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ita装的分类

lolita装的分类,第1张

LOLITA洋装分类

主流LOLITA三大派系:

一、SWEET LOLITA

二、GOTHIC Lolita

三、CLASSICAL Lolita

其他LOLITA洋装派系:

一、和风_Lolita

二、Punk_Lolita

三、海盗_Lolita

三、BIACK LOLITA

四、Kaneko Lolita

谁引起Lolita装的潮流?漫画家楠本まき是让lolita装流行的最大功臣。她在80年代创作的《KISSxxxx》是讲述一个摇滚乐团的漫画。乐团中一个成员的女朋友老是穿得象个洋娃娃。她很可爱并且照顾这个乐队的演出。这也算是为什么现在你在LIVE上看见很读lolita装扮的女孩的原因之一吧这此之后,很多视觉系艺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风格,比如MANA(前MALICE MIZER),他的风格就是Elegant Gothic Lolita (EGL)和Elegant Gothic Aristocrat (EGA)。他也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Moi-meme-Moitie。他的风格是来自他喜爱的恐怖**,吸血鬼**。尽管这样,他也没有创造gothic lolita服饰。

近来在香港也引入了这种文化。可是在香港会穿的人不算多,因为这种衣著颇为夸张,而且价钱很贵,一套由四百港元至三千港元不等,很少人舍得买呢!不过就算不多人穿,你偶然走在旺角,铜锣湾那一带人气热点,也会看见一两个身穿Lolita的女孩经过。相反,在日本穿Lolita就普遍得多了,你可以找到很多关於 Lolita 的日本杂志,而且有一部由深田恭子主演的电 影”下妻物语”,片中深田恭子一共穿了39款Lolita套装!拍完此片后她也喜欢了这种美丽 的衣著文化了。

Lolita装 绝不等于 Cosplay!

Lolita是一种服装风格, Cosplay 是一种角色扮演活动,千万不可混淆。其实,出现这种误解,是因为很多漫画角色穿著 Gothic & Lolita 服饰,像《库洛魔法使》的木之本樱、《Chobits》的芝等,她们都是很受欢迎的角色,导致有人因而把 Cosplay & Lolita 与 Cosplay 混为一谈。

高龄 Lolita

在日本,Lolita装除了有少女拥趸外,更有不少成熟女性支持。日本的Loli派妈妈较常穿「Pink House」这牌子。「Pink House」 fashion 源自一部加拿大**《Anne of Green Gables》,但近年「Pink House」已经日本化,失去原本的田园优雅风格。

Lolita的心理

Lolita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青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一如发展心理学家艾力逊指出,年青人正处于「自我认识与迷乱」的阶段,他们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规限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不羁和野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接纳。

穿着Lolita的小技巧

1 防走光淑女坐姿 - 约埋成班人出来,当然要坐低交流下,但在人多的地方,被迫坐地时,就要学习优雅的密实坐姿!

2 纸袋装法宝 - 要随身带住所有Lolita的服饰和配件,又无助手,最紧要带个方便易拎的纸袋,可以随时放在地上,减轻负担。

3 最基本服装要素 - 适合的 头饰 衬衫 裙子 裙撑 南瓜裤 袜子 鞋子 包

普及的Lolita装三大系

Sweet Love Lolita

Lolita意指诱人少女,而Sweet Love Lolita更加入了甜美可爱的意思。以粉色为主,再用上大量的Lace,造出来的皱折裙,可表现出可爱洋娃娃的形象。

感觉:表达出小女孩的纯真甜美、天真无邪和洋娃娃般的可爱,也代表了温馨亲切的少女味道

颜色:主要是粉色系列,如粉红、白、粉蓝、米黄、红等,但也有黑、灰和粉紫的

剪裁:连身裙多是高腰的圆台裙,纱裙撑起来的位置也比Classic较高

设计:常用蕾丝、丝带和蝴蝶结作装饰;布上有时也有一些可爱的图案,如琴谱、草莓、碎花…

化妆:彩妆、淡妆为主

Gothic Lolita

Gothic Lolita以黑白色为主,与Sweet Love Lolita相比少了点童真,多了弥漫死亡气息的恐怖与优雅。穿者多涂上黑色指甲油和十字架等银饰。代表品牌有Moi-meme-moitie。

