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主持词中第一句台词的原因:“中国人民凭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首先向日本人鞠躬?”
后来说的是:“亲爱的观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国的首都北京,请允许我向远方的日本朋友问候。”
答案见以下倪萍的文章:
拾不起的碎屑
作者:倪萍
民族感情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崇
高感情,对于这种感情哪怕是细小的伤害,都是痛楚
难忘的。当祖国赋予你这种感情时,你的灵肉才有生
命。
——自题
做主持人以来,生命的记忆好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几年来所有的感宫都像是在全天候开动,它使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动,它让我在回忆中产生一次次不能忘却的反响。经历将我裹挟。连我自己都吃惊,凡是经历过的事情就再也忘不掉了,凡是见过的人就都永远地记住了,更别说文章、稿件、台词了,这些基本上都是过目不忘,许多时候临近直播,节目还要改动,我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输入脑海中……
我可以赞美我的记忆力,却不敢夸耀我这小小的胸怀,一些本来可以忘却的碎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落入纸上。也许,这一次把它抖落出就不再拾起了。
1992 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6 月份一个月里我就同时担任着四台节目的主持人,其中两期“综艺大观”,中德两国在亚运村举办的北京—波恩盛大的啤洒节现场直播。最重要的一台就是北京—东京现场直潘“中日友好歌会”。这台晚会和我同台主持的日方代表是翁倩玉,这位在日本堪称不败美女的三栖明星,有着一副最上镜的面孔:美丽,华贵,而且她对出镜服装的考究在日本演艺界是出了名的。
我穿什么?我不知道。
翁倩玉来北京了。一行几十个人的日方工作组浩浩荡荡地住进了梅地亚宾馆,翁**和家人单独住在贵宾楼这个北京迄今为止最好的酒店。双方见面的那天,我特意选了一套浅灰色的裙装,我要求自己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日本人面前,我连工作用的那支笔都换上了最好的。没有早来一分也没迟到一秒,九点钟我准时到达工作现场。和我一起到达的是这次晚会的中方代表,晚会总导演黄一鹤、苏峰。
NHK 的电视同行全部到齐了,翁倩玉不在,日方导演非常礼貌地向我们解释:“娇蒂(翁**的艺名)正在路上,长安街堵车,请多多原谅。”我们自然没话说,心里却噎得不得了,谁让咱们的马路这么不争气呀,这里是北京的长安街啊。
幸好翁倩玉不久就到了,或许她的血液中有着浓厚的中国情,或许她骨子里一直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她见了我们没有丝毫的陌生,我们像多年的同事一样很快就开始工作了。她热情地在中日工作人员中担任着翻译,几乎一句话也不落下,这位日本同行的敬业态度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临近中午了,我们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日方导演提出要工作完才吃饭,中方表示同意。误点吃饭是我们这行的家常饭,司空见惯,更何况那时中日双方合同上写明工作餐双方自理。十二点整,一位日本**端着一个精美的托盘,恭恭敬敬送到了翁倩玉面前,里边装有巧克力、小点心之类的甜食外加一杯鲜果汁。翁**彬彬有礼地先问我吃不吃,我赶紧摇头,剩下的时间翁**一边斯文地吃着东西,一边和我们工作着。不知为什么,我们都很不习惯,希望上午的工作早点结束,好离开这里。两点钟了,双方关于哪位歌手先出场的问题争执不休,对我和翁**两位主持人谁先说第一句也是意见不统一,特别是我坚决不同意剧本上为我写的第一句台词:亲爱的日本朋友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在这里给你们鞠躬了。中国人民凭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首先向日本人鞠躬?我和那位翻译争得面红耳赤,翁倩玉倒不介意,从中做着调解,我始终不放弃,坚持我的立场。
那一上午我们工作得挺不愉快。
“中日歌会”的策划者很智慧,他们把舞台设在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太庙前,宏伟的建筑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那举世无双的民族文化,展示着民族建筑的大气磅礴,最智慧的是从电视语言上、视觉上一看便知道这里是中国。
舞台设计者在太庙前搭了一个露天舞台,预定直播那天晚上六点钟准时在北京和东京通过卫星频道向全世界直播。初夏傍晚的北京,天空还没有黑下来,在晚霞的映照下,太庙显得更加庄严深沉、气派辉煌,大殿的轮廓也显得非常清晰,非常漂亮,非常气魄!
彩排的那天,突然下雨了。这是我们原先设想中最担心的事。我仰望天空,想看看这是场阵雨还是绵绵细雨。一片白晃晃的东西遮住了我的视线,这是什么?我猛然回头,看见一个弱小的姑娘在我身后踮着脚尖为我撑起了一把白色的雨伞。“不,不用。”我十分感激的同时,发现翁倩玉站在我身边,也有一位先生为她撑着伞,她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你不要客气。她是为我工作的人。”撑伞的人一副受指使的表情。我想了想,还是离开了雨伞。表面上好像很不习惯让别人这样侍候,而实际上是受不了来自对方的那份优越感。风雨中,NHK 的电视同行们如同战士一般,迅速麻利地跑向了各自的岗位,他们用那些很专业的雨具给摄像机、灯光、轨道车穿上了衣服。日方的导演坐在一条长凳上专心致志地继续修改着分镜头,身边有两位为他撑伞的人,好像天空从来不曾下过雨。
而舞台上全乱了,中方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没准备雨具。大家也没停止工作,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只是在雨中被淋着的那副样子,让我看了心里难受。特别是黄一鹤导演,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导演,曾执导过三届春节晚会的大导演,全身都湿透了,他在雨中站着,时而翻着剧本,时而指挥着演员,他在舞台上来回跑着,许多次滑倒,他又迅速站起……我的视线情不自禁地在日方导演和中方导演间来回穿梭,我的心甭提多难过了……
直播的那天,我比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提前来到现场,这已经是我多年的习惯了,凡重要的时刻我都是早早到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心安静下来。那天来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人很多,各方组织来的上千名观众,数百名工作人员,几十位歌唱演员,全汇集在此。整个大殿前后全是人,在熙攘嘈杂的人群中,我找不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
三点钟,翁倩玉来了,她见我手捧剧本在大殿外溜达,“倪萍,到我房间来吧,那里安静些。”“你房间?”我以为听错了,她在这里怎么会有房间?我跟着她走进了门上贴有“翁倩玉**化妆、休息间”的房间。这是一个足有二百平方米的后殿,大殿内空荡荡的。里面摆放着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放满了各种水果。我像个客人一样被翁倩玉招待着。我心里很不舒服,我谎称我要去化妆了,正要走,便被刚进门的翁**的丈夫拦住了:“在这里一起吃饭吧,你们今晚直播,要吃好。”翁**的日本丈夫很热情。他为翁倩玉准备了丰盛的晚饭,那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保温筒,里边装着刚从贵宾楼运来的各种小吃。我赶紧说:“不,不吃,我们电视台也专门给我准备饭了,谢谢!”我慌忙逃走了。
出了后殿我看见了几百人在排长队领盒饭,我转身走开了,这个队我真排不起,加个塞儿我也决不干。带着满肚子的不是滋味,我去了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化妆间,见了我们的化妆师徐晶,把刚才的一幕全告诉了她。“哥们儿,别生气了,我派两个化妆的小姑娘今晚专门跟着你,咱也长长份,长长中国人的志气。”有了徐晶这句话,我心里就平衡了。我在想:跟人家比什么,有本事上台比去!
