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
(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西汉武帝、昭帝时的大臣。出身将门,父苏建曾任校尉,以战功封平陵侯,为西汉初名将之一。兄苏嘉为汉奉车都尉,弟苏贤为骑都尉,苏武排行第二。出使匈奴前,管居御厩监,替皇帝掌管马厩。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即位的且鞮侯单于,派使者主动送还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臣路充国等多人,以表示愿意修好。汉武帝见此情景很高兴,决定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送还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苏武同副使张胜、属吏常惠以及随员百余人;带着许多礼物离开长安,去匈奴单于王庭修好。
苏武到了匈奴,送上礼物,交还使者,等待单于复信返回,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事件。以前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卫律投降于匈奴,其副手虞常却不肯投降。苏武一行到来后,虞常暗地联络张胜,密谋刺杀卫律,劫持单于之母逃归汉朝。但他们的计划被泄漏,卫律逮捕了虞常。虞又供出张胜。单于本来就没有诚意与汉朝和好,借此下令扣留苏武一行,并派卫律审讯苏武。苏武认为自己身为汉使,若受审讯,有辱国家尊严和使命,两次拔刀自刎,均被身边的人拦住。单子见苏武如此忠烈,为之惊叹,有心劝苏武投降,就派卫律充当说客。卫律当着苏武、张胜之面杀了虞常,又执刀威吓张胜,张胜慌忙表示愿降。卫律又执刀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变,泰然自若,卫律反而吓得缩回了手。卫律见威吓不行,就劝苏武投降,享受荣华富贵。苏武义正词严,痛斥卫律卖国叛汉的可耻行为。<BR><BR> 单于听说苏武宁死不屈,更加想得到苏武。但苏武不肯投降,单于无计可施,遂囚苏武于地窖之中,断绝饮食供应,想以此迫使苏武屈服。苏武咬紧牙关,宁可吞积雪解渴,食碎羊皮等充饥,誓死不降。单于又以封王来劝降,苏武仍不理睬。单于没有办法,把他流放到渺无人烟的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说要等到牧放的公羊产奶的时候才放苏武返回汉朝。
在人迹罕至的北海,苏武靠掘野鼠洞中的草籽和草根维持生命。严寒的冬夜里,苏武手握节杖,遥望南方的天空,思念长安城中的亲人,过了几年时间,单于派屈降的李陵赴北海劝降,谎称苏武的两兄弟获罪被杀,母亲患病而死,妻子被迫改嫁,所遗二妹和三个子女生活无着,想以此来动摇苏武的意志。还说:“人生为朝露,何必自苦如此!!”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一定要逼我屈节投降,我就立刻自杀!”面对威武不屈的苏武,李陵深感愧疚,不禁仰天长叹:“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匈奴单于死了,新单于派使者来到长安,表示要与汉朝和好,汉朝廷提出要单于放苏武等汉朝使者返回,匈奴人欺骗说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朝有使者去匈奴,当初和苏武一起到匈奴的常惠获得消息,就买通了看守,乘夜晚去见汉使,把起初情况报告了汉使。汉使去见单于说,汉皇帝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信,说他还在北海。并威胁说,大雁捎书,是“天意”,单于不能违背天意。单于无奈,只好命令把苏武从北海放回,连同常惠等人一同交汉使带回国。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被匈奴拘留18年的苏武一行人终于回到长安。苏武拜见汉昭帝,交还了使节,昭帝封苏武为典属国之职,并赏赐他钱200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宣帝即位封苏武关内侯。秩中二千石,神爵二年(前60),苏武病故,享年80有余。
苏武死后,宣帝命人绘苏武像于未央宫之麒麟阁,以表彰其高尚的节操和精神。
苏武亦善诗文,传于后世的作品有《答李陵诗》、《别李陵》等。
苏武墓在今陕西武功镇龙门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们在这里凭吊苏武这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英雄。
答案: 提示: 1.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卫律——凶残、强横、无耻的叛徒。李陵——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的降将。2.一是苏武与副使张胜的对照,二是苏武与叛徒卫律的对照,三是苏武与降将李陵的对照。3.苏武自刺后,被置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被幽置大窖、断绝饮食,卧而啮雪,与旃毛并咽,困苦中愈显苏武的性格坚强。牧羊北海,掘鼠食为食,仗节操持,节旄尽落,其历久而不变的节操更令人敬仰。4.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苏武一行人因事被留匈奴)作铺垫。5.突出苏武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1、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2、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3、自杀未遂: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怒斥卫律: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5、窖中受饥: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6、流放北海: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7、苏武归国: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扩展资料:
古代名人对苏武的评价:
李陵:“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班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陈杰:“伸脚踏沙迹,开口吃汉天。见天不见雪,况辨雪与毡。环观不敢杀,谓是不死仙。汉庭方求不死该,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毡夹雪。”
柴望:“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徐钧:“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陈普:“伏匿穷庐_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
参考资料:
班固对苏武人物的短评语句: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有笳声,入声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早年经历
苏武大约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字子卿,是杜陵人。父亲苏建曾三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立下战功。苏武年轻时凭着父亲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官,后升任栘中厩监(掌管鞍马鹰犬的射猎之官)。
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深表赞许,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常惠等,并临时招募士卒、斥候一百余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赠送财物给单于。单于却愈发傲慢,与汉朝此前的设想截然不同。
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留居匈奴持节不屈彰显民族气节,被匈奴扣押后,以高官厚禄,种种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劝其背叛汉朝,然而苏武始终没有屈服,在苦寒之地坚守十九年后最终得以回归祖国,是一个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和富贵不能*的一个爱国代表人物。
历史上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著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旌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著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武的品质,是什么样的人?
