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周杰伦的【兰亭序】的古诗原句和出处

找出周杰伦的【兰亭序】的古诗原句和出处,第1张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a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原文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志明与春娇(ji ming ga cun giao)-五月天

志明真正不知要安怎 ji ming jin jia mu zai me an zua

为什么 wi xia mi

爱人不愿阁再相偎 ai lin mu wuan go zai xiong wa

春娇已经早就无在听 cun giao yi ging za diou mou dei tia

讲这多 gong jia zei

其实拢总拢无卡抓 gi xi long zong long mou ka zua

走到淡水的海岸 gia gao dan zui e hai (er)ua

两个人的爱情 neng e lang e ai jing

已经无人看 yi ging mou lang kua

已经无人听 啊啊 yi ging mou lang tia a~ a~

我跟你 wa ga li

最好就到这 xiong hao lo gao jia

你对我 li dui wa

已经没感觉 yi ging mou gan ga

到这冻止 gao jia dong dia

你也免爱我 ni ya mien ai wa

我跟你 wa ga li

最好就到这 xiong hao lo gao jia

你对我 ni dui wa

已经没感觉 yi ging mou gan ga

麦阁伤心 mai go xiong xin

麦阁我这爱你 mai go wa jia ai ni

你没爱我 ni mou ai wa

志明心情真正有影寒 ji ming xin jing jin jia wu ya gua

风这大 hong jia dua

你也真正拢没心肝 ni ya jin jia long mou xin gua

春娇你哪无要和我播 cun giao ni na mou me han wa bua

这出** ji cu dien ya

咱就走到这位准底煞 lan dou gia gao ji wi zun du sua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竹兰石品格的题画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历史上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板桥派”之称。史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郑板桥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始终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出仕做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在绘画中画的最多的是竹、兰、石,亦画松、菊、梅等,创作中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这使他的画更具意趣与真气。在为后人留下宝贵艺术财富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三真”也正是他内心的表露,为人正直,心念百姓,不阿权贵,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因荒年开仓赈济百姓和贪官发生争执,愤而罢官。除了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十多年县官外,其余时间均以作画、卖画为生。

  诗书画一体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中,书画和诗文往往是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郑板桥几乎是每画必题以诗,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非常巧妙,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让人看后回味无穷。观其画与读其诗,使人既感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给人以综合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板桥为何喜画竹兰石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在他眼中,竹兰石象征着正直无私、坚忍不拔、光明磊落等品格。他画的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竹兰相伴,既深刻揭示竹兰石特征,又寓意高尚人品,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一如他的性格。

  画竹

 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是竹子。他为何如此爱竹其一,松、竹、梅乃“岁寒三友”,有傲霜斗雪之志向,常被文人墨客称之为“君子”、“益友”;其二,竹笋年年发,有欣欣向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其三,竹节挺直,节节相连,常被称为“劲节”,喻崇高气节;其四,枝干中空,竹叶低垂,比喻人有虚心求教的品质。

 郑板桥画竹为何如此传神因其爱竹,故在庭外种竹,一年四季,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当“风和日暖”之时,“一片竹影凌乱”,映照在窗纸之上,“岂非天然图画乎”这就是他观赏和模拟竹子的一种特殊而巧妙的方式。他画竹遵循着“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创作原则,并说明其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首先要对天然的竹子进行观察,这是眼中之竹;再进行绘画构思,在心里初步形成画稿,这是胸中之竹;最后把竹子画出来,就是手中之竹。他说道:“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他笔下的竹子,以意取胜,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同样是数竿竹枝,却有新竹、老竹、晴竹、风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庭院之竹、盆景之竹的区别;用笔时而中锋,时而侧锋,时而中、侧锋兼用,墨色亦忽浓忽淡,结合所绘对象灵活运用,使刻画的竹子形神兼备,意象万千。他晚年写的一首诗生动地反映出他这种追求:“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夜思日画,不断删除繁枝冗梢,保留能传达精神的劲节秀叶,待到画出新意而又感到生疏之时,那才达到了真正的成熟。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送给当时的山东巡抚包括一幅墨竹图《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上题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思想,使人联想到其人品。他身为知县,关心民情,从萧萧的风竹之声中能够听出百姓的疾苦,他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寄予了他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郑板桥罢官离开潍县时,可谓“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百姓们哭着挽留他,他给潍县的父老乡亲赠画留念,画上一枝瘦劲的竹子,傲然挺立,画上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抒发了他弃官为民、清正自守的心境。类似的还有,在《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画兰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兰花秀雅天成、清香四溢,在我国古代以“兰蕙”堪称君子、雅士等。《孔子家语》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由兰花使人联想,做人要象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

