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消费品行业此前遭遇重挫,尤其是欧美市场复苏乏力,而中国市场以及电商渠道依旧逆势增长,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近日,各美妆巨头陆续发布2021上半年/二季度财报,且看各家财报还释放出了哪些强烈信号?
一、资生堂:
中国区大涨44%, 旅游 零售业务复苏
8月5日,资生堂集团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资生堂销售额增长215%达到29932亿元。其中,中国业务表现格外亮眼,线上、线下均实现强劲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441%,达8495亿元。以中国等海外业务的增长弥补了日本低迷的业绩。
此外,护肤品牌因加大战略投资实现15%的营业利润增长,高档品牌的电子商务也实现持续增长。由于销售额增长带来了差额利润的增加;同时,因调整了市场投资等费用,营业利润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56亿元,达1356亿元。
资生堂表示, 旅游 零售业务(机场、市内免税店等的化妆品、香水销售)受全球游客减少等因素影响较大。在亚洲,由于中国海南岛的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资生堂增加了柜台数量并加强了数字传播,助力亚洲销售额增长,增幅超过上年同期。 旅游 零售业务销售额较上一年度增长116%(以当地货币为标准),换算成日元后增长120%,达579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107%,达83亿日元。
为应对疫情影响,资生堂集团将战略重点从销售额增长转为收益和现金流,并于上半年制定了中长期业务目标“Win 2023 and Beyond”,聚焦护肤领域的战略部署。今年上半年,资生堂在业务重组的同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减少库存,致力于为业务改革奠定基础。
二、欧莱雅:
全线业务两位数增长,香水销售领跑整个市场
7月30日,欧莱雅集团(OREP)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销售总额1519亿欧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二季度强劲增长335%,所有事业部以及所有区域均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其中,专业美发部门通过改变业务模式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得益于化妆品市场以及彩妆业务的复苏,大众消费品部门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录得两位数增长;奢华产品部门的销售增长归功于香水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度集团旗下香水产品销售领跑整个市场;活性美妆部门也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这表明部门旗下品牌组合完全符合消费者对于 健康 和美容的期待。
第二季度中,欧莱雅集团着眼于消费领域的同质性,重新划分了区域市场,并且在所有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北亚地区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归功于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对于奢华美妆的强劲需求。中国大陆市场仍然是集团整体业绩的主要贡献者,第二季度销售同比增长了342%。
欧莱雅表示,其数字化领导力让品牌能够与消费者紧密互动,同时吸引消费者并留住他们,对于合作伙伴也是如此。电商业务继续增长。由于零售渠道的重新开放,电商的增速有所缓和,贡献了273%的销售额。因为国际 旅游 稍有恢复,加上集团在海南的成功, 旅游 零售业务也有所反弹。
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在一份通报中表示,今年下半年,欧莱雅将采用积极迅猛的产品上市策略,并且对相关增长驱动因素进行投入,刺激未来增长。
三、宝洁
期内净销售额及增幅,刷新近10个财年最高值
7月30日,宝洁发布了截止到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1财年,宝洁净销售额76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184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143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44亿元),同比增长10%。期内净销售额及其增幅,都是其最近10个财年来的最高值。其中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8946亿美元,净利润增长4%至2908亿美元。
分业务部门来看,美容部门2021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至144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207亿元),在第四财季,该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3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691亿元),护肤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销售增速达到了两位数。
其中,得益于创新策略和包括海南在内的免税店业务的拉动,SK-II产品销量增长超过30%。除海南免税店做出销售贡献外,它们在线上也表现良好,今年618期间,Olay和SK-II在天猫美妆品牌排行榜分别位列第4位和第8位。
美容部门外,剃须护理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6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35亿元); 健康 护理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9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367亿元);织物及家居护理部门销售额为260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183亿元),同比增长10%;婴幼儿及家庭护理部门销售额为18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867亿元),同比增长3%。
四、联合利华:
中国市场增长最强劲,高端美容双位数增长
7月22日,联合利华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披露销售额增长54%至258亿欧元。此外,该集团第二季度收入增长5%至135亿欧元。