那天我确实是从心里要和翁倩玉一比高低。我也有我的优势,我首先个头比她高,差不多要高出十公分,这里又是我熟悉的北京,台下又是我的老观众。
徐晶把我打扮得美丽动人。我带着三套专为这次晚会订做的服装走向了舞台。舞台已经被清场,闲人不能靠近了。我寻找着服装间,没有,我找不到换服装的地方。如果要换衣服,也要到离舞台近千米的一个侧殿,这怎么行?中场换衣服根本来不及,跑那么远,怎么可能。翁倩玉在哪儿换?她带了五套服装,她在哪换我就在哪儿换。然而,我错了,舞台上场口专为翁**用木头搭了一个临时的服装间,门上用中文写着“翁倩玉**服装间”,门口站着一位日本服装师,她像一个卫士一样守护在那里。我抱着衣服愣在那儿,这房子无论是中国人搭的还是日本人搭的,他们都应该想到,倪**也是女人,也不能当众露天换衣服!我急了,绕着舞台找了一圈儿也没见着我的服装间。我到哪儿换衣服呢?不听话的眼泪又往上涌,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拖了,直播很快就要进入倒计时了,我仰着头把泪水咽回去。我跑出了人群,跑到了公园里的一棵大树后面,换上了我的演出服。
晚风中,我瑟瑟发抖地向舞台走去。八盏大红宫灯把太庙装扮得分外明亮,可我的心却蒙上了一层黯淡。我以最大的毅力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要看今晚直播,千万不可以因小失大,中日歌手擂台赛,我这个啦啦队队长不能先倒下,决不能被这么点失意误了大事。灯光下我看见了我的“战友”在舞台那边向我招手:毛阿敏,成方圆,毛宁,谢小东,林萍……一个个光彩照人,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我的心激动了,我的血沸腾了!我扔下了另外两套服装,今晚不换了,索性就穿这一套了!衣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精神,我的气质,我的语言,我的民族自豪感!我的祖国和人民期待着我能赢!中日歌会那时在我心里,已不仅仅是演员之间的较量了,我觉得这是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较量。
台口站着我和翁倩玉,她确实太漂亮了,楚楚动人。但不知为什么,那一晚她也显得紧张不安,好几次她在打量我,我们的目光多次相撞,却没有说话。她翻动着手中的剧本,月光下她想再看一眼,这都是主持人的通病,即使再熟的台词,临上场了也想再翻翻,翁倩玉也不例外。“叭”一束很细很明亮的灯光照在她手中的剧本上,一个小伙子手里举着电简站在她身后,身边服装师为她整理着衣裙,另一个音响师为她拿着话筒。这时候的我看到这些不再受刺激了。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和翁倩玉站在了观众面前,那一次我和她都很漂亮,我们各自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又有各自深爱着自己的观众,同时我们又是音乐共同的传播者。当然我们也没有回避中日双方的擂台,我们各自向东京和北京的朋友介绍着我们的歌手,那晚,我竭尽全力地向日本观众介绍我们的演员,什么当今中国最杰出的,拥有几亿观众啊,什么中国最有实力的歌手,什么最著名啊,我都用上了“最”字。这在我主持生涯中是破例的,我一向不在节目中轻易地把“著名”两个字加上,以示“著名”在我心中的珍贵。日方的歌手实力也很强,也是日本当今最红的歌手,如五轮真功等等。
那一晚,翁倩玉先后换了四套服装,据说每一套都是用相当于十几万元人民币专门订做的。我虽然只穿了一套,但在台上的我神采从来没那么好,喷水池升腾的水花像我的心一样晶莹,激跃。习习的晚风轻轻地吹动了我那条深宝蓝色的晚礼服,胸前那几条特意点缀上的水钻石如星星点点般显示出了它的华贵,它的美丽。最让我舒心的是我终于改掉了原剧本的第一句话,我很得体地面对镜头:“亲爱的观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国的首都北京,请允许我向远方的日本朋友问候。”
直播成功了。东京在我们还没有撤离现场的时候就打来了祝贺的电话,电话中还特别赞美了我,并邀请我近期访问NHK。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也收到了很多国内观众打来的祝贺电话。
谢幕的时候,翁倩玉把她父母介绍给了我,说两位老人今天专程从日本飞来北京陪伴女儿现场直播。望着他们一家子在舞台中央合影,刚才在台上那么神气的我一下子软了,不想在那辉煌的地方再待一分钟。太和殿成了我的伤心地,我只想马上离开,离开。
回到梅地亚宾馆,中日双方当晚在那里举行了庆功宴会,我没去。关上门,我放声痛哭,把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怨言,所有的劳累,所有的苦衷全哭走了。眼泪平息了,我安慰了自己,我渐渐地睡去。似睡非睡的我环视着那中日合资的梅地亚宾馆客房,仿佛这几天我是在日本做节目,这一切都发生在日本。如果真是日本,而不是在我自己的祖国,这一切就算不上什么了……
中日歌手擂台赛结束了,我的心绪却久久难平,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希望我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
我感到我从来没有像那一天那么挚爱着我的祖国。
1形容睡美人的词语
花容月貌、国色天香、闭月羞花、如花似玉、花枝招展
一、花容月貌 [ huā róng yuè mào ]
解释: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二、国色天香 [ guó sè tiān xiāng ]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自: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译文:牡丹的颜色可以下酒,香气可以染衣服。
三、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自: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译文:拉动这撩说拨下心,想起那关闭月羞花表面,撇的像绕朱门燕子不久巢
四、如花似玉 [ rú huā sì yù ]
解释: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译文:那位远方的人儿啊,美和英……他们的儿子,美如玉
五、花枝招展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2形容睡美人的句子倾城倾国、绝色佳人、绝世佳人、如花似玉、花容月貌
一、倾城倾国 [ qīng chéng qīng guó ]
解释: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译文:北方的佳人姿容出落得很美,举世无双,她幽处娴雅,超俗出众,这位佳人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
二、绝色佳人 [ jué sè jiā rén ]
解释: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译文:北方的佳人姿容出落得很美,举世无双,她幽处娴雅,超俗出众。
三、绝世佳人 [ jué shì jiā rén ]
解释: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译文:北方的佳人姿容出落得很美,举世无双,她幽处娴雅,超俗出众。
四、如花似玉 [ rú huā sì yù ]
解释: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译文:那位远方的人儿啊,美和英……他们的儿子,美如玉
五、花容月貌 [ huā róng yuè mào ]
解释: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3形容睡美人的句子有哪些1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角却“失踪”了。“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女B角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2 导演余怒未息。女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①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导演禁不住内心打了一个冷战。
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3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配和真是天衣无缝!
4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②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着、自信大于技巧?还是……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倾倒。
5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扣着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③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6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④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7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女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掌……
4睡美人的故事好词好句优美段落和主要内容简介还有读书收获心得体会1、黑夜给我准备的,是蟾蜍、黑犬和溺死者。
2、也许人世间的习惯与秩序,使他们的罪恶意识都麻木了。
3、爱情来临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甜蜜还是痛楚。
4、人与人之间的厌恶,夫妇之间的最有切肤之感,实在令人生畏。 假如它变成憎恶,那就是最丑陋的憎恶了。
5、江口老人在六七十年生涯中,当然经历过与女人露出丑态邂逅的夜晚。而且这种丑态反而难以忘怀。那不是容貌丑陋的问题,而是女人不幸人生的扭曲所带来的丑陋。
6、老人们的周围,女人新的肌体、年轻的肌体、标致的肌体不断地诞生。 可怜的老人们未竟的梦中的憧憬、对无法挽回的流逝岁月的追悔,难道不都包含在这秘密之家的罪恶中吗?