感觉:揉合了优雅华丽与黑暗诡异,像介乎於生存与死亡之间永远沉睡似的,带出神秘恐怖、悲观绝望的感觉

颜色:以黑白为主色所呈现的死亡气息

设计:以蔷薇、十字架、蕾丝和缎带所缀饰的欧式华服

化妆:以浓妆为主,阴暗为主

Gothic Lolita的始祖,由Mana Sana提出的Elegant Gothic Lolita(EGL)和Elegant Gothic Aristocrat(EGA):EGL是指优雅的歌德式,集天使与恶魔的感觉於一身,设计比Gothic Lolita更为优雅华丽 ;EGA则是一个中性打扮的Gothic服装,像贵族般的高贵感觉

Classic Lolita

Classic Lolita以简单,少Lace而多cutting为主,裙身多荷叶折,透过碎花和粉色表现出清雅品味,而黑色及白色多是单独出场。如爱公主打扮,但又害羞,怕过分出众,可从Classic Lolita开始入手。

感觉:表达出高贵优雅、成熟大方的感觉,像是一个充满气质的少女贵族 亦是唯一一个能够保留洛可可和维多利亚精髓的Lolita

颜色:比较广泛,主要有能具贵族气息的酒红色和香槟色,还有白色、米**、 紫色、黑色、粉红色、蓝色、墨绿色、啡色等等

剪裁:最能保留传统欧式宫廷装的要素,十分注重整体线条和修腰的效果,较有层次感 连身裙主要以下散式伞裙为主,半裁裙则多是高腰的款式

设计:通常荷叶边作点缀,后方腰部多有束绳设计,并可在底层衬上一条蛋糕裙布料则多用净色或玫瑰、白合等的花布

古代妇女的“眉笔”: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芳泽可亲——妆粉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古代化妆品和化妆术眼圈化妆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眉唇化妆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点痣与胡子化妆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香水与香油热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花钿、口红 、傅粉 、额黄、石黛、妆粉、

1、红+绿 不要以为红配绿不搭调。他们可是很正的互补色, 要看颜色的饱和度和色相,颜色上选不好,搭配出来就会出大乱子。

2、黄+紫 :在色表上,黄和紫是互补色,利用这一特点,玩撞色就是要抓住对比色这一特点。

**和紫色,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暖色系,也就是说,在色彩表现上,给人的感觉就是活泼外向。所以这类颜色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用衣服告诉别人,“我很开朗。”

3、蓝+橙

橙色,属于暖色系,常以热情开朗的角色出现。与之相反的蓝色,给人一种安静且内向的感觉。这两种颜色是最佳的互补色之一。

4、绿+紫

在色盘上,紫色和绿色是绝对的撞色,但是这两个颜色却往往被人忽视。

扩展资料:

撞色家居

红配绿,明黄配暗紫,艳粉配玄黑……重装饰轻装修的风潮让居室风格可以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

1、洛可可撞色:在明亮的纯色和强烈的撞色中,说不定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魅力和效果。

2、复古撞色:一些家居装饰小装饰搭配大面积的复古地板,充分展现华丽的女王范。

彩妆撞色

眼妆、唇妆、甲油是妆面的3大重点,能将面部表情在重点部位尽情挥洒出来,色彩选择倾向轻透而饱和,偏向粉雾状态。大胆地使用色彩对比为妆容特点,配合轻盈的质地带来如幻的感觉,瞬间完成夏季的撞色之旅。

撞色染发

金发碧眼的模特也将自己的金发中融入了漂染的橘色,金色与橘色的对比,露出漂亮的额头,这两种颜色也可以混搭在一起。

-撞色

人民网-撞色搭配你会玩吗 30%以上的色块才够味

人民网-高阶搭配必备 撞色搭配的精彩时尚感

 化妆的女人就像“刚刚剥皮的绵羊”

气色饱满,面色红润,几个世纪以来,这条评判美丽的准则经久不衰,拥有亮丽的肤色因而成了美丽的代名词。在古代宫廷中,在面颊上涂抹胭脂粉风靡一时,一时间,人们竞相效仿,趋之若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从路易十四时代到路易十六时代,所有宫廷贵妇的妆容均是如此:在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的白色铅粉之后,再往颧骨上涂一层朱砂。整个化妆的手法都展现在众人的面前:在如同面具一样的脸庞上,红色的脂粉晕染开来,直至下眼睑。

借助于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画笔,蓬巴杜(Pompadour)侯爵夫人的美丽面庞得以永垂不朽。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贵妇们对于化妆的热爱却完全步入了歧途。1721 年,英国的旅行家蒙太谷夫人在《别处来信》一书中,斩钉截铁地写道:“我认为,这种法式装束非常恶心:卷曲的短发好像白色的羊毛,再加上火一样灼热的面庞,她们简直已经不具人形,把她们看成是刚刚剥皮的绵羊也不为过!”