按部门划分,联合利华上半年美容及个人护理部门收入增长33%至104亿欧元。家庭部门销售上升45%至52亿欧元。食品部门销售额提升81%至102亿欧元
其中,护肤品以两位数增长,香体露也恢复增长。护肤品中,Vaseline(凡士林)和 Ponds(旁氏)的增幅均为两位数。高端美容(Prestige Beauty)业务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原因是门店客流量增加。为了应对通胀,联合利华提高了各类商品的价格,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南亚。但由于品牌和营销投资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以及高成本通胀导致毛利率下降,联合利华美容和个护业务的基础营业利润率下降了22个百分点。
按区域划分,联合利华上半年美国收入增长51%至80亿欧元。亚洲销售增长77%至121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欧洲收入上升11%至57亿欧元。
五、强生:
皮肤 健康 /美容产品助力,消费者 健康 业务表现强劲
美国当地时间7月21日,强生公司公布了2021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1上半年,强生销售净额为45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021年第二季度销售额233 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按业务划分,强生公司主要由消费者 健康 、制药、医疗器械三大业务构成。
其中,消费者 健康 业务销售额为3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主要得益于包括NEUTROGENA、AVEENO 和 OGX在内的皮肤 健康 /美容产品的推动。
制药业务销售额125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新冠疫苗销售额为164亿美元。医疗器械业务销售额6978亿美元,同比增长627%。
强生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Joe Wolk表示:“强生第二季度的业绩得益于我们三大业务超出预期的强劲表现。市场的持续复苏推动了我们的业绩增长,我们的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业务在多个平台上均提升了自身的市场领先地位。
六、LVMH集团
美妆业务扭亏为盈,迪奥/娇兰表现抢眼
近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上半财年关键财务数据。财报显示,集团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01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56%。其中,第二季度有机收入(Organic revenue)增长14%,超越第一季度的8%,反映出LVMH集团在Q2的加速增长。
就业务来看,LVMH集团将其主营业务细分为酒类、 时尚 与皮具、香水与美妆、手表和珠宝、精品零售等5大类。
集团最大的业务——时装和皮具部门在2021上半财年实现了创记录的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81%,较2019年同期有机增长38%。
香水与美妆板块2021上半年销售30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实现了37%的有机收入增长。其中,Christian Dior(迪奥)在香水、彩妆和护肤上均获得不错表现。
一方面,以男士香水Sauvage旷野、Miss Dior迪奥**、J’Adore迪奥真我等经典香型为代表的香水品类取得强劲增长,延续了从2020年末开始的销售复苏。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的Rouge口红的推出和高端护肤系列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迪奥美妆在2021上半年的强劲增长。
此外,Guerlain(娇兰)在护肤品的推动下増势良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未来,Guerlain(娇兰)将重点推出高端香水系列。
财报还指出,美容连锁店 Sephora(丝芙兰)和免税店 DFS在内的精品零售部门受疫情打击相对更严重,但其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均有所回升。
七、LG生活 健康
上半年卖了231亿元,高端化妆品贡献主力
近日,LG生活 健康 也发布2021年Q2暨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LG生活 健康 上半年销售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为48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同比增长106%。
上半年,LG生活 健康 各部门美妆个护产品的总销售额高达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营业利润57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分别同比去年增长149%和174%。
具体到第二季度,集团Q2销售额同比增长134%至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6%至22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
LG生活 健康 表示,尽管面临着整体商业环境不利,也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上半年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奢侈品化妆品和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
比如,旗下主力高端品牌“Whoo后”和“OHUI欧蕙”的收入增幅分别为40%和31%;中高端品牌苏秘37 的销售增长3%;奢侈护肤品牌The First和Losec Summa的增幅则达到了76%和48%。
八、爱茉莉太平洋
Q2净利润同比暴增26801%,中国市场销售额占亚洲70%
爱茉莉太平洋也于近日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和上半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其营业额为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94%。营业利润暴增1902%至302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2198%至319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爱茉莉太平洋销售额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26801%至142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
