,未必正确。具体而言,它既不能反映事物的本真和生活逻辑,又不符合主流意识,或格调不高,或情趣不雅,或是非不明,或言辞偏激,所以,这“真话”、“心里话”并不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因为,它“真”中有“假”。

三是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等同起来。比如在考察真实性的时候,我们常常将艺术真实视为生活真实。看待学生作文是这样,分析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不说将《葬花吟》的作者归于林黛玉名下,单说有人像历史考古一样发表文章探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赶出家门、休回娘家的原因,这无疑是把刘兰芝当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待了。其实这故事原本是虚构的,历史上未必真有刘兰芝其人。当然如果从文本出发,探究刘兰芝被休的原因,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把刘兰芝当作真有其人来考证便是。

回归正题,学生作文说谎造假,责任往往不在学生。这是为何?先看看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提倡学生讲真话,可有时又并没有真正地给学生讲真话的自由。指导写作,常常要求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首先做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于是学生作文的话语开始由率真、朴素,变得崇高、神圣甚至“伪圣化”。尤其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功利目的的影响,至今中学作文教学仍基本采用封闭型的命题作文形式。写作的范围,题材的选择,思想情感的流露以及表现形式等,都有很大的限制性。学生写作就如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仅思维受束缚,创造潜能不易发挥,而且个性难以张扬。而对同一作文题,不管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认识水准、性格志趣乃至写作时的心境差异如何,都一律要求在特定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种不顾及学生写作实际的做法本身就带有较大程度的强制性,学生失去了写作的自由,没有了自主话语权,因此,作文很难走出说假话的藩篱。

再看看我们老师自身,有时我们呼吁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可对学生的某些真话,心里话并不认可。这一点,从近几年不少高考零分作文的遭遇,可见一斑。由于过于强调“思想性”,有时反而失却了“真实性”,虽说考场作文有特殊的规则。老师们通常自己心里有个标准,并以此来衡量和要求学生,看学生的这些话是否格调向上、积极健康、符合主流意识,是否辨雅俗,明是非。这固然没错,但我们又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学生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由于标准过高、要求过严,一些阅历尚浅、生活缺乏、认识尚有局限的学生,作文时很难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自然就会变得言不由衷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尤其是作文的测试与评估,价值取向的偏差也常导致逻辑悖谬,一方面我们提倡写真情实感,说诚实的自己的话,可另一方面题目本身又常常背离这一宗旨,以致使学生陷入两难困境,无所适从。

笔者曾经用这样一道题目测试高三学生: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不同目的各写一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

这道题无疑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的要求设计的。写作此题,学生应先假想成应聘者,然后根据不同目的作出相应的回答。应聘记者需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应变能力(或洞察、分析能力)等方面考虑,而应聘播音员则需从口齿口音、朗诵水平、相貌等方面作思考,倘若思虑不周、表述不当,此题是很难作答的,命题者的用心可谓良苦。

然而没想到问题接踵而至。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至少有90%的学生在不切实际、夸大其辞地“推销”自己:有的说自己出身于记者家庭、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新闻系,还说有多年的当记者、播音员的历史和经验;有的吹嘘自己文才如何拔萃,相貌如何出众,甚至自夸“才如子建,貌似潘安”。总之,男生说才佳,女生道貌美,似乎绝大多数都合乎招聘条件。可事实上,应答者中大多数并不具优势,真正符合招聘条件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生如此作答,怎不令人困惑?可转念一想,又不能过分责怪学生,试题上明明写着“力争受聘”(换言之,就是设法得高分),这就让那些并无优势的学生犯愁,总不能空着答卷不写吧?为了达到这一功利目的,除了作不切实际的假想、“杜撰”、“虚美”之外,又有何良策!难怪有一位自夸“貌似潘安”、“嗓音圆润”而相貌平平、声音沙哑的学生含羞地对我说:“老师,我不这么写,能行吗?”

出现这一问题的实质全在一个“假”。就学生而言,在如何正确对待这类写作文题上,固然有认识上的不足;可就命题者而言,虽说命题的初衷是好的,但客观上却把学生引入了说“假”话的歧途,并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文风,这是始料未及的。这样的命题明显不切合学生的理想实际,想当业余记者、播音员未必是多数学生的心愿;再说,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和播音员哪有以“一纸答卷”为依据的?这也不符合生活实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这个“假”,也是被我们老师“逼”出来的。

总而言之,说假话而不说真话,并非学生的天性,当我们有意甚至无意识地给学生的心灵笼罩(涂抹)上一层功利色彩而让学生有一种“被作文”的倾向性时,虚假作文也就会随之而生。

二中学生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不应排斥“文学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憾,这就是在“文学性”上几乎缺少追求,突出的表现之一是能够较好体现“文学性”的文学创作颇受冷落。文学创作在中学尤其是高中作文教学中理应有一席之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而“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所以将文学创作仍旧幽闭深宫、束之高阁是不可取的。

作文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很早以前张志公先生就明确指出:“中学生写作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中学生作文,我们不主张将写作的重点放在文学创作上,但并不意味着抑制学生的“文学创作”,甚至排斥“文学性”。

尤为严重的是,尽管有别于文学创作的高考作文,由于“文体自选”,考生只要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都还是认可的;但是,对作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的高考作文命题本身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排斥“文学性”的。