这些浓施粉黛的面容同样招致了许多伦理家的讽刺和批评, 他们认为,这是女性狡猾奸诈的体现。卡拉奇奥利(Caraccioli)在他的《男士女士的着装批评》一书中,不无嘲讽地宣称:“人们只喜欢外面覆有美味奶酪皮的肉酱,同样的道理,这些如同打了石膏般的面孔风行一时,因为人们喜欢表里不一。看来,真诚和坦率这一美德不仅在民风中,而且在妆容上也被摒弃不顾了。”

 烧酒泡缎带涂脸,制造害羞脸红的效果

如果说,散文家们批判这种化妆风格,是因为他们早已厌倦了这种浮夸的外表——在他们看来,这种化妆手法就是一种虚假的骗人的把戏,那么医生们则对此惊慌不已,原因就在于这些以朱砂为主要原料的脂粉内含硫和汞,对身体具有毒副作用。直到1778 年,皇家医学院才开始分析脂粉的化学组成,随后对公众公开。而在这之前,一个名叫安东尼·勒·加缪(Antoine Le Camus)的人在他的著作《保持美丽的艺术》中提到过一种代替脂粉的方法,那就是将猩红色缎带浸泡在烧酒中,随后将其涂抹在脸颊上。

这种用烧酒制作的化妆水最小的一瓶也要值1 路易,而最贵的要花80 路易才能买到,尽管如此,化妆品生意却非常红火。在《法国大革命回忆录》中,福布朗(Vaublanc)伯爵提到:“在凡尔赛宫,几乎所有的女人们都在口袋里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假痣、口红、刷子,还有小镜子。她们每到一处,都毫不做作地拿出自己的化妆盒,随心所欲地给自己补妆。”

这场宴会庆典的狂潮逐渐平息下去……大革命到来了!处处都是流血牺牲,恐怖蔓延开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自然与纯真成了时代的主题。人们开始认为,女性亮丽的外表只有与灵魂的波澜起伏相互交融,才能凸显其存在的价值。那些拥有姣好容貌的腼腆少女和优雅的 变得格外喜欢害羞脸红。面庞成了心灵的一面镜子。司汤达笔下的男主角们常常因为让心爱的女孩脸红害羞而心花怒放……

 因为脸上涂胭脂,亲戚与她断绝了往来

整个19 世纪都在奉行着这样的美丽法则:皮肤要像象牙一样白净光亮,只有那些出身不好的女人们才涂抹红色的胭脂——交际花、女演员、歌手和 。在《上流社会的学问》一书中,巴桑维尔(Bassaville)公爵夫人这样说道:“杰出的女性从 戴白色的衣服,从不涂抹红色的脂粉。”

但是交际花们在化妆打扮上却从不缺乏想象力。托尔斯泰(Tolstoi)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在参加舞会之前会 面颊使其变得更加紧绷,还有的人会选择用天竺葵的花瓣擦拭皮肤。但是她们可一定要注意周围人审视挑剔的目光。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主人公的母亲因为怀疑一个远房表妹涂抹了胭脂,就与她断绝了一切往来。在美洲,威廉姆·艾瑞士(William Irish)所写的《密西西比河的汽笛》中,丈夫不经意间发现了妻子藏在行李箱中的胭脂盒,妻子作为烟花女子的往事顿时败露……

 2000年开始,粉红色妆容卷土重来

从19 世纪20 年代开始,充满了梦幻般焦糖色和金色的黝黑皮肤成了美容界的新宠。但是从2000 年前后开始,雅致的粉红色妆容又重新成为时代的潮流。这股复古风借鉴了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te)时代的洛可可风格,模特们的面颊涂着珠亮的粉色脂粉,透露着清新、乐观的气息,一种甜蜜的感觉在脸庞上荡漾开来。

人们常说:“高兴得脸都红了。”粉红色(rose),是“小爱神”(Eros)一词改变字母顺序得到的,这种色彩,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在《我人生的故事》一书中,卡萨诺瓦(Casanova)就这样写道:“人们不愿意让面颊的红色看上去特别的自然。涂脂抹粉,是为了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之感,对人们来说,这是一种沉醉、迷失和喜悦的标志。”

 她们这样打扮自己

当斯嘉丽·奥哈拉想要买胭脂时

“姆妈,嗯,然后你顺便帮我带一盒胭脂吧。”

