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女主妮娜,为了争取剧团新剧《天鹅湖》的天鹅皇后一角而经历的成长和改变。天鹅皇后需要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纯良无害的白天鹅,一个是邪恶阴毒的黑天鹅。从小就承载着母亲殷切希望的妮娜,一直都是个乖乖女,白天鹅的部分自然手到擒来,而黑天鹅的部分却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最后为了达到角色要求,妮娜内心的黑暗被发掘出来,被释放出来,并在**中以一个黑暗人格出现在观众面前,在最后的表演上,妮娜的黑暗人格杀死了白色人格,演绎了一个完美的黑天鹅,从而达成了她艺术生涯的巅峰。
在妮娜完美的表象之下,是压抑的黑暗灵魂,那个黑天鹅,原本就在她的体内,如果是白天鹅是她的身体,那么黑天鹅就是她的影子,在惊悚与压抑之中,妮娜完成了她灵魂的释放,观众也完成了自己情感的释放。
苛刻与极致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自问世以来就是美的化身,而这部**却另辟蹊径,揭露这美好舞姿背后的极致苛刻,无论是女演员为了练习芭蕾舞弯曲成平面的脚趾、能塞进手去的胸腔以及为此付出的其他的身体代价,还是妮娜为了达到角色的要求而不得不分裂成两个人格,无不在诉说极致的艺术之美背后那一份不为人知的黑暗。其实这份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本身也是黑白两面的,白色的那面是圣洁,是观众看见的美好,黑色的那边是残酷,是演员独自承受的部分。而无论是表面的美好,还是地下的残酷,都是艺术魅力的一部分。
本我杀死超我的彻底释放
这部**的女主妮娜,在母亲严格而周全的教育下成长,优雅而善良,但善良绝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根据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被教化而来的这部分是超我,踏包括理想和良知,而我们灵魂深处那个没有道德观念不计后果只求快乐的部分被叫做本我,平时我们用来平衡无私的超我和自私的本我的就是我们的社会面具,这个部分叫做自我。年轻漂亮,舞姿优美,人又甜又乖,从来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妮娜这个人物在出场的时候其实是完美无缺的,但完美无缺的人物是不真实的,是压抑的,妮娜便是一个超我压抑到快要窒息的灵魂。总监及时看出来妮娜身上那 急欲冲破超我阻碍的黑暗本我,所以才给了她这个机会,而最终妮娜也不负所望,自己的本我从超我中分裂出来,并杀死了超我,完成了人性和艺术上的双重释放。
一人双面的炸裂演技
最后我们不得不夸一下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绎了,一人双面的角色要求她都达到了,白天鹅的纯良无害,黑天鹅的邪魅狂狷,区别是那样的大,以至于观众从不会搞混哪个是她,哪个是分裂出来的黑暗灵魂。同样作为要分饰两角的演员,娜塔莉可比妮娜强多了,娜塔莉可以在黑白两个角色中自由游走而游刃有余,妮娜却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说什么艺术是不疯魔不成活,有控制的收放自如显然要高过豁出一切还搭上自己的疯癫。
妮娜那绝命一舞,是她艺术生命的升华,还是个体生命的破产,我们都很难说了,感叹于绚丽的芭蕾舞,也感叹于生命的脆弱与极致,《黑天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场人生反思。
晦涩难懂的感受。整个影片完全没有外景拍摄,训练厅、化妆间的长廊、黑暗的地铁、舞台、晃动的镜头,没有白天明亮的光线,没有天空。从开始到结束,故事始终被拘纳在昏暗甚至黑暗中,正如情节对主人公内心的反复压迫。
娜塔莉·波特曼以瘦骨嶙峋的身体、苍白的脸、惊恐不安的眼神,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清教徒般的舞者妮娜。
影片舞台上的分裂促成了现实中隐性人格的曝露,现实中的裂变反过来成就了舞台上两种极端角色的塑造。而芭蕾舞者追求至纯至美艺术境界的疯魔劲头,令故事的主题更加浓缩经典。
扩展资料