比如说文体的选择,虽说“文体自选”,可对诗歌而言,以往由于评判等原因,高考将这一颇富文学性的体裁一律打入冷宫,明确规定禁写。近几年比较开明,在文体的选择上,全国卷及不少自主命题的省份,如广东等省,对诗歌体裁已不加限制,然而仍有一些省份作出规定:“不要写成诗歌”“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如2010年语文高考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及上海卷,作为文化大省、大都市,作出这样的规定似乎缺少包容性和开放性。而像安徽卷更为有趣,题目本身提供的是一首能引发考生思考和联想的蕴涵哲理的诗,清代诗人阮元《吴兴杂诗》,可对考生作文却仍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规定。我们认为似乎不合情理。此其一。

其二,由于命题的疏忽,有些高考作文试题,虽然规定“文体不限”、“文体自选”,但实则只适宜写成一种文体,而这种文体偏偏又不是记叙文而是议论文。这使得考生很难与“文学性”结缘,像2010年的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四川卷《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的联想》等,虽然也明确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但题目本身只适合写成论说性文章,并不适宜写成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这让擅长叙事,抒情的考生个性难以张扬、文学才华难以施展。

写议论文不同于写记叙文,议论文注重于“义理”与“思辨”,“文学性”不易凸显。而记叙文偏重“意蕴”与“情思”,它可以是抒情散文,可以是小说、故事新编,文学性更为浓郁。

其三,由于过分强调“真实性”,高考作文命题有时甚至将文学性与真实性割裂开来。

就说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那道考题吧,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客观地说,此题导向正确,指向明确,而且题目是二选一,让考生有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无可厚非。尤其是这题目“二选一”,多少改变了成千上万的考生面对的仅是同一道考题而“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事实上,对相当多的考生来说倘若换一道题目,考查结果也许迥然不同。可惜这“二选一”的好传统,未能很好地继承。2010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中没有一道是“二选一”的。

但就是这样一道题,问题也颇多。先说这道题产生的背景,大家知道,当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普遍脆弱,多数学生在困难和厄运面前显得脆弱,于是命题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命题来引领这一代能“战胜脆弱”,并努力追求“坚韧”这一品质,这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不少心理脆弱而又不能战胜它的考生,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就举步维艰,进退两难了。假如不说自己的诚实的心里话,会违背作文的准则,可说了,评判老师又不会认同,于是也只能不切实际的胡编乱造,说谎了。

这是命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带来的问题,而最为主要的则是它排斥“文学性”。题目明确规定:“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显性要求是这样,而隐性要求也是如此。题目不许学生文学创作也就罢了,偏偏写作的视角又受限制。自己不能“战胜脆弱”,写别人“战胜脆弱”总可以吧,但不行,只能写“自己”,据当年某省评分细则,曾作如下规定,一定要紧密联系“自己”,以“自己”为例,谈心理承受力;并在评分补充说明里强调,“文章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状况完全不作交代,用例完全不是自己的,不及格,上限23分(满分为40分)。其实,“战胜脆弱”这一题目如果能让考生虽不写自己但可写别人,写别人如何战胜脆弱,也许并不背离生活的本真和生活逻辑,中外历史上,像海伦・凯勒、保尔、史铁生,不乏其人。但由于有了这样的限制,决定了学生在作文时不能自由表达,更不能进行文学的虚构、想象和夸张。这样,那些原本心理脆弱而又一时难以战胜它,又并没有把坚韧这一品质作为追求的考生,写自己不切实际,写他人又受限制,就必然陷入困境。同时,为了追求感人效果,考生们也只好采取权宜之计,硬着头皮杜撰了。于是为文造情、矫情煽情、甚至像安徽省当年那么多学子违背客观事实地写“父母双亡”那样制造悲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显然,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题目片面追求作文的“真实性”,而排斥“文学性”。如果题目没有这样的限制,而能像王先霈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学生既能“以我手写我心”,又可“以我笔写你心”、“以我笔写他心”,这个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三中学生作文的理想追求,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真实性”是学生作文的根本,失去“真实性”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学生作文不应只局限于此,而理应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这就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因为作文如果仅有“真实性”而缺乏“文学性”,是没有感染力且难以产生审美愉悦的。尽管目前我们的少部分学生“真实性”问题还未解决好。

而且当我们过分强调“真实性”,写“真情实感”的时候,也容易走进只“重视个体内省取向,凸显以自我为中心,以真情实感的感性思维模式作为写作生成机制,严重忽视理性思维方式”(《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6日第8版)的这样一个怪圈。

当然,我们提倡“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并把这作为中学生作文的理想追求,并不是说这一追求是“唯一”的。众所周知中学生作文的核心能力是语言和思维,仅就思维而论,就包括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是全面的,当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时,同样不可忽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理性思维,对培育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不可或缺,所以两者同等重要。

而且这一追求,也应是有层次的。我们以为,对学生而言,不同的对象,写作的目标定位不同,其写作追求也应有所不同:

小学生,写话,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写自己诚实的心里话,哪怕只是生活表象的“摹写”,幼稚想法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

初中生,习作或叫作文,具有真实性,讲求具体性和客观性,基本能反映生活的本真,且有点文采;

高中生尤其是高考作文,可以创作,而且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不仅能写我自己的生活,还能写“你”和“他”。

姑且就把这看作是学生写作目标追求的三个层次、三重境界吧。

真实性与文学性一旦统一,就会产生奇特的魅力。且不谈类似那篇用文言写成的《赤兔之死》,想当年,1991年高考考生写《圆的想象物》,不少考生都不可避免的写到小露珠,尽管高考专家一再强调选材切忌“撞车”,因为选材雷同乃写作大忌。面对这同一题材,如何写出新意和创意,在大考中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看你用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尤其是能否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学表现功力了。

请看,有一位考生是这样独树一帜写的:

清晨,荷塘玉盘正翠。在一片荷叶上,有一颗圆圆的小露珠。她是凝聚了一夜的大气的精华。

晨风轻轻地吹,荷叶轻轻地摇,这颗小露珠活泼泼地在荷叶上滚动,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有一回,差点滑落出来,荷叶如妈妈一般呵护着她,把她轻轻拉了回来……

朝霞在燃烧,太阳升起了,这一颗小露珠顿时闪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辉。她,美丽极了!

