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小反
编辑 | 蛋总
在线下美妆店这条赛道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battle。
博弈的双方分别为:以话梅、调色师等为代表的新式美妆集合店,和以丝芙兰、屈臣氏为代表的传统美妆零售店。
「创业最前线」在走访中发现,在同一家商场内,这两种不同模式的美妆店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比如,新中关购物中心负一层的屈臣氏和调色师,前者的人流量不足后者的三分之一。从受欢迎程度来看,新式美妆集合店暂时胜出。
但是从货源能力及客户的信任角度,新式美妆店则稍显逊色,它们很难拿到国际大牌的授权,不得不寻找其他拿货渠道,这就导致其货源存在真假风险,且价格上也没有很大优势。
在这两个物种多方面的较量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2020年1月,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负一层的屈臣氏旁边,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以下简称“调色师”)正式开业了。也是从这时起,这里上演了一场美妆门店的“新式与传统”之战。
不知是偶然,还是刻意“抢生意”,调色师的这一选址,似乎是在向以屈臣氏、丝芙兰为代表的传统美妆集合店“宣战”。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美妆集合店,在门店装修、经营理念、商品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小的差异。
周六下午6点多,调色师门店内挤满了挑选、试用商品的消费者,目测他们的年龄大多在20至30岁之间。在这里,消费者可以自由挑选、试色,没有导购打扰。如果需要帮助,导购会上前推荐。
据「创业最前线」观察,调色师的店员也是20多岁的年轻人,身穿白T恤、牛仔裤,配合门店以灰色和粉色调为主的设计,店铺整体上就显得明亮而活泼。
而屈臣氏走的则是一条迥然不同的经营之路。一进入屈臣氏,就有导购热情地迎上来,询问有什么需求。其门店设计以黑、**调为主,导购统一着装为黑色衣服,年龄看起来也比调色师员工大一些。
屈臣氏门店面积比调色师大出不少,但在「创业最前线」走访的20分钟里,其人流量却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一。谁更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似乎一目了然。
调色师和屈臣氏的比拼,并不是例外。
同样是7月某个周末的下午,在西单大悦城内,「创业最前线」走访看到二层的WOW COLOUR店内人潮拥挤,每个货架前都围满了消费者。而楼下的丝芙兰店内却冷清许多,在店里挑选商品的消费者不足10位。不仅如此,二层的MAC、CHANEL等美妆品牌专柜也鲜有消费者光顾。
调色师和WOW COLOUR所售产品大多为国货,以及日韩平价品牌,如果说它们可能是靠低价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而不能与丝芙兰、屈臣氏比拼,那么,走高端化的HARMAY话梅(以下简称“话梅”),则有资格与它们较量一番。
位于北京西单更新场的话梅门店,更像是一个网红地,其工业风的个性化设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拍照。在7月的周末,前来话梅打卡的不止年轻人,还有不少带着孩子的中年妈妈,收银台前一度排起了长队。从受欢迎程度来看,新式美妆集合店是妥妥的赢家。
从去年开始,美妆集合店的风口明显被吹起来了。
去年底,HEAT喜燃,获得高榕资本的天使轮融资;HAYDON黑洞也获高瓴、腾讯领投的天使轮融资。今年3月,WOW COLOUR宣布获得5亿元A轮融资。
它们的开店速度也极为迅猛。调色师CEO彭瑶在演讲中提到,曾一年开出300多家直营店,遍布一线城市A类商圈。公开资料显示,WOW COLOUR也在8个月内开店近300家店。在新式美妆集合店风头正盛之时,传统美妆店却有了式微的趋势。
屈臣氏财报显示,2020年中国区业绩份额同比下降19%,疫情也影响了屈臣氏的业绩,去年其全球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1%。去年7月,老牌美妆连锁店万宁,也被传出大规模撤店的消息。
此消彼长,这一自然规律正在美妆集合店行业内被验证。
在新式美妆集合店的风口之下,除了上述提及的那些获得融资的新品牌外,还有一些中小品牌带着加盟商跑步进场。他们极力宣扬美妆集合店的“吸金之道”,吸引了众多想要入场捞金的玩家。
“从2007年开始,我们公司就在做零食集合店的加盟业务,现在这种加盟店不好做了,就转型做美妆集合店的加盟。”一家自称是彩妆集合源头厂家的工作人员王林(化名)称。
