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兰[兰、阑、栏、斓,读音作lán(ㄌ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的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东二十五公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①鲜卑族拓拔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②拓拔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③拓拔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④拓拔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第八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②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②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第十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 ,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 人物志·元》中记载, 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
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七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名兰,遂以兰为氏。
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 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二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兰氏人口总数在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二百六十六位。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兰氏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氏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兰氏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氏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
唐朝时期有涪州人(今重庆涪陵区)兰冲虚。证明在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氏人活动的身影。兰氏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
宋、元之际,兰氏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元朝末期,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氏繁衍得较为兴盛。
明朝初期,山西兰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
清朝暑期,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氏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氏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
如今,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四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
“中山”、“平水”、“东莞”等。
五历史名人:
兰澍华:(公元1933~今),宁夏银川人。著名电力设计专家。
兰刚认:(公元1935~今),香港人。著名五官医学专家。主任医师。香港国际传统医学会理事,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
兰 光:(公元1935~今),原名栾光普;吉林东丰人。著名现代作家。解放前在东丰县读小学。
兰刚认:(公元1935~今),山西稷山人。著名妇幼保健专家。山西省稷山县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兰旭琳:(公元1937~今),壮族,原名兰芝任;广西都安人。著名电气专家。
兰秀统:(公元1939~今),壮族;广西来宾人。著名劳资工作者。
兰惠源:(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玉璧:(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林业工作者。
兰 海:(公元1944~今),原名兰祥礼,生庆人。著名机械技术革新者。
兰彩风:(公元1944~今),陕西千阳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兰德林:(公元1944~今),辽宁锦县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佩芳:(公元1944~今),女,辽宁鞍山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凤林:(公元1946~今),辽宁阜新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兰宗仁:(公元1947~今),安徽利辛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俊官:(公元1947~今),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学良:(公元1948~今),四川泸县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生强:(公元1949~今), ;内蒙古和林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 廷:(公元1949~今),吉林挑南人。著名地方企业家。
兰洪英:(公元1953~今),女,河北蔚县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武吉:(公元1953~今),壮族。著名中医医师。
兰汝维:(公元1954~今),壮族,贵州安顺普定人。著名乡村医生。
兰 忠:(公元1955~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地方房管工作者。
兰存贵:(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内蒙古察右前旗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风雨:(公元1955~今),河北玉田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坤祥:(公元1957~今),蒙古族;内蒙古多伦人。著名建筑工作者。
兰祥义:(公元1958~今),四川富顺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彩苹:(公元1959~今),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兰 侠:(公元1960~今),1960年7月生,天津人。著名中国人民 工程专家。
兰 毅:(公元1962~今),蒙古族;内蒙古和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 风:(公元1964~今),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中国人民 军医工作者。
兰云军:(公元1964~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教育家。
兰林华:(公元1933~今),河南洛阳人。著名中医医生
兰国永:(公元1963~今),祖籍河南,著名中医师 陕西铜川脉管炎专科医院院长 市政协委员 印台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兰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四大姓(即呼延、须卜(卜)、乔、兰)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属河南)。公元前三七五年郑为韩所灭。兰姓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姓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兰姓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姓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唐有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兰冲虚。所有这些史实证明,今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姓人活动的身影。兰姓郡望(郡望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有中山、东莞、汝南,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兰姓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宋元之际,兰姓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元末,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姓繁衍得较为兴盛。明初,山西兰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清初,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姓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姓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如今,兰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姓约占全国汉族兰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