太阳愈升愈高,愈升愈高。这一颗小露珠愈变愈小,愈变愈小,小到没有;她,又回到大气母亲的怀抱中去了……

文学性在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显示的表现力不可低估。很难想象,不追求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是多么苍白无力!大家可能读过不少写母爱的作品,然而像下列这样的作品也许并不多见:

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位迷人的公主,公主为考验王子,竟提出一个荒诞无理的要求,要王子将其母亲的心偷挖来交给她。王子为表明自己坚定的爱情,真的这样去做了,可是当王子捧着母亲那颗心而慌忙离开宫殿时,却不慎摔了一跤,母亲的心也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可就在这时,母亲的心却道出一声“孩子,你摔伤了没有?”

这个故事何其撼人心魄,令人刻骨铭心,母爱又多么感人至深。这就是文学性的魄力,尽管它并不是写实。作品之所以感人,无疑得力于文学的虚构、想象和夸张。

至于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怎样才算统一,笔者不由想起一则大家并不陌生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国王,左眼瞎而右腿瘸,他宴请全国的画家为他画像,要求画得真实而又不有损他的尊严。画得好,有赏;画得不好,杀头。有一位画家给他画了一幅肖像:头戴王冠,身穿王服,左眼瞎,右腿瘸,十分逼真。国王看后,下令将画家杀死了。又有一位画家给国王送来一幅肖像画:眼不瞎,腿不瘸,英勇威武。国王看后,下令将这个画家也杀了。后来,又有一个画家给国王画了一张像,国王很满意,重重赏赐了他。这位画家是如何为国王画像的呢?原来这第三位画家画的是国王射猎像。他右腿长跪,拉着弓箭,紧闭左眼,正瞄准空中的大雕,准备射击。

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如何统一,从这则故事中,大家也许不难得到一点启迪吧。

华义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兴化。本文编校:舒 坦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3、《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唐朝张彦远编撰,共十卷,是一部书法学论著总集。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于缙绅大族,高祖、曾祖和祖父皆曾为相,有“三相张家”之称。

4、《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5、《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

-后汉书

-法书要录

-孔雀东南飞

-史记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诗歌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作文 篇1

  茑萝花开

 茑萝花,在每个清晨都撒星子

 像宠爱撒一层细薄的甜味

 使每次咂摸都有蜜源

 我一藤一藤地数过去

 如同听母亲轻唤我的小名

 再回素日子里的恬静

 白的茑萝,兜满了喜悦

 红的鸢萝,充盈着爱意

 喜悦里,每粒时辰都沾美好

 爱意中,每桩回味都连温馨

 借这茑萝建一座宽敞宅院

 收留前来投宿的梦境

 安排好子夜时分的安静

 借这茑萝开一处馨香铺子

 我似一个贪婪的守财奴

 固守着花期的货架

 枝丫上的红柿子

 这枚先红的柿子,走得有点急

 大概是碰见了向往中的心思

 抑或是找到了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几阵濡热的风,就催醒了籽梦

 先羞赧了左腮,再娇羞了右腮

 引得鸟雀们纷纷前来打探

 想揩几丝甜,讨张儒雅弥香的名片

 红柿子摆摆手,趁机躲进叶丛

 哦,红柿子,你是缪斯手写的艺术字

 揣着关于初秋的锦绣诗意

 被青柿子效仿,次弟吐露枝条的爱

 秋浓处,满树的艺术字体将羡煞路人

 

 这汪绿油油的草丛

 如同唐朝沥出的绿盈盈的五言诗

 我弯腰轻读

 并用想象的酒瓶装满草木香

 日子清淡时,饮一盅

 会薄醉于黄昏后

  烟蒂

 这根枝条只开了一朵花

 似叼了根香烟

 枝条随风掸了掸了烟灰

 几片子瓣落了

 暮晚时分,花倏地落地

 哦,这是枝条仍下的烟蒂

 指尖上的花瓣

 现实打碎了一篇篇童话

 伤心凝成了指尖上的花瓣

 铺纸,一朵一朵地聚成花树

 随风摇曳出妩媚

 这是我小心轻放的美

 在努力校正生活的偏差

 也是我心深处的闪电

 只为照亮自己所属的角落

  喊绿

 一夏的绿,满档档的

 风一吹,就簌簌地落

 我站在崖畔,喊绿

 随即有众多的绿

 围坐在稿纸上吃饭

 我兴奋地在一旁添水加菜

 上弦月与下弦月

 上弦月捕捉了众庄稼的影子

 下弦月收集了众草木的文本

 我拽直月圆夜的分数线

 当上弦月为分母下弦月为分子时

 满日都是玉米青纱账

 当上弦月为分子下弦月为分母时

 满目都是芦苇丛

诗歌作文 篇2

 朝阳初映,手挥经典诗书,或书声朗朗,或冥想默诵。夕阳西下,枕着浓浓墨香,或细细回味,或心意满足。

 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株弱不禁凤的小树苗,历经动荡,忍受蹂躏,被轻视,被打压,被践踏,却倔强地抬着头,默默地成长。它在战火的洗礼下,却愈发地繁茂,抽出技条吐出嫩芽,发起义不容辞的抗战!生活日新月异,它的脚步也不曾停下。诗人们为它注入了新的血液,去歌颂人间的爱与美好。 它, 是中华的灵魂!是文化的精髓!是富有魅力和生命的诗歌啊!