7、在漫长的人生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转瞬即消逝得渺无踪影。与妻子结婚,养育女儿们等等,表面上被人为是件好事,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漫长的岁月中,江口束缚了她们,掌握着女人们的人生,说不定连她们的性格都完全被扭曲了。毋宁说这是一件坏事。
5赞美睡美人的诗句《西江月·庭下宜男萱草》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
非烟非雾富平家。人物风流如画。
宝月曾修玉斧,银河欲泛仙槎。美人睡起绿云斜。
一笑扶将寿斝。《续丽人行》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渔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绽》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十月小春梅蕊绽。
红炉画阁新装遍。锦帐美人贪睡暖。
羞起晚。玉壶一夜冰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偏宜远。
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短。
江天雪意云撩乱。
6求一首称赞睡美人的诗渔家傲 by欧阳修
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妆遍。锦帐美人贪睡暖。羞起晚。玉壶一夜冰澌满。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偏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短。江天雪意云撩乱。
少年乐用李贺韵
青云年少欢娱地,脆弦繁筦东风里。
金狨醉倚玉骢骄,归去画桥临绿水。
钗梁斜亸云鬟坠,锦帐美人初睡起。
促上红茵翻舞袂,春愁不展眉峰翠。
春日词
庭院深深春日迟,百花落尽蜂蝶稀。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暮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秋千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
对于即将走 入职 场的你,知道日常商务中有什么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常商务 礼仪知识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日常 商务礼仪 知识
介绍的礼仪:
介绍他人相识时,要先介绍身份较低的一方,然后再介绍身份较高的一方,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
如果在介绍他人时,不能准确知道其称呼,应问一下被介绍者“请问你怎么称呼”,否则万一张冠李戴,会很尴尬。
介绍时最好先说:“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或“让我介绍一下”,“请允许我 自我介绍 。”
打招呼男士为先,握手女士为先。
介绍手势:手掌向上,五指并拢,伸向被介绍者,不能用手指指指点点,当别人介绍到你时,应微笑或握手点点头,如果你正坐着,应该起立。
握手的礼仪:
(1)、在会见、会谈场合,在双方介绍完以后,可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可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轻握一下即可,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老朋友可以例外,除因特殊原因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但如果两人相邻或相对都是坐着,可以微屈前身握手。
(2)、握手应由主人、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但据西方传统,位尊者和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作为主人,主动、热情、适时握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增加亲切感。
交换名片的礼仪
(1)、要养成检查名片夹内是否还有名片的习惯,名片的递交方式:各个手指并拢,大拇指轻夹着名片的右下,使对方好接拿。双手递给客户,将名片的文字方向朝客户。
(2)、拿取名片时要双手去拿,拿到名片时轻轻念出对方的名字,以让对方确认无误;如果念错了,要记着说对不起。拿到名片后,要放置自己名片夹中。
(3)、同时交换名片时,可以右手提交名片,左手接拿对方名片。
(4)、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
(5)、不要当场在对方名片上写备忘事情。
(6)、上司在旁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7)、送名片的礼仪:应起身站立,走向对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双手捧着或拿正面面对对方,以齐胸的高度不紧不慢的递送过去。与此同时,应说“请多关照”,“请多指教”“希望今后保持联络”等,同时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或由近而远。
(8)、接受名片的礼仪: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说“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的接过来,捧到面前,念一遍对方的姓名。最后,应当着对方的面将名片 收藏 到自己的名片夹或包内,并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忌讳:用左手接,接过后看也不看,随手乱放,不回递自己的名片等。
在办公室打招呼的礼仪
(1)、在办公室内你应向经过你办公桌的人主动打招呼,无论他们的身份是同事或者是老板,都要一视同仁。
看见有人经过你的身旁而不打招呼,是十分无礼的。至于对周围的同事和较熟悉的同事,更应保持有礼、和善的态度,不论早上进公司、中午休息吃饭或晚上离开公司都要打招呼,千万不要“来无影、去无踪”。
(2)、电梯遇见老板,要主动大方地向他打招呼,不宜闪躲或假装没看见。若只有你和老板两人在电梯内,也可聊一些普通的事或简单地问候一下。万一他的反应十分冷淡或根本不理,那么以后见面只需礼貌地打声招呼即可。最好不要与老板在电梯内谈论公事,以免使人讨厌。在拥挤的电梯内,如果没有人说话,最好也不要开口。若遇到同事向你打招呼或是目光相遇,你应适时地点头、微笑,甚至回应,视而不见是最要不得的。老板招呼你时,你要客气地回答“是的,╳╳老板(潘总)”,“是的,╳╳先生”。
(3)、离开办公室时,应记住向主管 报告 ,询问是否还有吩咐然后再离开。对于上司,态度要礼貌周到,若接近其身边,要站好后再打招呼;而一般熟悉的同事之间则不必拘束,可以用互相了解及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4)、同事之间如非常熟悉或得到对方许可,则可直称其名,但无论如何不应该于工作场合中叫对方的小名、绰号,如“帅哥”、“美女”或“好好先生”等。因为这些称呼含有玩笑意味,会令人觉得不庄重,同时在工作场合不应用肉麻的话来称呼别人,如“亲爱的”,“老大”等。
(5)、别人招呼你时,应立刻有所回应,即使正在接听电话也应放下话筒,告诉他你住在那接听电话,待会儿就来。不要留待事后解释,以免增加困扰及误会。
(6)、在办公室内坐着时,如果有人进来,究竟应不应该站起来到底有哪些时候非起立不可的
当下列人士进来时,你就该站起身来:
顾客(不论男女)进来时;
职位比你高的领导;
职位与你同等的女性行政人员。但如果她因工作需要常进出你的办公室,那就另当别论了;
开会时一位女性正好进入或离开会议室时,只有坐在她旁边(特别是左边)的男士应战起来为她服务,帮忙拉开椅子,其他位子的男士依然可坐着;
贵宾要离席时,不论他是男士或女士,都不可任由贵宾单独离席,应有人陪同及恭送。
商务男女都要懂化妆禁忌
1、淡妆为主,忌浓妆艳抹
男士和女士在妆容仪表上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工作妆而言,都需要以淡妆为主,在工作中如果妆容过重,容易给对方一种不专业不礼貌的感觉,容易引起合作方或交谈对象的反感。总体上,工作妆关键在于给对方简约、清丽、素雅的感觉,有鲜明的立体感能加深对方的印象,又不显得脂粉气十足。
男士所化的妆,一般包括美发定型、面部清洁、使用无色唇膏与无色指甲油、使用香水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对手部进行一定的护理。
