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位住在重庆的美国记者如此看待重庆人:“1931年至1941年,重庆的脉搏里跳动着战时全民族的力量。”这个记者叫白修德,这句话出自他的书籍《中国的惊雷》。
大约70年后,一位中国媒体人在采访抗战历史时,这样评价重庆:“重庆人特别了不起……炸不毁重庆,就没法摧毁这个民族。”这个人是崔永元,这话是他制作纪录片《我的抗战》时所说。
是的,抗战把整个中华民族凝聚成一股绳。而重庆和重庆人,则是让绳子绝不会散开的那个绳结。现在,来看看普通重庆市民的抗战故事吧。
三峡博物馆重开抗战展厅
展厅重新规划陈设了“战时首都”、“统战舞台”、“东方堡垒”、“不屈之城”、“胜利之城”五大展区,通过300余件文物及数百幅老照片,向市民讲述这段重庆的抗战历史,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公开。
进入防空洞需要用通行证
“大轰炸”时期,要想进入防空洞躲避需要“通行证”。本次展览中,王安娜使用过的“防空洞出入证”首次现身。她是来自德国的著名反法西斯女战士。
王安娜是第一位获得中国人民 军衔的外国女性。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助理管理员黄河说,在抗战期间,王安娜曾协助宋庆龄、邓颖超在云南往重庆运送军火。并多次利用她的德国人身份,掩护中国士兵逃脱敌人“虎口”。
展柜中的“防空洞出入证”保存完好,上面除了贴有王安娜的照片,还有身份、日期等信息。
当时,还有多种进出防空洞的证件,有票据形式、徽章、臂章,还有纸条形式的防空洞出入证件。
当时进入防空洞为何要用“通行证”?黄河说,这是为了市民更有秩序地躲避轰炸。而王安娜的出入证规格较高,配给有一定身份的人士。
重庆大轰炸摄影册
1940年到1943年,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著名新闻纪录**摄影师程默,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任联络员,同时兼任中国**制片厂摄影师,也是重庆卫戌司令部空袭救护委员会的摄影顾问。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程默在1941年集中拍摄的《重庆大轰炸》摄影册。
黄河说,这本摄影册是程默在25岁时拍摄的。我们看到,这本用旧式穿绳法装订的硬皮面相册里,虽然很多照片已泛黄,但基本保存完好,照片上用毛笔小楷标注了拍摄时间、地点以及日本飞机轰炸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珍贵的照片成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有力证据。
“抗战必胜募捐专用箱”
本次展览中,有个“抗战必胜募捐专用箱”是第一次公开展出。黄河说,这是用一个化妆盒改装而成的,从化妆盒的质地来看,应该是当时重庆的一个名媛用过的。
“这个募捐箱可以说是重庆人民全民抗日的最好写照。”黄河说,哪怕是重庆大轰炸最严重的时期,重庆人也一点没退缩。
当时重庆有很多募捐活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支持抗战。1939年3月,中国空军出版社发起义卖购买义卖号飞机充实国防。当月,重庆各界献金170多万元。
之后的1940年,重庆还发起筹献剧人号、记者号、中学生号等一元献机运动。
1940年,全国春礼劳军运动,重庆市民踊跃捐款,先后献代金60多万元,并有大量礼品,其他各省市共献代金仅20多万,重庆占了全国总数的75%……
黄河说,当时,重庆的房屋是木质的,日军开始轰炸后,不少主要街道房屋被烧为灰烬。很快,重庆人民掌握了利用城内崖石间大山洞防空袭的技巧。
为生产抗战急需物资,很多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敌军飞机在天上盘旋,地下工厂照样生产。厂房被炸了,就在山洞、隧道里建临时厂房。
传统样式的奁常被人视为工艺品收藏。中国古代的奁多用漆木或陶制成,战国至唐朝、宋朝年间以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常见,大多分层,后来发展成为可以开合的梳妆镜匣。由于奁在中国古代常用作女子出嫁时的嫁妆,所以“奁”和“妆奁”也常用来借代嫁妆。
梳妆箱即“官皮箱”,南方俗称“梳妆箱”。是一种体量较少制作较精美的小型庋具,是从宋代的镜箱演进出来的,它上有开盖,盖下约有10厘米深的空间,可以放镜子,古代用铜镜,里画有支架。再下有抽屉,往往是三层,抽屉前有门两扇,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使门不能打开。最下是底座,是古时的梳妆用具。
镜奁即“镜箱”,盛放梳妆用具的匣子。又称“镜匣”、“妆奁”,也指装着镜子的梳妆匝。见“镜籢”。
《急就篇》卷三:“镜籢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 注:“镜籢,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绝,瑶台倾兮镜匳空。”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镜籢屑桂,阆鷁搴蓉。”
庾信 《镜赋》:“暂设粧奁,还抽镜屉。”
白行简 《李娃传》:“帏幙帘榻,焕然夺目;粧奁衾枕,亦皆侈丽。”
刘禹锡 《泰娘歌》:“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鑪侧倾寒灰。”
徐照 《清平乐》词:“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寳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匳衣服在此。”
《红楼梦》第四二回:“﹝黛玉﹞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妆匣凄馀粉,薰炉灭旧烟。”
《世说新语·巧艺》有“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李商隐在《骄儿诗》中说:“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另有王易简句:“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
奁不仅仅见于诗歌中,在古代画卷中也不少见,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计女,身旁除有四个奁盒外,又多了一具形似蜡台的镜架,铜镜插挂在架顶上。
宋人的《半闲秋兴图》中也画有一个奁及一些梳妆用品,中间摆镜架,铜镜中映出仕女面容。