 一眼就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看到了你《中华经典诵读》。妙趣横生的封面,扑鼻而来的墨香,还有那些由活泼灵动的汉字组合而成的诗词歌赋,一 下 就抓住了我的“胃口”。我打小迷恋诗歌,每一篇隽永婉约的散文,意韵优美的佳句,发人深省的诗文,经典传诵的名篇的背后都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着实耐人寻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经历了两个时段的变故。原本高高在上的一代君主,生活穷奢极欲,不料却沦作了宋国的阶下因,终日郁郁寡欢,命运被他人掌控,他感受亡国之痛后,满腔的悲愤与孤独无人倾诉,无奈下洒洒脱脱地写下段脍炙 人口的绝句, 却终究难逃一个“死”字。他的诗意境深远,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极富艺术感染力,被后人广为传诵,只可惜落了个如此悲惨的下场。若是他不求偏安方,而是广开言路,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岂不能有所成就,又怎会死在宋太宗的手上?这样惨痛的教训,难道不引人深思吗?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拘无束,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古人云:“知足者常乐。 ”我想说:“不知足者常乐。”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光明,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不有所追求,岂不如同常人般被埋没在人山人海中浑噩度日,虚度此生吗?少年本当胸怀“凌云志”,不甘平庸,稳扎稳打地建好“地基”。 只有在不懈的追求极致和理想,“精雕细琢”之后,才能在社会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让全世界都为你喝彩! 诗歌,让心灵受到洗礼;诗歌,让灵魂得到涤荡;诗歌,让情感得以升华;诗歌,让智慧得以延伸……