《黑天鹅》主要剧情:围绕娜塔莉·波曼饰演的妮娜,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母亲——退休的芭蕾舞演员艾丽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托马斯(文森特·卡塞尔)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米拉·库妮丝),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荡。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的,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妮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讲述了一个芭蕾舞演员妮娜与她的母亲两人住在一起,而新一季的《天鹅湖》即将开演,托马斯正在四处寻找演员,妮娜的柔弱美丽使她是演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但这一季的《天鹅湖》需要主角同时演绎善良的白天鹅与充满魅惑邪恶的黑天鹅。
妮娜在被选上后,出于舞者的完美主义,她在托马斯的帮助下拼命寻找内心邪恶的自己,这时与黑天鹅几乎一样的莉莉出现,妮娜在对完美的追求中,发掘出那个被母亲压抑的叛逆诱人的自己,那个自己变成了莉莉,与她竞争,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中,出现许多幻象,使压抑的自己迸发出来。
在首映中,她内心的自己在舞台上将黑天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托马斯为之兴奋,但最后,她叛逆的自己死在了最光辉的舞台上,残留在他躯体中的灵魂最终滑向了黑天鹅的魅惑,她的伤口映出鲜血,她在对自己完美的肯定中死去,她体内的黑天鹅与白天鹅也在天国得到了完美的合一。
整个影片完全没有外景拍摄,训练厅、化妆间的长廊、黑暗的地铁、舞台、晃动的镜头,没有白天明亮的光线,没有天空。从开始到结束,故事始终被拘纳在昏暗甚至黑暗中,正如情节对主人公内心的反复压迫。
娜塔莉·波特曼以瘦骨嶙峋的身体、苍白的脸、惊恐不安的眼神,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清教徒般的舞者妮娜。影片舞台上的分裂促成了现实中隐性人格的曝露,现实中的裂变反过来成就了舞台上两种极端角色的塑造。
主角另外的黑暗人格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母亲,妮娜的母亲(芭芭拉·赫希饰)也曾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但年轻时不慎怀孕生下了妮娜,因此断送了自己的芭蕾舞生涯。所以,在母亲的内心深处,愤恨的对象是自己的女儿,她将事业的失败全部归结于女儿,这种愤恨转化为对妮娜的控制与约束。
在母女两人的交流中,母亲经常回忆对女儿从小到大的陪伴与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诉说潜移默化地给妮娜带来心灵上对母亲的愧疚,因为愧疚而对母亲永远都唯唯诺诺,永远当母亲的乖宝贝女儿。
扩展资料: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和米拉·库妮丝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节率先放映。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将《黑天鹅》的格局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无论是在故事、角色、内涵上都没有太大的野心,观众只要认真欣赏,注意细节,片中所涉及的悬念就不会有含混不明的地方,这样就容易拍出一部比较完美的小巧精致的作品,让艺术气息充满整部影片。
影片的主角由英国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担纲,与波特曼演对手戏的是乌克兰出生的米拉·库妮丝,库妮丝算得上是好莱坞上位速度最快的年轻女星之一,从电视荧屏顺利转移到大银幕上的她,在出演了《马克思·佩恩》、《艾利之书》、《约会之夜》等商业制作后。
饰演原《天鹅湖》的首席女演员的薇诺娜·瑞德,曾参演《星际迷航》和《皮帕·李的私生活》等片中。而主管这群姑娘们的是“坏小子”的文森特·卡索,曾凭《头号公敌》摘得凯撒奖影帝。
**的整体基调是属于低沉又紧张,故事的呈现形式是顺序,但在观影过程,人格的转变是交叉进行的,在不同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时,主角是无法知道自己另外隐藏的人格的行为,这个反差不得不说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观影享受。
片中内心隐藏的人格也是整部**的主线,只要细心发现,片中的细节、服饰等都暗藏着主角的内心人格的逐渐催生与转变。片影开头是妮娜的梦境,她梦到自己在跳天鹅湖,善良美丽,在漆黑的周围,她就是焦点。
镜头切换到现实中,妮娜睡眼惺忪地躺在她满是少女粉的可爱房间里,枕在粉色织着黑色花纹的枕头,黑色花纹、粉色枕头暗喻着主角怯弱本性背后压抑的黑暗。
——黑天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