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可能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可是到底该如何让治愈内心的伤痛,却是一个难题。
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到底该如何修复自己的内心,也根据他们日后的生活经历来判定。如果能够遇到良人,得以回归正常的生活,那么,内心的修复则是由另一半一手挑起的。但如果日后的生活依旧一塌糊涂,那么他们的内心便难以得到修复的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中度过,始终无法释怀,无法解脱,无法将其将自己从原生家庭的漩涡中抽身。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指从小在父母的各种不合理的对待,不管是言语还是行为上造成了一些心理压力和心理阴影,诸如重男轻女,再比如从小的精神压迫等等。这些伤害很多父母无法反思和体会,因为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认为这是一种常态,是非常理所当然的言行举止,甚至会认为孩子有被伤害的心理,完全是无理取闹,是无病呻吟。而作为子女而言,长期的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认知产生扭曲。
想要修复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内心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从小到大的心理阴影终究难以消除,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这种情绪不管。首先,我们可以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安全的距离内将自己隔离开来,不要再次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和涂毒。其次,多读有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内心的苦楚,同时可以向身边的好友倾诉,不要一味的将愤懑留在心中。
最后,努力的积极的生活,为自己制定更加美好的目标,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断亲治愈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没有固定的回答,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
1可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对于家庭暴力、虐待等情况,断亲可以切断伤害途径,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愈合。
2 可以摆脱不良影响。在家庭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断亲可以摆脱其对个人成长的不利影响,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修复。
3 但无法抹除记忆的伤痛。家庭带来的创伤和记忆不会随着断亲而消失,它们可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和人格发展。
4 失去家庭支持的风险。即便原生家庭有问题,但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其提供的各种支持在生活中依然重要。断亲可能失去这部分支持,带来的影响需要评估。
5 可能面临的孤独与失落。与家人断绝联系会带来强烈的心理落差,造成的孤独感可能难以填补。这也是许多人即便遭受家庭伤害但仍难以彻底断亲的原因。
所以,断亲对治愈不幸家庭的影响是双刃剑。它可以阻断进一步伤害,摆脱不良影响,但无法抹除过往伤痛,也可能带来其他心理难题。能否彻底治愈需要个体状况具体分析。很多人也选择与家人保持适当距离,而非绝对断亲,这可能是更加渐进的解决之道。
因此,断亲并不一定能彻底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与阴影。它更像是一种止血的方法,能变相改善情况,但然后还需要其他治疗手段,包括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来真正愈合创伤,走出阴影重建生活。
断亲是指一个人主动或被迫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断绝联系。这种做法通常是因为原生家庭中存在严重的冲突、虐待、忽视、侵犯等问题,导致个人无法忍受或寻求到解决办法。断亲的目的是通过切断与家庭成员的联系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然而,是否断亲能治愈原生家庭的不幸,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会从断亲中获得解脱和自由,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断亲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
解脱心理负担:断亲可以使个人从原生家庭的负面情感和压力中解脱出来,避免长期的精神和情感伤害。
重塑自我:断亲可以让个人更好地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寻求帮助:断亲可以促使个人寻求其他形式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但是,断亲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
孤独感:断亲会让个人失去原生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可能会导致孤独感和失落感。
内疚感:断亲可能会让个人感到内疚和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心理问题:断亲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基于以上的观点,断亲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它可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我建议个人在考虑是否要断亲之前,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从而做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决定。如果你决定断亲,那么你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你的情感和行为,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觉察
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最令你难受的不是伤口本身的痛楚,难受的是你找不到那个伤口,一切别扭极了。