诗歌作文 篇3

 如梦昨天,过往如烟

 我在现实间

 做天涯游子,放荡羁客

 你是梦中菩提化身的少年

 清婉如斯,薄凉如斯

 不知何时何日

 你开始出现

 在每日的梦境

 你打坐

 细数或扫菩提几许的落叶

 我饮茶

 捡拾树下风儿吹落的菩提子

 我在现实游离

 你是梦的知己

 是身处两个世界

 似乎完全不会交集

 偶尔有心情

 你也会泡壶茶

 和我一起

 望着远方思绪迷离

 然后不知哪一天起

 你开口和我谈起很多事

 才发现相知恨晚

 心中浮现

 是莫名感动

 你懂了我,我懂了你

 我在梦外,你在梦里,难得知己,相知相惜

 许是两个世界

 跨越时空的联系

 你爱断桥

 想撑着一把青伞伫立

 我说不如让梦境变为西湖断桥模样

 此后

 有你的梦里都是烟云雾雨

 我在一处凉亭

 饮茶,靠着那株不变的菩提

 看你举着青伞,在断桥伫立

 我有时也会举伞

 端上清茶陪你一起

 会是永远吗

 我问

 我垂眸

 你不语

 没有人能许诺永远

 那只是誓言中幻想的一厢情愿

 你说尽力

 又过了不知多久

 现实中的我终于去到断桥

 举着一把青伞

 那里没有凉亭菩提

 没有清茶没有你

 只有那迷离的烟云雾雨

 最后,在某一天

 你慢慢走远

 消失在那日的梦

 再不出现

 留给我一句抱歉

 梦里是依旧的断桥

 依旧的青伞

 依旧的菩提凉亭

 依旧的清茶和依旧的我

 依旧的烟云雾雨

 只是失了你

 从前的从前

 举过一把青伞

 桥上云水生寒

 是昨天还是几天

 我们还步履姗姗

 举步同肩

 朦胧水色望不到边

 似乎不用说

 大家都懂

 欢喜,忧愁,哭了笑了

 不知如此能不能一直到永远

 没有答案

 现在的现在

 我只是坐在凉亭

 默默地看

 却不敢再上断桥一点

 桥上人迹淡淡

 不知道

 断桥朦胧入谁家眼

 桥上人烟入谁家梦间

 归人觅不见

 曾经繁华今也沉淀

 无干时间沧海桑田

 我只愿把悲伤掩在心底

 无论人情薄凉冷暖

 翘首以望

 世事无常

 光阴灭换

 我叩响深深庭院

 无奈锁上多少重门半掩

 挥手再见

 誓言里的永远

 断桥青伞

 我不去断桥好多年

 抱歉梦里的少年

 河间败荷香已残

 青伞遗留着几季时间

 搁置,锈迹斑斑

 再不复从前

 桥段肠断

 人烟聚散

 断桥青伞

诗歌作文 篇4

 一次邂逅

 让我们开始一段珍贵的回忆

 打破尘封在心灵的往事

 我们并肩走在一起,嬉闹在一起

 我们天真惬意

 一路走来

 忆不尽的点点滴滴

 温暖的故事就像秋千般荡漾在童年的发迹

 明月扶窗,谁惹了琴弦?拨弄起那熟悉的旋律

 樱花枯谢,花香弥漫整个校园的气息

 记忆中的彼此

 却因我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偶然翻看相片

 又想起你我在一起的第一次

 原以为过去会像夏天一样的销声匿迹

 才明白你的气息已秋风般吹过我的心底

 枕一袭往事

 旧旧的话语,一样的懵懂

 笑容和哭泣

 日记和诗句交替生出凌乱苦涩的甜蜜

 牵挂是一种问候

 轻灵而忧郁斑驳的时光如同花瓣凋零在墙上

 走过的那串脚印

 印证了爱情的岁月

 擦肩而过其实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穿越人海,只为你我对视的默契

 传说中的诗篇又演绎成风化千年的誓言

 错过的年华

 开出了斑驳的紫薇花

 品阅别人的故事

 留下我们的回忆

 压力再大,踮起脚尖我们就离幸福又更近一点

 晚上躲在某一个空间的时间

 想念一段时间的掌纹

 泛黄的纸页明亮的你

 多年以后的品读,依然很有诗意

 谨以此纪念我们的爱情

 你的生日。

诗歌作文 篇5

 收到了一大把信件。

 来自同一个人。懦弱和胆怯压盖住强烈的好奇心。

 我无法,再也无法如同当初那样嬉笑玩闹般的对待你,甚至包括如今的这些文字,这些我没有勇气看下去的情深意切。

 “你对我还有感觉吗?”这是最后一次你问的话。记得那是年初2吧。

 “没有。”打着哈哈从嘴角吐出这2个字,然后没有告诉你的是隐藏的自责、心虚以及弥漫不止的空洞。

 “那好,以后再也不会来骚扰你了。”

 尔后,电话这头出现的是长时间的忙音。

 你用的是“骚扰”,不是“打扰”。

 可能,你也知道从一开始我给予你的关于将来的承诺都是脆弱而不真实的吧。

 所以。你才那么害怕,害怕你不抓紧,我就像微风一样,吹过你这里之后,也会吹向别处吧。

 只是,你没想到的是再见来得这么快这么残忍。其实,哪怕是我也想不到会这样迅速的无疾而终。

 大过年的日子。我给你的不是欣喜和祝福,而是心如刀割的疼痛。

 时至今日。事情过去将近1个月了。漫长的遗忘或许上演的还不够彻底吧。

 你曾经写给我,而一直被我忽略的信件,突然间都被同学从收发室领回来了,搁在我的眼前,放在我的手里。

 猝不及防。

 回忆的洪流就快将我淹没。一瞬间呆滞,不知该如何是好。

 或许扔掉不予理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吧。至少你走的干净,我也绝情的彻底。

 可是,人又怎能这般冷血。

 认真的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好,一阵阵地恍然。

 迟疑着打开最早的那个信封,抽出信纸。

 熟悉的字体,匆匆略过一眼,马上又放回去。

 我是害怕知道你的那些炽热的感情吧,炽热的关于我的感情。

 所以我才会又退缩吧。

 胡乱的把放在桌上的所有信塞进包里,胆怯巨大的可笑。

 是因为不爱才会这样的没有勇气吧。

 是因为不爱才会这样的决绝逃避吧。

 是因为我始终没有办法欺骗自己的心。

 所以,爱情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因为你是被爱的对象,连伤害对方都可以肆无忌惮吧。

 所以,爱情从来都是勉强不来。哪怕你是个那么好的人,我也还是没有留恋的转身了。

 所以,爱情从来都需要2颗靠近的心。否则便是你追我逃,狼狈的总是付出最多的人。

 我想我实在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吧,糟糕到连伪装都不会。

 那么直白的摒弃你的心心念念,枉费了你的深情厚意。

 或者你应该怨恨我这样恶毒的女子,并且诅咒我永世不得幸福。

 或者最好是忘记有这么差劲的人参与过你的人生。

 或者原本就没有或者吧。

 只不过是一场梦,南柯一梦。

诗歌作文 篇6

 诗歌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诗歌的意境,似大雾弥漫山谷般朦朦胧胧。我喜爱诗歌,视它如生命,它是我才思的源泉,是我精神精髓。你可曾听到,屈原那满心的热血在澎湃;你可曾看到,静女的俏皮可爱,与男子的憨厚踟蹰;你可曾感受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生死离别的痛苦……只是我内心最深处的感动。

 我曾听到,屈原身为贵族却对社会制度有着自己的见解,也听到他想改革的心灵呐喊,当然还有他那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是他的香草美人,让我看到了高尚的品质,是他的“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让我感受到了他急切的想要改革的愿望。是他的汨罗江之死,让我无限惋惜。

 是他让我懂得了,我们应心怀大志,为身边的人出一份力,做一点贡献,如果没有那千古流传的《离骚》,我如何懂得这些,如何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我曾看到,女子约见男子却又躲在角楼里的俏皮,也看到憨厚的男子不知如何是好的踟蹰。是《诗经》优美而押韵的文字,让我看到了热恋中的男女的炽热情感是《诗经》让我感受到了那热烈却含蓄的美好:是《诗经》改变了我对古人刻板、教条的看法,发现原来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彩的。

 是静女让我看到女性可爱而俏皮的心,是《诗经》开启了我对美好青春的向往。如果没有它,我如何全身心地感受青春的欢乐和美好?