王林介绍,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店主只需要对门店进行简单的基础装修即可,他们会帮店主选址,提供门店设计方案、货架等设备,以及美妆货源等。
“我们不收取任何加盟费、管理费、保证金,你把门店的平面图发给我们,我们给您出设计方案,货架的颜色、背景板、镜子、灯光等,都可以按照您的要求来做。”王林表示。
她还向「创业最前线」透露,有很多原本开零食集合店的客户直接在原有的店面上转型做美妆集合店,也有不少做服装、鞋包生意的人转行来做。
“彩妆集合店就是一个风口,大家都想抢占这个风口,所以这两年我们的单子特别多。”王林表示。他们制作货架的工期要大约15天,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
在这些加盟商口中,美妆集合店是一门值得投资的好生意。
“100平米左右的门店,硬件设施和首次铺货的费用大概在35万至40万元之间。”另一家彩妆集合店加盟连锁品牌“YISUCOLOUR怡速生活”的工作人员沈洋(化名)称。
58同城显示,北京三里屯SOHO附近的底商,120平米左右的门店,每月租金为42万元。如果是在县城,差不多面积的店铺,每月租金是几千元。
“彩妆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我们都是按照35~45折这个区间给店主供货,利润基本上可以达到50%~70%左右。”沈洋表示,他们的加盟店中,有些商场门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可以达到十几万元。“有的客户一天就能卖两三万元,节假日还能翻倍。”
也就是说,如果经营得好,有些店主1个多月的营收就能覆盖前期投入。
沈洋称,他们目前在全国有40多家加盟店,分布在河南、云南、新疆等多个地区,甚至还有门店开到了县城、乡镇。“我们主要做的是平价美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个价位。如今,县城和乡镇的用户也有变美及化妆的需求。因此,受众也比较广泛,除了90后和00后,一些70后和80后也会有需求。”沈洋表示。
据沈洋透露,商品的价格最低99元,大部分在69元、79元左右,客单价基本在100至500元之间。“客人到店之后很少有人能空手出去,而且很大概率会购买多种商品。”
沈洋还介绍,他们加盟店里所售卖的产品,目前有200多个品牌,主要是国内火爆的美妆和进口的小众品牌,同时也有大牌小样,“我们每个月还会保证有3到5个品牌的上新,说白了,无非是当下什么品牌、单品火爆,我们就做什么。”沈洋说。
不过,在线下美妆门店兴起之际,被疯狂推广的加盟模式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钱赚”。“第一批开店的是吃螃蟹的人,后面门店只会越来越多,就像奶茶店一样,遍地都是,但后来者能赚钱的就不多了。”沈洋称。
虽然在迎合年轻用户和发展速度方面,新物种略胜一筹,但是在最根本的货源问题上,新式集合店却不及传统门店有优势。
其中,最让消费者担心的一点在于,美妆店的产品,尤其是小样是否为正品。有人认为,小样作为赠品,品牌方是有控量的,但它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可能其中会有些问题。
今年2月,博主“大分子实验室”在小红书发布了一则视频,他测试了一家网红美妆集合店的9款小样,将其与专柜的正装做对比,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发现,其中一款眼霜与专柜的正装产品有明显差别。
他分析,针对这样的结果,一种可能是这款眼霜的版本不同,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买到了假货。
这个视频也一度引发了业内争议与外界讨论。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新式美妆集合店某些小样产品的真假情况存在一定的怀疑心理。
相对来说,传统美妆店则无须担心这个问题。
比如,丝芙兰的货源在大众心中就是正品渠道。据悉,丝芙兰是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旗下的中高端化妆品零售商店,与LVMH、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以及其它一些大型欧美日韩的日化集团合作,各国丝芙兰直接从品牌方在当地市场的最顶级渠道拿货,这样的拿货方式确保了其产品的真实性。
但是,国内一些新式美妆集合店,很难直接得到品牌方的授权,它们只能寻找其他渠道。
“我们有些客户原本就是做彩妆生意的,有拿货渠道,如果你需要,我们也可以帮你对接渠道。”王林称。
但是,这些店主和加盟商所说的“拿货渠道”,一定可靠吗?
