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肠粘膜脱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身体状况,需要尽快治疗。如果发现狗狗拉出肠粘膜,首先要带它去兽医那里进行检查。兽医会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狗狗的身体状况并开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狗狗肠粘膜脱落的药物主要包括胃肠道保护剂、抗生素和促肠道黏膜再生药。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狗狗身体的不适,促进其肠粘膜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狗狗的饮食也非常关键。建议给狗狗喂养易消化、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水分充足,以帮助狗狗恢复肠胃健康。
总之,如果发现狗狗拉出肠粘膜,一定要及时带它去兽医那里进行治疗。同时,平时我们也要注意给狗狗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预防各种可能的健康问题。
病情分析:您好,直肠粘膜松弛一般可以做脱垂粘膜结扎术和pph术,意见建议:手术效果还不错,一般恢复期半个月左右,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术后注意蹲厕不宜时间过久,不能劳累,可以做提肛动作,锻炼肛门功能;
在临床门诊中,鼻炎的主要类型包括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局部常用的药物包括鼻喷剂、鼻腔冲洗剂、保湿的药膏或者油剂,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苍耳子鼻炎滴丸或者抗过敏药物,费用大概在一周100元左右,一般就足够了。如果需要住院,常常要做手术,整体费用就会高很多,因为全麻的费用就需要大概3000元左右,加上手术费、术后用药,大概在10000元左右。根据具体手术的术式不同,手术费用会有所波动。
肛门直肠疾病
一、 概述
1定义:肛门直肠疾病
直肠肛门(肛管)为大肠的下段。直肠位于盆腔,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约15~20cm,前方是膀胱,精囊,前列腺和尿道(女性则为子宫和阴道),后方是骶骨,尾骨。直肠上界解剖学定在第二骶椎下缘,外科学定在骶骨岬水平。直肠下方与肛管相连。为了临床应用方便,常把直肠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12~16cm,中段8~12cm,下段8cm以下;肛管3~4cm。肛管与直肠分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解剖学肛管以点状线为界,另一种是外科肛管,指尾骨尖或前列腺尖水平以下部分,长约3~4cm。
第一节 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
一、临床症状
详询病史,注意其典型症状。无痛性便鲜血是内痔,混合痔,直肠息肉等疾病共有的症状;便鲜血并且伴有肛门剧痛者,多为肛裂;反复较大量出血,有时伴腹部绞痛,可能是Meckel憩室;腹泻伴腥臭粘液血便,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长期腹泻,腹痛伴粘液脓性便,可能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肛门坠胀感多见于内痔、混合痔、肛周脓肿、直肠脱垂;中晚期内痔,混合痔,直肠脱垂,低位直肠息肉,肛乳头瘤可以出现肛门脱垂物,严重的内痔和混合痔可嵌顿于肛门外,导致肿痛甚至发生糜烂,坏死;肛周脓性分泌物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肛门周围潮湿多存在肛周湿症。
二、肛检
肛管直肠指诊是肛肠疾病中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凡有肛肠病史及症状的患者。肛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的病变包括:内痔、肛瘘、直肠息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直肠脱垂、直肠癌、直肠类癌,直肠后壁肿瘤等。
三、纤维结肠镜检查
四、肛肠病X线检查
(一)结肠双对比造影
结肠双对比造影(双重气钡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优质的结肠双对比造影片可以显示出大肠粘膜的细微结构。影像清晰,透明,富有立体感,可显示单发的2-3cm大小的病灶。
(二)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X线检查方法。功能性出口梗阻是指只有在排粪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包括耻骨直肠肌肥厚、粘连、痉挛、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直肠前膨出(直肠前突)、乙状结肠或小肠疝、前压迫、盆底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三)肛周瘘管、窦道造影
