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口红是缩不回去的,这是按压式口红的设计特点。所以在使用按压式口红的时候要注意用量,不要按太多出来,只能找个比原来盖子长一点的盖子盖起来。
总之就是每次用完不能暴露在空气里,口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下次使用口红的时候不完全,有细菌。
扩展资料
口红的产品功效
替代眼影
在后台化妆时,有时候找不到同色系的眼影,化妆师就会用口红代替,既能搭配也算是救救急。如果你也没有合适的眼影,在某些时候也需要“救急”。
用口红做眼影,在妆前最好用专门的妆前眼霜或者眼部粉底液,眼部定妆效果好,也不用担心口红的颜色会结块以及口红的油分对眼部太过油腻。
替代胭脂
口红做胭脂,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口红的“其他功效”,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用口红做胭脂“救急”的经历,但多半以效果不大好而收场,屡屡失败仍然不明就里。
专业彩妆师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克制用量,不要太多,一点点就好,不够再加,否则容易颜色过重,破坏了底妆补救起来就麻烦了。
首先要先把口红涂到大拇指根下方突出处,稍加揉搓,通过手掌的温度给口红加温,然后以颧骨为圆心,压在皮肤上并向两边晕开,这样往外的画法会让脸显更有轮廓感。如果想让脸显得圆一点,可以压在脸上的苹果肌(笑肌)中,会显得更加圆润可爱。
修饰轮廓
用口红修饰脸部轮廓是化妆师的“秘密绝招”,可以让脸显得更小一点、更加立体。在色彩上最好选择深咖啡色的口红(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品牌柜台上都有“非红色”口红的原因,原来还能发挥这种功效)。
用口红修形,其实比用粉更加贴妆,而且颜色柔和,不会太深太明显。用刷子点上口红后首先从颧骨的发际处开始,往嘴角涂,勾勒出小脸的效果,颜色可以慢慢加深,要注意面积,不要一次刷得太多太重。
参考资料
——口红
约在五千年前诞生,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五千年前,古埃及人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口红。
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以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中国唐朝,贵族妇女和教坊歌妓喜欢以檀色注唇,后世沿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口红被视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是一种禁忌。
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的法国和英国男士间流行涂口红。十八世纪美国、清教徒移民并不流行涂口红,爱美的女人会趁人不注意时以丝带摩擦嘴唇,以增加红润,这样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纪,十九世纪流行苍白,口红和化妆品被视为禁忌,而转为以药品型式贩售。
口红的色调与女性的发型、指甲油色调和服装变化密切相关,变得更具有潮流色彩。特别是近年来各种珠光粉和处理颜料的使用,使口红的色调更加多样化,质感更加舒适。与其他美容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相似,它继续保持美容为主,兼顾保湿、滋养和防晒功能。
扩展资料:
1、中国古代的口红: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总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妆品。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使用一种化妆用品。胭脂从匈奴传入中原后,胭脂的制作也不仅限于红蓝花一种植物,并且加入了油脂、动物骨髓等来适应不同的需要,胭脂一词的意义也逐渐成为涂抹于面部一类化妆品的总称。
2、胭脂来源有四种说法:
第一:来自商纣说。
第二:秦代说。
第三:西域说。
第四:起于匈奴说。胭脂又名燕支,古代制作时在植物染料的基础上加入油脂、骨髓等物,燕支也就成为了臙脂,‘臙’是胭的繁体字。再至后来,人们才将‘胭脂’一词,作为了一类涂抹于面部化妆品的总称。
-口红
-胭脂
口脂、唇脂。
其实也就是指胭脂,用现在的语言解释就是,它是环保无毒的。在管状口红出现以前,唇脂和胭脂是通用的,一般装在小盒子或小罐里面,女子们用手指直接蘸取、涂到脸上。
大多是鲜艳的朱赤色,比较特殊的是唐宋时还流行檀色点唇,檀色其实就是今天的肉色、裸色调,这种颜色直到现代还常常有女生使用。
古代口红的做法:
最初以牛髓、牛脂加上香料、朱砂做成的,在唐代开始就用蜂蜡来代替动物髓脂。到明清时期,又进化为虫白蜡揉入红花汁或者银朱的配方。以前的口脂基本都呈膏冻状,跟今天的唇膏很像,所以也叫为“蜡胭脂”、“油胭脂”。
其中之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做成,叫做“绵胭脂”;还有一种是加工成小并且很轻薄的花片,称为“金花胭脂”。 这两款胭脂,都会在阴干处理后形成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
还有一种做法是像《红楼梦》中那样用过滤澄清后的红蓝花汁加上花露蒸叠成膏状,用盒子来装。需要使用时用嘴唇抿住胭脂花片,就上好色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