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苏武被困匈奴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匈奴为了使苏武屈服,也使出各种残酷的手段来折磨他。先是单于“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然而,“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苏武顽强的生命力,让匈奴人也不敢相信,以为他是神人。于是把他流放到环境更加恶劣的北海无人处牧羊,并且“羝乳乃得归”。北海,乃今天的贝加尔湖。自然环境可想而知。此外,粮食供应又时断时续。此时的苏武,连最起码的生存资料都没有保障了。后人也曾惊疑苏武在此环境下如何能够存活。“何处吹笳薄幕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⑹
单于正是想利用冰天雪地、苦寒孤寂的险恶环境摧毁苏武的意志,让他耐不住折磨而投降。然而苏武硬是凭借心中的无比坚强的信念挺了下来。也许,当他下定决心死不降敌的时候,他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困苦的准备。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就这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苏武硬是活了下来。而且,坚持了十九年。苏武这种坚强不拔的品质正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中华历史上的一个巨人,让后人永远怀念他、敬颂他。
据史料载,当时汉使出使匈奴,为匈奴所困者,不独武一人。“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余辈”⑻史任敞奉旨出使匈奴,欲令单于“为外臣,朝请于边”。“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⑼又有郭吉游说匈奴,言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下。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汉。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不归,迁辱之北海上。”⑽又有赵破奴,“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左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为虏所得,遂没其军。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定亡入汉。”⑾又有路充国为匈奴贵族报丧,“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⑿直到“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于汉。”⒀路充国等人才得以归汉。还有张骞出使月氏,道半为匈奴所捉。史言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⒁。当然还有随苏武同去的常惠等人,“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⒂他们之中也不乏守节不屈者,但历史却惟独记住了苏武。这并不是说历史是不公正的,或者说苏武是幸运的。而是因为苏武是他们中的典型,也是他们的榜样。
他“十九年守节不屈,做得彻底,做到了家”⒃。相比而言,其他人只是衬托出了苏武的独一无二。出使匈奴十九年,“举剑击之”不能使之屈服;“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不能使之变节;在天寒地冻、无衣无食的恶劣环境下,“卧齧雪与丹毛并咽之”,“掘野草去屮实而食之”。试问中国历史上几人能有如此作为?仅有一人,这就是苏武!
钱穆 先生曾这样评价苏武:“苏武不能不说是一个贤人,若要说他是一个圣人,他也得和伊尹、伯夷、柳下惠为等俦。他已在一点一角上是圣人,十九年守节不屈,做得彻底,做到了家。虽不能同孔子大圣相比,宁能说他不得比伊尹、伯夷、柳下惠?此刻且不必争,也不必叫他是圣人,他总是一贤人,总是一豪杰。”⒄此言不虚,苏武就是一贤人,就是一豪杰!
