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被称之为是世界粮仓,巴西每一年出口的良师也是非常多的,可是在2022年,巴西却出现了饥荒,而相关部门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是因为遇到了很罕见的干旱所导致的干旱天气,影响到了咖啡,大豆,甘蔗等农作物的产量,并且也导致很多的农产品价格飙升。因为受到了干旱天气的影响,巴西国内面临着缺水和缺电的情况,有超过1900万人面临着饥荒,而向当地的电价和油价也是出现了上涨的情况,除此之外,巴西韩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通胀压力。
这一次也是巴西遭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干旱,而巴西全面也出现了缺水缺电的一个情况,在夏天来临之后,巴西政府就发出了干旱警告。而巴西矿业和能源部表示,可能在未来数月干旱的情况依旧会持续的存在,会对东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农作物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会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价格的冲击。
因为电力方面的短缺,所以说也是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巴西的矿产,工业和能源部也是正在协商该如何应对更大的能源需求,该如何保证群众的正常生活。而当粮食遇到紧缺的情况,那么粮食的价格肯定也就会有所提升,不过我国也是一个粮食大国,所以说也无需担心。
大部分国家最害怕的就是在种植粮食的季节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这种情况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会导致当地的大部分群众没有食物可以吃。除此之外,像一些粮食出口大国,他们如果出现了粮食危机,那么,其他依赖这个国家的地区也是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巴西为仅次于委内瑞拉的南美第二大油气资源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的世界油气资源报告,巴西待发现的石油资源为54873亿桶,天然气347万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巴西石油总储量为18174亿桶(2889亿立方米),其中已探明并得到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正式确认的石油储量12181亿桶(1936亿立方米),其中海洋石油储量11276亿桶(1793亿立方米),陆地石油储量905亿桶(143亿立方米),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3600亿立方米。巴西深水勘探正不断获得新进展,油气储量大幅增长,石油储量从2000年的85亿桶增加到2007年的126亿桶,增长482%;天然气储量从2000年的2200亿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600亿立方米,增长636%。
图12-1 巴西地理位置图
巴西已探明海洋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州,共9762亿桶,占全国储量的8757%。已探明陆地石油储量集中在北里约格朗德州、巴伊亚州和塞尔希贝州,三州储量共731亿桶,占全国陆上储量的8077%。
位于巴西大陆边缘的沉积盆地发展史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在沉积盖层的不同部位形成的沉积层成分也非常接近:底部是侏罗纪—尼欧克姆世的陆相、冲积—湖泊三角洲系列;中部是所谓碳酸盐地台的石灰岩(中—上自垩统);顶部为上白垩统—古近、新近系的陆源海洋形成物(浊积岩),至陆架边缘转变为泥质岩石。
厚层和区域性分布的成为油、气容纳者的浊积岩储层和覆盖其上的气液遮挡层(盐,黏土),与高度潜在的生油岩一起提供了在巴西大陆坡上形成巨大烃类聚集的所有前提。因此,巴西边缘盆地的含油气性(特别是含油性)前景很高,最有意义的是其深水地段——陆坡,估计此地段可采的石油储量达12亿吨。
在巴西境内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公司大约46家,其中约有10家为巴西本国公司,其余都是外国公司,国际大型石油跨国企业如雪佛龙、壳牌、埃索、英国石油公司等都已进驻巴西。
2009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0亿美元,为其海洋石油开发提供资金,这笔贷款将以石油偿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于2010年10月收购西班牙Repsol YPF公司旗下巴西子公司的部分股权,中国石化注资后,巴西子公司的市值将达到178亿美元,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私营石油公司之一,将有能力开发巴西桑托斯盆地(Santos Basin)的瓜拉(Guara)和卡里奥卡(Carioca)区块的深海石油蕴藏。这是中国的石油公司首次参与巴西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巴西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国,成为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包括中国石油企业在内的多家中国公司都与巴西当地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化30亿美元购买挪威石油公司巴西油田的股份,中国石化71亿美金投资西班牙石油YPF子公司等。随着国内几大油公司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中国将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巴西油气资源的开发之中,巴西的海洋油气资源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能源供应渠道之一。
