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若炎症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否则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的病毒有:①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②腺病毒:目前有30余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③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B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胞为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见第一节,表明防卫能力差。
2处于长发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临床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一)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1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感染。多在春夏季发病,可在托儿所及幼儿园造成流行,其临床特点,以2-3岁幼儿多见。常有高热,热型不定,咽痛,单侧或双侧眼睑红肿及眼结合膜充血,两侧轻重不等(无化脓)。耳后,双侧颈及颌下淋以结肿大,咽充血,偶有腹泻。病程3-5天,亦有长达7天,偶有延至2-3周者。
2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族病毒,近年来证实柯萨奇B族病毒及ECHO病毒9、7型亦可引起本病。临床特点:多见于婴幼儿,高热、婴儿流涎增多,吞咽不适,表现为拒奶、烦躁、爱哭闹。幼儿可诉咽痛,咽部有特征性病变,初为散在性红疹、旋即变为疱疹,直径约2-4mm,破溃后成为黄白色浅溃疡,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定,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发热在2-4天后下降,溃疡一般持续4-10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其他器官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亦会加重。常见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眼结合膜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或侧)壁脓肿。并发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热不退,因耳痛哭闹不安、摇头、抓耳,早期鼓膜充血、膨隆,以后穿孔流出浆液或脓液,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听力,咽壁脓肿时可出现拒食、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肿胀,咽壁呈半园形突起,将软腭及同侧咽腭弓向前推移,年幼及体弱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易向下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少数并有细菌感染时对体弱儿尚可引起全身及其他部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肾肾炎。
儿童患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首感染时,常常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通常孩子在感冒初期鼻涕是清涕,到后期鼻涕便转为浓涕。由清鼻涕转为脓鼻涕时即需要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在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检,做一个血常规即可大致判断出孩子究竟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当孩子病毒感染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率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明确致病原。免疫荧光法和酶联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对病原确诊做出早期诊断。当孩子存在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以出现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咽试纸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升高时需要考虑细菌感染可能。
发烧可持续7~10天,重症,合并肺炎并发症等可持续2~3周。最初1~3天低热后发展为40℃左右高热。
腺病毒最容易感染人类的上皮及粘膜细胞, 通常只引起轻微症状 ,并在数天内自行好转。 但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特别是儿童,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 发烧、咽喉痛等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但是与普通感冒相比,腺病毒感染会导致持续高热、精神不好。儿童患者高烧3-5天不退,且没有出现太大验血指标问题的时候,应该提高警惕。
呼吸道感染
咽炎和鼻炎为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大家常说的:发烧、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嗓子疼等症状。
咽炎常合并喉炎、扁桃体炎、耳痛、支气管炎和肺炎,偶尔还可能引起肺炎和百日咳综合征。
眼部感染
咽结合膜热是一种典型的腺病毒综合征,除了发烧、呼吸道症状和红眼(角膜、结膜的炎症)表现之外,颈部和耳周淋巴结也常常肿大。
胃肠道感染
5%-10%的幼儿急性腹泻性疾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与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相比,腺病毒导致的腹泻时间更长,可持续达8-12天。
此外,腺病毒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其症状类似于阑尾炎,偶可引起肠套叠。
最近腺病毒导致重症肺炎的孩子有所增多,许多家长们忧心忡忡。孩子怎么还没有退烧啊?到底会烧多久呢?这与腺病毒的毒力及病毒量有一定关系。腺病毒感染孩子后,可以出现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热,通常5~10天后热退,特殊情况下高热会持续2~3周。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肺炎的4%~10%,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腺病毒感染占到了322%,死亡率高。有14%~60%的重症患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