 我曾感受到,兰芝回娘家后的无奈与思夫之情,也曾感受到,焦仲卿对兰芝的深情与依依不舍。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欲加之罪”的无情,也让我了解到爱情的坚贞与伟大,让我感到“芦草韧,盘石坚”的深情。

 如果没有这凄美的《孔雀东南飞》,我如何能感受到“举身付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悲壮和那生死不相离的情感?!

 诗歌,你对我很重要,是你带我看遍人间的悲欢离合,是你让我感受到人情感的美好,也是你让我在诗歌中成长,学会了奉献,学会珍惜朋友,亲人之间的微妙的情意。

诗歌作文 篇7

 唐诗宋词的韵味,是一杯挥不尽散不去的沉能美酒。细细品尝,那种甘甜香淳,让我迷失败在远方,久久地醉了。

 李白的浪漫毫迈,杜甫的乱世悲歌,苏轼的豪放雄魄,李清照的悲愁碗约,陶渊明的高洁自然、、、、、、跨越了时空,来到遥远年代。听,他们那有力的呐喊!

 醉了。醉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份傲气,那份不屈;醉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份壮志,那份追求;醉在陶渊明“羁鸟恋归林,池鱼思故渊”那份自由归隐、、、、、、沉浸,迷恋。

 唐诗,是优雅豪放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首歌。那唱不完的歌呀,打动了我炽热的心。

 飘渺晨曦,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愁让我感动: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放让我叹惜: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让我着迷;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雅让我感慨、、、、、、如急流的泉水,如划空的流星。

 宋词,是动人壮丽的,每一首都如诗如画,秒不可言,那意境,那旋律,却让我如痴如醉。让我消魂。

 唐诗宋词让我回味无穷,那份愁怅,那份脱洒,让我与诗人同在,身临那扑塑谜离的意境。

 唐诗宋词,是梦,一种追寻了太久太久的梦。它的魅力,不仅在于言语的华丽之美,更代表了历史王朝,代表了诗人内心理想追求。或许它,才是最美丽的动听语言吧?

 唐诗宋词,呵,那一杯美酒,太棒了!“酒”醒了,却又迫不及待地渴望下一杯。

 那种醉,太棒了!

诗歌作文 篇8

 红色代表着热情,

 当我来到朋友家做客,

 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多么的灿烂!

 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种颜色:

 ——红色。

 **代表希望,

 当我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时,

 一双既有力又温暖的大手为我引路,

 这双手是祖国母亲的手!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

 蓝色代表纯洁,

 当我来到一个落后的小山村,

 感受到是贫穷落后的景象,

 可看见的却是一群孩子们那纯洁的双眼!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蓝色。

 绿色代表生命,

 当我走到一片小树林里,

 沁人心脾的芳香飘入我的四方!

 一片片嫩绿嫩绿的小树叶正茂盛的开放。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绿色!

诗歌作文 篇9

  来世今生

 到今天我才我才发现

 忘记你是多么难的事一件

 以为放手后真的天各一边

 可以做到从此不再想念

 清晰记得你的容颜

 不明白我的人生被谁导演

 因果循环的故事重复了千年

 我只是想和你一世相恋

 到今天我才发现

 忘不掉你的痛真实在心里面

 不敢预料日后是否可以再见

 亲亲爱爱仿佛就在昨天

 清楚记得我的诺言

 为么真爱最后都成了欺骗

 碎了的心如何都不能够重圆

 负心人只配和痛苦缠绵

 叹今生无缘

 谁与你携手相牵

 错放了手

 心相隔情相欠

 浑浑噩噩来世间

 笑我痴傻

 笑我疯癫

 生若可重来

 再见若初见

 愿借得来世阳寿

 重活一遍

诗歌作文 篇10

 古希腊人认为:“诗歌藏着一个民族全部的秘密。”我行走在青春的路上,且行且读那些优美的文字,也许并不只是为了破译秘密,而是找到内心深处的共鸣。

 我读《小雅》“忆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读《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我读纳兰词“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年限。”…。我将这些金句整理收集在我一本册子里,且寻且记,成了我每日必备的要事。

 闲暇无事,翻出我那些个小册子,细细品读,它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宝物,我听见它们在这里低低的唱歌,诉说曾经的故事。有时候,我会想,这些文字美句,也许是遗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的蒹葭,我就是那位采采之人,收拢,品味。

 可以说,这些诗歌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日日兼记,也写自己的句子。书一笔缱绻,折一纸流年,在经年的故事里,墨染沉香。它们刷新的不只是我的生活,还有我的一颗求知感性的心。

 一年中的冬春夏秋,一天中的黄昏朝阳,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川一石显真心。也许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来,就是生活,是美。可以淳朴,可以仙骨,可以平常,可以清高。我看见,我的心情随诗句漫步飞驰。可能表面波澜不惊,淡默平常,但内心已随着诗句欢腾惆怅,轻舞飞扬;虽然可能茕茕独立,但此时你可以畅游山川,神交古人。这是我的生活艺术,诗词带给我欢喜和自由。

 我说,我也许挖掘不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秘密,但是我可以在诗句的九牛一毛,冰山一角中去窥探我自己的内心。

 诗歌,让心更美!