女士在男士化妆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使用相应的化妆品对面颊、眉眼与唇部等做更加细致的勾画,恰到好处地强化可以充分展现女性光彩与魅力。
2、香水使用要注意情境
电视剧《翻译官》中,高级翻译程家阳开除一名涂抹香水的学员时说,在翻译场合很可能会有人对香水过敏,这些是一名翻译官时刻需要注意的。在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什么类型/气味的香水,香水使用的分量等等问题很多时候都容易被商务人士忽略,而这往往是非常很重要的。
在工作场合,任何化妆品都不宜使用过量,香水的选择上切忌使用浓香型。各种化妆品的香型最好做到一致或相近,否则各种浓烈的香味混在一起,不但会让人觉得自己表现欲过于强烈,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而一些非常重要或者特殊的场合,考虑宾客的不同性,就需要事先了解是否有必要涂抹香水。
通常,与他人相处时,气味散播范围可以来测量是否使用了过量的香水。如果1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就不算是过量;3米开外还能让对方感受到,那么就需要注意可能是使用过度了。
3、保持妆面的完整性,切忌妆面残缺
在工作岗位上,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妆面出现深浅不一、残缺不全的现象,例如:用餐、饮水、出汗等等。这不仅会直接损害个人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可能会给他人留下做事缺乏条理,为人懒散,不善自理等不良的形象,影响业务的长期发展。
商务认识必须避免妆面残缺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工作中、出席活动中,都要时常检查自己的妆容是否出现花、掉等,并及时进行补妆。如果由于妆花了却没有发现而被他人提醒,一定要记得向对方道歉、道谢。
4、忌当众化妆或补妆
商务礼仪讲究修饰避人,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当众修饰自己都是非常不庄重的行为。在商务场合中,无论是化妆或补妆都应该避开众人,到化妆间或者卫生间内,尤其是女性职员,应该避开异性(尤其是一般关系的异性),否则容易给对方错觉,认为你只顾及自己形象,对工作不专心。
在一些国家,对于社交场合上化妆或补妆有更加明显的禁忌,如在酒吧、舞厅、饭店、街头等公共场合,如果单身女子当众化妆或补妆,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女士们,保持妆面的完整性的同时,也一定要记得尽可能在较私密的空间里进行补妆。
5、化妆品不与他人混用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商务女士最好能够随身携带化妆包,以备随时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化妆品,有的时候因为需要应急而使用他人的化妆品可能不仅不能起到美化作用,反而会因为不适合而给人一种不卫生感。
化妆品由于色差、气味、使用 方法 、个人使用习惯等等,微小的差别都可能会引起使用效果的差异以及更改化妆品的形状等,所以建议个人不要乱用他人的化妆品,也不要将自己用过的化妆品随意借给别人,以免不必要的尴尬。
1、中山纪念堂
奉化总理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县立图书馆(后称中正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无论是破土动工,还是落成,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第一。”裘国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据,“1934年1月由陈布雷堂兄、近代宁波文化名人陈训正撰写的《奉化中山公园记》,明确记载奉化中山纪念堂是在1925年6月,也就是孙中山辞世满百日的时候动工兴建的,并历经三个寒暑于1928年落成”。
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陵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
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
-洪秀全故居
-中山纪念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罗恩:鲁伯特
赫敏:艾玛
Daniel radcliffe
中文名:丹尼尔·雷德克利夫
生日:1989年7月23日
眼睛:浅蓝
出生地:伦敦的fulham
星座:狮子座
身高:173
母亲:marcia gresham(经理人)
父亲:alan radcliffe(文学代理)
宠物:binka & nugget(柯利牧羊狗)
学校:位于伦敦,但不知是哪一所,他转学了! (原来是伦敦的一所私立男子学校)
眼镜:他需要,但他不喜欢 平光的
最喜欢的动物:狼
喜欢的歌星:u2
音乐: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最喜欢的科目:科学,体操
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世界摔跤,一级方程式赛车,英国富勒姆球队的铁杆球迷
拿手项目:田径和体操
hp中喜欢的角色:海格和韦斯莱一家
最喜欢的hp:哈利波特和密室
最喜欢的魔法工具:隐身衣
喜欢hp中哪个剧情:下国际象棋
将来:打算从事音乐, 写作体育方面的工作。
帅哥巫师丹尼尔
他就是哈利
2000年6月,英国伦敦的夏天一如既往的闷热。这样的天气让制片人海曼先生更加郁闷。这位先生从去年开始为**《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寻找演员,全英国2万多名孩子都参加了试镜,却选不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哈利·波特。海曼先生正在祈祷上帝天降小巫师的时候,编剧斯蒂问把他领到了剧院。
“我们应该放松一下,也许从剧院回来,哈利·波特就骑着扫帚来找你了。”斯蒂文说。
海曼先生在剧院也没闲着,他的眼睛直盯着孩子们。
“海曼,是你吗?”坐在后排的人亲切地对他打招呼。
海曼转过身,说话的是以前认识的图书代理人艾伦·雷德克里夫。海曼对他笑笑,突然,一双眼睛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一双十多岁孩子的眼睛,海水一般的湛蓝色,眼睛里藏着热情、好奇和灵动。
“这是我的儿子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先生笑着拍了拍眼睛的主人。
“上地听到了你的祈祷,我们找到他了。”斯蒂文在海曼耳边悄声说。
海曼激动的浑身颤抖,他曾在脑中幻想了无数个哈利·波恩,直到见了丹尼尔他才知道哈利究竟是什么样子!
海曼先生几乎没有心思看戏,他的视线没有离开过丹尼尔。丹尼尔可爱的五官,羞涩的表情,文质彬彬的举止,还有略显瘦弱的身材,完全就是从罗琳书中走出来的小巫师。丹尼而此时并不知道,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好运气就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他曾经从学校的同学口中得知《哈利·波特》剧组选角的消息,但是想到全英国这么多孩子参加竞争,自己一定不会被选上。丹尼尔压根没想去竞争哈利的角色。
《哈利·波特》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看了丹尼尔三岁时演出《大卫·科波菲尔》的录像带后,觉得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哈利,可是别人告诉他这个孩子是不可能演这部**的。丹尼尔的妈妈就是一名选角导演,她可不会把儿子选到**里去,他们夫妻希望儿子专注学业。
我们应该相信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导演已经放弃丹尼尔这块金子后又被制片人拾了起来,幸运的是和金子他爸正是朋友。海曼先生与丹尼尔一家整整谈了一个下午,关于丹尼尔参加**演出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丹尼尔以后生活和学业的影响都谈到了。终于说服了丹尼尔的父母同意他参加试镜。海曼先生和丹尼尔聊了很长时间,丹尼尔的成熟和活力让他惊讶。海曼先生过去一年的郁闷一扫而光,他愉快地通知丹尼尔,马上准备试镜。
哥伦布先生看见镜头里的丹尼尔,觉得自己好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他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哈利·波特!