自称有超10年彩妆创业经验的小红书博主“是楠木呀”,曾在视频中透露,进口化妆品主要有两种渠道。
一种是“一般贸易”渠道,这种方式“基本没有风险”,品牌商需要进行一般贸易备案,但是品牌商会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加21%的税点,加上受品牌方控制,导致货源在价格上没有优势。
“中型以上的实体店商家,并且在市场监管严格的情况下,建议走正规贸易的渠道,以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楠木称。
另一种是流通渠道,即产品不是经过正规贸易渠道进入国内的,从业者可以在批发市场、集散地、网站上采购。
国内有几个较大的化妆品批发集散地,比如广州的兴发广场、怡发广场、美博城,以及近两三年兴起的深圳明通化妆品批发市场。“美博城一些大牌进口化妆品店铺,基本做的都是高仿或者超A货(高端的仿品)。”楠木在视频中说道。
她还介绍,深圳明通大部分卖的是水货。“意思是没有通过正规的关税及监管渠道进来的产品,水货并不等于是假货,但也不排除个别商家真假掺卖,或者有些档口一半真货,一半假货。”
因此,美妆集合店一旦不谨慎,就有可能拿到假货或水货,从而面临经营风险。
除了货源问题,美妆集合店部分产品的价格也被一些用户吐槽,认为其性价比并不高。
小红书博主“伊丽鲨白”在话梅探店时发现,彩妆的价格并不便宜,跟专柜相差不大。比如MAC一款口红,官方价格170元,话梅售价167元。“还不如找MAC的柜姐,给我画一个欧美妆。”这位博主说道。
以兰蔻“粉水”为例,「创业最前线」在话梅门店看到,单瓶的价格为340元,而在cdf免税店小程序,这款产品的最低价格为242元,代购的报价也一般在300元以内。
作为一个新物种,新式美妆集合店的风靡确实勾起了年轻用户的猎奇心理,同时也让一些源头厂家看到了集合店模式的发展潜力,进一步促使了线下美妆加盟店的兴起。
但是,在货源能力和价格优势这两座大山面前,新式美妆集合店能否成功破局,并跑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型,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从市场前景、行业发展阶段、产品趋势和增长策略对化妆品行业做个分享。
1、市场前景 - 二、四季度向好
化妆品市场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其发展空间依旧广阔。对标日本、韩国2020年人均化妆品消费103、165美元,中国人均化妆品年消费额45美元,显著低于日韩。结合下沉市场美妆意识觉醒和美妆消费习惯养成,以及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驱动量价提升的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美妆市场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随着基数的变大以及流量红利的消减,行业也将不可避免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单就2022年行业增长来看,第一季度伴随全国多地疫情持续,美妆消费进入疲软期,叠加去年高基数,增长较弱。而随着疫情好转,消费信心恢复,以及二、四季度商家大促期来临、消费力释放,行业有望逐渐向好。
2、行业发展阶段 - 产品的打磨是铁饭碗
行业从渠道为王进入到产品为王的阶段。过去,美妆品牌的增长高度依赖线下渠道,与线上线下渠道切换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下流量费用持续走高,企业必要回归本质、注重产品的打磨,我国美妆行业也将逐步进入产品驱动阶段。
3、产品趋势 - 加码深层次研发是关键
在国内美妆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细化、升级的大势之下,品牌加码深层次研发创新提上日程。从过去的“大牌平替”、品类红利、产品外观设计创新中更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动配方创新、原料创新、工艺创新等基础层面的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打造。从产品布局上看,本土美妆企业继续向高端品牌进击。长期以来,高端市场是国际品牌的主战场,本土品牌布局有限,但今年将是国内美妆企业进击高端市场,补充品牌矩阵空缺的重要转折点。2021年,colorkey珂拉琪母公司美尚股份在完成4亿元B轮融资后,其创始人曾表示将进一步布局高端美妆市场,并计划在2022年将其品牌占有率推进市场前三。贝泰妮同样在去年反复谈及高端市场,并计划于今年推出高端抗衰品牌,价格带在1000元左右。上海家化也在去年底推出了护肤品牌“佰草集太极”,为今年冲击高端美妆市场下注。此外,丸美、珀莱雅、林清轩、华熙生物等均发布新品、聚焦高端赛道,与欧美品牌展开竞争。而国产美妆品牌在高端市场集体投入所形成的规模声量、市场教育力度,也有望推动行业的加速成长。
4、增长策略
夯实产品差异化认知
国货崛起、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之下,营销差异化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避开进入审美疲劳期的传统卖点,深耕Z世代需求,通过对热点的追踪与运用,对研发能力、明星成分的强调,对更加细分的购买场景量体裁衣,重塑消费者心智,并与国际品牌错位竞争。
注重品牌力的提升
社媒营销逐步进入红海市场,流量成本不断提升,ROI<1成为更多品牌的投放常态。因而品牌营销手段面临转型,在拥抱新营销方式的同时,也要基于实现品牌差异化的消费者认知的目的,从关注转化率向品宣投放平衡,并培养全链路运营能力,获取品牌力提升带来的长期综合效果。
重塑渠道价值
在注重品牌力的基础之上,美妆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渠道价值。在线上流量持续分化,线下新锐美妆集合店、医美渠道等异军突起的浪潮中,调动营销资源深耕各类购买场景,在公域渠道将已有的品牌力进行传播放大,在私域渠道中坐实企业口碑和品牌力、建立用户粘性,最终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多品牌、多品类布局
2022年,多品牌、多品类发展仍将是美妆企业的核心课题。近两年来,美妆集团上市进程加快、投资机构扶持新锐品牌,为自有孵化及并购提供了资本,美妆企业多品牌、多品类步伐加快。而随着产品与品牌矩阵的完善,企业在产品开发、渠道议价和营销资源上协同效应也将明显,进而打开中长期发展想象空间。
行业监管趋严下良性发展
化妆品行业的整体监管趋严,在产品安全性和营销宣传的合规性方面不断提高门槛,这在提升了企业产品检测的资金成本,与产品上新的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益于行业乱象肃清,为企业获得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助力品牌健康成长。
出海开启新增长
国货美妆出海正在提速。花西子、完美日记、稚优泉、毛戈平等,或是依托平台及渠道资源实现品牌输出,或是通过收购当地品牌实现海外市场布局。随着全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拥有成熟线上运营经验与产品力的国货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美妆行业有什么发展趋势?