在远古时,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唐朱庆馀诗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不论是古代“雪肌云鬓、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气若幽兰”的美人,还是现代时尚风情的靓女,都会有着一些自己的驻颜之物,裙带衣裳和簪环钗佩就更不用说了。现代人有化妆盒来装各式化妆品,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放梳妆用品呢?古代人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称之为“妆奁”。
在古代,妆奁精致而款式多样,既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据史料可知,古铜奁、陶奁当时既可作梳妆用具,还可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
在西周至秦汉时,奁多为铜、陶器,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别致,很是美观。
后来,在奁的使用和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妆奁制度”和“妆奁文化”。
镜奁经明清两代演绎派生出繁多款样,有镜台、镜架、镜箱、镜袋、官皮箱等等,其做工之精,用材之优,前所未有。雕刻镶嵌包铜缀玉,玲珑可爱,极具艺术观赏性,成为明清妇女闺房**的终日伴侣,有的甚至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来制作,故宫嫔妃寝室里陈列着一具长高约40×30厘米的满地浮雕象牙镜箱,可以设想它的原材料,必定是一根长达几米的巨型象牙,令人叹为观止。
梳妆盒,亦称“梳妆匣”,老百姓俗称“梳头匣子”;因梳妆首先要用镜子,梳妆匣又称“镜匣”,古时亦称“镜奁”,《说文解字》中写作“镜籢”;又因梳妆时需将镜子支起,故北方人也惯称为“镜支儿”。我国早期的梳妆匣,所用材质多为木胎髹漆,也有藤编或竹苇制者;唐代发现有瓷制品,宋代已有纯木制品;至明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制作的梳妆匣;清代以降,所用材质基本与明代无异。明清时期的梳妆匣多为硬木所制,间或也有樟木、楠木制品。“便携”是这类梳妆匣的基本特性,由此又构成了其形体小巧的特征。这种梳妆匣现在存世量尚大,从大量实物看,无不精致美观。结构上也可谓争奇斗巧,各运匠心:有的多屉多镜,上盖打开,支起一镜,面板抽出,板背又是一镜,可双镜前后对照;有的屉形各异,多者有四五具之多;有的前脸不是面板,而是两扇10厘米左右的厚门,打开,每扇门体上各置小屉二只;有的匣体开窗,镶理石、玉石;有的所用铜活饰件造型生动,铜合页或蝶状、或蝠状,錾出花纹;铜包角镂空;屉钮多缀铜花篮、果什等。这里附带要讲的是,镜匣之“镜”,历史上曾经历了巨大变革,即从几千年一直沿用的铜镜,到二三百年前开始使用的水银玻璃镜。这一变革,对梳妆匣的演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玻璃镜清晰度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对化妆的完美性有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这就使化妆程序、手段更呈多样,化妆品、化妆用具的专用性不断增强,由此导致了梳妆匣功能的扩大和结构的日趋复杂。同时,因铜镜几千年来多为圆形,这不能不对梳妆匣制做匠人的思维产生影响,故早期的梳妆匣有相当数量为圆形。而自从有了玻璃镜,梳妆匣则逐渐改成方形。
木制彩绘工艺品属于观赏性木制工艺品,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产品形象逼真、生动可爱、色泽鲜艳,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
典型图案是古代流传下来而有典范性的图案。中国古典图案的遗产很多,按历史时期划分,主要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金银错器、刺绣等图案,秦汉时期瓦当、画像砖、石刻、织锦等图案,南北朝时期石窟装饰图案,唐代唐三彩陶器、铜镜、碑刻、金银脱漆器、织锦、印染等图案,宋代瓷器、织锦、刺绣、缂丝等图案,元代雕漆、织金锦、釉里红瓷器等图案,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景泰蓝、织锦、刺绣、玉器、雕刻等图案。它们在艺术上都各具特色。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种族繁衍。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奴隶主阶级的权威。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漆器、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长乐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长期战乱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国世界,宣扬修生可以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吉祥图案通过以下各种手法来表达它的思想内容。①象征: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自然属性表现某一特定的思想内容,如石榴果内多子,象征多子;牡丹花大色艳,象征富贵;瓜瓞藤蔓不断生长,不断开花结果,象征子孙繁衍;灵芝配制补药,服之延年益寿,象征长寿等。②寓意:用某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文学典故等题材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汉武内传》记载东方朔偷食王母仙桃而长生不死的神话,故以桃子象征长寿。③比拟: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例如梅花在一年中花期最早,被比拟为花中之魁;《孔子家语·在厄》谓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而被比拟为君子。④表号:将某些题材当作代表某种特写意义的记号。例如“暗八仙”的八种器物图案分别为八仙所执的器物,其中葫芦代表八仙中的李铁拐。萱草也称宜男草,表达了妇女祈求生育男孩的愿望,也作为母亲的象征。⑤谐音:借用题材名称的同音字拼成某种吉祥语。例如,蝙蝠、佛手象征福,鹿象征禄,金鱼象征金玉等。⑥文字直接表意:如直接用“福”、“寿”、“喜”等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