在韩国国内,以雪花秀、HERA、爱茉莉太平洋为代表的超高端美妆品牌增长18%;以IOPE、兰芝、CUBE ME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在韩国国内增长22%;而以Ryo、Happy Bath为代表的大众美妆和洗护板块则下滑8%。
就海外市场,爱茉莉太平洋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均实现强劲增长。其中,中国地区在2021上半年销售增长个位数,中国地区销售额已占亚洲的70%以上。
除此之外,在中国市场,雪花秀的业绩增长60%;超高端品牌的线上销售增长了100%;财报同时指出,由于门店重组,悦诗风吟在中国的销售下滑20%以上。但是在东盟等部分地区,悦诗风吟也有两位数增长。
九、奇华顿
销售利润双增长,高档日用香精部门复苏
瑞士香精香料巨头 Givaudan (奇华顿) 2021上半财年(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利润表现好于预期,这要归功于高档日用香精部门(Fine Fragrance)的复苏,去年商店关闭和 旅游 零售的停滞曾对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集团净利润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163%,达481亿瑞士法郎(合444亿欧元),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7%,达33亿瑞士法郎。
除去货币因素和收购带来的影响,香氛与美容部(Fragrance & Beauty)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1%。作为受疫情危机影响最严重的细分市场之一,高档日用香精部门(Fine Fragrance)录得增长345%,去年上半年则为下跌164%。
化妆品原料部门的销售额也开始复苏,增长了144%。在植物蛋白、饮料香精和天然香精等细分市场的推动下,香精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61%。
根据公司的中长期目标,奇华顿仍力求在2025年之前实现销售额4%-5%的有机增长。
十、屈臣氏
中国区同比上涨32%,创5年来最大增幅
8月5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和记”)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
数据显示,期内,屈臣氏全球销售额为826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8775亿元),同比上涨12%。其中,中国区销售额为115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655亿元),同比上涨32%。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屈臣氏近5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大增幅。
这与屈臣氏中国不断提升店铺的数量及质量密不可分。2021年上半年,屈臣氏在中国共计布局4134家线下门店,较去年同期增长5%,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178%。
除中国市场外,屈臣氏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同比上涨5%,达134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235亿元)。其在欧洲销售额为4379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453亿元),同比上涨18%。
十一、芭薇股份
上半年营收17亿,个护类销售增幅达31372%
8月3日晚,芭薇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04,76790元,同比增长426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62,72412元,同比增长2181%。
据悉,报告期内芭薇股份个护类产品销量增长为1470万,增幅达31372%,主要为与联合利华合作产品销量拉动;膏霜类产品销量增长为3632万,增幅3957%,主要因合作客户销量增长以及新增客户带来额外的增量;面膜类产品销量与去年接近持平。其他业务增幅 19511%,主要为护肤品检测收入。
END: 纵观各大集团财报,我们可以看到:
其一、中国市场是增长引擎担当。 上述企业的财报中多次提及中国市场,并明确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其重要的增长引擎。
其二、电商业务表现强劲。 电商业务的持续增长,表明电商渠道将继续成为各集团在中国地区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其三、高端化妆品提振业绩。 相比去年,不少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出现业绩下滑,但近期的财报却不约而同显示,各集团高端品牌迎来强劲复苏,成为销售业绩贡献主力。
其四、 旅游 零售渠道回暖。 在亚洲,由于中国海南岛的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免税店对集团业务拉动可观。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C2CC传媒&新妆商业快讯。
据京东双11家电开门红竞速排行榜显示,截至11月1日下午20:33,海尔智家、美的、小米在全品类销售额排行榜中,分别夺得
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其中,海尔智家凭借新场景和新服务在京东家电开门红竞速排行榜的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业排名
第一。小米在京东家电开门红竞速排行榜的电视、净化电器产业排行榜中位居第一名,在净水电器产业排行榜中位居
第二名。
根据《2021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线上家电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8511亿元,同比增速为215%。
其中,京东以3221%的份额居于榜首。
数据显示,8月洗衣机类目月销量超100万件,销售额超15亿元,环比上个月均下滑约8%左右。
不过,同比去年同期还是有所增长的。
销量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38%;销售额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57%。
在品牌排行方面,大部分品牌较上月环比下滑,包括海尔、小天鹅、美的、统帅、TCL、奥克斯、西门子、松下。
不过有两个品牌销量环比上涨,一个是小鸭,另一个是康佳。