“那是什么东西”姆妈用怀疑的口吻问道。

“这不重要。你只需要给我带一盒回来就行了。”

“我要是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就不会买。”

“哎呀!既然你那么想知道,就告诉你吧,那其实是一种往脸上涂的颜料。”

“颜料!”姆妈生气地吼道,“您真是昏了头了……听你这么说,我快羞愧死了。斯嘉丽太太,您现在是多么可爱多么漂亮,您不需要往脸上涂抹颜料啊。我的宝贝,只有那些坏女人才用那种东西。”

“但她们用了之后效果很好,难道不是吗”

选自《飘》,1936,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玛丽·安托瓦内特时代的一则新闻

“圣·马丹街的莫罗先生发明了一种红色的稠膏,把它叫作‘太子妃胭脂’。他贴出告示说,好多用过这种胭脂的女士都对产品的质量赞不绝口,但是同时声称他可以做得更加尽善尽美。他随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善了胭脂的做工,女性顾客们都争相购买。改良后的胭脂更容易附着在皮肤上,而且不易晕染。这种胭脂越是涂抹得均匀,越是容易被毛孔吸收,皮肤也因此显得越加光滑细腻。因此可以满足贵妇们对于美丽的渴望。”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丽秘诀

“找一块崭新的、未经使用的铁片,把它放在火上烧红,然后在上面浇洒白葡萄酒,从中散发出来的气体可以蒸脸。然后再把铁片加热一次,并且喷洒细成粉状的没药,然后马上在脸上敷上薄毛巾来吸收蒸汽,防止它挥发。轻轻地用毛巾擦拭脸颊,两周之后,肤色会焕然新生。”

此外,Gothic系Lolita洋装中还存在着两个比较特别的分支——EGL Lolita及EGA Lolita。EGL Lolita的全称是“Elegant Gothic Lolita”(即“雅致歌特Lolita”)。

CN:梨子

它的款式设计一般偏向传统古典,虽与Gothic Lolita非常接近,却又多带了点吸血鬼的感觉。而EGA Lolita的全称则是“Elegant Gothic Aristocrat”(即“雅致歌特贵族”),其服装款式一般为男装、长裙、裤子和领尖定有纽扣的衬衣及外套。

与其他系别的Lolita洋装比起来,集优雅华丽与黑暗诡异于一身的Gothic Lolita可谓是最受欧美人热爱和着迷的Lolita风格。也许这是因为Gothic系Lolita洋装的设计中充满了神秘及诱惑的禁欲色彩,所以更能引起深受基督教影响之人的共鸣罢。代表品牌:Moi-meme-Moitie、Mille Fleur

注意:BLACK LOLITA是sweet系而非gothic系

一般很多刚开始著Lolita或著了一段时间的人往往也会把黑色和白色的lolita当成Gothic Lolita,其实有很多都犯了美丽的错误—Sweet Lolita也可以是黑白或黑色的。因为根据《Lolita衣装道乐》一书所指,黑色Lolita是Sweet lolita内的一支。使用黑色的颜色但cutting可爱,而化妆也以可爱为主,例如使用浅色系的化妆品及配衬可爱的饰物。带有温馨的亲切的少女的味道的黑色/黑白色lolita便是称为black lolita。而黑白的Gothic lolita和black lolita的分别在于它所表现的不是sweet的味道而是死亡的、恐怖的、神秘的、迷一般的意境。化妆一般会使用深色的系列,而拍摄上的手法(假如是要摄影的话)也会尽可能把这一种意境表达出来。

  Anna Sui,一个代表美国的嘻哈与波普文化的品牌。从最初的四款衣服的小品牌到如今涵盖了高级成衣,女装,配饰及彩妆系列等诸多类别产品的世界知名品牌,Anna Sui与其同名品牌走过了一段并不漫长,但是波折的路。

  1980年,Anna Sui在经过长期的跳槽与市场认知以后,以“Anna Sui”为品牌制作了四款服装,展示在了一个普通的服装店里。不久以后,Anna Sui的作品就受到了关注——从梅西和布朗明黛尔公司接到了订货的订单,Anna Sui这个品牌,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80年代开始,美国的时装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不再从头到脚穿着同一个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而与此同时,复古风在美国开始盛行,毋庸置疑,这个对于Anna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消息,复古风正是Anna拿手的设计风格。

  Anna Sui的经典复古连衣裙

  在1991年Anna Sui的第一次时装发布会上,Anna Sui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具有嬉皮风格的时装作品,从这个时候开始,Anna Sui的设计风格开始定性为“具有诱惑力与色彩震撼的风格”。