总的来说爱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爱情方面的作品,简直数不胜数。其中,我个人认为文学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爱情悲剧性,我国文学历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体《孔雀东南飞》,讲的就是汉末时,名为刘兰芝的**与焦仲卿结婚。夫妻本恩爱,却被焦母百般挑剔,还威逼仲卿逐爱妻出家门。仲卿无奈劝说其妻暂回娘家。两人也“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和“誓天不相负!”但是兰芝回到娘家后,其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知道后,就决定与妻“黄泉下相见”。就在迎亲当日,双双殉情。

另外,可参考《梁祝》。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出自wwwloseaicom W r b l M4R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高八斗的辞赋大家,一个是孀居在家的美艳惊人的靓丽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西方的有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莎翁的戏剧创作,其实有参考源——《十日谈》的作者乔万尼 薄伽丘还有另一部著作《西方名女》。里面有篇故事讲古巴比伦有位少女叫提丝比(Tisbe),她爱上了住在隔壁和她同龄的青年庇穆斯。也是双方父母反对,然后决定私奔。他们分别出逃,约定相会在尼诺斯国王墓地附近的水泉旁。提斯比先逃离父母。当时他裹了一件斗篷,到达约定地后,恋人还没有来。在等待过程中,来了一头母狮子,结果就到国王墓地去了。斗篷则留在了原地,母狮子其实是吃饱了来泉边喝水,喝足了在嗅那件提斯比拿下的斗篷的时候,把血迹留在了斗篷上,还用爪子把斗篷撕破。这时候,恋人又来了。庇穆斯看到破烂又满是血迹的斗篷,顿时伤心的大声哀叫。他以为自己心爱的人被野兽吃掉了,谴责痛恨自己害死了自己的爱人。当即就用随身携带的短剑刺进自己胸膛,奄奄一息等待死亡。过了一会,提斯比猜想母狮子应以离开,就回到泉水边,结果看见恋人倒在血泊里。震惊之余,悲痛万分,扶起恋人长久的吻了一下。当然,提斯比也就殉情了,追随着恋人的脚步一起离开了。

19世纪末,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威廉沃塞豪斯画了一副油画,就是《提斯比》

莎翁的经典爱情诗《十四行诗》————推荐!

另外还有一个那喀索斯(Narcissis,水仙花,自恋者),他留下的不是一个作品,而是一个经典的代名词!——参见,那喀索斯

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生下一子名叫那喀索斯。那喀索斯出世以后,他的父母去求神示,想要知道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神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可是谁也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光阴茬苒,日月如梭,不觉那喀索斯已经长到十六岁,他成长为一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他的父母因为记住了那句神示,一直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那喀索斯并不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模样。他常常背着箭囊,手持弯弓,从早到晚在树林里打猎。树林中有许多神女在游玩,她们都很喜欢那喀索斯的美貌和风姿,都愿意与他亲近。其中有一个神女,名叫厄科,一见了他立刻便爱上了他,紧紧地追随在他的左右。

厄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她喜欢高山和森林,终日里流连于山林之间。她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爱说话,不论谁在讲话,她都要插进去说上几句。

有一次宙斯来到树林里同神女们游玩,被神后赫拉发现了,便到树林里来寻找。厄科惟恐赫拉找到,便故意地缠住赫拉唠叨个没完没了,这样,神女们便赢得了时间,一个个从宙斯身边跑掉了。赫拉得知实情以后非常生气,便对厄科说道:“因为你的舌头欺骗了我,你将永远失去讲话的权利。我只给你留下一种本领,就是跟在别人之后不断的重复别人说过的最后几个字。”

从此厄科纵然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张口结舌,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有一次,那喀索斯同他的伙伴走散了,他高声喊道:

“有谁在这里?”

厄科应声道:“在这里!”

那喀索斯四下望望,不见人影,便又喊道:“你过来!”

厄科又应声道:“过来!”

那喀索斯回头望望,仍不见人影,便大声说道:“你为什么躲避我?”

厄科又应道:“躲避我?”

那喀索斯一定要见见这个同他说话的人,便说道:“让我们在这里相会吧!”厄科心里乐得什么似的,她一面回应说:“相会吧!”一面急忙的从林子里跑出来,一看见那喀索斯,便伸出双臂去拥抱他。

那喀索斯大吃一惊,一面连连后退,一面高呼:“放开手!我如果接受你的爱,还不如早死的好!”

厄科轻轻的说到:“不如早死的好!”说完,便羞得满脸绯红,飞快逃入林中。

从此以后,她整天藏在山洞和峡谷里,不再与人来往,忧伤充满她的心,她一天天憔悴下去,可作为一个神女她是不会死的,她的声音永远留在山谷里,不断的回应着人们的呼唤,重复着最后几个字“厄科”的意思就是“回声”。

那喀索斯不仅对厄科这样冷淡,他对所有的神女都很冷淡。他拒绝了所有向他求爱的神女。于是神女们举手向众神祈祷说:“但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命运女神涅墨西斯听见了这个祷告,便答应了她们。

有一天,那喀索斯又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这湖水还没有一个牧羊人发现过,所以不曾有一只山羊饮用过,不曾有一只野兽游玩过,也从没有一只鸟雀飞掠过。湖面上没有一枝枯枝或败叶。湖的四周长满了绿茵茵的细草,高大的岩石遮蔽着太阳的光和热。那喀索斯觉得有些累,又热又渴,便来到湖边,低下身去准备喝几口清凉的水。突然他看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这影子是那么美丽:一双明亮的慧眼,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不大不小的朱唇,妩媚的面容,真如出水的芙蓉一般。