肛周瘘管、窦道造影主要是检查是以碘剂显示瘘口、窦道长短、分支、走行方向及距体表的深度。
五、肛门直肠功能检查
(一)结肠转运试验
结肠转运试验是结肠转运缓慢疾病的唯一检查方法,此检查方法对结肠运输性运动缓慢所致的便秘和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排便不能节制的患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便秘的诊断常有助。对先天性巨结肠症和耻管直肠肌肥厚等疾病有一定意义。
(三)盆底肌电图检查
盆底肌电图有助于评价盆底肌肉神经支配情况和分析排便失禁原因。在肌源性肛肠疾病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六、特殊检查
(一)肛管、直肠及结肠超声检查
此法主要应用于大肠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的检查,即肠占位病灶。肛管及直肠内超声检查用作对肛管直肠脓肿的脓腔定位。从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肛管、直肠及结肠CT检查
肛管、直肠及结肠CT检查在大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独特价值。CT不仅能显示管肠内病变,更重要的是可直接观察到肠壁及其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T检查可显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结构形态及其发育情况有特异性,这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三)肛管、直肠及结肠磁共振成像检查
此法对大肠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正确分期以及术后复查有重要诊断价值。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前评价及指导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溃疡性直肠炎
局限性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个亚型,病变只限于直肠而不向上蔓延。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在于范围小和不发生癌变。
本病为距离齿状线15㎝以下的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UC一样虽有环境因素、遗传缺陷及免疫反应异常之说,仍以免疫反应异常为主。与此同时,特别应注意肠道菌群改变、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的抗原模拟和板机的作用。粘膜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降低亦为重要发病因素,可能由一些遗传决定的因素使感染因子或肠腔内抗原物质引起粘膜局部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导致众多的促炎细胞因子的增加,引起炎症的级联反应并逐步放大和慢性化,最终导致肠壁损伤,出现症状。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只表现直肠有些功能紊乱,多属轻型UC的临床表现,虽有反复发作倾向,但亦可是自限性的。由于病变仅位于直肠,故颇具特征性,具下腹痛、便秘、少量出血的直肠炎的三联症。粘膜渗出和出血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有时出血成为主要表现,而有出血性直肠炎之诊断,颇为常见。一般症状较轻,少有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应使用UC的通用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结肠镜表现及活检、X线钡剂灌肠等改变。其中结肠镜具有确诊的价值。由直肠镜所见可确定炎症的程度。Baron等分级见表1。分级对确定疾病严重度及评估转归有重要意义,直肠粘膜活检对诊断常具决定意义。
表1 Baron-Connell-Lennard-Jones分级
级别 结肠镜表现
1 血管纹理清晰,无自发出血或接触性出血
2 粘膜血管粗乱,充血水肿、但无出血
3 粘膜接触性出血
4 粘膜严重出血,自发或接触性
5 明显溃疡形成伴自发性出血
由于直肠粘膜对不同刺激反应有类似之处,因此,应与一些常见的直肠炎症鉴别,如感染性直肠炎、药物所致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结肠炎、孤立性直肠溃疡、痔、肛裂等。
三、治疗
本病治疗与其他UC一样。治疗原则是尽早控制发作、维持缓解、预防复发。由于治疗药物在靶向部位的浓度是有效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因此,在直肠局部用药特别有效。如炎症限于距肛门10cm以内,使用栓剂即可;如超过10cm可予灌肠剂,泡沫剂为宜。如用SASP栓05g每日2次;Pentasa栓剂则每日2次纳肛,也可用中药如锡类散、冰硼散等灌肠。短链脂肪酸为结肠上皮细胞的能源来源,用其灌肠可使炎症减轻,对5-ASA治疗无效者可予一试。有些患者在工作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剧,应尽量避免,或在急性发作时加用安抚剂。本病预后颇佳。