  2002年纽约时装周 Anna Sui成衣秀,可以看出Anna Sui特有的色彩艳丽

  而当1992年Anna Sui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1994年获得纽约设计师协会颁发的佩里·艾里斯奖以后,Anna Sui伴随这Anna本人一同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大品牌。

  

  Anna Sui 09春夏纽约时装发布会,一如既往,仍然是艳色与民族风设计当道

  1996年,Anna Sui开始进军亚洲市场,并在东京设立了亚洲第一家精品店。Anna Sui精品店的设立在日本刮起了一阵“紫色狂潮”。精明的日本人从安娜苏 (Anna Sui) 的风格中看到了商机,伊势丹集团最终与安娜苏 (Anna Sui) 达成协议,授权艾伦比亚公司研制安娜苏 (Anna Sui) 品牌化妆品。1998年,安娜苏 (Anna Sui) 化妆品正式在日本诞生。”

  Anna Sui位于东京的精品店

  如今,Anna Sui在服装设计上独树一帜。已经代表了服饰设计的一个领域。在外界看来,Anna Sui品牌特性似乎与服装设计中的洛可可,摇滚,嘻哈等等诸多风格划上了等号。而Anna Sui本人,在服装设计上,也创造了一个童话。

洛莉塔服装风格经过历年的演变,现今已发展各式不同的风格,当然也能依照服装给人的感觉(是以所表达的感觉、心情、外表和打扮来分类,而并不是单纯用颜色或布料区分)加以分别,目前比较常见有三大类型,各为可爱类型、尊贵类型、混合类型。 以下分类因风格可以相互混合或是单一化,故不以大类型来区分,仅此服装类型来称呼。

甜美洛丽塔

  甜美萝洛丽塔洛丽塔洋装(图2)

(甘ロリ,Sweet Lolita)的服装通常包含非常高比例的蕾丝及褶边,裙子及膝,并且使服装的外观看起来尽可能的甜美与可爱。其经常使用的颜色包括粉红、粉蓝,也有乳**与红色。至于黑色如果包含上述的特征及标准,当然也有美的效果。 甜美洛丽塔也会将服装上的印花设计成花朵、水果或其他甜食的样子;在配件方面则常常有娃娃、布偶或泰迪熊。 此类服装的范例可参考**《下妻物语》中桃子所穿的样式。 甜美萝莉有一个次分类称作“白萝莉”。白萝莉的服装色系是全白或绝大部分由白色组成。(也有黑萝莉的分类,意义同上) 知名的甜美洛丽塔的品牌有Baby, The Stars Shine Bright(下妻物语中女主角穿着的服饰品牌)、Manifesteange Metamorphose temps de fille和Angelic Pretty等。

古典洛丽塔

  它是由维多利亚风(Victorian fashion,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装风格)、巴洛克风及洛可可风所获得的灵感而来的。此一风格不同于甜美洛丽塔所散发出的天真烂漫,而呈现出更为成熟的风采,它以花朵或花朵似的造型为主题,具有深沈且柔和的颜色,纤细的样式及法国皇宫式的腰身。使用的颜色包括全白、古典白、粉红、葡萄酒红、蓝、咖啡、黑色等,其配件包括发箍、花朵头饰、女用手提包、及迷你的帽饰。 然而,“哥特洛丽塔”中的典型样式:黑白搭配的女仆装、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式的围裙却也经常被错误地贴上古典洛丽塔的标签。 知名的古典洛丽塔品牌包括Innocent World、Mary Magdalene 和Victorian Maiden。