所有的不幸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感觉痛苦极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一对夫妻他们总是吵架,他们知道因为吵架他们不幸福,因为一些事情意见不同,但根源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他们感觉莫名其妙,他们除了争吵别无他法,而争吵只会加剧不幸。
所以,首先你要察觉到“看不见的创伤”。当你们总是在争吵时,你要找到你们争吵次数最多的那个点,你要找到让你很容易感到愤怒的那件事,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如此愤怒,对方戳痛你的点究竟是什么。
当你感到不幸福、感到痛苦时,不要仅仅沉溺于情绪之中,学会察觉深层次原因。
二、接纳
接纳就是敢于正视并接受“创伤”的存在,接受自己是一个受伤的人,而不是血流不止还要逞英雄上阵杀敌,最后只会血流而亡。
当你接受了自己的脆弱,你才能够变坚强,当你变坚强后你才能拥有面对苦难伤痛的能力。因为只有接纳了已受伤的事实,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你要学着理直气壮一点,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对外表不自信的人,那又怎样呢。比起自以为穿着世界上最好看的新衣服,实际上却光屁股的皇帝,我至少是那个诚实的小孩。
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勇气,绝大多数人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学会接纳。
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去接纳的是你在意的、造成你创伤的那件事,你不够自信的那部分,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不好的人,你只是有一些不够自信的地方。
三、面对
当你看到创伤并且接纳这个伤痕累累的自己时,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具体的问题。那接下来你就可以一步步地淡化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
1当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是由“创伤”引发时,有意识地制止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及时喊“停”,告诉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并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足够好,没那么容易被戳痛。
2及时阻止情绪爆发并不意味着把气憋回心里,一定要将情绪释放出去。可以连续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情绪也会渐渐消失。或者马上回房间将自己关起来用力砸枕头,把情绪发泄出去。
3当成功制止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爆发后进行自我肯定,加强自信,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变得更好,我正在慢慢变好。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建立自信,增加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越自信,被中伤的可能性就越小。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创伤已经存在,但身而为人,我们始终拥有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原生家庭不是自己不够好的借口,因为你真的可以变得更好,并且创建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可能会给人带来的两种极端伤害,一种伤害是人格失调,另一种伤害是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没有发展出他自己的人格,带着父母教导的行事方式跟限制性信念和这个社会打交道的时候,他会因受挫而导致更大的心理创伤。
解开原生家庭的伤疤,目的不是为了要怪罪父母,而是从这些已经形成的伤痛中,承认自己的过去,承认父母的不足与局限,也承认你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接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它塑造我们的个性,影响我们的人格成长。亲密关系,情绪互动,甚至我们在恋爱中和婚姻中也在不知不觉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是伴随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能追溯到痕迹。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甚至一生来说,极为重要。
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痕迹或印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未能被满足的需要,长大后,会在亲密关系中加倍讨回;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伤害,长大后,会在亲密关系中复制。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了困境,也常常会从原生家庭上寻求答案,剖析根源。
不少人总结:
来自家庭的“爱暴力”,才是影响我们这代人敏感、胆怯、自卑、多疑等大多数负面性格的重要因素。
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亲子关系,尝试着从原生家庭寻找性格的起点。如果说一定要给出什么降低伤害的建议,那么,第一个建议就是发自内心地给以孩子爱和祝福。
美国精神分析大师霍妮这样写过:
孩子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忍受一般所谓的创伤,比如突然的断奶、偶尔的打骂、性的体验等,只要他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被人爱,被人需要。不用说,孩子完全能够敏锐地感觉出这种爱是否真诚,他绝不会被任何虚伪的表示所欺骗。
这样真诚的爱,任何时候都不迟。
第二个建议:就是做父母的,要懂得觉察和直视自身的问题。当我们真的勇于直视,创伤它反倒会结疤,会开花。
我们长大的过程,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创伤。
绝大部分创伤,并不会困扰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被淡忘在时光里。
少数创伤,会化作我们心中的隐痛。但,它们也并非是绝对糟糕的东西。
那么多童年过得不快乐的人,正因为自己早年经受过了创伤,才能够对他人真正地感同身受。他们后来成为了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