巴西为世界第十大能源消费国。2007年巴西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445%,天然气占91%,煤炭占63%,水电占388%,核电占13%。巴西为南美地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20世纪80年代巴西国内产量较低,90%的石油依靠进口。两次石油危机以后,巴西加大了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特别是1998年以后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内的勘探开发,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石油自给率逐年增加,2003年已达913%。2007年巴西的石油日消费量为2192万桶,居世界第12位,为南美第一大石油消费国。
巴西为南美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消费量为22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替代燃料油用于工业和发电。由于高油价巴西努力增加天然气消费,天然气进口逐年增加,2007年天然气进口量为100亿立方米,主要通过管道从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进口,2007年从玻利维亚的进口量为988亿立方米。
1油价上涨加大石油化工行业成本,作为用油大户的汽车行业,油价上涨最终会加大消费者的负担,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或者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话。如果国家补贴那当然国家负担就重了,向巴西就采取国家补贴的方式。
2油价上涨当然会增加石油出口国的财富。对进口国的经济肯定有不利影响,如果这个国家对石油十分依赖而清洁能源产业不兴旺的话。
3油价上涨引导消费指向,有利于新型能源的开发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4带动其他行业涨价,例如带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很多转而采用玉米这样的生物能,虽然石油消耗有所减少,但是粮食出口就少了,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和出口国。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原油价格自俄乌冲突爆发后,瞬间飙升,一度逼近140美元/桶的高位,后来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仍然在100美元/桶之上浮动。
但近期再次呈上行趋势,截至6月7日,美油价格涨至11941美元/桶,涨幅为077%;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则涨至12057美元/桶,涨幅为089%。
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俄罗斯是原油出口大国,随着一系列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原油出口预期受阻,因此使得市场供给预期减少;
二是随着全球夏季用油高峰的来临,市场对原油需求增加,在供弱需强的格局下,再次助推油价上涨。
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多国为平抑高涨的油价,对生物燃料需求大增。
一、将有更多粮食被“烧掉”
随着油价持续上涨,生物燃料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
常见的生物燃料比如燃料乙醇,主要分为甘蔗乙醇和玉米乙醇,其主要原料就是甘蔗和玉米。
例如,美国的生物燃料市场就十分庞大,在2021-2022年度,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的玉米数量为136亿吨,占到美国当年玉米总产量的35%,相当于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73%。
而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原油持续上涨,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也一路飙升。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汽油价格在6月7日这天平均零售价达到了492美元/加仑,创下新纪录。
而据专家预测,随着假期的到来,旅行需求增长,这一价格可能仍将继续上涨。
受此影响,美国政府正在要求炼油厂增加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的使用。
美国环境保护署在6月初时公布,今年可再生生物燃料的最终配额为2063亿加仑,并希望可以推动市场选择更多的石油及柴油替代品。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增加。
根据推算,如果用乙醇装满一辆suv汽车,那么所需用的玉米数量大约可供一个人吃一年。
因此,这意味着,随着生物燃料需求的高涨,也在推动粮食需求的上升,从而也推动着粮价的上涨。
二、更多植物油也面临被“烧掉”
除了燃料乙醇外,生物燃料还包括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则主要以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为原料,美国、巴西、欧盟、印尼等经常使用。
同样,在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最终方案中,也预示着可再生柴油的产量将增加,因此也带动了美国豆油需求的上升,使得豆油价格出现了上涨。