哥特洛丽塔

  影响是来自哥特风格,哥特洛丽塔(Gothic Lolita)大概会成为最流行的洛丽塔风格和在西方是最认得出。这风格是源于约1997/1998年的次文化和成为已为大家接受的类型。约2001年,专卖流行衣物的小商店和较大的百货公司都能买到。有些观察者认为这是反映 "Kogal"美学。 哥特洛丽塔:哥特洛丽塔是最普遍和最流行的于哥德萝莉的次范畴。衣物通常是黑、白色,但也有可能包含黑色和暗蓝色(于Moitié风格) 或黑和红。暗绿色也会被使用,但不普遍。 黑萝莉(Black Lolita):黑萝莉是哥特洛丽塔但轮廓都是黑色。 白萝莉(White Lolita):白萝莉是哥特洛丽塔但轮廓都是白色。有时是古代的白色,牙白或奶白。 血腥洛丽塔(Hurt Lolita):血腥洛丽塔的风格有时除了服装外,更要求佩带者]包扎流出的血,或是刻意轻度自残来造成悲惨的情境,就像他们有受伤或在医院 - 例如:绷带、固定用的敷料、假血和眼罩。是一种罗莉塔风格当中令人反感或是惊讶的风格,但也有例外,如只搭配护士的医疗器材,如医疗用眼罩、针筒等以及鲜红用器和纯白强烈对比的色彩,但没有任何血迹和液体也算在血腥萝莉里头。 化妆以暗色为主,跟其他的化浅色妆的洛丽塔类型成对比。苍白的脸更好,但不是“哥特或白脸”的苍白。 红 唇膏 和smokey 和/或灵巧清晰的使用黑眼线膏和khol也会用。不过,这化妆不是很暗或像西方哥特的引人注目;而是比较轻柔。 服装可能装饰跟其他道具像明显的口袋书、帽盒和手提包,有时候是蝙蝠,棺材,和十字架等的模型。玩具熊和其他毛绒玩具是偶尔被携带,某些品牌制造特别"goken"玩具熊用黑皮革或聚氯乙烯。SD娃娃 也可能被到处携带。 哥特洛丽塔是影响和通俗化由外表雌雄同体的视觉系乐队。视觉系是日本的摇滚乐 定义由乐队表演者精心制作的服装但其的音乐风格变化。Mana,视觉系乐队的扮装原领导者和吉他手Malice Mizer,广泛相信帮助通哥特洛丽塔俗化。他创造术语Elegant Gothic Lolita (EGL)和Elegant Gothic Aristocrat (EGA) 描述他自己的时尚商标的风格Moi-même-Moitié,其建立于1999和很快已建立自己梦寐以求的品牌的当中一个在哥特洛丽塔的活动领域之中。另外知名的哥特洛丽塔品牌是Atelier BOZ。

庞克洛丽塔

  庞克洛丽塔(Punk lolita)是结合了庞克文化基础的洛丽塔风格。主要是基于庞克衣着,例如破烂的布料,彩格布,安全扣和链子,screen-printed的布料和短发都合并于萝莉。不过,显示在很多的庞克衣着的Gothic & Lolita Bible 就不是庞克洛丽塔,只是恭维的风格。 许多日本庞克品牌受伦敦的著名Camden Town市场影响,并且相似的衣物可能在那里发现并较少价格。庞克洛丽塔又是联系薇薇安·魏斯伍德,就算其不是萝莉设计师,也有细目和收集萝莉的感觉,尤其她在日本收集。 知名的庞克洛丽塔品牌包括A+Lidel, Putumayo, h NAOTO 和 Na+H

和风洛丽塔

  和风洛丽塔是传统日式服装与洛丽塔风格的结合。通常将和服与裙子作一结合,或者将和服的下半身改造成洛丽塔风格的样式。和风萝莉此一名称系源自于将日本称为“和”的传统。

海盗洛丽塔

  海盗洛丽塔(Pirate Lolita)保持原有洛丽塔风格的特质,并结合历史性与奇幻式的海盗服装,例如迷你的三角船型帽(海盗戴在头上那种)、藏宝箱式的手提包、航海上或海盗标志所转化而成的印花都是此一服装风格的特征。 Baby, The Stars Shine Bright的副牌,“Alice and the Pirates”他们的诉求就是推广这种服装样式。 Manifesteange Metamorphose temps de fille的服装也以其航海式的样子(水手服)闻名,然而他们的服装并非从海盗而是从粉色系风格的相关服装得来的灵感。

双子洛丽塔

  双子洛丽塔(Twins lolita)其特别之处在建立于双人的洛丽塔风格,两人穿着同样的服装、零件或道具。 服装方面多出现在于甜美洛丽塔风格,但应用在任何洛丽塔风格都能套用,只要有一样的风格或是动作便能成立。 但由于成立的条件过于容易,很少人能够认出此双子萝莉塔风格,当然,有目的的装扮是能一眼看出。

王子风

  王子风(Prince Lolita),男性配对物的萝莉风格。灵感来自其穿着维多利亚时尚。 男生特色Knickerbockers,男性短上衣和衬衣,长裤,和及膝袜。有时会重叠 Dandy 风格。

黑色洛丽塔(black lolita)

  特征黑色的甜美洛莉塔 “甜美洛莉塔”的分支,它是黑白或全黑的甜美洛莉塔,虽然它是以黑白、黑色为主,但在精神上拥有甜美洛莉塔的可爱特征。注意与以下要介绍的“哥特洛莉塔”区分开。 妆容彩妆、淡妆为主 黑色洛丽塔 