 郑板桥所绘多山中空谷幽兰,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宁静淡远的胸臆,如他的一幅《画兰》题诗云:“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另一幅题诗云:“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知留与伴烟霞。”他还画了很多竹兰石图,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但能让人感到竹兰的勃勃生气,正如他的题画诗:“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他匠心独运,还常画峭壁兰、棘刺丛兰,如他画的一幅《峭壁兰图》,上面题诗云:“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有的则借画一丛丛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的自然现象,寄寓深邃意境,“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

  画石

 郑板桥画竹兰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以简劲之线勾出石的外貌轮廓,不施渲染,亦不作反复皴擦,呈峻实之质;石上多不点苔,认为“石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他以淡墨作折带皱法画出了耸立的山石,有时配以兰竹,用淡墨简略挺拔之笔在悬崖上画出竹叶、兰草数丛,疏朗别致,栩栩如生,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

 如他画的一幅《柱石图》中的石头,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题诗云:“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起,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刚直不阿的高尚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节操坚守、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揭示的深刻含义。

  诗歌

 他的诗文也是别具风格,寓意深刻,言之有物,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是非的爱憎态度。他为仕志在清官良吏,曾写《君臣诗》:“君是天公办事人,吾曹臣下二三臣,兢兢奉若穹苍意,莫待雷霆始认真。”宣扬圣人敬天敬德、德配于天的思想,同时劝诫下属“漫道在官无好处,须知积德有光辉”。他还曾写了一首《七绝》以劝勉世人莫为名利所驱;“船上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名利船。江水滔滔流不尽,问君辛苦到何年。”

 郑板桥以竹、兰、石之节、香、骨及其经得起考验之坚贞,作为自己修身的追求。对于恶势力,他以竹自况,大义凛然,“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写画竹的气势,表现出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同流俗的个性,“雨晴风定亭亭立,一种清光是羽仪”,真可谓人竹相辉,肝胆相照。他宦海归来,一尘不染,写道:“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表现出和陶渊明一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志趣。他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对于后俊,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言传身教,寄予厚望,曾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书法

 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的字形,再加入兰竹笔意,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自称为“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体。清代蒋士铨评道:“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兰竹入书,奇秀玉条,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国朝诗钞小诗》也说:“燮雅善书法,真行俱带篆籕意,如雪梅风松,挺然而秀出于风尘之表”。其字体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高洁清远,飘然神逸。

 他的印章也生动有趣,《桐阴论画》称他“善刻印,笔力朴古”。他曾刻了一方“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以明忧民、爱民之心迹。扶危济困是郑板桥的毕生追求,除赈灾之外,他还经常资助寒门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平日也济人之急,乐于助人。他曾令其堂弟郑墨将他的俸钱分散给乡亲,“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相赒相恤,……务在金尽而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之贞定,在“千磨万击”之中,“咬定青山”,毫不动摇;于霜欺雪压之际,守常有节,“挺直又婆娑”。这不正是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的真实写照吗这也是无数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人格的写照!

      清•吴蔚光《金缕曲•贺友纳姬》词:“桃笙鸳帐情如水,梦微兰丶迟迟红日,银屏同倚。” 见《全清词》雍乾卷第11册第6050页。

        这几句中 “梦微兰” 三字于此义不通,按词作的中心思想是“贺友纳姬”的,祝贺友人纳姬的最大的丶也是最符合友人心理的愿望,就是早生贵子。既然有了这重意思,这个 “微” 字疑是 “徵(征)” 字的错用,二字形近。因而在未见到别本的情况下,我敢断定此乃出版时排版工人因二字形近以致误用。

          梦征兰,是用的一个很古老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三年》。相传: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文公小妻名燕姞,一天她梦见天使送兰花给她做儿子。随后她与文公陪寝,怀了孕,并生了个儿子,因取名叫兰,这就是后来名震诸侯国的郑穆公。

          现将原文录于此: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也。’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注:

      郑:春秋时一个诸侯国名。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

      贱妾:出身卑下的小妻。

      天使:天帝的使者。

      兰:兰草花。

      而:你。

      国香:香气之香为一国之最。

    人服之如是:意即佩上它,别人就会象爱它一样地爱戴你。

      既而:犹言随后。

      与之兰:送一朵兰草花给她。

      御:君王和妃嫔们做爱称御。御之:此指与燕姞交媾。

      幸而:如果有幸的话。

      敢徵兰:能否敢以梦兰为徵兆,以计算怀孕之日,求其为名。晋•杜预注:“惧将不见信,故欲计所赐兰为怀子月数。” 康按:徵,因与 “征” 字同音,故今简化字与 “征” 通用。