原著作者罗琳女士看了丹尼尔试镜的录像带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和自己久别的儿子重逢了。”
制片人把这句话和他们最终的结果告诉了丹尼尔的父亲。雷德克里夫先生没太理会罗琳抢自家儿子这件事,他直接进了家里的浴室。丹尼而正在洗澡。
“儿子,猜猜他们选了谁演哈利·波特?”爸爸兴致勃勃地说。
“是不是海利·乔·奥斯蒙特?”丹尼尔没精打采地捅破了一个肥皂泡。经过几次筋疲力尽的试镜,他对这个角色已经不抱希望了。
“不是,是你。”爸爸凝视着丹尼尔的蓝眼睛。
“我得到了这个角色?”丹尼尔张大了嘴,头上的泡泡不留神滑到了嘴里。
“你得到了。”爸爸大笑着拥抱了湿淋淋的丹尼尔,他看见丹尼尔的眼眶红了,眼泪冲散了脸上的泡沫。
“从今以后你就是魔法世界最有名的巫师了,可不能轻易吊眼泪。”爸爸摸了摸儿子的头,开始想像顶着闪电伤疤的儿子是什么样。
丹尼尔还没来得及想自己的闪电伤疤是什么样,他迷迷糊糊地从浴缸里出来,穿好衣服后才发现身上还在冒泡泡。妈妈烤了他最喜欢的匹萨,他吃的时候却把盐当胡椒面洒在了上面。
凌晨两点钟,爸爸和妈妈被丹尼尔从梦中叫醒。
“妈妈,我是不是在做梦啊?我真的要演哈利·波特吗?”丹尼尔光着脚站在爸爸妈妈的床边。
“是的,宝贝。你真的要演哈利·波特了。”妈妈满眼血丝第一千零一次重复这句话,不过在这个时候这句话说多少遍丹尼尔也是听不厌的。
11岁。丹尼尔接过魔杖,扛着扫帚,加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施魔法
**开拍第一天,丹尼尔在化妆间花了两个小时才上好妆。他深棕色的头发被染成了黑色,额头画上了闪电伤疤,还戴上了一幅圆圆的平光眼镜。当他穿上霍格沃茨的巫师袍,拿起了魔杖,和小伙伴站在一起时,丹尼尔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念咒语了。
他身边的两个小伙伴是鲁伯特和艾玛,在**里饰演哈利的好朋友罗恩和赫敏。鲁伯特有一头红发,比丹尼尔大一岁,说话的时候经常脸红;艾玛比丹尼尔小一岁,是个金发小姑娘,她为了演赫敏这个角色不得不把头发染成棕色,丹尼尔觉得艾玛这样的小美女哪怕把头发染成翠绿色也依然漂亮。
丹尼尔曾经拍过两部**:《大卫·科波菲尔》和《巴拿马裁缝》。不过在里面他都是配角,自己担当主演这可是第一次。
当丹尼尔站在镜头前,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时,他觉得当主角可远远没有过去当配角轻松。且不说要当着几百人练台词做动作有多别扭,光是和那些大明星演对手戏就叫人喘不过气来。
英国最优秀的演员有一半都溜达到霍格沃茨学校来施魔法了。而丹尼尔的第一场戏就是和爸爸妈妈的偶像理查德·哈里斯先生演对手戏。
丹尼尔看着从小就在银幕上见到的英雄站在自己面前,他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别紧张,小伙子,慢慢来。”饰演邓布利多校长的老先生乐呵呵地对丹尼尔说。
几天的拍摄下来,丹尼尔有些绝望了。
“我一定是最糟糕的演员,一个镜头拍了一遍又一遍。”休息的时候丹尼尔难过地对鲁伯特和艾玛说。
“别担心,我昨天的戏也拍了8遍。”艾玛对他说,“不过我可没觉得自己有多糟糕。”
“丹尼尔,我们当然不能和那些大明星比,不过有一天我们会和他们一样出色的。”鲁伯特也颇有自信。
“也许我来演哈利·波特是个失误,我让大家失望了。”丹尼尔自顾自地哀怨着。
“为了大英国的荣誉,你得挺住!”艾玛重重地拍了拍丹尼尔的肩。
“没这么夸张吧。”丹尼尔缩了缩脖子。
艾玛瞪了他一眼,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哈利·波特这个角色多么珍贵。如果不是罗琳女士坚持一定要英国孩子来演,不定落到好莱坞哪家小孩的手里了。丹尼尔得到了这个角色,一定要好好演,让那些美国佬看看英国孩子的实力。
丹尼尔一直在私立男校上学,平时和姑娘们没太多接触。面对艾玛他不知道是该大声打断还是该吻她。丹尼尔只好等艾玛全部演讲完后说声“谢谢”。
艾玛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对丹尼尔没起多大作用。不过艾玛的语气腔调像极了赫敏,她指着丹尼尔的鼻子演讲的嚣张劲,让丹尼尔一下子找到了哈利被赫敏教训的感觉。
丹尼尔发誓从此以后绝不当着艾玛的面抱怨什么,当天下午他一扫前些天的低迷状态,精神抖擞地以哈利的心态参加了拍摄,他的表现让导演大声喝彩。
拍摄不同的场景要去不同的地方,丹尼尔在英国境内很惬意地旅游了一番,他很喜欢在伦敦动物园里和蟒蛇演的那场戏,不过在火车上的戏是丹尼尔的最爱。
火车车厢那场戏只有丹尼尔、鲁伯特、艾玛三个人演,他们身边还堆满了糖果。三个人在车厢里尽情玩耍打闹,丹尼尔盼着每场戏都像这样有吃有玩的。不过很可惜,他演的是苦孩子出身的哈利·波特,要面对大堆的魔法和冒险,并不像糖果店老板的儿子那样幸福。
导演哥伦布先生不得不赞叹一下自己的好眼光,丹尼尔的好奇心和哈利一样旺盛,并在片场发挥的淋漓尽致。丹尼尔对一切事物都兴致勃勃,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孩子也加入了好奇宝宝的行列,使导演和工作人员的任务更加沉重。
丹尼尔在管化妆的阿姨那里发现了一台印标签的机器,他详细询问了如何操纵之后,亲手用这台机器印了一大堆“踢我”的标签,并且到处贴。艾玛加入丹尼尔恶作剧集中营,成功地把标签贴到了饰演海格的罗比·寇特兰先生身上。可怜的寇特兰先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兴高采烈的小演员们踢了几下。当然孩子们的拳脚不会让这位出演过007**的先生受什么伤,他也没有责怪丹尼尔。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更淘气呢。”寇特兰先生骄傲地说。
“说说看,都怎么淘气呢?”丹尼尔好奇地打听起来。
旁边的导演忍不住呻吟了一声,他知道明天丹尼尔又有新花样了。
在影片拍摄进入尾声的时候,丹尼尔的嗓子突然不舒服了,声音瓮声瓮气,让人听了别扭。起初丹尼尔以为嗓子发炎,但是吃了一周消炎药毫无效果之后,丹尼尔被告知--他光荣地进入了变声期!
这突如其来的青春期特征让所有的人手忙脚乱,华纳公司赶紧找适合的孩子配音,丹尼尔的情绪跌到了谷底。
爸爸妈妈安慰丹尼尔,说每个男孩子都要经历变声期,这是成为男子汉的必经之路;鲁伯特从野地里找了块石头送给丹尼尔,说是从火星掉下来的;艾玛说丹尼尔变声后的声音非常有魅力,适合唱摇滚。
丹尼尔很感谢大家的安慰和鼓励,他想成为男子汉,但是这必经之路为什么不能晚些日子走呢;石头虽然漂亮,但没办法把他的声音恢复原样;他喜欢摇滚,但是鸭子一般的嗓音唱摇滚会有人听吗?