田园洛丽塔(country lolita)又名Kaneko Lolita  特征清新朴素的平民风格 偏向沉实朴素,长裙为主,少使用蕾丝、丝带等装饰,但布料上会有印花纹的图案。与“古典洛莉塔”有些相似,但没有“古典洛莉塔”的高贵感觉。表达出田园般清新可人,邻家女孩的气质,很少人认识并开始没落,常给人误以为是Classic Lolita) 田园洛丽塔 妆容淡妆

也不算是很完全的分类,不过基本的东西都提到了

LZ 可以去lolita贴吧看看,会有更直观详细的认识的。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您想知道的

转帖:古代后宫化妆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214005/

一、古代的女子的“化妆品”

  (1)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2)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3)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4)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5)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二、古代化妆工具

  (1)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2)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3)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三、古代后宫佳丽用的化妆品

  美貌,根本就是一场玫瑰战争。

  话说最著名的败家昏君隋炀帝。他喜欢坐着龙舟到处游荡,每个舟上都有挑选的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手执着雕板镂的金楫,被称为“殿脚女”。一天,隋炀帝看上了一位殿脚女吴绛仙,迷上她的柔韧和丽质,要提升她为婕妤,却没想到她已经嫁人了,隋炀帝很扫兴,把她提到龙舟执首楫,称为“崆峒夫人”。这位皇帝的爱好真是广泛而没有原则啊,有教无类,从老爹的妃子,到地位最低的民妇,再到羞颜未尝开的小女孩,通吃,只要够漂亮。由于吴绛仙把眉毛画成长蛾眉状,后宫佳丽争先恐后地效仿画长蛾眉。司宫吏每日发放螺子黛五斛,叫做“蛾绿”。螺子黛产自波斯国,每颗价值十金。隋炀帝每每倚靠着蔽日帘看吴绛仙,许久也不离开,说:“古人说‘秀色若可餐’,像绛仙这样的真可以治疗饥饿病啊。”另一位劳民伤财的美女是孙权之子孙和的爱妃孙夫人。孙和常将孙夫人抱在膝上,一晚月色明亮,一不小心,他手里的玉如意碰伤了孙夫人的面颊,血流满面。孙和唤来御医,命令他们不得留下任何疤痕。御医说,止血容易,要不留疤,就必须用白獭髓、玉屑和琥珀屑调和在一起,经常涂抹,才能生效。孙和于是悬赏天下,有献白獭髓的,以千金酬谢。富春江上有个老渔翁禀奏说:每年祭鱼的时候,白獭们为争夺配偶将发生厮杀格斗,死去水獭的枯骨藏于石穴之中,虽然里面没有骨髓,但将骨头粉碎,与玉粉调和,也可以去疤痕。孙和听了,便命渔翁打捞一些獭骨,玉屑、琥珀粉调和,制成药膏。结果,昂贵的琥珀粉用得太多,邓夫人敷完以后,在脸颊上留下了一个赤红的斑点,看起来更俏丽了。后宫嫔妃一看,纷纷都用丹脂在脸颊上点一小斑,竟成风俗。谁在问,为什么如此。郭靖为何爱黄蓉不爱华筝?陈家洛为何爱香香公主不爱霍青桐?杨过为何爱小龙女不爱郭襄、郭芙、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耶律燕?就是因为她们不及前者漂亮。天使爱美丽,男人也爱美丽。简·奥斯丁在《诺觉兰寺》里写她的女主角凯瑟琳,“在会上她穿什么裙子,梳什么发式,就成了她的最大心事。”女人嘛,谁不是呢。蓝筹属你,红裙属我,事业陪着你,衣服缠着我,古今中外同一。

  四、古代的化妆品和化妆术

  (1)眼圈化妆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

  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

  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2)眉唇化妆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3)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

  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

  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

  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4)香水与香油热

  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

  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

  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

   

  五、古代女子的化妆

  现在的女子个个似乎天生丽质,擦了粉不肯认,“谁都看不出我擦了粉!”(某粉底广告词)唐代女子也有这样的虚荣,把什么铅粉、研碎的米粒拼命往脸上搽,也不管会不会慢性铅中毒,或是掉下一块粉疙瘩。在这样的厚粉底上涂上稠密润滑的脂膏,其效果就是“一洗脸一盆红泥汤”。王建《宫词》记某宫女“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

  工本如此之高,所以许多人不舍得卸妆,唐诗里经常有“宿妆”一词,所谓“射生宫女宿红妆”即指此。温庭筠说某怨妇“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意思是说“你要是不回来见我,我就不卸妆”!想想一个浓妆妇女一个月不洗脸的样子,其威胁力度不逊于绝食啊!