那些在表达上有这样那样欠缺或限制的人,正因为情绪情感压抑的体验太深刻,于是把这些体验写成诗,唱成歌。他们后来就成了诗人,以及歌者。
创伤是痛苦的,但也可能成为独特的天赋和财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觉察它,承认它,面对它,表达它。
去跟自己信赖的人表达,去用文字或艺术的方式表达,或去跟专业的心理医生表达。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深远地、沉重的、无可奈何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对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我们是不是只能抱怨父母的不称职?只能怨恨命运的不公、或者内心始终充满愤懑,陷在宿命论的悲观里,怨天尤人,在痛苦的深渊里无法自拔、无法解脱?不是的,一味的自怨自艾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会终其一生都无法逃离原生家庭的不幸,甚至有可能将这样的不幸传至下一代,让这样的悲剧在下一代人身上上演。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运,它会成为你一生的治愈。若是你说过原生家庭的伤害,很难治愈,很难忘记,要做到原谅,可能很难,但至少要学着放下,还是期望你,能为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后半生。
那我后来是怎么疗愈的呢?一个是我先生的出现我真的很感恩他真的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接纳我包容我的那种矫情啊造作啊敏感呢,所以伴侣一定要找好,因为对方的性格会成为你的精神面貌,那如果说你生活里还没有这样一个人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对自己越来越自信,就这种自信它不再是架构在我的先生,或者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他喜不喜欢我上面,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当我讲课的时候,我是发光的,特别美,我特别喜欢自己,这个就成为了我的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每个人在成年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烙印,但如何对待以及发展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慢慢放下那样不堪的过往,寻找新的自己,爱自己,慢慢地治愈自己,终有一天,我们终会凤凰涅磐,成就一个新的自我。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即使成年,有些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能从父母身上找到相似的痕迹。生长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温暖可亲,当然很好,可是,如果生长在不幸的家庭,带着满身的伤痕,又该如何疗愈,走出伤痛呢?
试问:原生家庭带来的痛真的抹不掉吗?
答案:是的,原生家庭带来的痛真的抹不掉,原生家庭带来的痛一辈子存在我们的心底,在特定的时间人物事件会出来。原生家庭经历的事情会伴随人一生,也很难释怀,那怎么才能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呢?
· 远离伤害我们的环境
俗话说:睹物思人,同样如此,在一些相似的环境会让我们想起过去的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幸,使我们困在过去没有办法割舍,那就想办法远离你被伤害的环境。就像我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不回去,偶尔给他们打打钱就好,打电话快要吵架的时候直接挂断就好,哪有那么多的舍己为人,我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我只想过好我自己。
· 停止思考,安静下来
我们不要思考经历的原生家庭伤痛如何摆脱,越是想要摆脱越不能摆脱,我们不要去想理由为他人开脱,多爱自己一点,既然经历了,那么总有一些教训和经验,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停下来,安安静静的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要刻意的寻找解决办法,有些事情,看着看着就淡了,就像生命,流失于你不知道的时间里。
· 拒绝接触相似的事情和人
我们会在不同的年纪反复爱上相似的人,痛苦亦如此;如果有些事、有些人让你产生了相似伤害的感觉,远离他们。人生须臾几十年,真没必要为难自己,我们的生命有限,珍惜当下,过好自己,享受现在的生活就好。
· 多读书,多学习。
读书学习可以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我们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家庭,而是更多地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去探索世界上我们不知道的人和物。父母给不了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我们自己的学习,我们都可以自己学到。
世界上没有多少完美的家庭和父母,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逃离原生家庭,让我们以后和以后自己的孩子不要经历另一个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对个人的成长、个性和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于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带着这些心理创伤一生,所以学会如何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对我们的健康与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剧《后浪》里的赵力权,在考完大学就被家里催着找编制,理由竟然是说“可以把弟弟带出来,还得把父母甚至一群亲戚也接到城市里”。
等找到了工作家里父母就等着要钱,养弟弟上学,连养活自己都费劲,还要扛上家庭的重担。
最新剧情中,端午节父母要去看赵力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不情愿,可是父母依然坚持。
剧中的这对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压力剧增,身心疲惫。
其实赵力权的经历算是现实中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孤身在城里打拼,但依然逃不过被父母“啃小”逼着找工作补贴家用,突然就理解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会开始“断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