他想这一定是水中的神女在向他窥视。他心中喜悦,竟然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他想伸手去拥抱水中的情人,当他的手一触到水面,那影子便悄然不见了。他用嘴去吻一吻他的朱唇,当他的嘴一接触水面,水面便化作一片漪涟。过了好一会儿,那水中的神女才又重新出现。

他这样在湖边流连,频频望着湖中的影子,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饿。他站得远,她也站得远;他站得近,她也站得近。只要他一想要碰碰她,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得站在湖边,望着自己的影子,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不吃也不喝,痛苦异常。他面颊上的红润消褪了,他的青春活力枯竭了。他轻轻地倒在地上,头枕着岸边的嫩草,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被人赞赏,又被他自己深深地爱着的眼睛。神女们闻讯赶来悼念他。她们发自内心的深深悲痛感动了宙斯。几天后,在湖边的草丛中,在那喀索斯倒下的地方,长出一株株娇黄的水仙花,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在扁扁的,细长的绿叶的映衬下,在白色的花瓣中央装点着金**的花蕊。它斜生在岸旁,在晶莹的湖水里清晰地映照出它美丽的影子。它就是那喀索斯的化身,是宙斯为了抚慰那些深情的神女们而创造出来的。今天,在希腊,水仙花就叫那喀索斯。

反正爱情流传的久的,多是悲剧。影视作品就不多说。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自己就是个活例子。她和丈夫本来非常恩爱,硬是被当时的党派之争活活拆散,夫妻两人简直饱尝相思之苦。

她的词里,多数都是对爱情的抒发《如梦令》《浣溪沙》《醉花阴》《蝶恋花》《一剪梅》《念奴娇》《声声慢》出名的很多。

白居易的《长恨歌》结尾两句来结束,“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注:虽然诗里对唐玄宗的荒*做了严辞,仍然还是歌颂他和杨贵妃的爱情。)

国外作品里,也很多,那些古中文我就不多说了。具体我也没有找到诗歌里人物的原形,方正就是哪个哪个爱情故事。

还有徐志摩,自己本身就是一情圣,所以他自己的诗里面看得到些自身的影子。还有舒婷,《致橡树》就是精品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喜剧类型,我暂时还没有找到相关的具有典型代表人物原形的作品,

这里就不说了。

音乐类里,爱情的也很多,不知道你说哪方面。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还是流行的作品?

绘画类,这里我说下毕加索。也是典型的情圣,这也造就了他的作品中对爱情和母性的特别意境。他个人作品太多了,《阿维尼翁姑娘》《我的美人》《弹曼陀林的姑娘》《绿衣妇女》《格尔尼卡》《梦》等,都是与爱情相关的作品。《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每当画家拥有一份新的爱情,他的画风都会为之一变,而这个阶段他相当喜欢明快、对比强烈的颜色,技法上则是平面化与立体化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梦》就是他一次感情经历的写照。就在1927年初毕加索与德雷莎在火车站相遇。《梦》大部分对德雷莎的肖像画和线描都充满性感。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参考资料毕加索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95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随机推荐

  •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吗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可以搭配使用,但不提议调在一起用,因为分子大小不一样,混着用容易影响精华或乳液的吸收效果,最好是分开来用,且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顺序,而不要为了省时间将各种护肤品调到一起往脸上抹。需要先用精华后用

    2024-04-15
    50100
  • 妮维雅是皂类洗面奶嘛?

    清洁皮肤怎么能离开了洗面奶呢!当然了,女性在选择洗面奶的时候也会考虑很多的问题,那么全球洗面奶排行榜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玉兰油小白瓶玉兰油小白瓶烟酰胺的含量比pro-x方程式小白瓶高,用了都有提亮效果,而且用来有一定的淡化新痘印

    2024-04-15
    34300
  •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如下:1、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产品以植物提取精华为基础,除了具有相当的保湿、锁水功能外,天然食品级成分也让人觉得很安心。2、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膏这款玫瑰润唇膏可以说是他家的网红产品了,主打成分自然是凡

    2024-04-15
    32400
  • 哪款有美白功效

    哪款精华有美白功效  哪款精华有美白功效,如今社会主流审美就是除了注重漂亮的脸以外,还很注重整体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否亮眼,比如说身材苗条匀称与首饰服饰搭配 的和谐,以及皮肤的保养护理,接下来一起看看哪款精

    2024-04-15
    37700
  • 怎样在网上找到靠谱的化妆品OEM代加工厂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以前大家获取资讯很多情况都需要亲自出马,现在只需要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了如指掌了。对于需要寻找化妆品OEM的品牌方来说,只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同样也能更快地找到

    2024-04-15
    422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为价格区别、外观区别、功效区别、适用人群不同、效果区别。1、成分区别:神仙水是由半乳糖酵母的发酵物过滤液组成,除了丁二醇和其它润肤成份之外,没有其它有效成份。清莹露是用水做溶剂,加入了酵母、甘油、适量的乳化剂和酸类,水杨

    2024-04-15
    27700
  •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精华以后用吗?之后再使用面霜吗?还是不需要再用面霜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在精华液之后使用的,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涂或不涂面霜。希思黎的护肤品使用顺序如下:一、赋活水润保湿精华:1、一滴精华,对抗肌肤缺水源头;轻盈质地,作为日常美肤第一步,从造水、促进水分循环及储水三大关键步骤,帮助强化肌

    2024-04-15
    3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