中国美妆行业景气度高
受益于美妆人群扩容及消费升级等,我国美妆行业高景气度积极向好。2012-2019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接近3千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8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8月中国化妆品零售额为284亿元,同比增长19%。累计方面,2020年1-8月中国化妆品零售额累计达到199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
注:2013年零售额增速为2125%。
国产品牌受美妆人群关注度最高
近年来,我国本土新锐彩妆品牌逐渐崛起,完美日记、花西子、半亩花田等国产彩妆品牌受到众多消费者喜爱。2020年3月,美妆人群关注度TOP100品牌中,国产品牌关注度最高,达到37%。
此外,美妆人群品牌关注度排名前三的品牌均为国产品牌,其中完美日记受美妆人群关注度最高,占比达到163%。
注:关注度指在统计周期内,关注某品牌的用户数占关注该品类所有品牌用户数的比例。
移动APP成美妆购买重要途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APP已经成为了我国众多美妆人群购买美妆的重要途径,覆盖了社群电商、导购分享、跨境电商等,代表性APP有微店、得物和识货等。2020年3月,微店成为了我国美妆人群购买美妆最为活跃的移动APP,活跃渗透率TGI达到258。
注:已经筛选活跃渗透率大于1%的APP;活跃渗透率=美妆人群在某APP上的渗透率/整体移动网民在改APP上的渗透率100。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化妆品行业现在前景如何
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梯队划分较为明显
我国化妆品市场按价格和目标消费群,可以划分为高端化妆品、高档化妆品、中高端化妆品、大众化妆品和极致性价比五个细分市场。五个细分市场均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
高端化妆品市场和高档化妆品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如娇兰、克里斯汀迪奥、香奈儿、娇韵诗、兰蔻、雅诗兰黛等。该类品牌主要定位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少数消费者,其利用其国际品牌优势在国内大城市的百货商场设立专柜,以树立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的形象。
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化妆品和国内经典国货品牌共同竞争,外资品牌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而大众化妆品被部分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分占。该类品牌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一般通过大卖场、超市以及专营店等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在电商中的布局也相对最广。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宝洁欧莱雅在大众化妆品品牌市场中优势明显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我国化妆品行业CR10在40%左右波动
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6年CR3/5/10到达低谷,分别为22%、278%和386%。2020年CR3/5/10分别为256%、322%和429%。
整体来说,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竞争梯队划分较为明显,高端市场几乎由国际大品牌垄断,我国本土的化妆品品牌只在大众化、平民化市场中才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化妆品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中国化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化妆品总体消费水平已超欧盟、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从业人员紧缺。虽然我国的化妆品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属于朝阳职业,发展前景很广阔,待积累经验后可向化妆品行业其他管理岗位发展。
就业地区: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化妆品配方工艺师、化妆品营销、皮肤医学与美容等领域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培养目标
该专业主要培养在化妆品原料应用、配方设计、产品制备、功效评价等方面,能从事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功效评价、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化妆品领域的基础理论、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艺术时尚修养,具备化妆品产品配方技术开发为核心能力,兼具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能力。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市场前景、行业发展阶段、产品趋势和增长策略对化妆品行业做个分享。
1、市场前景-二、四季度向好
化妆品市场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其发展空间依旧广阔。对标日本、韩国2020年人均化妆品消费103、165美元,中国人均化妆品年消费额45美元,显著低于日韩。结合下沉市场美妆意识觉醒和美妆消费习惯养成,以及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驱动量价提升的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美妆市场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随着基数的变大以及流量红利的消减,行业也将不可避免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单就2022年行业增长来看,第一季度伴随全国多地疫情持续,美妆消费进入疲软期,叠加去年高基数,增长较弱。而随着疫情好转,消费信心恢复,以及二、四季度商家大促期来临、消费力释放,行业有望逐渐向好。
