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怎么样,并不涉及法律道德层面,这点自由,中国还是有的。不过青春女生留胡子,叼烟袋怎么样是同样的道理,什么年纪什么身份就做跟自己相匹配的事,以免贻笑大方。假设也不要每天天马行空,浪费光阴。
死亡,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但是人们常常回避死亡的话题。生老病死本是万古不变的定律,但死亡却被视作不吉利和可怕的事件。
日常言谈间,长辈会呵斥口无遮拦的童言,会打断某些听上去不吉利的话语。我们极力维持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活氛围。面临故人离去,众人缄默,只作简短交谈,言语间,更多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在传统观念里,与遗体接触,会招致“不干净”的东西缠身,坏了自己和他人的气运,迷信封建鬼神的古人自然也就奉为圭臬。然而,回归理性,我们都知道 人终有一死,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 。
人类出生,即迈向死亡。在这漫长的一生,我们极少会主动谈及死亡,我们更多谈论生的希望,生的愉悦。也很少会去关注与死亡有关的职业,比如入殓师。
我们只有在与故人告别仪式上,才会看到殡仪馆上那些沉默的身影,将棺材安葬入土时面无表情的帮忙之人。就在那一瞬间,会好奇从事者的心情,但转身之后,思考便断了。
周末,刷到了日本**《入殓师》,这是第二次观看,较之年轻时头一次看,观感深刻多了。许是自己年纪上去了,对男主小林大悟起起落落的心情体验更深入。
小林大悟因失业,不得不放弃惹人羡的大提琴演奏家的艺术生涯,迫于生计,开始做入殓师的工作。
一开始,他也无法接受每天面对一个个尸体,有时候看着腐烂的尸体都忍不住呕吐,一度拒绝吃肉。为了生存,他暂且尝试从事这个行业。他见证了各种各样的死者,有死后还要穿高筒袜的老太太,有进了棺材还被孙女亲吻了一脸口红的大爷,有生前开澡堂的发小母亲……
“每个人生前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每个人的灵魂也同样高贵。”渐渐的,他从师傅的专业精神中,从丧失家人悲痛的家属那里,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并爱上这份工作。入殓师,像是天堂的引路人,送他们最后一程。虽然被朋友嫌弃,被妻子排斥,下最后通牒,他依然从事着这项不为人所理解的工作。
有人问: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是什么?
回答:入殓师。
的确,当做了这一行,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东西,别人不愿意与之来往,聚会、酒席不肯邀请他,甚至连亲人都嫌弃他。
网上有报道,90后青年美女选择报考这个专业,一度被家人劝退学。然而,她坚持选择从事这个行业。每天早出晚归,有时面对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一做就得十多小时。为了让逝者安然离去,带着美好的一面归于平静,体面、有尊严地走,同时也让那些和挚爱之人分离的亲人都能够记住他们最美丽的一面,年轻的姑娘坚定地认为这份职业有着与众不同的价值。
入殓师这份职业,与其说是在给遗体整理仪容仪表,不如说是为了安慰生者。入殓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死者的洒脱上路。在万事万物面前,生命最应该被尊重。入殓师们为逝者化妆,给予他们生机,让冰冷的尸体散发曾经生的美丽,亲人们在参与死者入殓的时候,无疑是一个彻底释放哀思,表达怀念的过程。
入殓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礼仪,也是对人生命的尊重与惋惜。他们,就是抱着对生命的尊重,在最平凡的工作中贡献着热忱。
世界上,和入殓师一样直面死亡的特殊职业还有很多。比如法医、法警、医生、火化师、捞尸人、遗体接运工、灵堂管理员、做棺材的,雕刻墓碑的……还有些小地方有专门给人哭坟的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特殊职业的人不占少数,但也正是有他们的存在,人“走”时才有最后的体面。
生死不可逆转,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而这些职业,都是站在人生的终点站,守护每一位逝者,并减轻逝者亲人的痛苦。现在的社会浮躁,包括送人离开有时候也会为了高效而粗暴,我们时常听说不少令人寒心的发死人财的故事。
可人死如灯灭,明明死者才是那个需要被温柔以待的人啊!
那些能和死亡打交道的人,都是对生死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也必定是善良温暖的人。每一个岗位的他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他们,最值得尊敬。
但即便他们自身非常认可这个职业,如果身边没有足够多的人给予支持、鼓励与尊重,他们也很难坚持下去。
对于死亡,我们若能有着坦然的态度,直面生死,或许我们就会对死亡不那么避讳,与死亡相关的殡仪行业似乎也就没那么令人生畏了。
先贤庄子认为生死顺应着天地自然之道。 所以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却是箕踞鼓盆而歌。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终点,更是下一个轮回的起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140篇,打卡:浮躁情绪。字数1775,共累计258022字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