因此,早期诊断腺病毒感染显得非常重要。腺病毒感染肺部后,孩子的肺部体征并不明显,当肺部出现啰音时,多已高热3~7天。有的宝妈认为这是孩子“烧”成了肺炎。其实是因为腺病毒感染机体后,肺部体征出现较晚所导致的。在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对疑似腺病毒感染的孩子拍摄胸片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在听诊腺病毒感染的肺部时不一定能够听到啰音。但是X线上可以发现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有时一侧肺大叶都存在病变。
如果有条件时,可以对腺病毒进行血清分型。腺病毒目前有90种型别,1~51型是根据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的血清型而52~90型是根据全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的基因型。有文献报道,腺病毒3、7、14、55型可导致致命的腺病毒肺炎。当检出腺病毒为这些危险型别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注意隔离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以期降低腺病毒的致死率。
几年腺病毒比较高发,很多家长以往不是特别了解腺病毒是什么?最近发生个别地区发生腺病毒肺炎,非常重症,大家开始关注小儿腺病毒感染。
1、咽结合膜热 咽结合膜热表现为持续高烧,咽部充血,结膜充血,伴有颈部和耳周淋巴结肿大。
2、腺病毒胃肠炎 临床症状类似轮状病毒性秋季腹泻,呕吐腹泻发烧症状。
3、腺病毒肺炎 高烧、咳嗽、呼吸急促,肺部胸片感染灶,血象升高,超敏CRP升高。
腺病毒感染发烧可能一般7天左右,如果为重症肺炎往往发烧2-3星期,严重会危及性命,死亡率很高,尤其是腺病毒3型、7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会病情加重,特别是婴幼儿。在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对疑似腺病毒感染的持续高烧要及时拍片,甚至动态拍片,因为容易加重。
不超三天
发烧可持续7~10天,重症,合并肺炎并发症等可持续2~3周。最初1~3天低热后发展为40℃左右高热。
腺病毒感染,经常发生在幼儿园或小学过着群体生活的孩子,特别容易遭到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夏日里父母常喜欢带孩子到游泳池玩水,但受污染的池水也是腺病毒的感染源。通常感染后会经过5到7天的潜伏期,在腺病毒流行期时,必须时时提醒孩子勤洗手来预防,也要让孩子减少揉眼睛和吸手指头的坏习惯,以免让病毒有机可乘。
目前在治疗上并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大多采取支持性疗法,鼓励病患多喝水。在发烧期间,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活动力和精神状态,如果觉得有异,应立即就诊。
腺病毒最容易感柒人们的上皮及粘膜体细胞,一般只造成轻度病症,请在数天内自主好转。但针对免疫系统较差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状况可能比较严重。腺病毒感柒最常见的情况是发高烧、咽喉肿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可是与病毒性感冒对比,腺病毒感柒会造成持续高热、没有精神。少年儿童病人发高烧3-5天不退,且没有出现很大验血指标难题的时,应当保持警惕。
咽喉炎和鼻窦炎为婴儿腺病毒感柒最常见的病症,便是大伙儿经常说的:发高烧、流鼻涕、干咳、喉咙沙哑喉咙痛等情况。咽喉炎常合拼咽喉炎、扁桃体发炎、耳朵痛、急性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有时候还会造成肺部感染和百日咳综合症。咽结合膜热是一种典型性的腺病毒综合症,除开发高烧、呼吸道症状和念帝(眼角膜、结膜炎的发炎)主要表现以外,头颈和耳周淋巴结节也经常肿胀。
早期诊断腺病毒感柒看起来非常重要。腺病毒感柒肺脏后,小孩的肺脏临床症状不太显著,当肺脏发生啰音时,多已高烧3~7天。有些宝妈妈觉得这个是小孩“烧”变成肺部感染。实际上是由于腺病毒感柒人体后,肺脏临床症状发生比较晚所致使的。在腺病毒感柒的多发年代,对疑是腺病毒感柒的小孩拍照肺部ct或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在听诊器腺病毒感柒的肺脏时不一定可以听见啰音。可是X线上能够发觉大小不一的块状黑影。有时候一侧肺尖叶都出现变病。
要是有情况时,能够对腺病毒开展血清蛋白分析。腺病毒现阶段有90种型别,1~51型是依据血清蛋白中合试验确认的血清型而52~90型是依据全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剖析明确的基因遗传。有资料消息,腺病毒3、7、14、55型可造成严重的腺病毒肺部感染。当验出腺病毒为这种风险型别时,必须造成十分重视,留意防护医治。在身体状况可以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就医至有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救护,以求减少腺病毒的死亡率。咽结合膜热 咽结合膜热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烧,咽部充血,结膜下出血,伴随头颈和耳周淋巴肿大。
腺病毒肠胃炎 临床表现相近轮状病毒性秋季腹泻,上吐下泻发烧的症状。腺病毒肺部感染 发高烧、干咳、呼吸困难,肺脏肺部ct感染灶,血项上升,超敏CRP上升。腺病毒感柒,常常产生在幼儿园或中小学过着群体生活的小孩,特别容易遭受感柒,特别注意是指,夏日里爸爸妈妈常喜爱带娃到游泳馆戏水,但受破坏的水面都是腺病毒的感染源。一般感柒之后通过5到7天的替伏期,在腺病毒时兴期后,务必时刻提示小孩讲究卫生来防止,也需要让小孩降低揉眼睛和吸手指的不良习惯,以防让病菌趁虚而入。现阶段在医治上并无合理的抗病毒的药,临床治疗大多数采用整合性治疗法,激励患者多饮水。在发热期内,父母应多留意宝宝的活力和精神面貌,假如感觉有区分,应该马上就医。
答案:B
常见感染及其主要致病菌包括: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脓肿(血源性:金葡菌;吸入性:厌氧菌)、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合膜热(腺病毒)、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急性肾炎(溶血性链球菌)、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幼儿急疹(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金葡菌;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
答案:C
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病情很快恢复。所以题1选D;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所以题2选A;引起咽结膜热的病原是42型腺病毒中的两种类型:3型和7型,所以题3选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