数据显示,8月冰箱类目月销量超110万件,环比上个月下滑约21%;销售额超24亿元,环比上个月下滑约18%。
而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方面同比增长约35%,销售额方面同比增长约55%。
在品牌排行方面,不同于洗衣机类目,TOP10品牌均较上月环比均下滑。
8月TOP10品牌榜包括海尔、美的、容声、康佳、新飞、创维、美菱、TCL、华凌和奥克斯,其中下滑最明显的是奥克斯、华凌和新飞。
数据显示,8月空调类目月销量超100万件,销售额超30亿元,环比上个月均下滑50%左右。
而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109%;销售额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138%。
在品牌排行方面,8月份空调销量TOP品牌包括格力、美的、海尔、TCL、小米、奥克斯、华凌、米家、康佳和海信。
不过,8月空调行业均价则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无明显变化。
数据显示,8月彩电类目月销量超70万件,销售额超20亿元,环比上个月均下滑5%左右。
而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30%;销售额方面,今年8月同比去年增长约80%。
在品牌排行方面,小米、海尔和荣耀是彩电类目销量环比出现上涨的三大品牌。
其中,荣耀销量环比上涨约22%;海尔销量环比上涨约15%;小米销量环比上涨约5%。
而其余品牌,包括创维、海信、TCL、酷开、VIDAA、长虹和康佳则有不同程度同比下滑。
京东发布“双11”晚8点战报:家电品类成交额5分钟破20亿
家电成交额5分钟破20亿,婴幼儿食用油和调味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0倍11月10日晚8点,京东“双11”高潮期如约而至,大量品牌迅速破亿。
今年,京东“双11”晚8点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由于不需要深夜抢单,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容地安排下单,得到的都是自己最需要的好物,而且送货快捷,不必苦苦等待。
晚8点刚过,京东位于陕西武功县,同时也是西北最大的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把京东“双11”高潮期的首单送抵陕西渭南。
11月10日晚8点,家电品类迎来销售高峰,成交额5分钟破20亿。
趋势类家电产品受到用户青睐,娱乐电视、分区洗洗衣机、新风空调、洗地机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5倍。
其中,华为智慧屏系列电视开售10分钟成交额超去年3倍,大屏冰箱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5倍,蒸烤一体集成灶销量同比增长35倍。
同时,各大品牌也迎来增长,西门子开售10分钟成交额超去年全天,卡萨帝1分钟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三星,海尔,格力,松下,康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立于12年一轮回的关口之上,“双11”上一段 历史 已经揭过,下一段 历史 即将书写而出。十二载,“双11”讲述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全新时代下 科技 的普及,新兴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不变的是消费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消费热情,商业活力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双11”数据大屏讲述着需求与制造互相匹配的内循环,显示着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你来我往。特殊时期,我们期待着一幅更具商业活力的经济发展图景跃然纸上。
11天12年 “双11”奔跑向前
2020年11月11日,阿里在杭州的媒体中心大屏幕上,“双11”实时交易额的数据已经连续滚动24小时。尽管今年阿里将“双11”统计数据的时间维度拉长到了11天,大量数据难以与前几年直接对比,但每一个打断演出突然跳出的具有节点性质的数据,仍旧能引发欢呼与掌声。
从11月1日凌晨至11月11日20时,2020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实时成交额突破4674亿元。3723亿元、4674亿元……众多以10天为起步,累加11月11日当天的成交额,分时段还原着“双11”的增长,或者是“膨胀”。截至11日下午14时26分 ,京东“双11”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431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迫近京东“6·18”时18天内累计2692亿元的下单金额。
当然,“双11”的配送速度以超预期的速度发展着。在数年的历练中,从曾经的次日达、当日达,到次晨达、小时达,再到现在的分钟级配送、秒级取件,“双11”大促时效不断提升,既是工厂直发、预售商品备货前置等多元发货模式成熟的体现,也是物流基建数字渗透的有利证明。
物流快递不舍昼夜地运转着,数据屏幕上**线条与绿色线条反复交错, 11月11日23点,2020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实时物流订单量破225亿单,约等于2010年全年中国快递量的总和。
在京津冀,中通京南转运中心的自动化分拣线正以7万票/小时、25米每秒的速度分拣包裹,而在圆通北方最大的转运中心——华北转运中心,5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将支撑“双11”500万件最高日处理量。在上海,百世快递上海转运中心52台五面扫DWS服务于货物进出港,1名操作人员可同时操作两条流水线。在青岛,日日顺物流青岛即墨仓16台自动立体库堆垛机每小时高效执行640个进出任务……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预计“双11”日均快递业务量达49亿件,约是日常业务量的2倍。快递量在2020年逐月攀升,彰显着国内消费在疫情环境下强劲的恢复力。国家邮政局表示,1-10月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超641亿件,超2019年全年业务量,11月快递业务量将同比增长36%。
滚动的数据就如同永动机,企业、消费者、品牌商为此欢呼着。场内的媒体从跳动的数据中寻找传播点,场外的分析师们试图从数据走势评估购买力,下单的消费者对着数据计算着自己的贡献能力。毫无疑问,大厅屏幕上实时滚动的成交数据将多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双11”。
从1年到12年,从1天到11天。“双11”从感觉上来讲还是11天,从集中下单的时间段来看的确延长了。当然更长的售卖周期,为更多商家提供了增长新机遇。不少首次参与“双11”的新商家得以更从容地备货补货,实现更大爆发。因疫情受到冲击的外贸工厂和产业带商家,在“双11”期间加速“回血”,收获数字化带来的增长红利。