此前,美国农业部对2022/23年度生物燃料中豆油的添加需求调到了120亿磅,同比增长12%,而巴西也考虑在下半年将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从10%提升至15%,而阿根廷在今年1-5月份共出口生物柴油73万吨,同比大增78%,这再次使得全球豆油价格上升。
除了美洲国家以外,棕榈油生产大户印尼也正在大力推动生物柴油的发展。
据该国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部长介绍,通过使用掺混30%的棕榈油制成的B30生物柴油,在2021年印度共节省外汇454亿美元,他还称大力推广生物柴油,不仅能很好的平抑国内油价,还能稳定印尼的棕榈油价格并增加农户收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022年,印尼划拨了1015万千升的生物柴油配额,这也意味着,在原油价格长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生物柴油的性价比凸显,使得全球油脂市场不断波动,价格易涨难跌。
结语
当前全球市场的波动已不再是单一市场的波动,而是相互传导,相互作用,能源、粮食、油脂三大市场紧密相联,在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也支撑着粮食、油脂市场继续向上运行。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原因很复杂,简单介绍如下:
油价暴跌的主要因素是美联邦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发表的对经济滑坡表示悲观的言论。他说,许多金融市场和机构仍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信贷环境紧缩、以及楼市进一步萎缩的可能性,均给成长前景带来严重的恶化风险。与此同时,通膨上升的风险近期来也有所加剧。因而帮助金融市场恢复稳定是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受伯南克讲话的影响,周二美元汇率重挫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美国股票市场一片惊慌。美国银行股类整体走低,道琼工业指数两年来首次收于11000点下方。美元兑欧元汇率盘中跌破1:16,下降到1:16037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
需求受到严重抑制
需求受到抑制也是周二油价暴跌的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放缓及节能措施加强等因素影响下,周二欧佩克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暗示该组织可能认为到年底前无需增加石油产量。美国万事达卡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7月11日当周,美国汽油消费日均9429万桶,仅仅比前一周上升3000桶,但是比去年同期下降52%,这是年同比持续12周下降。过去的四周,美国汽油需求量比去年同期低35%,这是四周平均水平连续22周下降。
欧佩克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警告称,市场基本面因素已明显减缓,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至明年,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速恶化。预计2009年全球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将可能出现200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预计2008全球对石油日均需求量8681万桶,比去年日均增长100万桶;预计2009年全球对石油日均需求量将增长90万桶,比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日均增长低10万桶。经合组织经济减缓和高油价将影响石油需求,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09年。预计非经合组织地区2009年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20万桶。
今年的玉米市场确实不平静,国际市场有国际市场的动荡,而国内市场也有国内市场的剧烈博弈。
国际方面,美玉米一直是全球玉米的出口大户,但是如今这个大户受多重因素影响,产量下滑,成本上涨,使得当前我国进口的美玉米成本达到了3400元/吨的高位。
然而,近日另一则消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即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正在大量进口巴西的乙醇。
为什么这则消息值得收藏呢?
我们都知道,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尤其在欧美地区被广泛使用。
将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形成新的能源替代。
当前欧洲的天然气及电力价格持续高企,一些乙醇生产商不得不关闭工厂,这使得汽车燃料面临威胁,于是欧洲加大了对巴西乙醇的进口。
而巴西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通过了一项法案,将燃油、电力、通信和公共交通的商品流通服务税限制为17%,使得汽油价格下跌,为保持竞争力,乙醇也跟着降价,也为欧洲大量进口巴西乙醇提供了条件。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里,欧洲进口巴西乙醇的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这也使得巴西的乙醇开始变得抢手。
作为生物燃料的乙醇主要分为甘蔗乙醇和玉米乙醇,虽然巴西生产的乙醇大部分是甘蔗乙醇,但是随着乙醇需求的快速增长,对玉米乙醇的投资不断增加。
显然,这不应该被当作是个例。
因为随着欧佩克+决定减产后,全球油价近期再次出现回涨,美国投放的战略石油储备十分有限,且库存见底,后期再投放的能力已明显减弱。