2、行业发展阶段-产品的打磨是铁饭碗
行业从渠道为王进入到产品为王的阶段。过去,美妆品牌的增长高度依赖线下渠道,与线上线下渠道切换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下流量费用持续走高,企业必要回归本质、注重产品的打磨,我国美妆行业也将逐步进入产品驱动阶段。
3、产品趋势-加码深层次研发是关键
在国内美妆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细化、升级的大势之下,品牌加码深层次研发创新提上日程。从过去的“大牌平替”、品类红利、产品外观设计创新中更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动配方创新、原料创新、工艺创新等基础层面的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打造。从产品布局上看,本土美妆企业继续向高端品牌进击。长期以来,高端市场是国际品牌的主战场,本土品牌布局有限,但今年将是国内美妆企业进击高端市场,补充品牌矩阵空缺的重要转折点。2021年,colorkey珂拉琪母公司美尚股份在完成4亿元B轮融资后,其创始人曾表示将进一步布局高端美妆市场,并计划在2022年将其品牌占有率推进市场前三。贝泰妮同样在去年反复谈及高端市场,并计划于今年推出高端抗衰品牌,价格带在1000元左右。上海家化也在去年底推出了护肤品牌“佰草集太极”,为今年冲击高端美妆市场下注。此外,丸美、珀莱雅、林清轩、华熙生物等均发布新品、聚焦高端赛道,与欧美品牌展开竞争。而国产美妆品牌在高端市场集体投入所形成的规模声量、市场教育力度,也有望推动行业的加速成长。
4、增长策略
夯实产品差异化认知
国货崛起、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之下,营销差异化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避开进入审美疲劳期的传统卖点,深耕Z世代需求,通过对热点的追踪与运用,对研发能力、明星成分的强调,对更加细分的购买场景量体裁衣,重塑消费者心智,并与国际品牌错位竞争。
注重品牌力的提升
社媒营销逐步进入红海市场,流量成本不断提升,ROI1成为更多品牌的投放常态。因而品牌营销手段面临转型,在拥抱新营销方式的同时,也要基于实现品牌差异化的消费者认知的目的,从关注转化率向品宣投放平衡,并培养全链路运营能力,获取品牌力提升带来的长期综合效果。
重塑渠道价值
在注重品牌力的基础之上,美妆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渠道价值。在线上流量持续分化,线下新锐美妆集合店、医美渠道等异军突起的浪潮中,调动营销资源深耕各类购买场景,在公域渠道将已有的品牌力进行传播放大,在私域渠道中坐实企业口碑和品牌力、建立用户粘性,最终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多品牌、多品类布局
2022年,多品牌、多品类发展仍将是美妆企业的核心课题。近两年来,美妆集团上市进程加快、投资机构扶持新锐品牌,为自有孵化及并购提供了资本,美妆企业多品牌、多品类步伐加快。而随着产品与品牌矩阵的完善,企业在产品开发、渠道议价和营销资源上协同效应也将明显,进而打开中长期发展想象空间。
行业监管趋严下良性发展
化妆品行业的整体监管趋严,在产品安全性和营销宣传的合规性方面不断提高门槛,这在提升了企业产品检测的资金成本,与产品上新的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益于行业乱象肃清,为企业获得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助力品牌健康成长。
出海开启新增长
国货美妆出海正在提速。花西子、完美日记、稚优泉、毛戈平等,或是依托平台及渠道资源实现品牌输出,或是通过收购当地品牌实现海外市场布局。随着全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拥有成熟线上运营经验与产品力的国货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学化妆就业前景好吗?
现在化妆涉及的领域是很广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在学化妆或者是给自己化妆,主要现在大众对美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审美要求都有提高了,所以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对化妆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同时需要化妆师人才的行业对于化妆师的需求也是比较高的;
加上大家都想着去提升自己的美感,而且学会化妆也相当于自己多了个技能,所以学化妆是可以的。分析如下:
1、在当前“颜值经济”比较盛行的时代,美妆行业必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所以对应美妆行业从业者的发展前景肯定是不错的,女性作为行业内主流的从业者,在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后,对于能够掌握新技能和新潮流动向的那一批人。是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2、如果是想从事这个行业,建议不要盲目的进入这个行业,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再选择相应的课程系统学习,不同行业的化妆师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影楼化妆师注重的是客情能力以及对于摄影风格把控。剧组化妆师注重的是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自己的应变能力。
化妆现在的主流课程有影楼新娘、影视剧组、舞台表演等这几类课程,涉及的就业领域也比较多,像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剧组、影楼、婚纱店等都是可以的
就业的话可以从事专职化妆师、自由化妆师、化妆讲师、或者创业开店这几方面,你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或者是你感兴趣的就业方式进行选择
首先是注重成分功效的科学护肤方式逐渐成为流行,而抓住这一趋势的高性价国货品牌也脱颖而出。数据显示,成分功效以及性价比成为消费者购买美妆护肤品主要考虑的因素。他们通过玻色因、水杨酸等功效化学成分实现“精准护肤”,山茶花等天然植萃成分则助力“安全护肤”,益生菌等微生态成分帮助“科学护肤”。
在高增长成分护肤品的消费中,国货品牌占比超五成,并且件单价低于国际品牌,展现出较大的成分功效与性价比优势。
