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蒙城境内有板桥集、瓦埠、乌集三个自然集市,拥有蒙城县最大的粮食贸易大市场,辐射淮北、濉溪、怀远等周边百余公里粮食交易。板桥是全市有名的“老板镇”,全镇常年外出务工38万人,其中拥有百万元以上的老板1000多人,千万元以上的老板50多人,亿元以上资产老板5家,主要从事动漫、房地产、拆迁、运输等行业。
蒙城五金市场有一个。京开五金机电建材市场,地址是亳州市蒙城县灵山大道京开城五金建材批发市场。京开五金建材批发市场,成立于2001年,位于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之间,毗邻京开高速路,是最早成立的专业五金机电市场。
蒙城县新发地朱亚秋活禽批发部、蒙城县新发地韩小祥活禽批发部等。
小鸡小鸭属于禽类,可以在禽苗市场购买,蒙城的禽苗市场有:蒙城县新发地朱亚秋活禽批发部,地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新发地10号厅9、10号摊位;
蒙城县新发地韩小祥活禽批发部,地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新发地10号厅斜12号摊位。
蒙城县新发地朱亚秋活禽批发部附近的公交有:蒙城3路北线、蒙城3路南线、蒙城5路等。
1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移村中学杀人事件
命案
初一女生夜晚遇害
2007年12月9日夜10时许,天寒地冻,安徽省蒙城县王集乡移村集镇医院。
由于昼短夜长,许多病人和家属已经休息,医院内异常安静。突然,从医院门口由远而近传来大声呼喊:“医生,医生,快出来救人啊!”正在急诊室值班的一名医生快速跑出来,原来是名男青年在喊叫。男青年惊慌地领着医生快步走到医院门口。医生朝地上一看,吓了一跳,一名女孩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在男青年的帮助下,医生赶忙将女孩抬进急诊室,但经仔细检测,女孩已经死亡。医生随后发现女孩身上有多处刀伤,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恶性杀人案,赶紧拨打电话报警。
移村派出所所长张雪松带领民警迅速赶到医院,经走访调查得知,死者是辖区界沟村夏庄女孩许梦云,现年14岁,移村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许梦云在班里成绩不错,平时与同学相处得很好。
案件很快震惊当地。不一会儿,移村中学众多师生和死者家人亲戚赶到医院,在悲痛的同时,纷纷要求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捉拿归案。
2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3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4谁能告诉我蒙城的历史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
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印,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5介绍一下庄子的故乡蒙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城市概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
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 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
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
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县人民 驻城关镇东城路16号,邮编:233500。
代码:341622。区号:0558。
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县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 小辛集乡 庄周办事处 漆园办事处 范集工业园区 蒙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
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
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以及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丰富。
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
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特别是黄牛生产,年饲养量近百万头。
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质煤储量4。6亿吨, 经国家批准年产150万吨的许疃煤矿已经建成并生产。
水陆交通便捷。涡河长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203”、“305”、“307”省道交汇于县城, 已经建成的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 通讯设备先进,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全县已开通广播电视专用光缆。 全县以粮食、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六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粮棉总产量近年来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2万吨左右。
交通区位 ditu公路: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蒙城县城,南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合徐高速公路交汇,县城距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 水路: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铁路:距京沪、京九铁路枢纽站蚌埠、阜阳两站80-90公里。 航空:距合肥、徐州机场200公里,阜阳机场80公里。
工业商业 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机械制造、烟酒食品、化工印刷、轻纺服装、建材造纸等行业。
微型车、冷冻机、家具、皮件、雪茄烟、庄子酒、专用面粉及“五洲牌”牛肉系列等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已形成规模生产。牛群中国商贸城 商贸流通活跃。
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省级柳林黄牛市场和农机市场及一批商品批发市场,为工业生产、销售和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提供了方便。 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牛群中国商贸城一期已经建成并运营。
niuqun 蒙城,工商俱兴,初具规模。经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蒙城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雪茄烟、白酒、棉布棉纱、毛巾被单、面粉、家具、猪肉和牛肉制品、日用化工、印刷制品、水泥建材和皮件制品等三十多类。 特别是黄牛、小麦、棉花、木材等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全县拥有以五洲食业公司、东升食品公司、天都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肉类加工产业链;以华洋纺织公司、经纬染织公司、永发毛巾被单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纺织加工产业链。
蒙城不仅拥有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还拥有皖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牛群中国商贸城、省级柳林黄牛市场、楚村粉丝市场、篱笆花生市场、马店蔬菜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 仅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就达30亿元。