  唐代的眉形主要有两种:细长的“蛾眉”和宽阔的“广眉”(阔眉)。在唐玄宗后期,杨贵妃改用墨烟画眉,“一旦新妆抛旧样, 六宫争画黑烟眉。”全国上下都学习国母的美容新法,结果美容店的青黛和炭条大大滞销。

  过了不久宫里又发明了一种“血晕妆”,即在剃得精光的眉毛上下,用红紫色涂画三四条横道,接着用手指将之涂抹至化开,看上去血肉模糊。这种在当今时尚界也只有王菲敢化的“血晕妆”,在唐代居然大大流行,逼得那些积压几十吨墨烟的卖货郎改行做卖炭翁。

  到了元和年间,妆容又改了,“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妆。”白居易这首《时世妆》成了元和某年夏天流行妆容的时尚发布词————脸涂赭色,黑泥涂唇,八字眉,高耸的椎髻,现在连王菲也没胆化的这种“哭丧妆”,居然又一次风靡全国。

  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辟邪,又因为高原缺氧,嘴唇总是黑黑的,并不是涂了“乌膏”。据吐蕃文献记载,文成公主到吐蕃后,认为“赭面妆”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建议松赞干布下令废除这项习俗,吐蕃人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这反映了今人的自以为是与无知,“赭面妆”在吐蕃不仅没被破除,反而从吐蕃占领下的河州流行到了长安。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唐时称“河州”,安史之乱时,河州及河西走廊被吐蕃所占领,丝绸之路因此被切断。吐蕃迫令所有唐人遵从他们的生活习惯,改换服装,披毡裘,衣襟在左边开,脸上涂赭土。经过一百余年,河湟地区的唐人外表已与吐蕃人无异。不少儿童学的是吐蕃语言,汉族的观念已很淡薄,中唐诗人司空图路过此地,看到的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河湟有感》)

  大唐帝国视河州被吐蕃所夺为奇耻大辱,时时想着光复河州,吐蕃流行的妆容却反过来倾倒了大唐,真是没想到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827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随机推荐

  •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有用吗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是一款针对美容修复的产品,主要功能是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和改善肤色不均现象,让皮肤更加亮泽和光滑。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真正有用吗?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产品成份来看,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透明质酸、维生素

    2024-04-15
    55900
  • 原液和精华液的区别?

    原液比精华液的效果还要好,经常添加在美容产品中,也是因为原液的成分单一,效果强,使用的次数不宜太多,每周使用三至五次就可以,尽量在晚上使用,晚上肌肤会进入深度修复状态,面部血液循环加快,对原液的吸收效果会更加明显。精华液的成分非常复杂,本身

    2024-04-15
    56600
  • 精华液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01精华液,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始终保持着它拥有的高贵和神秘。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液分水剂,油剂两种,所提取的是高营养

    2024-04-15
    52300
  • 急求神仙水,多元,欧莱雅保湿水精华的使用顺序!

    我了解到您想知道神仙水、多元和欧莱雅保湿水精华的使用顺序。让我来为您解答。在使用这三款产品时,您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我们来说说神仙水的使用顺序。神仙水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化妆水,它有助于清洁皮肤和调理肌肤。在使用神仙水前,首先要确保脸部已经

    2024-04-15
    40400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需要避光吗

    需要。根据查询妮维雅官网得知,妮维雅身体乳中的成分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失去活性,影响保湿效果和质量,所以需要避光存储,正确存储方式是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妮维雅(NIVEA)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所有的大型全球护肤品与身

    2024-04-15
    40700
  • 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

    关于“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根据使用经验和化妆师的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两者的区别。精华液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有效成分的产品,可以深层滋养肌肤、修复细胞,并具有美白、保湿等

    2024-04-15
    47900
  • 护美兵王的小说目录

    第一章 开房风波第二章 战火岁月第三章 卖艺也卖身第四章 飞天遛鸟侠第五章 禽兽!放开那个女孩!第六章 极限秒杀扒衣术第七章 这个女兵也有枪第八章 人不风骚枉少年第九章 出了虎穴又入狼窝第十章 这可是你逆推的我第十一章 KTV包房春光第十二

    2024-04-15
    43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