第三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定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系肛肠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最终在肛门附近的体表形成瘘管称为肛瘘。
一、临床表现
初期先形成肛门周围炎症性肿块,轻微疼痛,肛门内部疼痛伴坠胀感。便后疼痛加重,肿胀明显,肿块增大。严重者伴寒战、发热、食欲不振、便秘等。深部脓肿初期的局部症状可不明显,而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较重。
肛周脓肿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化脓性汗腺炎,血栓外痔,畸胎瘤,骶前囊肿合并感染,泌尿生殖器官炎症等。
二、治疗
一经诊断为肛周脓肿,应积极进行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坐浴、肛门局部应用外敷药物或栓剂等。因为肛周脓肿很难治愈,手术治疗是必须的。
第四节 肛门直肠癌
20年来结-直肠癌的病因研究有了重大进展,也发现了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结-直肠癌是多基因、多步骤的致癌过程。国内外资料证实,直肠肛门(肛管)癌占全部大肠癌的571%以上。
一、诊断
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和便频,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便血分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与粪便不混,还常有粘液血便、便秘腹泻交替、排便不尽、粪便变形、肛门疼痛、大便失禁。肛管癌和肛门周围癌常可见肛门外菜花状或溃疡性肿物及腹股沟肿大淋巴结。亦可表现为腹部不适、隐痛和腹胀;贫血、消瘦、乏力、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急性肠梗阻和腹膜炎症状等。
50%~60%的直肠癌可通过肛门指诊确诊,肛管癌100%可通过指诊来确诊。注意有无肛门狭窄,以及肿瘤部位、大小、形态、硬度、活动度、与前列腺及阴道关系。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发现粘膜病变。常见改变充盈缺损、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粘膜破坏、不规则龛影。内窥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的方法。B超多用于判断肠癌与周围脏器关系有否肝、肠、肾、肺转移。超声内镜有助于判断肠癌浸润深度,对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癌胚抗原(CEA)放射免疫测定诊断结肠癌阳性率50%~60%,对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是有一定意义。放射核素脏器显像对大肠癌转移灶显象可分别采用肝、肺、骨、淋巴结显像来做出诊断,以ECT诊断骨转移应用最多,价值最大。CT、MRI检查可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淋巴结或肝等转移。细胞学检查是诊断直肠肛管癌的重要方法,是肿瘤治疗的依据之一。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手术治疗的依据。
二、治疗
直肠肛门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采取外科根治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
对直肠下段癌特别是肛管癌,宜术前放疗,使肿瘤缩小,转移淋巴结消失,减少癌性粘连,降低癌细胞活力,闭合脉管,降低病理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医源性播散,降低复发率。
化疗主要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生物治疗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间接起到治疗肿瘤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白介素-2、免疫核糖核酸、肿瘤坏死因子等。
第五节 直肠类癌
直肠类癌是消化道类癌的常见类型。以往报道直肠类癌的发生率仅次于阑尾及空回肠,但近年报道显示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尽管如此,直肠类癌仍较罕见。
一、临床特点