除了对成分功效的关注,消费者在护肤品信息上对皮肤科医生和专家意见的信赖度也显着提高。皮肤学级护肤品的销售规模逐年扩大,且增速高于护肤品整体。除了科颜氏、理肤泉等国际品牌,以薇诺娜、玉泽、润百颜为代表的国货品牌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养肤彩妆的消费规模三年间翻了超过6倍,而养肤底妆占比超9成,其中BB霜/CC霜的增速最高。消费者对养肤彩妆的功效需求当中,保湿是核心需求,草本、古方、精华是养肤彩妆对成分的主要宣传点。
此外,男性的养肤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其消费规模增速超过女性。而地域上,北方的消费者养肤意识渗透率相对更高,引领养肤消费浪潮。
头部护理更是越来越精细化,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关注自己的头发健康。线上头部护理市场消费规模近三年增长了约2倍。在洗发水和护发素之外,精油、营养液、发膜等精致洗护也加入消费者的护发流程,尤其是头皮预洗产品和精油,以突出的增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空间。对于头部护理的功效,不同代际有着不同的诉求,85前注重防脱,95、90后则更关注抗老抗氧和舒敏功效,而Z时代更在意头皮清洁。
包装形态上,护肤个护品类的便携小包装广受欢迎。线上小包装护肤个护消费规模逐年提升,且小包装的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包装。就不同品类而言,面部护肤产品的小包装消费规模占比最高,而头部护理的增速较高。
面部护肤产品当中,小包装精华发展最为成熟,同时小瓶防晒、片装卸妆等细分产品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速。而小包装的头部护理产品当中,精华也是消费占比最高的细分品类,且增速也遥遥领先,其中安瓶形态最受欢迎。
消费者购买小包装多是为了旅行时使用或看中其便携特性,而不同的品类间也有一些差异。比如小包装的面部护肤也可能是为了锁鲜,而便携的身体洗护产品则有卫生方面的考量。
文| AI 财经 社 刘雪儿
编| 孙静
连续两月GMV落后竞品
天猫彩妆第一渴求线下
北京海淀黄庄不仅是线下教育的圣地,也潜藏着不少美妆品牌店。完美日记北京第一家店就位于欧美汇商场一层,店铺两面墙都是临街的玻璃橱窗,五六个柜台上摆着形色各异的眼影盘、粉底液、口红等彩妆。
听说有“满299减100”的活动,一个女孩问:“怎么这么便宜?我以前都在网上买。”导购解释称,线下活动比较多,5月开业以来人流量一直挺大的,尤其底妆、眼影、刷子卖得很好。
图/视觉中国
作为天猫彩妆的头部国产品牌,完美日记一头扎入线下的重生意。根据官方介绍,截至8月11日已开店160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120家,到年底的目标是200家,2022年要超过600家。
完美日记财大气粗。8月17日, 科技 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称,完美日记正在寻找新一轮1亿-2亿美元的融资,成功后估值为40亿美元。而今年3月初,完美日记刚完成1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约20亿美元。就最新融资传闻,完美日记对AI 财经 社称“不予回应”。
据银泰百货内部人士透露,完美日记正在和商场沟通大面积铺设专柜,此外毛戈平等彩妆品牌也开始入驻线下商场。除了美妆品牌自己开店,集合多品牌的纯渠道美妆集合店也在撒网,刚拿到融资的KK集团旗下的集合店调色师,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两个月内,抄铺近100家,预计8月底要开满200家。
彩妆品牌Venus Marble创始人陈建邑发现,国产彩妆今年开始发力线下,但由于疫情,各家近几个月才集中发力。“完美日记就是线上彩妆的天花板,他们去年做了30亿元,但线上已经基本饱和。”
完美日记曾是不折不扣的天猫国产彩妆第一品牌。在其2019年第二次参加“双11”时,总成交额便超过MAC等国际品牌,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11”彩妆榜的国货品牌。曾有欧莱雅内部人士向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的研究名单中已经剔除了韩国的爱茉莉,而新增了完美日记。
但今年以来完美日记逐渐增长乏力。华创证券的商社组给出数据,在线上销售上,5月,完美日记GMV为202亿元,以300万元之差落后于同行花西子;6月,完美日记GMV为198亿元,落后花西子3700万元。
AI 财经 社分别向两家求证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双方都没有回应。另一彩妆品牌的创始人则表示,“数据属实”。
线上增长放缓和获客成本抬升,给了网红品牌延伸线下的动力。
化妆品行业管理专家白云虎告诉AI 财经 社,现在多数社交媒体的流量算法已经从获客转变为投入产出比,原来只算买多少流量,现在要算引流后的实际下单率,“线上消费者饱和,获客成本已经很高,大部分品牌商投1元能获得12元、15元甚至2元的销售额都是效果好的,顶级的能做到10元。”
这对完美日记影响不小。它主要靠早期流量成本不高时,借新兴渠道起来,增长黑盒Growthbox公号曾统计过完美日记的发家史:14万篇小红书笔记、13万场淘宝直播、近万条信息流广告素材,以及成千上万条抖音、B站和快手视频。
一家彩妆品牌创业者苏子夏吐槽完美日记的打法,“MCN机构都被完美养坏了,完美不还价一直买,MCN会觉得彩妆类报价就这么高,直接影响到腰部品牌,现在的采买价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他透露,粉丝200万以上稍微能带货的抖音红人报价已涨到50万元以上。
这直接影响到完美日记的毛利水平。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单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完美日记对AI 财经 社的求证尚未回应,苏子夏认可完美毛利行业垫底的说法。据他了解,完美日记的毛利应该不到10%,而他家品牌的渠道店毛利超30%,天猫店毛利达48%-49%,“营销费占收入的30%左右是 健康 的”。而国际品牌的毛利率一般在70%以上,以完美日记对标的欧莱雅为例,其2019年销售费用占比仅为203%。
线下流量成本实际比线上低——这是Noisy beauty创始人麦子的结论。他家的化妆品集合店容纳了以国潮为主的彩妆品牌,及以欧美和日本为主的护肤品牌。“我们匡算过,品牌方做线上大量赔钱,流量成本占到销售额的40%-50%甚至更高,而线下天然喜欢帮品牌方维护自己的价格体系,不希望你降价,因为线下讲究坪效,很注重客单价。”
从更大意义上说,线下寄托着完美日记走出天猫的野心,它决定和无数淘品牌一样选择出走,不甘于只做天猫美妆第一。那么,线下能帮助完美日记迎来第二春吗?