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中山”、“平水”、“东莞”等。�
宗族特征 1、兰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大于南。2、兰姓来源庞杂,但无论出自何支,均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一员。3、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兰姓与蓝姓混为一谈,即把兰字作为蓝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兰姓与蓝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
名人精粹 兰殊:十六国时前秦人。原为苻洛手下将领。在苻洛举兵攻打苻坚时,兵败被俘,苻坚将其赦免,并任命为将军。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南朝梁将领。初授东宫直阁,后因屡立战功升任衡州刺史。在任期间有惠政,甚得民心。后进号平南将军,封曲江县公。任广州刺史时,被前刺史于食中下药毒死,年仅四十二岁。兰夏礼:兰钦子,南朝梁将领。侯景之乱时,叛军至历阳,其率部长途奔袭景军,战败而死。兰冲虚:涪州(今重庆涪陵)人,唐代道士。居静思观修道,据传于中宗神龙元年得道仙去。兰宗周:唐代地理学家,著有《水气略》。兰以权:字世衡,湖广襄阳(今属湖北)人,明初官吏。洪武初以才学选授中书省照磨。后受太祖朱元璋之命前往广西左、右江地区,安抚少数族民,因功升为礼部员外郎,累官至应天府尹。其博学能诗,为人端谨。兰国征:陕西中部人,明代官吏。以明经官乾州训导,后升榆林卫教授。洁身自好,不受生徒馈赠。乐于助人,曾于岁饥时把自己俸米分给诸生之贫者。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和光道人。云南嵩阳人,明代学者、医药学家。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精于医药。曾以方略帮助兵部尚书王骥攻麓川。后淡于仕途,居住民间著书。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兰隐君集》、《医门摩要》等。其中《滇南本草》为现存较早,且较完备之地方本草。兰玉:直隶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三名。兰第锡:字庞章,山西吉州(今吉县)人,清代官吏、水利家。乾隆十五年举人,官凤台(今山西晋城市)教谕,累擢河东河道总督,后调任江南河道总督,加兵部侍郎。任内一直致力于防洪治水,曾于河南、江苏等地抢修黄河护堤。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负责堵塞江苏丰县曲家庄六堡黄河决口,昼夜守候工地。其治水勤奋妥贴,为官清廉,后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兰芝堂:一作兰之堂。四川郫县人,清乾隆十七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九名。兰庭辉:福建上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一九一三年,死于一九八三年。一九六一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兰敏:天津人。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曾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调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培珍:山西原平人,少儿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一九六零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兰[兰、阑、栏、斓,读音作lán(ㄌ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的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东二十五公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①鲜卑族拓拔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②拓拔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③拓拔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④拓拔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第八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②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②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第十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回族人物志·元》中记载,回族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
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七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名兰,遂以兰为氏。
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回族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二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兰氏人口总数在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二百六十六位。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兰氏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氏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兰氏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氏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
唐朝时期有涪州人(今重庆涪陵区)兰冲虚。证明在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氏人活动的身影。兰氏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
宋、元之际,兰氏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元朝末期,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氏繁衍得较为兴盛。
明朝初期,山西兰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
清朝暑期,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氏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氏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
如今,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四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
“中山”、“平水”、“东莞”等。
五历史名人:
兰澍华:(公元1933~今),宁夏银川人。著名电力设计专家。
兰刚认:(公元1935~今),香港人。著名五官医学专家。主任医师。香港国际传统医学会理事,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
兰 光:(公元1935~今),原名栾光普;吉林东丰人。著名现代作家。解放前在东丰县读小学。
兰刚认:(公元1935~今),山西稷山人。著名妇幼保健专家。山西省稷山县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兰旭琳:(公元1937~今),壮族,原名兰芝任;广西都安人。著名电气专家。
兰秀统:(公元1939~今),壮族;广西来宾人。著名劳资工作者。
兰惠源:(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玉璧:(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林业工作者。
兰 海:(公元1944~今),原名兰祥礼,生庆人。著名机械技术革新者。
兰彩风:(公元1944~今),陕西千阳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兰德林:(公元1944~今),辽宁锦县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佩芳:(公元1944~今),女,辽宁鞍山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凤林:(公元1946~今),辽宁阜新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兰宗仁:(公元1947~今),安徽利辛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俊官:(公元1947~今),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学良:(公元1948~今),四川泸县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生强:(公元1949~今),回族;内蒙古和林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 廷:(公元1949~今),吉林挑南人。著名地方企业家。