      由于燕姞梦天使赐兰花而生贵子这个记载,后人作为典故在诗文中广泛运用,多用作贺人之妇怀孕生贵子的用词,也用来借指妇人怀孕生男之征兆。在诗文中引用形式很多,由于燕姞有语 “敢徵兰乎?”这样便有了 “梦征兰”丶“征兰”丶“梦兰” 等形式的出现,现举实例以证此:

梦征兰明·夏树芳《水调歌头·贺史太学生子》词:“忽报晋陵公子,昨夜梦征兰。”明•黄遵宪《已亥杂诗》诗:“华灯挂壁添丁喜,吉梦征兰笑语馨。”清·袁枚《方问亭宫保贮兰图》诗:“回首笑谢氏,阶庭作私宝。若云梦征兰,祝公转嫌小。”清·梁溪司香旧尉《海上尘天影》第二回:“然而期愆嫁杏,梦不征兰。纵或快心,终嫌短气。”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二十集卷三《海陬冶游附录》卷下:“使君有妇,思乞梦而征兰;小姑无郎,俨咏诗而赠芍。”

征兰唐·蒋昉《至人无梦》诗:“化蝶诚知幻,征兰匪契真。”明·杨在浦《画堂春·春夜读史丙漏微寒命小姬热酒添香忽闻坠钗声戏为征兰之兆遂蘸笔磨墨作词以纪之》词:“已得鸣琴凤伴,合期护蚌珠安,闻坠玉钗与征兰,取响轻谈。”清·陆葇《百字令·题五苗图为梁司农座主寿》词:“占祥已叶征兰,霜围三尺,名待朱衣奏。”清·金兆燕《沁园春·为汪雪礓催姬人生子》词:“算种桃几载,成阴已久;征兰何处?有梦偏虚。”清·彭云鹤《瑞鹧鸪·八月二十四日志喜》词:“征兰可庆一千里,立竹浑如三两行。”

梦兰南朝·梁·庾信《奉和赐曹美人》诗:“何年迎弄玉,今朝得梦兰。”唐·杜甫《同豆庐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棐知字韵》诗:“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唐·杨亿《代意》诗:“梦兰前事悔成占,却羡归飞拂画檐。”唐·薛逢《贫女吟》诗:“南邻送女初鸣佩,北里迎妻已梦兰。”宋·柳永《洞仙歌》词:“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宋·黄彦平《南部》诗:“梦兰宵有证,天蕊露添浓。”宋·王益《诉衷情》词:“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宋·吴文英《天香·寿筠塘内子》词:“西邻障蓬澡手,共华朝、梦兰分秀。”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老幼寿诞》:“梦兰叶吉,郑文公妾生穆公之奇。”曹日升注:“梦兰:……后因称妇女怀孕为‘梦兰’。”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一出:“梦兰憔悴,掷菓凄凉,两处消魂。”明·汪廷讷《狮吼记》第十八出:“(小旦)念妾非希恩取怜,望郎君梦兰如愿。”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七出:“(旦)梦兰喜得慰金钗,(小旦)亲父还羁天一涯。”清·程瑜《三姝媚·虢国夫人早朝图》词:“绿杨春意闹,宴华清归来,梦兰莺晓。”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一九集卷一《花国剧谈》卷上:“荏苒三年,梦兰信杳,有卖婆,专售胎药,姬以二十金市之,期月许,仍无影响。”杨天材《对韵全璧续编》卷下:“霜满地,杏出墙,梦兰梦月,弄瓦弄璋。”

      从以上可见,“征(徵)”字最切合词的用义。

      另外,我们再检下词牌格律的用字是否违规。

    《金缕曲》词牌又称作“贺新郎”丶“贺新凉”丶“乳燕飞”丶“貂裘换酒”等,由于词牌名称多因而词牌的格律变式也很多,没有规一,按作者所用曲调,这几句格律应是:

    ⊙平⊙仄平平仄,仄⊙⊙丶⊙⊙⊙⊙,⊙平⊙仄。

      “⊙”处是指“平”丶“仄”二声的字均可用。“征”丶“微”均为平声,而所占位置又正是平丶仄字均可用的地方,因此在词格律上改填作“徵”字也是合规的!

