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那不是田螺,是福寿螺。
据介绍,福寿螺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6000条。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其具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每年3—11月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繁殖力极强,1只雌螺一年两代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喜欢在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粉红色的卵块”是辨认福寿螺最容易的特征之一。
扩展资料中华圆田螺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区,贝壳较中国圆田螺稍小。壳质蒲而坚固,外形呈卵圆形。有6-7个螺层,各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前种宽而短,体螺层极膨大。壳顶尖锐。
缝合线明显。壳面呈黄褐色或黄绿色,光滑,无肋,具有明显的生长线。壳口卵圆形,周缘完整,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略肥厚,遮盖脐孔,使脐孔呈缝状。厣与中国圆田螺相同。
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当没有更多食物时,会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身体倒过来用足运动沾物取食)。
-福寿螺
螺丝中的红色虫子是一种寄生虫,叫做线虫。
线虫:
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此外,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超过16,000种),包括许多植物及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病原体。只有节肢动物比线虫更多样化。
线虫原先在1919年被Nathan Cobb命名为Nemata。后来,它们被降级为囊蠕虫中的一纲,最后才被重新分类至线虫动物门。
线虫是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中,只有极少部分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此类线虫在中国已发现有35种。目前流行的线虫有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旋毛虫和类粪圆线虫。
自然界分类:田螺为田螺科,而海螺为骨螺科。
分布地区:田螺分布在池塘、稻田、河流、沟渠等处,而海螺分布在碎珊瑚底质浅海区域。
外形特征:田螺外壳薄,呈螺旋形,螺壳颜色为黄绿色至黄褐色,壳面光滑,内面为灰白色,而海螺外壳坚厚,边缘轮廓呈四方形,螺壳颜色为灰**至褐色,壳面粗糙,内面为红色或灰**。
一、自然界分类
1、田螺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圆田螺属。
2、海螺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
二、分布地区
1、田螺主要分布在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等处。
2、海螺主要分布在低潮线、水深约1-30m的碎珊瑚底质浅海区域。
三、外形特征
1、田螺外壳较薄,呈螺旋形(右旋)。螺壳颜色为黄绿色至黄褐色,壳面光滑,内面为灰白色,壳口呈卵圆形。
2、海螺外壳大而坚厚,边缘轮廓呈四方形,螺层6级,高约10cm。螺壳颜色为灰**至褐色,壳面粗糙,具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以及细沟,壳内面为红色或灰**,壳口宽大。
四、繁殖
海螺产期大约为5-8月份左右,此时水温较高,适合繁殖,而田螺在3-4月份开始繁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