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成热”,当看到锅里的油,在缓慢的流动,有轻微的热感。此时放下去一跟筷子,就会看到筷子周围有一些小气泡。
2、“六成热”,看到锅里的油,在比较急速的涌动,热感很明显。此时放下去一跟筷子,就会看到筷子周围有密集的气泡。
3、“七成热”,当油刚出现少许青烟的时候,这说明现在就是“7成热”,温度大约在180℃左右。这个温度适合炒菜,平时一般炒菜用这个温度就最好。
做菜的时候试油温最好用一根木制的筷子,观察筷子周围气泡的变化来估计油温。
1、有很大的气泡慢慢的向外~温度则在50~60左右~
肉炒青菜~在这个温度炒(肉)是最合适不过了~
2、气泡变细由筷子底部向上~温度则在60~80左右~
油炸或炒单青菜
3、气泡变细变多并迅速向外~80~120左右
测试油温小窍门:扔一小片葱花到锅里,如果葱花周围冒出大量的泡泡,就说明温度可以炒菜了;如果葱花变色了甚至变焦了,则说明温度过高。当油温过高,把火关小一点。
判断油温情况:
冷油温,1—2成热。把筷子放入油中没有反应,这时候适合炸制坚果类食物,如油炸花生米,也适合炒酱料等。
低油温,3—4成热。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一般用于滑炒、滑熘、油爆等类型菜肴。
中油温,5—6成热。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适合炝锅和炒菜等。
高油温,7—8成热。筷子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且有噼里啪啦的响声,适合油炸或者煎肉类、鱼类。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烹调时,油的温度最好控制在中油温,如果超过该温度,油脂易产生过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油着火,带来安全隐患。
烹制菜肴时,掌握好油温的火候十分重要。该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该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油的温度过高、过低对炒出来的菜的香味也有影响。特别是做油炸的菜肴,如油的温度过高,会使所炸的菜肴外焦里不熟;油的温度过低,所炸菜肴挂的浆、糊容易脱散,使菜肴不能酥脆。一般炒菜,放油不太多,只要看锅冒烟,即可将菜下锅翻炒。炸菜肴时,锅内油多,又不好用温度计去测量油的温度,只能通过感观来进行判断。锅里的油加热后,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沉入锅底,再浮上油面时,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60℃,如果做拔丝菜,如拔丝山药、拔丝白薯、拔丝土豆,用这种油温的油炸比较合适。这时锅下的火应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温即可。油加热以后,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间再浮上油面,这种油的温度大约是170℃左右。用这种温度的油炸香酥鸡、香酥鸭比较合适,炸出的鸡、鸭,外焦里嫩。炸时,锅下的火也要控制住。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不沉,这种油的温度大约达190℃,比较适合炸各种含水分较少的菜肴,如:干炸带鱼、干炸黄鱼、干炸里脊等。
关于十成油温。菜谱中对油温常有“几成”热的描述,由于十成油温温标是属于厨师经验估测温度的标度方法,所以,其估测误差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允许有半成(±10—15℃)误差,又由于各种油脂的闪点不同,所以同一油脂的温度,对不同油脂是不同的。烹饪的次数多了,有些经验后,就可以估计个大概了。但别把烹饪当做实验,一旦烹饪每次都用上了温度计,那您就太辛苦了,就没了烹饪的乐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