兰洪英:(公元1953~今),女,河北蔚县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武吉:(公元1953~今),壮族。著名中医医师。
兰汝维:(公元1954~今),壮族,贵州安顺普定人。著名乡村医生。
兰 忠:(公元1955~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地方房管工作者。
兰存贵:(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内蒙古察右前旗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风雨:(公元1955~今),河北玉田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坤祥:(公元1957~今),蒙古族;内蒙古多伦人。著名建筑工作者。
兰祥义:(公元1958~今),四川富顺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彩苹:(公元1959~今),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兰 侠:(公元1960~今),1960年7月生,天津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专家。
兰 毅:(公元1962~今),蒙古族;内蒙古和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 风:(公元1964~今),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工作者。
兰云军:(公元1964~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教育家。
兰林华:(公元1933~今),河南洛阳人。著名中医医生
兰国永:(公元1963~今),祖籍河南,著名中医师 陕西铜川脉管炎专科医院院长 市政协委员 印台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转自911chacom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兰[兰、阑、栏、斓,读音作lán(ㄌ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的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东二十五公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①鲜卑族拓拔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②拓拔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③拓拔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④拓拔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第八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②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②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第十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回族人物志·元》中记载,回族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
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七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名兰,遂以兰为氏。
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回族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二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兰氏人口总数在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二百六十六位。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兰氏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氏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兰氏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氏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
唐朝时期有涪州人(今重庆涪陵区)兰冲虚。证明在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氏人活动的身影。兰氏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
宋、元之际,兰氏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元朝末期,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氏繁衍得较为兴盛。
明朝初期,山西兰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
清朝暑期,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氏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氏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
如今,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四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
“中山”、“平水”、“东莞”等。
五历史名人:
兰澍华:(公元1933~今),宁夏银川人。著名电力设计专家。
兰刚认:(公元1935~今),香港人。著名五官医学专家。主任医师。香港国际传统医学会理事,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
兰 光:(公元1935~今),原名栾光普;吉林东丰人。著名现代作家。解放前在东丰县读小学。
兰刚认:(公元1935~今),山西稷山人。著名妇幼保健专家。山西省稷山县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兰旭琳:(公元1937~今),壮族,原名兰芝任;广西都安人。著名电气专家。
兰秀统:(公元1939~今),壮族;广西来宾人。著名劳资工作者。
兰惠源:(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玉璧:(公元1939~今),山西山阴人。著名林业工作者。
兰 海:(公元1944~今),原名兰祥礼,生庆人。著名机械技术革新者。
兰彩风:(公元1944~今),陕西千阳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兰德林:(公元1944~今),辽宁锦县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佩芳:(公元1944~今),女,辽宁鞍山人。著名财经工作者。
兰凤林:(公元1946~今),辽宁阜新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兰宗仁:(公元1947~今),安徽利辛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俊官:(公元1947~今),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学良:(公元1948~今),四川泸县人。著名中医主任医师。
兰生强:(公元1949~今),回族;内蒙古和林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 廷:(公元1949~今),吉林挑南人。著名地方企业家。
兰洪英:(公元1953~今),女,河北蔚县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武吉:(公元1953~今),壮族。著名中医医师。
兰汝维:(公元1954~今),壮族,贵州安顺普定人。著名乡村医生。
兰 忠:(公元1955~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地方房管工作者。
兰存贵:(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内蒙古察右前旗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风雨:(公元1955~今),河北玉田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兰坤祥:(公元1957~今),蒙古族;内蒙古多伦人。著名建筑工作者。
兰祥义:(公元1958~今),四川富顺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彩苹:(公元1959~今),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兰 侠:(公元1960~今),1960年7月生,天津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专家。
兰 毅:(公元1962~今),蒙古族;内蒙古和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兰 风:(公元1964~今),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工作者。
兰云军:(公元1964~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教育家。
兰林华:(公元1933~今),河南洛阳人。著名中医医生
兰国永:(公元1963~今),祖籍河南,著名中医师 陕西铜川脉管炎专科医院院长 市政协委员 印台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