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陈毅的古诗
陈毅的诗
1、《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偷渡梅关1935年冬》
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着劫灰。
2描写隶书的诗句1、隶书俗
唐
吴融
《赠蛩光上人草书歌》
2、数踪篆隶书新得
唐
黄滔
《贻宋评事》
3、程邈隶书
唐
李瀚
《蒙求》
4、布被隶书铭
宋
陆游
《暖阁》
5、汉隶书吕规其阳
宋
黄庭坚
《再和公择舅氏杂言》
6、隶书满纸籀文废
宋
黄庶
《拟欧阳舍人古篆》
7、赠我手写千隶书
宋
释永颐
《赠术者王髯》
8、烦君隶书题
宋
赵蕃
《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
9、乃当隶书趋约易
元
钱惟善
《篆冢歌(有序)》
3陈毅写的诗有哪些陈毅都写过哪些诗,要的是诗的内容秋菊 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诗--赠缅甸友人 赠缅甸友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下流, 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 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 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 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登大庾岭 陈毅 一九三五年秋 大庾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抔土,弥天烽火举红旗。
4陈毅写了那几首古诗《哭阮啸仙贺昌》《三十五岁寄怀》《梅岭三章》《十年》《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幽兰》《含羞草》《题西山红叶》等诗词。
陈毅诗词书籍:《陈毅诗词选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7年4月出版的图书陈毅简介: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中,我整理了这篇散文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藤野先生》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藤野先生》作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主要内容:
1、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
2、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宿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3、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
4、可见,全文实如标题所示,自始至终是写藤野先生的。歌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5、全文依照与藤野相交的经过记叙,自然地形成三大部分:结识藤野之前的情况,结识藤野之后的种种,与藤野惜别以后的怀念。文章是顺着到仙台之前、到仙台之后、离别仙台之后的时间次序记叙的。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者简介: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两个兄弟分别叫周作人,周建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