随着油价高企,为了平抑价格,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乙醇被用于能源替代,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玉米的需求会继续增长。
产量下滑,运输不畅,需求增长这对国际玉米来说都是明确的“助涨”信号。
国际玉米价格高涨,对国内将产生两个影响:
一个是情绪上的,今年本来国内玉米的种植成本就高,农民的惜售看涨情绪较浓,再加上国际玉米不断走高,就更使得看涨情绪上升。
另一方面,国际玉米价格走高,进口玉米成本居高不下,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倒挂,也使得国内需求更依赖于国内玉米。
不过,从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的走势来看,这一效应还并未全面发力。
当前国内玉米仍然是震荡格局,随着新粮不断收获,东北地区持续下行,而华北、山东则上涨,但近期涨势渐弱。
后续来看,国内玉米少不了一番剧烈博弈。
一方面,对于玉米的产量预期近期有了新变化。
根据综合调研调度情况,2022-2023年度玉米的播种面积增调639万亩,达到644亿亩,而产量则增调275万吨至27531万吨。
这对部分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毕竟前期对于玉米减产的呼声并不小。
但另一方面,近期猪价的“豪涨”有目共睹,即便在国家开启第6批储备肉投放后,猪价仍然是一片红。
在高猪价的带动下,玉米作为消耗比重最大的饲料原料的需求明显回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饲料产量连月增长,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
此外,玉米深加工表现一般,市场走货不佳,开机率并不高,因此后期可能会拖累玉米走势,加剧国内玉米市场的博弈。
土耳其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
受地震影响,土耳其主要的石油码头——杰伊汉码头被关闭,此外,挪威北海地区的一个油田也被迫停产。
前者每天约出口100多万桶原油,而后者的日产量也达到近54万桶。
受此影响,布伦特原油及美油双双走高。
不过,刺激油价上涨的并非单一原因。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放缓加息,以及交通出行出现恢复,使得市场对于全球通胀见顶、经济衰退的预期略有缓解,同时也对原油的悲观情绪有所下降。
不过显然,这并不足以应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原油的累库压力。
但是多家机构纷纷对原油市场寄予乐观希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好中国需求前景。
中国在此次全球抗疫过程中表现亮眼,尤其是防控政策调整后,中国经济面临全面恢复。
一些分析机构认为,2022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就已经表现出了超预期的恢复,增长率达到29%。
到了202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起飞”,而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成为支撑今年原油市场的重要力量。
无独有偶,国际能源署也同样释放了这样的信号。
其署长在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强于预期的反弹,从而提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
并且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近200万桶,而其中有一半将是来自于中国需求。
事实上,中国的油品需求确实正在恢复。
今年1月份,随着感染高峰逐渐过去,居民出行、旅游需求大增,道路交通得到很大回升。
再加上企业开工率上涨,物流运输需求增加,也提振了油品需求。
而随着春暖花开,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市场预测将带来更多需求支撑。
甚至高盛(集团)则预测,西方的制裁会导致俄罗斯石油出口下降,再加上中国需求的强劲回升,油价有望重返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
除了油价预期向好以外,食糖预期也不断走高。
就在上周,美国洲际交易所的原糖价格一度涨至2186美分/磅,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本周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则是,市场对于食糖的走势依然看好。
原因一是全球食糖供给下降。
全球第二大食糖供给国的印度,由于受天气影响,多个邦均出现产量下滑,这使得印度政府不得不开始限制食糖出口。
目前,印度只允许本国糖厂在2023年第一季度出口620万吨甜味剂和570万吨蔗糖。
同时,受干旱天气和农药禁令的威胁,欧洲的白糖产量也岌岌可危。
而泰国等其他供给国供给增量有限,难以覆盖印度及欧洲的减产。
不过,巴西倒是传来了好消息,巴西风调雨顺,有望迎来最好的蔗糖收获季。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供给无忧,因为一方面巴西白糖丰产的同时,大豆也迎来了天量增产,这意味着两种商品将共同迎来装运高峰,物流运输拥堵事件可能会影响有效供应。
另一方面,近期巴西汽油价格也出现连续上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有更多的甘蔗转向燃料乙醇,从而也限制了食糖的供应量。
而这时市场再次将收藏的目光落到了中国需求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之一,其需求变化对食糖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防控调整后,食糖需求大概率会得到提振,而这在去年年底时就已经有所表现。
因此,在供给偏紧,中国需求助力的预期下,市场对食糖的看涨情绪也明显上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