直肠类癌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具有生长缓慢,病程长的特点,转移极少。1/2~2/3的患者确诊时无症状,多数为其它肠道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少部分患者可以有肛门和直肠部不适、便秘、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肛检常可触及圆形、光滑、可移动、质硬之结节。常于内镜检查时发现。大多数直肠类癌不出现颜面潮红、腹泻等“类癌综合征”的表现,这可能是直肠类癌很少分泌大量5-羟色胺之故。直肠类癌发病年龄高峰为41~70岁,平均52岁。男女发病情况以往认为相等,但近来有报道为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7:1)。
二、诊断
由于大部分直肠类癌缺乏特异性或根本无明显症状,其诊断主要依直肠指诊,内镜和X线检查。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活检标本除HE染色外,可疑病变应行银染及免疫组化检查甚至免疫电镜检查。由于直肠类癌多发生于齿状线上4~13cm肠段内,而其绝大部分位于8cm以下,前壁多见,因此,直肠指诊检查多可触及。如发现圆形,光滑之粘膜下硬结,应警惕本病。内镜及其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内镜下典型表现为粘膜下结节状隆起,直径多小于1cm,质硬,推之常可移动,表面粘膜光滑,颜色较苍白发黄。
三、治疗
直肠类癌潜在恶性程度低,若其直径<2cm多为良性,>2cm者多为恶性。本病处理原则是根据肿物的大小,结合浸润深度以及组织学类型决定切除方式。若肿瘤≤10cm,无超出粘膜下层之浸润,无非典型组织学表现可行内镜下局部切除。若肿瘤>2cm或侵及肌层,应按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若直径为1~2cm,未侵及肌层,可经骶尾部或肛门行局部扩大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块边缘1cm之正常组织。若发生肝转移,应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经肝动脉插管栓塞,介入化疗等。情况允许时也可切除转移灶。
四、验方偏方
验方
复方半莲汤:半枝莲60g,石见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帜壳9g,川朴9g。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本方治疗肠癌20余例,有效率1 00%。
偏方
①瞿麦根汤:鲜根用米泔水洗净,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鲜鹅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总有效率为65%。
先采用保守治疗,但不主张采用峻泻剂和灌肠,而强调三多,多食粗制主食或富含食物纤维的水果蔬菜;多饮水每日总量达2000~3000ml;多活动。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非手术疗效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3类:
经直肠内修补
患者取俯卧位,双下肢下垂45º左右,下腹及耻骨联合部略垫高。可采用腰麻或骶麻。用宽胶布粘贴双侧臀部,向两侧牵开,显露肛门部。常规消毒臀部、肛门及阴道,用手指轻轻扩张肛门,以容纳4~6指为宜。将直角拉钩或S形拉钩伸入肛门内,助手协助暴露直肠前壁。具体手术方法分2种。 直肠指检
1Sehapayah法:在直肠下端,齿线上方05cm处作纵形切口,长约7cm,深达粘膜下层,显露肌层,根据前突的宽度,游离两侧粘膜瓣,为1~2cm。左食指插入阴道内,将阴道后壁向直肠方向顶起,以便于协助压迫止血及防止损伤阴道,然后用2/0铬制肠线缝合,进针点距中张的距离可根据前突程度而定,一般进针点选择在前突的边缘正常组织处可从右侧肛提肌边缘自外向内进针,再从左侧肛提肌边缘毕,用右手食指能触摸出一条垂直而坚固的肌柱。缝合时针尖切勿穿过阴道后壁粘膜,以防发生阴道直肠瘘。最后修正两侧膜瓣,用铬制肠线间断缝合粘膜切口。直肠内置凡士林纱条,从肛门引出。 2Khubchandani法:在齿线处作横切口,工为15~2cm,在切口两端向上各作纵作切口,每侧长约7cm,成“U”字形。游离基底较宽的粘膜肌层瓣(瓣内必须有肌层),粘膜肌层瓣向上分离须超过直肠阴道隔的薄弱处。先做3~4间断横行缝合,横行缝叠松弛的直肠阴道隔;再做2~3针间断垂直缝合,缩短直愮前壁,降低缝合粘膜肌层瓣的张力,促进愈合。切除过多的粘膜,将粘膜肌层瓣边缘与齿线间断缝合,最后间断或连续缝合两侧纵形切口。
经直肠闭式修补(Block)法
根据前突大小,用弯血管钳纵行钳夹直肠粘膜层,再用2/0铬制肠线自下而上连 直肠
续缝合粘膜肌层,直到耻骨联合处。缝合时应下宽上窄,以免在上端形成粘膜瓣影响排粪。该法仅适用于较小的(1~2cm)直肠前突。 经直肠入路修补直肠前突的优点:①方法简便;可同时治疗其他伴随的肛管直肠疾病;②可用局麻完成手术;③更直接接近括约肌上区,能向前折叠耻骨直肠肌,重建肛管直肠角。该法缺点是不同是纠正膀胱突出或阴道后疝,有肛管狭窄者亦不是经肛门修补,合并以上情况者以阴道修补为宜。
直肠内封闭缝合法修补直肠前突
其手术要点是,在直肠前突处行双重连续交锁缝合,将该处直肠粘膜、粘 直肠