读懂北海放牧英雄——苏武
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的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
时光回转,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外交使臣做来
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急。
苏武留胡节不辱。一曲《苏武牧羊》唱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爱国忠君、思亲念乡、忠孝双全的伟大人格,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外交使节,是人在胡邦心在汉的硬汉,是作人为臣的样板。
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武是一个宁死不屈,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大丈夫。
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是否还有苏武这样的人
有的,汉朝使节。详见苏武牧羊
苏武传里苏武张胜卫律李陵的人物形象分析还有情节简单点带上手法速度速度速度速度啊
苏武传里苏武张胜卫律李陵的人物形象分析还有情节简单点带上手法速度速度速度速度啊对比映衬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苏武传中苏武,张胜,卫律,李陵的人物性格。作业啊作业。张胜、卫律、李陵三人的性格和苏武对比:
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
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苏武传》里描写了卫律劝降和李陵劝降的情节卫律劝降,两人相对如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卫律马上利用这有利局势,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这时,如果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苏武很沉稳地对“相坐”的罪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宣告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这一大段话,苏武说得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李陵的劝降。李陵作为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胁,以富贵为诱惑,以幽禁断食来逼迫,均不能让苏武屈服。对苏武这样刚直和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的人,只能从精神上、心理上着手。从李陵口中得知,苏武的哥哥苏嘉因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杀;弟弟苏贤,因为逐捕犯罪的宦骑不得,服毒药自杀;苏武的母亲已经逝世,妻子已经改嫁;虽有两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声名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李陵与苏武的关系,苏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面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苏武传讲的什么?常惠苏武虞常张胜卫律李陵单于都干什么的《苏武传》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
苏武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手法?1结构体现出作者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特点。
2、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
3、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8个人物一人100字左右速度最佳答案
检举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根据《苏武传》替苏武给李陵回信。至李陵兄:
兄弟,二锅头不错,记得喝点哦!
武敬上!
请帮我分析一下《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要结合课文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谢谢啦!急!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与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是苏武的主要特征。
1.正当苏武将要回国之际,匈奴内部发生了谋反事件,副使张胜卷入之一变乱事故之中,当听到张胜报告后,他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之后他又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可见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2.当苏武被幽囚时,卫律来劝降,先是威胁,然后又是“举剑拟之”,苏武不为所动。再是利诱,苏武仍不屑一顾,置之不理。三是逼迫,苏武立即给一以一顿痛骂,骂其“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等等,可谓义正严词,气壮山河。表现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一*的崇高气节。
3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可谓艰苦备尝。但他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强烈的爱国心正是他战胜困难,顽强活下来得动力,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爱国意志。
苏武传中作者对李陵的态度班固在这篇文章中为突出苏武的形象,用李陵来对比反衬出苏的爱国情怀对李陵扥态度是否定的,在作者看来李陵是投敌卖国,没有气节的不光是作者这样看待李,在当时很多的士大夫阶层都是这样认识的只有司马迁站在公正的立场为李辩护,但招致宫刑的下场可悲啊
1 写出十五个含背景故事的四字成语如“负荆请罪”顺便附上主人公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三顾茅庐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推荐诸葛亮感恩图报 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汗流浃背 汉大将军霍光舍生取义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舍生取义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沉鱼落雁春秋时期,越国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乡溪边浣纱时,溪中游动的鱼儿见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汉元帝时绝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给匈奴王时,天空飞过的大雁惊讶她的美丽,忘了飞行跌落到树林里苏武牧羊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由于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运筹帷幄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布衣之交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妾相爱的门客,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萍水相逢公元676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王勃因罪被免官,前去交趾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宴请文人志士及他的女婿吴子章,邀请他们为它作序,王勃作《滕王阁序》感慨:“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骥伏枥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改弦更张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与做学问十分刻苦,他读书时曾经三年不到自家花园里看一眼汉武帝十分欣赏他的为人,让他提供施政方略董仲舒认为秦朝的一些旧制度已经不适应了,就好比琴上的旧弦必须要换掉一样独善其身战国时期,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孟子说:“尊崇儒道,乐于仁义君子为人,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 多难兴邦春秋时期,楚灵王想称霸于诸侯,就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凭借自己地势险要与战马众多,不怕多灾多难的楚国,司马侯提醒他注意多难兴邦,应该把眼光放远点。
2 对苏武的评价 300字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3 我看苏武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的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
时光回转,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外交使臣做来并不易,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百余人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荣华富贵,而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
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是特别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惟有苏武手持旌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野草,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扞卫汉廷的威严。
悠悠19载,已是两鬓斑白的苏武,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拄那件跟随自己19年,却又是色以褪尽的旌节,高拍头颅,激动的流下幸福泪水。苏武没有司马相如文章写的华美,也没有李广驰骋沙场的英勇,但他却默默的信守对祖国的诺言。北海牧羊的英雄气节,足以令他万古流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正气歌。苏武的故事催我泪下,苏武的气节催我奋进。青山依旧,绿水依然,秋还是那样寒。走在秋风中的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