丹尼尔哑着嗓子完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拍摄,虽然很沮丧,但是他坚持把每一个镜头拍好。
鲁伯特和艾玛都在片子剪辑后看了**的大致内容,丹尼尔没有看。
首映式那天丹尼尔穿上了西装,染回了头发,去掉了闪电疤和眼镜。打扮得如同小绅士的他竟然没有被记者们认出来。
丹尼尔笑了,这样让他舒服多了。不过没多久记者们开始围攻丹尼尔,他更清楚地意识到,让大家着迷的是哈利而不是他。
丹尼尔刚回答完一群记者的问题,一只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
“罗琳女士,是您!”丹尼尔看见身后站的是《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作者,激动得有点手足无措了。
罗琳女士微笑着注视着丹尼尔的眼睛,“孩子,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谢谢你赋予哈利生命,你是最棒的。”
12岁。丹尼尔听到了生命中最让他振奋的一句话。他决定要为这句话好好拍**,不让罗琳女士失望。
小巫师成名
《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上映一周就创下惊人的票房,加上周边产品的收入,华纳公司赚了大把银子。但是他们付给丹尼尔的工资却少得可怜,第一部**只给了他75万英镑,分红之类的什么都没有。其他孩子拿的工资更少。丹尼尔起初没太在意,后来英国演员工会告诉小演员这是剥削童工的行为,他们应该罢工。丹尼尔觉得这事实在太酷了,他带头罢工,其他小演员也都甩手不干了。华纳公司没有摆出万恶的资本家面孔威胁逼迫孩子们,他们马上起草了新的合同双手捧上,这份新合同让工会满意,也让丹尼尔跻身英国小富翁的行列。《哈利·波特和密室》在第一部**完成拍摄5周后就开拍了,演员还是原班人马。丹尼尔的个子长高了,嗓音也变了,好像一夜之间大了一号。当然,魔法世界的哈利也大了一岁。拍摄第一部**的时候丹尼尔还懵懵懂懂,现在在镜头前已经有模有样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丹尼尔,采访他的记者越来越多,影迷们还成立了俱乐部。这是爸爸妈妈最担心的事情,他们怕这些成绩和荣誉冲垮了儿子。爸爸已经不做原来那份压力大的工作了,他现在是丹尼尔的经纪人,丹尼尔很高兴爸爸有更多时间和他在一起了。公司对丹尼尔保护得很周到,他们给丹尼尔配了专门的老师,他的生活对外保密。丹尼尔觉得生活没有太多变化,他还是要收拾自己的臭袜子,给家里的两只猎狐犬洗澡,每天晚上看喜欢的《辛普森》系列。只是去学校的时间少了,在片场补课的时间多了。第二部**里面有很多丹尼尔喜欢的场景。为了从不同角度拍飞天汽车,公司弄了14辆一模一样的老爷车,丹尼尔扮演的哈利和汤姆扮演的马尔福在决斗俱乐部里对峙的那场戏让这哥俩兴奋了好几天。哥伦布先生指导完第二部**后就离开他们的魔法世界了,丹尼尔有些伤感。在庆功会上哥伦布先生告诉丹尼尔,他最高兴的是丹尼尔和鲁伯特、艾玛虽然成名,但没有失去孩子的善良和童真,并没有被金钱和荣誉冲昏头脑。离开的不止哥伦布先生,饰演邓布利多校长的哈里斯先生在剧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天晚上去世了。13岁。丹尼尔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他第一次在媒体面前压抑住真实的感情。《哈利·波特和密室》的票房大大超过了第一部**,更多的人知道了丹尼尔。丹尼尔开始过着被海报包围的日子。走在大街上许多陌生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丹”,影迷们知道了他家的地址,宠物狗的名字,他喜欢吃的食品,甚至他家墙壁的颜色。这些东西来得太快,丹尼尔有些无法接受。虽然在**里他是魔法世界的小英雄,但是在现实中他还是个喜欢《蜘蛛侠》、喜欢摇滚乐的小男孩。报纸杂志对丹尼尔有连篇累牍的赞扬,也有文章说三个小演员长得太快,无法胜任接下来的拍摄。“如果你不想演第三部**,我们可以不签约。”爸爸这么对他说。“我喜欢**,我喜欢哈利这个角色。”丹尼尔肯定地说。“我会演下去的。”
<<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由阿方索·卡隆导演,他是墨西哥人。他和三位主演见面后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就是让他们三人写自己对角色的认识。丹尼尔写了一页,鲁伯特压根就忘了写,艾玛整整写了十二页。三个人的表现和角色惊人的相似。丹尼尔虽然写的不多,但他确实好好琢磨了哈利这个角色。《哈利·波特》的系列小说丹尼尔是看一部演一部,他不想以未卜先知的态度来表演。可是看得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和哈利相似。两个人都是由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对学习都有点不情愿,都喜欢冒险,好奇心强,都不喜欢被人看低,也不大会和女孩子打交道。“在第三部中哈利经历了谎言、背叛、朋友之间的信任,这些东西也是你要经历的。你们正在从男孩变成男人。”导演这么对丹尼尔解释哈利的角色。丹尼尔很清楚自己的变化。过去他喜欢看摔跤比赛,现在他喜欢看**。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他遇上了**,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第三部**中的哈利变得烦躁易怒,导演给丹尼尔看了许多青春期少年的影片,丹尼尔每天都听摇滚来找影片中哈利的感觉。在拍摄和摄魂怪的对手戏时丹尼尔入戏太深一度昏迷。这部**的拍摄让丹尼尔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在前两部**中积累的经验在这部**里有了验证和提高。和丹尼尔一起演戏的加里·奥德曼先生是丹尼尔的偶像,也是个吉他好手,教了丹尼尔了一些弹奏技巧。卡隆导演除了教丹尼尔如何酝酿感情之外,还教他一些西班牙语的粗话,丹尼尔学得非常开心。在第三部**拍完后的庆功会上,丹尼尔邀请艾玛一起跳舞。丹尼尔和鲁伯特都向记者承认他们在关注异性。丹尼尔喜欢卡梅隆·迪亚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关注的异性恐怕只有艾玛了。艾玛越来越漂亮了,个子比丹尼尔还高半毫米。她聪明活泼,一起演出的很多男孩都喜欢和她聊天。丹尼尔和艾玛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喜欢同样风格的服装,艾玛狂爱T恤牛仔,丹尼尔的衣柜里有上百件T恤衫。他们都喜欢艺术,艾玛每周上舞蹈课,丹尼尔每周上吉他课。艾玛有副好嗓子,只要丹尼尔在片场组织摇滚乐演唱会艾玛一定是主唱。丹尼尔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很酷的人。很可惜他在学校不是,哈利也不是。他和艾玛跳舞的时候真希望自己能酷得昏天黑地,而不是踩艾玛十几脚。“丹,我觉得你很酷。”艾玛在他耳边小声说。丹尼尔呆住了。“你请影迷把送给你的圣诞礼物转送给儿童救济所,太酷了。”艾玛接着说。“那个救济所是我和家人资助的,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圣诞礼物。”丹尼尔脸红了。“能这么想的人可不多。你心真好。”艾玛眨了眨漂亮的大眼睛。丹尼尔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觉得自己比哈利幸福多了。哈利请喜欢的女孩参加舞会但被拒绝了,而他请艾玛跳了舞还听到了这些话。“丹,你圣诞节最想要什么样的礼物?”艾玛兴致勃勃地问他。丹尼尔对艾玛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却没有回答她的问题。14岁。丹尼尔收到了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来自艾玛。
偶像丹尼尔