线下突围有多难?
“淘品牌要想走出一片天空,线下相对靠谱,但这条路对单品牌来说不太好走。”投资人肖云这么看。
他认为完美日记开店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彩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不高,主要图好看,而非像护肤品那样注重成分和产生依赖;二是单品牌的SKU较少,两相作用就导致用户在店里没有比较,单店销售额会受影响,投资起来并不划算。
图/视觉中国
五岳资本合伙人钱坤认为,零售行业很多单品牌都没法独立开店,尤其主打预包装产品的品牌。肖云进一步分析称,“玩得转的要么是现制现售、有体验有服务趁新鲜吃的,如喜茶、星巴克及其他餐饮;要么是高客单价的品类,如服装鞋帽等百货,但彩妆在零售的盘子里占比很小,尤其还是一个单品牌,所以独立开店不容易。”
而国际品牌多以专柜为主、单品牌门店为辅,比如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巴黎欧莱雅,2017年才走出百货专柜,在华开了三家单品牌店。即使做专柜和单品牌店的线下渠道,步伐也很谨慎,比如欧莱雅旗下的兰蔻入华21年后,终端渠道才272家;注重渠道的雅诗兰黛集团,进入中国27年来门店加专柜才近千家,相当于每年开30多家。
“线下大规模开店本质上不是品牌想要的,而是资本想要的,只是拔苗助长。”在白云虎看来,零售是一个系统,需要靠时间和经营增强竞争力,只靠资本快速拓展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他甚至不看好线上品牌通过单独开店进行的线下转型。
“原因在于基因不同,渠道的经营策略、利润分配模型不同,就会出现价格管控矛盾。”白云虎补充说,“线下的运营成本和难度远高于线上,本质是to B生意,而线上擅长to C经营,从toC到to B更难走。”白云虎下了个甚至有点悲观的论断——线上品牌往线下走,如果用传统经营方式,几乎没有做成的。
苏子夏也认为这更多是烧钱打法,“线下店是建立品牌的最好方式,但能否帮完美日记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坦白讲我不怎么看好,因为用户要比较(产品),但完美的产品没啥不一样。”
麦子则看好完美日记的调整,“全渠道是品牌的标配打法,天猫是打出声量和速度,但品牌的根还在线下。完美的团队实力、增长速度、融资实力都能撑起线下布局。”
不过麦子也承认,年销售过亿的品牌都开得起线下店,但不一定管得好,“如果不开个三五十家甚至100家,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麦子算了笔账,以200平米的店铺为例,讲究点的装修要100万元,加上押金得150万元,商品备货得六七百万元,房租每月2万-200万不等,加上人工等费用启动资金得小1000万元。他经营的Noisy beauty化妆品集合店平均80-150平米,启动需要几百万元,正常六个月回本。
而完美日记的店铺只卖自家产品,最大的成都店有1000平米。完美日记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AI 财经 社,其标准门店在100平米左右,会选择年轻用户爱逛的商业体,目前以购物中心为主。
除了高额开店成本外,线下的管理难度也不小。“怎样在松散的状态下保持每天高效工作是最大的挑战”,麦子自己甚至借用当兵时的军事理论,采用“铁三角”管理方式:政委负责统一思想,参谋长来出谋划策,军长则是统一管理协调,保证专人专事,把复杂执行拆成一个个标准化模块。
骨感的现实下,很多新兴国产彩妆选择进入彩妆集合店,而非自己开店。而完美日记财大气粗,自然有能力开店,但开店后的经营管理和效率还是一个大问号。
国产彩妆的护城河在哪里?
既然线下很难成为完美日记再次翻牌的筹码,那么还有其他出路吗?这似乎是国产彩妆品牌共同的疑惑——走出营销制胜的光环,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国产彩妆的真正护城河在哪里?