膜下组织和肌层缝合一起,消灭直肠前壁囊袋。连续交锁缝合要勒紧,以达到绞窄效果,从而引起粘膜坏死脱落,靠该处粘膜下和肌层组织使创面快速愈合。该类手术适用于中间位直肠前突,特点是快速、简单易行、出血少,不足之处是有时前突封闭不完全,术后可复发。 必须注意,单纯直肠前突较少,多合并有直肠前壁粘膜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等。治疗时应同时治疗合并疾患,否则将影响疗效。另外,需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术前3日口服肠道抗生素,术前2日进软食,手术当日禁食,并清洁灌肠、冲洗阴道。术后继续用抗生素或甲硝唑等预防感染,进流食,保持5~7天不大便。
直肠前突闭合术的手术步骤
手术步骤:行骶裂孔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改折刀位(如伴有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改用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1∶10碘伏原液反复消毒直肠中下段及肛管,指力扩肛达4~6指,生理盐水棉球拭净术野。用肛门拉钩将肛门向两侧及后侧牵开,显露直肠前壁。术者左手食指伸入阴道中探查直肠阴道隔薄弱部位,依据排粪造影及指检判断直肠前突的深度和宽度,用弯血管钳纵行钳夹直肠前壁黏膜,用0号铬制肠线于血管钳钳尖上之直肠黏膜进针,起始部打结自上而下连续锁边缝合,每次进针、拉紧缝线前助手向下适度退出血管钳避免打在血管钳上影响锁边缝合的紧张度,至最后一针进针前缝线末端预留双线长度出针后保持整个锁边缝合紧张,此时助手完全退出血管钳,收紧线并把带针线一端与预留双线打结。每针缝合深度至黏膜下肌层
含义:
肠粘膜指的是肠道的管壁有环形的皱襞,粘膜上面有许多的绒毛,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腺
其开口位于绒毛根部之间,绒毛和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功能以及吸收功能关系密切,肠消化管内含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以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它们参与构成了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
当消化管的黏膜受到抗原的作用后,其黏膜内的淋巴组织随即产生免疫应答并向消化管内分泌免疫球蛋白,以抵御消化管内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抗原物质的侵入。从而使肠黏膜具有免疫作用。
扩展资料:
肠黏膜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流感患者除有咳嗽、发热、头疼等主要症状外,还时常会伴随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类似肠胃炎的症状,但其中的致病机制尚不明了。
田志刚研究组通过给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在引起呼吸道黏膜免疫损伤的同时,还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而对不属于黏膜组织的肝脏和肾脏却没有影响。
在小鼠流感疾病发生过程中,肠道黏膜中有大量促炎症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聚集,遏制Th17细胞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7A(一种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显著减轻肠道炎症损伤的程度;
同时,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在流感疾病发生过程中也发生了改变,采用抗生素清除肠道细菌,能够显著地抑制Th17细胞的聚集并减轻肠道炎症损伤,这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Th17细胞的产生之间存在联系。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被流感病毒激活的肺脏辅助性T淋巴细胞1在趋化因子(能够吸引淋巴细胞移行的物质)的诱导下,特定地向肠道组织发生迁移,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继而通过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5(IL-15),最终促进Th17细胞的产生。
人民网-流感可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
建议:考虑平时感觉肛门那总有东西在那堵着,排便有点不畅,排粪照影提示直肠粘膜松弛,综合分析直肠粘膜脱垂或套叠(轻度)可能,建议1,做早晚收腹、提肛运动;2,建立排便反射,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3,补充维生素、纤维素饮食,少进刺激性食物;4,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不佳可考虑PPH、注射术、直肠粘膜套扎等微创手术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