《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上映后得到空前的好评。起初不被看好的卡隆导演被夸上了天,丹尼尔的演技也让影评人开始点头。丹尼尔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头像到处都是,从圣诞卡片到饮料包装,他还看见了自己圆柱形的脑袋——妈妈买的擀面杖也印着他的头像。2004年的夏天,丹尼尔几乎忙昏了头。他参加了伦敦和纽约的首映式,接受无数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采访,拍了一组又一组照片。这些还不算什么,最疯狂的是“哈迷”,他们举着丹尼尔的照片和海报喊得歇斯底里,无数少女打出了“娶我吧,丹!”的标语。“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个怪物。”丹尼尔对鲁伯特说。“哥们,这不算什么。出门戴顶棒球帽就解决了。”鲁伯特是绝对的乐天派。“现在我们家附近的人已经开始注意戴棒球帽的男孩子了。”丹尼尔郁闷地说。“那么你就放弃哈利这个角色吧。”卡隆导演拍拍他的肩。“你愿意吗?”“除了和**打交道,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丹尼尔坦率地说。“我们都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代价。你得到许多,也会失去许多。”卡隆导演说。许多人都问过丹尼尔,如果让他放弃哈利这个角色他会有什么想法。丹尼尔演哈利四年了,他和书里的小男孩一起成长。现在,他们开始面对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他们还背负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名声和责任。丹尼尔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哈利会怎么做?他会和我一样吗?丹尼尔和哈利几乎融为了一体。他无法想象让别人来演哈利是什么样子。他也许会难过得停止呼吸。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第五本书中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小天狼星牺牲了。罗琳女士暗示也许哈利活不到最后。15岁。丹尼尔希望只要哈利活着并让他一直演下去,就足够了。
像哈利那样的男孩艾玛和鲁伯特去日本参加首映式,丹尼尔则开始为《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工作了。在这部**里哈利参加了三强争霸赛,有大量的冒险。前几部**里丹尼尔都有替身来完成他的冒险动作。但是这部**的冒险太多了,很多近景拍摄的镜头必须要丹尼尔亲自来做。为此丹尼尔可吃了不少苦。丹尼尔和哈利一样都是瘦削身材,个子也不算太高,身体状况一般。从演第三部**开始丹尼尔就和自己的替身一起锻炼身体,虽然没有刻意制定计划,但还是挺见成效的。丹尼尔的身体也比过去结实多了。第四部**里和人鱼有关的水下拍摄足足花了七个月时间,这是丹尼尔演**以来最辛苦的一次拍摄,当然也很有趣。由于在水里泡得太久,丹尼尔的耳朵都发炎了,但是也有收获。丹尼尔学会了潜水,可以在60英尺长20英尺深的水箱里逍遥地游来游去。当然,身边有3位职业潜水员随时为他提供氧气。和水有关的还有浴室的戏。丹尼尔满身泡泡坐在浴缸里解迷。一个幽灵女学生和他聊天。饰演幽灵学生的女士其实已经四十岁了,丹尼尔和她对戏倒没怎么害羞。让他头疼的是拍摄时大批女孩子涌进了浴室,窃窃私语评价着他没穿衣服的身材。丹尼尔小心翼翼地把浴缸里的泡泡尽量往身上堆,可是泡泡越来越少。丹尼尔宁可选择在水下再待七个月也不想在众目睽睽下泡在浴缸里了。第四部**中哈利喜欢上了一个叫秋·张的女孩,邀请她参加舞会时却被拒绝了。丹尼尔在演这幕戏的时候完全可以体会哈利的难过和无奈。他想起不久前邀请艾玛去听摇滚音乐会,可是艾玛那天必须去上舞蹈课的情形。
第四部**加入了许多新的演员,剧组里也有很多人从第一部**开始就在这里工作。丹尼尔一直在猜谁会坚持最久。罗琳女士说第六本书中会牺牲一位主角,艾玛和鲁伯特都猜测自己演的角色会牺牲,但无论谁离开丹尼尔都会难过的,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大家已经有了默契,三人组少了谁都让人无法接受。丹尼尔和鲁伯特的友谊与哈利和罗恩的感情一样深厚。他们俩一起打游戏,啃馅饼,恶作剧。同时为脸上的青春痘发愁,互相交换喜欢的CD,讨论哪个姑娘最漂亮。丹尼尔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和艾玛的关系。像兄妹,像朋友,但要更亲密一些。他和鲁伯特对每个人都恶作剧,但总是对艾玛手下留情。他们一起唱歌跳舞逛街吵架热热闹闹度过每一天。丹尼尔无法想象七部**都拍完后不能和艾玛见面这样可怕的事情,就像让他看着别人来演哈利一样让他难受。第四部**拍完后,丹尼尔和伙伴们签了第五部**的合同。虽然三个人都长得挺快,但是影迷们和书迷们都希望他们接着演下去。丹尼尔和两位伙伴也希望在戏里戏外继续他们的友谊。除了《哈利·波特》系列**,丹尼尔还接了一部新片子《十二月男孩》。他希望有新的尝试和体验,演一些哈利·波特之外的角色也不错。2005年7月16日,《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本书出版了。丹尼尔忙着补习落下的功课,没有买这本新书,更不用说去看了。一周后,7月23日他生日那天,艾玛打来电话。“丹,我把书匆匆翻了一遍,知道了大概内容。”艾玛的声音颤抖着。“那么,离开的人是……”丹尼尔艰难地说不下去了。“是邓布利多!哈利、罗恩和赫敏都还活着!他们都没有死!”艾玛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都还活着,我们可以继续战斗了……”丹尼尔喃喃地说,他不知不觉已经把“他们”当作了“我们”。“是的,丹。我想你知道了应该会高兴的,虽然邓布利多校长去世我们都会难过。还有,祝你16岁生日快乐!”艾玛的声音终于轻快起来。“谢谢你,艾玛。”丹尼尔可以想象电话那端艾玛甜甜的微笑。“想知道谁杀了老校长吗?”艾玛急切地问。“不!谢谢。等演之前我再看书,什么都不要告诉我!”丹尼尔在电话里吼了起来,听筒里传来艾玛爽朗的笑声。16岁。丹尼尔在生日烛光中许下了很多愿望:把《哈利·波特》**一直演完,进军好莱坞,成立摇滚乐队,自编自导自演一部**……丹尼尔相信自己会和哈利一样,一切都能做到。
导语:《朗读者》是对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通过朗读的传播手段,唤醒人们通过朗读这一传统方式来感知文学之美,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六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某个音符响起,我们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的某个午后,坐在电视机前,学着那个名叫齐天大圣的盖世英雄抓耳挠腮。
我们甚至熟悉到,知道哪个音节,孙悟空才开始腾云驾雾。
我们都听过他的音乐,却可能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许镜清,86版央视《西游记》25集电视剧里的歌,2首主题曲,13首插曲,还有上百首配乐,全都是他一个人琢磨出来的。
从1983年到1987年,整整四年,他是西游记剧组的总作曲,剧边拍,曲边写着。晚上熬夜谱曲的习惯,之后三十多年都没改过来。难怪上了《朗读者》,董卿第一句话就是:“听说跟许老师聊天,一定得是在晚上,因为白天您都在休息。”
许镜清回:“我三十多年没有看到过北京早上的太阳怎么升起来的。”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平常的曲子,他花两三个小时就能作出来,可接到片头曲的任务,他憋了两三天,一个音也憋不出来。写了一点,觉得不对,撕掉重写。
有一天坐着公交车去上班,路边很多人,卖菜的卖菜,摆摊的摆摊,他心想,人这一生,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这问题他答不上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脑海里的苦索,竟变成了旋律。
他赶忙下车,没纸,就掏出兜里的烟盒撕了展开。没笔,就拉了身边刚放学的小学生借了一铅笔头。小孩儿问了一句:“叔叔,您要干嘛”
许镜清笑着接过笔,答了一句:“叔叔要干一件大事儿。”靠在电线杆上,他把在车上想到的两段音乐记了下来。
三十年,圆梦
许镜清一直想开一场西游记音乐会,但他做不了,他没有钱。三十年里,他收到最多的一笔版权费,是2014年**《后会无期》支付的,税后拿到3万元。之前,40多个网站寄过版权费,最多的100多元,最少的27元。
音乐会的事儿,许镜清想了很多年,努力过无数次。他说,“我必须得开,我不开我会死不瞑目”。
后来微博上的网友们说,你众筹吧,我们大家都支持你。还真的有29万多名网友支持他,筹到4615万元。
2016年12月4日的晚上,《西游记》音乐会终于被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等到熟悉的“登登登”响起,台下的欢呼声一阵又一阵。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都来了。74岁的许镜清没敢坐在台下,他躲在化妆间里,一动也不敢动:他担心这会台下“冷冷清清,掌声稀稀拉拉”;又怕观众太喜欢了,他受不了刺激。
▲左二是西游记续集里的沙僧饰演者刘大刚,1986版的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在2009年过世(来源:迟重瑞微博 )
被拉上台后,主持人就问了一句:“您这一刻最想跟观众说什么” 许镜清眼泪掉了下来,“我就想哭,忍不住了”。
晚上回家之后,他哭了,他说自己那天夜里是嚎啕大哭,边哭还边喊了出来:真不容易呀!