图/视觉中国
完美日记诞生于国产彩妆爆红的2017年。钱坤发现,随后几年短视频在小红书、快手、抖音上爆发,大大降低了彩妆教学门槛;而短视频用户以学生等低龄人群居多,国货产品较便宜,直接将化妆人群从25-40岁拉升到15-40岁,于是2018年整个大盘子比2017年翻了快一倍。
陈建邑还记得最初创业时的涨势:萨德事件影响了中韩贸易,韩妆生意受阻给了国货机遇,他家的大理石眼影2017年8月上线,四个月后GMV超6000万元,2018年6个SKU揽下近3亿元GMV。
这是以往国产彩妆不可想象的。研究化妆品行业多年的白云虎告诉AI 财经 社,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发展有三个阶段:1995-2015年,主抓三四线城市的化妆品店的低端渠道,趁用户对市场行情不了解,用渠道营销驱动,定高零售价格,如珀莱雅、卡姿兰、自然堂等品牌。
2015年至今是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用户购买变得理性,传统渠道优势被削弱,品牌开始以线上做突破,更注重品质感和性价比。
如今,国产彩妆遇到新瓶颈,白云虎将方向指向第三阶段即未来阶段,“中国品牌要想长久不衰,需要两方面突破,第一是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和原配方创新,第二是打造品牌认知。”他补充说,中国很多本土品牌挺不过第一个生命周期(12-20年),就是因为不注重品牌和品质,而本末倒置看重渠道营销、不合理的性价比等。
白云虎指出,国际品牌的科研投入一般占收入的3%-5%,中国占比较高的品牌如珀莱雅能有2%左右,但收入基数不同,差距也较大,如欧莱雅2019年研发投入高达985亿欧元,全球20个研发中心有近4000名研发人员,平均每年申请近500个专利。
完美日记也在发力,今年3月宣布与OEM公司科丝美诗合资建厂,投资7亿元建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投产,未来产值可达20亿元。科丝美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代工厂,与迪奥、欧莱雅、香奈儿等都有合作。
白云虎认为科丝美诗科研有一定竞争力,在产品配方上投入也挺大,但不一定是顶尖,完美日记在当下作此选择,倒也符合这一阶段的发展诉求。
“你今天真好看”App首席配方师Gigi透露,代工厂研发更看重市场潮流,上新速度较快,而品牌方的研发看重品牌调性。配方师小K补充说,代工厂的配方师每天疲于应对客户需求和产品仿样,很难像品牌方配方师一样沉下心打磨最优配方产品。
Gigi和小K分别曾在欧莱雅、强生工作过。他们透露大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往往长达两三年,原因之一是测试较齐全。小K告诉AI 财经 社,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一般分纯配方开发和前端(基础)研究两块,前者针对区域市场消费偏好研究地域配方,这些产品往往需要经历好几个月的稳定性测试、微生物检测、刺激性检测及功效评价,后者重点研究5-10年后可能爆发的前沿 科技 。
在化妆品领域,护肤品注重成分,功效性更强,对研发要求高,但研发是否同样是彩妆的护城河,对此业内一直颇有争议。
钱坤透露,他没有投彩妆品牌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产品层面没有本质差别。他认为在产品区分度不强、品牌选择众多时,渠道价值就会凸显,照此逻辑,他所在机构投了彩妆集合店调色师。
Gigi认为,彩妆领域除了粉底液等底妆产品对研发要求较高外,眼影、腮红、口红等要求不高,更多是潮流取向。“彩妆的侧重是紧跟潮流,一般大公司的产品稳定性没问题,他们更希望是引爆一个热点,说白了核心是市场营销。”小K补充说。
在流程上,消费者也更容易受到营销的影响,同步看,消费者的新需求也会最终反馈到研发端,再由后者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比如让配方师选择消费者更青睐的原料,这也是市场上出现很多“成分党”消费者的原因之一。
这意味着,完美日记在线下店之外,后续发力的研发也困难重重。
当然完美日记没有停止折腾,从彩妆延伸到护肤的多品牌策略成为又一条出路。2019年完美日记陆续推出多个护肤产品。今年3月,全新品牌“完子心选”入驻天猫,涵盖护肤、彩妆、美容仪器、个人护理、饰品、美瞳等品类,4月又有传闻说其收购指甲油品牌“小奥汀”。
白云虎不大看好这种延展,“本土品牌做得成功的,基本是在做产品。某个品类做得好,但品牌还没有打透时,延伸到其他品类,消费者可能不会认。”
天猫店显示,完子心选除了王一博代言的面膜月销过万外,其他产品月销集中在一两百。而完美日记店铺里,月销过万的有30件单品。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产彩妆品牌,完美日记开了社交化营销制胜的先河,为国产彩妆杀出一条血路,但在爆红和增速瓶颈后,无论是线下铺渠道、建厂做研发,还是多品牌策略,寻找第二春都成为新的难题。
在资本助推后,如何保持品牌初心,走出中国本土品牌的生命周期魔咒,也是时间赋予完美日记的答卷。
(应采访对象要求,苏子夏、肖云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