从商家到消费者,从工厂到田间地头,从直播生态到物流体系,从线下商业到技术保障,从国内到海外,“双11”因时而动。
12年,电商领域的风云变幻从未停歇。电商群雄逐鹿的局面让阿里在“双11”期间不再是一枝独秀,众多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也将“双11”当天的数据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之一,大小品牌将其作为相互斗争的竞技场。在内需强劲、经济复苏的当下,商家、品牌商、消费者在“双11”蜂拥而至。
新角色多业态 消费力量爆发
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角色参与“双11”,既让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全国商家也打响了“双11”的回血之战。直播间与大舞台、卫视大屏与手机小屏,11月11日当天全面联动,实时“穿屏”,第一次全息展现了全新时代下的消费触达。第12年的“双11”,给人带来了扑面而来的 科技 感和想象力。
在电商平台,商家直播无疑将成为今年“双11”新的爆发点,与达人直播相辅相成,合力摸索出稳定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确,无直播不电商:阿里滚动的数据大屏幕显示,“双11”期间,所有商家在淘宝直播累计时长已经达到了1660年。
各渠道均试图发挥直播的最大价值,百货购物中心自然不甘示弱。银泰百货在“双11”期间,与YSL、赫莲娜、娇兰等国际品牌落地了20多场次的直播。每个直播间,消费者看到的或许只有主播一人,实则催生了一系列新就业形态,包括主播、助播、选品、脚本策划、运营、场控等淘宝直播共带动上述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1731万个。
“双11”的热闹喧哗从来不只在线上,线下商家在此时也扑捉着增长契机。今年,阿里联动210万个线下商家参与“双11”,从预售到爆发横跨三个周末的新周期,能让许多原本基于线下经营的业态,参与到这场商业共振中。天猫超市、盒马、饿了么、银泰、大润发……阿里新零售的长期耕耘,形成了覆盖海量消费者的新生活圈。
电商“双11”的激情也延伸到线下。京东零售集团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营销运营部总经理王凤表示,七鲜超市武汉首城首店在11月6日开业当日订单量超1万单。另外,“双11”期间,全国320玩家门店在京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价。
历经疫情考验,直播、社群带货已发展成为实体零售企业的销售渠道之一,相比以往“双11”节点,今年各大商场的玩法更为多样性。尽管各大商场购物中心并没有刻意搭乘“双11”这趟班车,但在拉动消费方面绝不马虎,且更为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
在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市场格局下,“双11”不仅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动能,更折射出实体经济在数字化助推下的蓬勃成长。互联网时评人张书乐表示,“双11”除了价格战以外,平台如何盘活线下卖场和门店资源成为关键点。“‘双11’期间,线上线下合则两利。”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电商体系下的网购、外卖以及立足本地的O2O服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消费的供应。电商的快递、外卖、即时配送等服务也给更多线下商家提供了参考,加大实体与线上平台进行融合力度。
连接流通 内需能量脉动
数据之外,“双11”还是由一条条不同颜色的线和形状不规则的热力点组成的购物节。直线,显示着阿里向全球供货的路径;曲线,代表全世界商品通过阿里流向国内市场的线路。直线与曲线相互交织,将电商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流通实现具像化呈现。
如今的“双11”足以让世界跟着动起来。中国作为圆心,向外发散着无数条线,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新加坡是商业版图上热门的出口国家。天猫海外与Lazada帮助了76万商家走向全球市场,速卖通商家出海数量同比增长50%。
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在“双11”期间频繁联动的另一面,则是内需市场的潜力得到集中释放,消费提速回暖。东南沿海、中部地区、西部腹地均是生产订单的集散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制造与消费极为旺盛,在电商C2M的加持下,已经初步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无缝对接。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分析称,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已经迈出了创新、变革的第一步。很多电商平台凭借智能化、 科技 化的优势,能够及时捕捉到消费者信息,再通过平台将信息反馈给产业端。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即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端的产业升级和 科技 研发,也推动了创新型驱动,建立经济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通过打通生产、流通、消费之间的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发现新消费、建立新的渠道、促进生产端开发新产品,使新消费、新渠道、新产品真正连接,这种新实际上是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王成荣进一步解释,在新消费基础上,开发新渠道反馈给生产端,使之开发更高品质的产品,此举是建立大循环的目标之一。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表示,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小商家的销售不如预期,多数商家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上半年的大促中,多数消费者以购买生活必需品为主,通过下半年的促销,可以促使消费者购买其他商品,带动整体消费。“双11”以价格促销为主,消费者囤货诉求较高的情况,可以帮助中小商家消化库存,缓解压力。品牌、厂商消化库存回收资金后,可以再投入到新的研发、生产中,推动企业进入新一轮运营中,形成运营商的良性循环。
商流衔接供需两端循环顺畅背后,是物流行业以数字技术为轴日夜不停地运转。
新变化背后,再次印证了数字化是不确定性时代里最大的确定性。今年”双11”更是展现了内需能量、数字经济的韧性和创新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