《兰亭序》翻译如下:

第一段: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第二段: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三段: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第四段: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序》原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郑板桥的文言文《兰》

《种兰》-------郑板桥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2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

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3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4 以兰字开头的文言文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

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6 有哪些写兰的古文

板桥偶记 扬州二月,花时也。

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

叩门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亭小坐。

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乎?”答曰:“闻其名,不识其人。”

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

是刻已是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

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皆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

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妇为箕帚妾,亦不恶,且慕君。”

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

即以赠词为订。明年,板桥成进士,留京师。

饶氏益贫,花钿服饰拆卖略尽,宅边有小园五亩亦售人。有富贾者,发七百金欲购五姑娘为妾,其母几动。

女曰:“已与郑公约,背之不义,七百两亦有了时耳。不过一年,彼必归,请待之。”

江西蓼洲人程羽宸,过真州江上茶肆,见一对联云:“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旁写板桥郑燮题。

甚惊异,问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扬州问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扬州,问板桥在京,且知饶氏事,即以五百金为郑板桥聘资授饶氏。

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常从板桥游,索书画,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

羽宸年六十余,颇貌板桥,兄事之。 江秩文小字五狗,人称为五狗江郞,甚美丽,家有梨园子弟十二人,奏十种番乐者十二人,皆少俊,主人一出,俱废矣。

其园索板桥一联句题曰:“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江郞喜曰:“非惟切园亭,并切我。”

遂赠玉杯为寿。 常二书民有小园,索板桥题句,题曰:“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

常大喜,以所爱僮赠板桥,至今未去也。 玉箬林澍、金寿门农、李复堂(鱼单)、黄松石树谷、后名山,郑板桥燮、高西唐翊、高凤翰西园皆以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以知吾扬之重士也。

乾隆十二年,岁以丁卯,济南锁院,板桥居士偶记。 板桥自叙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

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成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郑板桥云。

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特绝,即板桥之母也。

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

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

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

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吏,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十六通》行于世。

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

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鱼单)复堂相友善。

复堂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

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

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

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李以滕县令罢去。

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

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

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

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面愈密。

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

7 关于兰的文言文,现代文,俗语,谚语,成语,传说故事

辣椒粉吹进鼻子眼——够戗;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野地里栽树——不在行;玉米地里带绿豆——杂种

奶娃娃张口——光等吃;强盗打先锋——贼横

二流子学徒——混日子;墙上挂帘子——没门

饺子烂了边——露馅;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杀牛取肠——不合算;教猴子上树——多余

大年初一见面——尽说好话;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再来几个(名言):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达尔文;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谚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人心换人心;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宁可滑跤,不可失言;

贪多嚼不烂

8 文言文翻译:板桥题画·兰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

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

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

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1、金兰之交指的是友谊和交情,而不是指性别,所以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之间结拜都可以称为是金兰之交。

2、兰花被喻为王者之香。有香祖之称。人们通常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兄弟情谊应犹如兰花一样品质,所以习惯说成“金兰之交”、“义结金兰”、“契若金兰”,这样的说法也就合情合理了。

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山涛)与嵇(嵇康)、阮(阮籍)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义结金兰”就是表示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后来,根据这些个典故,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以前的规矩,义结金兰后,要交换谱贴,叫金兰谱或叫兰谱,因此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换贴”,也是两个人拜把子结金兰的意思。

  兰字相关成语有:

披榛采兰 谢兰燕桂 沅芷澧兰 兰芷之室 采兰赠芍 沅_澧兰 摧兰折玉 芝兰玉树 蕙心兰质 兰因絮果 兰艾难分 金兰之契 兰桂齐芳 絮果兰因 玉树芝兰 空谷幽兰 沅_醴兰 兰心蕙性 澧兰沅芷 兰情蕙性 吹气如兰 兰熏桂馥 谢庭兰玉 蕙损兰摧 春兰秋菊 迁兰变鲍

带有兰字成语解释

1) 采兰赠芍: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2) 采兰赠药: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3) 吹气如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4) 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5)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6) 摧兰折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7) 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8) 桂殿兰宫: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9) 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10) 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11) 桂子兰孙:对人子孙的美称。

12) 蕙心兰质: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13)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14) 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15) 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

16) 空谷幽兰: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17) 兰艾难分: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18) 兰艾同焚: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19) 兰摧玉折: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20) 兰桂齐芳: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兰字有关成语意思

1) 兰心蕙性: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2) 兰熏桂馥: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3) 兰薰桂馥: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4) 兰因絮果: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5) 兰芝常生: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6) 兰芷之室: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7) 兰质蕙心:形容美丽而聪明。

8) 兰质熏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9) 兰质薰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10) 澧兰沅芷: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11) 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12) 契合金兰: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13) 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780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