央视86版西游记,是那一代艺术家给我们童年的礼物:一部机器,一个摄影师,没什么惊艳的特效,那群人几乎花掉六年时间走遍了整个中国。
只是,如今的我们是否真的明白,歌里为什么要一遍遍唱“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是否懂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翻山涉水,两肩霜华”
许镜清作客《朗读者》,一篇《灯》,或许就是他心中的答案。
《灯》
作者/巴金
哪怕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也可以鼓舞你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暗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土希洛8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2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2月24日《光明日报》)
最近一档叫做《朗读者》的节目在朋友圈刷了屏,被誉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且各方好评不断,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0分,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长时间排名第一,与之相关的书籍也开始热销,可以说《朗读者》收获了观众“零差评”的好口碑。在近期的电视节目中,这并非个例,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也带领观众重温了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以书信的方式讲述那些值得回味的中国故事,而由同一团队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也是颇受好评。
近几年,明星真人秀类节目充斥荧屏,并且粗制滥造的现象愈加严重,在金钱的驱使下,电视荧屏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愈加显现,而制作精良的文化类节目无异于一股清流浸润了观众干涸已久的心田,令“文化回归”成为一时热议。有乐观人士认为,这些电视节目将刮起一股强劲的文化之风,文化回归的春天即将到来,然而,是否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恐怕不是几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就可以决定的。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曾深刻得向我们揭示了一切文化内容在电视媒体中都将成为娱乐的附庸。
电视节目带来的热度转瞬即逝,构建书香型社会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打击盗版和抄袭,保护原创作者,鼓励优秀作品的涌现是前提;在各地建立图书馆和电子借阅机等文化设施是基础;教育去除功利化,构建书香型校园是关键;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阅读深植于每个人内心的渴望才是真正实现文化回归的根本。别让文化之风只刮过荧屏,让它春风化雨般地滋养我们的心灵土壤,散发书香的花朵才能热烈开放。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3王小波在与李银河的一封书信中写道:“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这封信被拿到《见字如面》上,由何冰演绎出来,在网上传开了。节目“拆信人”,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这样解读:“这个‘庸俗势力的大合唱’可能是文化的、可能是金钱的,可能是买房子,也可能是综艺节目。“
自2013年《爸爸去哪儿》后,综艺节目陷入了“大合唱”式的喧嚣。跟风兴起的明星竞技类真人秀充斥荧屏,拼资本、拼咖位、拼话题,结果是同质化严重,原创力匮乏。最近,这样的局面似乎有了扭转的迹象,综艺“清流”接二连三地刷了屏。先是《见字如面》,曹禺和黄永玉之间肝胆相照的书信往来,经由张国立和王耀庆的演绎,引发朋友圈的转发热潮。紧接着是霸屏春节长假的《中国诗词大会》,17岁女中学生武亦姝博闻强识,引发多轮讨论。随后,央视主播董卿从《诗词大会》走进《朗读者》,邀名流读书,把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推上网络热搜。一时间,原本被边缘化的综艺类型,风头甚至盖过明星扎堆的真人秀。
二十年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去台湾地区访问,发现那里的综艺节目非常糟糕,靠不断挑战社会底线来赚取收视率。“当时就觉得大陆的媒体改革不能走这个路。结果,我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她看来,综艺节目的唯市场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低俗化,不仅与大学、学术界、知识分子所代表的人文传统日益分离,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产生了无法弥补的断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回归是大势所趋:“这三档节目是应运而生,它回归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个主流价值观包含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不管是不是名人,都被放在了普通人的位置上。”
文学是所有艺术的根
“清流”综艺的出现被视为对过去电视节目纯娱乐倾向的一种反抗,而在《见字如面》的总导演关正文看来,所有的精神产品都有娱乐属性,只不过,一种是感官层级的快乐,另一种则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如果说人在感官层面上的快乐有点像肌肤之亲,那么人在精神上的快乐就像爱情。精神生活所带来的愉悦,远远超过感官的浅层快乐,能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满足。”
因此,节目刚起步,关正文就笃定它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观众。他认为,所谓大数据划出了传播的舒适区,不但限定了产品的样式,也描绘了互联网受众的样貌,数亿人都被“没文化”了。他把节目方案带到腾讯,所有人都说好,但也避免不了对大众化前景的担心。在没有广告商赞助的情况下,《见字如面》“裸奔”上线。但事实证明:“市场是个好东西。”第一期合集视频网站点击量已经突破了4000万。一夜之间,人们都在谈论它。
熟悉关正文此前的经历,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执意将《见字如面》带到观众面前。他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原创著作权人和总导演,这些项目几乎都是同期竞品中的异数。在跨入电视行业之前,八十年代初,中国文学最活跃的时期,关正文在作家协会当编辑,参与出版了北岛、舒婷、顾城的诗选,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等文学作品。他告诉第一财经:“我分别经历了文学和电视最繁荣的时代,文学是所有艺术的根,离不开。”
何冰与林更新登台《见字如面》
3月16日的那一期《见字如面》选了顾城的书信:四封他与妻子谢烨的情书,一封是他的遗书,节目安排王耀庆先读遗书,再由徐涛和蒋勤勤演绎情书。这样的安排出自关正文:“从故事的终点走向起点,是想告诉人们,虽然它有一个惨痛的结局,但也有一个最美好的开始。”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的激流岛,诗人顾城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而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顾城是文学史绕不开的名字,而悲剧的终结,因其扑朔迷离的过程,有了各式各样的揣测。“没有人会忽略他诗歌的美感,也没有人能够宽容他后来的行为,但是我觉得,八卦的有效期已经过去了,我们能做的是,如何接近一个更真实的人,从他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正文和顾城、谢烨曾是交往密切的朋友,节目录制现场,57岁的他忍不住唏嘘落泪:“那天我在家里看见顾城送给我的画,这么多年过去,忽然想起,物是人非,非常难过,非常想念。”
这几封信对于关正文而言意义特殊,但选择它们的标准和其他信件并无二致:“具有公共传播价值,值得被更多人读到,并且直指人心”。 历时一年多,节目组遍访博物馆、档案馆、资料馆,邀收藏家、文化名人提供书信的来源,从上万封信件中,精选出一百封,分别交予归亚蕾、张国立、何冰、王耀庆等八位读信人。纸上文字经由声音的演绎,重塑了生命。这些戏骨撑起《见字如面》的金字招牌,靠的是打磨多年的台词功底和演绎能力,而非人气或是颜值。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封信、一段往事。观众跟随读信人,穿越到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感知时代洪流中的悲欢离合。正如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中写道的:“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书信因其文体的日常化与私密性,天然具备这样的真诚。在秦军将士黑夫的家书中,抗日将领左权的绝笔中,读到的是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陈寅恪与傅斯年,郁达夫与沈从文的来信里,闪耀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与品格;徐志摩与陆小曼,冯亦代与黄宗英的情书,字里行间是爱侣间的情真意切。写信的人,或是读信的人,无论是否名人,都摘去光环,还原为一个普通人。人们得以从那些历史的尘埃中,读懂人心,也看清自己。
一前一后相继推出的《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常被拿来一起讨论,在关正文看来,这是两档风格迥异的节目:“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观众,各有各的资源,差别非常大。但多样性的生态中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他肯定了“对手”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一条街上只有一个饭馆,这个饭馆非饿死不可。如果这条街是饭馆一条街,那就最好了,大家都能活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