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斯伯丁(SPALDING)
正品斯伯丁的优点:
1.不易漏气变形,不易开胶起皮,篮球制作工艺复杂严格,球体坚固耐用,(出厂前,抽样通过两万次撞击试验);2.圆周度一致,篮球整体一致性均优于国际专项检验标准(圆周度差异小于±2mm);
3.运球手感优异,弹跳性适中;SPALDING篮球综合手感极佳。创始至今130年,蕴涵着许多传奇。NBA巨星在比赛罚球时对篮球的LOGO的方向和位置都很有讲究,绝对不能改变;
4.
信誉保障和售后服务,正常使用,在保质期内,如有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
基本防伪
1.认准斯伯丁篮球的商标。
2.检查整体制作工艺。
3.检查弹跳性,圆周度,旋转中心,球嘴工艺及综合手感等。
4.检查免费赠送的球针,球网是否齐全。
5.检查合格证的印刷质量以及编号是否与球体是条码编号相同。
6.检查零售商是否有上海星胜体育用品公司特制并颁发的指定经销商证书和标牌。
7.如还不能确定真伪,可致电斯伯丁中国总代理商上海星胜。
8.首先是懂得斯伯丁的产品编号。斯伯丁的产品编号有61-XXX、62-XXX、64-XXX、66-XXX四个编号分类。61-XXX、62-XXX、64-XXX属于7号篮球(标准篮球),例如:61-916、62-595、64-284。其中增加尾数W的编号属于女子篮球(6号篮球),例如:61-942W、62-217W。增加尾数S的为黑精沟削边篮球,例如:62-200S、62-205S(削边篮球已在2004年年底停产)。66-XXX属于3号小篮球,销售对象为儿童。
外表防伪
1、表皮:有些假货的表皮色泽和手感很接近真货,但其实皮料的厚度尚不及真品的一半,而且耐磨度极差,甚至用手都可以撕开。
2、真球的黑金沟十字交会处有清晰的四个凸出,立体的SPALDING标志。假冒球的黑金沟十字交会处的SPALDING标志则是模糊,粗糙凹凸不明。(永不漏气和真皮篮球不存在此标志)
3、真球的底部文字和汽嘴都是工整,清晰立体,凹凸有致。假冒球的文字和汽嘴则是斜,模糊不清,毫无立体感。
4、假冒球的条形码是不工整,歪曲,平板化的、真球的条形码是工整,笔直有凹凸感的。
5、篮球品种是否与目录相符。
6、球身上的标价是否与公司规定的差异过大。
7、检查弹跳度,圆周度,重量是否标准(7#球的标准重量是600—650g/粒),旋转中心,球嘴工艺以及综合手感。
8、塑封:2007年以后的产品均有塑封。
求采纳
Emma and Tony were in Shanghai three days ago。/ 艾玛和托尼三天前在上海。
Emma and Tony weren't in Shanghai three days ago/ 艾玛和托尼三天前不在上海。
最早比较权威的出处是 中国日报或新华社文献 虽然是地道中国式英语 也可以被接受啊
问 Three Represents是不是典型的Chinglish?动词可以由数词修饰吗?外国人能接受Three Represents这种说法吗?
答 represent的词性是动词没错。
不过具体到“三个代表”这个词组"Three Represents" Theory(其实,更严谨的写法是"Three Represent's" Theory)中的represent其实是代指是represent后被省略的部分,具有名词性。在英语中这种构词法很常见,绝不是什么Chinglish,随着中共执政团队的日益专业化和精英化,在政策性文件的翻译中出现Chinglish错误的概率是相当相当低的,即便是在东西方激烈对抗的毛泽东时代,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整个中国外语学界的精英(这是题外话了)。
随便举个例子:“三不”(Three No's或者拼做Three Noes)
我们所熟悉的“三不”有两个,
一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关于台湾问题的政策表述Three No's(或拼做Three Noes): no support for an independent Taiwan; no support for its membership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require statehood as a condition of membership; no intention to follow a "two Chinas, or one China, one Taiwan" policy
另一个是蒋经国的大陆政策表述"Three No's" Policy(或拼做"Three Noes" Policy): no contact, no negotiation, no compromise
很明显,no在这些句子中并不是名词,但是为了表述简化,在词组Three No's(或Three Noes)中则代指no后面的具体内容,具有名词性。
其实,学外语不好这么抠语法的,就跟汉语的“广场上好不热闹”、“我差点没被吓死”一样,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地方多了,语言本身就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一步步自然而然形成的,所谓“语法”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自然(语言)立法的一种“事后诸葛亮”行为而已,在自然语言中,万能语法公式是不存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