农业发展 蒙城是我国 早期引用外资治理区和黄淮海开发区,先后被国家列为小麦商品粮、优质棉、出口棉和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国家肉牛育肥、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县。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斐然,正在由传统型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型农业转变。
全县已建成年饲养量75万头的优质黄牛、40万只的波尔山羊、130万头二元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优质棉、40万亩的优质花生、50万亩各类瓜菜10万亩薄荷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地。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45万亩,其中有林地40万亩,全县现有各类林木7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
9%。县乡公路、河流两侧绿化率达95%以上,全县成片造林36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140万亩。
城镇绿化覆盖面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5。9平方米。
该县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治水和外资、黄淮海等项目的实施,全县现有各类涵闸110。
6隋文帝时开过元勋伍建章是否真有其人公元570年庚寅岁,与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同仕北周武帝宇文邕,官至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殿警卫)。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辛丑岁,废周宇文衍自立,诏任伍建章为尚书省,指挥兵府郎将及其都尉为隋文帝扫清了内外叛乱,安定了隋朝天下。为修改律法,又诏任内史省,与裴政、高颖等共拟律书二十八卷千二百条,称之为《新律》,安内外两宫,制文武百官,立三省六部。
因杨广弑父杀兄乱宫自立,伍建章忠心数谏无效,便借祭奠文帝之机,冒死再谏,不仅不果,反遭其辱。伍建章知隋必亡,含愤碰柱身亡,孝忠先帝。
同僚裴政隐词曰:“鹏撞金阶去,天地皆悲泣,可汉屋欲坠,谁再化险隘”。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31%;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40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8170元,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7%。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3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增长292%;规模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亿元,增长13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12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41亿元,贷款余额1147亿元,存贷比591%,新增存贷比898%。 蒙城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大豆、花生为主。全年粮食面积3505万亩,比2011年扩大217万亩;油料面积85万亩,比2011年增加14万亩;棉花面积31万亩,下降04万亩;蔬菜、瓜果面积338万亩,增加52万亩。粮经比为867:133。
全县小麦面积1522万亩,单产503公斤,总产765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1212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夏粮779万吨,增长53%;秋粮432万吨,增长50%;油料产量33万吨,增长397%;棉花产量03万吨,增长29 %;蔬菜产量634万吨,增长96%;瓜果产量95万吨,增长102%。
全县已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676万亩,同比增长395%。农村专业合作社673家,同比增长175%。规模养殖场4146家,同比增长295%。
2012年完成成片造林15200亩,其中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长防林建设任务3000亩;新建绿色长廊160公里,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1万亩,建设绿化示范新村5个,完成林木良种育苗2100亩。
2012年牲畜存出栏有所增加,其中生猪出栏749万头,增长40%;存栏385万头,增长10%。黄牛出栏331万头,增长29%;存栏296万头,持平。山羊出栏335万只,增长74%;存栏189万只,增长40%。家禽出栏404万只,增长107%,存栏1622万只,增长75%。肉类总产量75096吨,禽蛋产量12910吨,分别增长37%、112%。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90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2%,实现可比价增加值444085万元,增长62%。
2012年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95072吨,增长17%;农村用电量16510万千瓦时,增长50%;农用薄膜使用量2280吨,增长242%;农用柴油使用量19806吨,下降132%;农药使用量1713吨,下降64%。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445亿元,增长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31家,比上年净增61家。“125工业振兴计划”承担企业28家,比2011年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417亿元(快报数据),增长206%。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06亿元,同比增长685%。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轻工业5296亿元,增长336 %;重工业6485亿元,增长2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产销率为998%,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利润总额76亿元,增长5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13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125”工业振兴计划承担企业支撑着蒙城工业经济的发展,28家“125”工业振兴计划承担企业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53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63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6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638%;实现税金343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33%;完成利润67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96%。 2012年,全县8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新开发面积72254亩,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9亿元,新增工业性投入2464亿元;新签约项目109个,协议投资金额489亿元;新入区工业项目123个,计划投资总额4637亿元,实际投资总额2434亿元;共有工业企业321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54个;工业企业实现税金60816万元,吸纳社会就业人数24003人。
全县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8家。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28万元,比上年增长825%。 2012年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9%。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9234万元,增长378%;农村非农户投资126614万元,增长557%。从产业看:一产投资15774万元,增长747%;二产投资460644万元,增长601%;三产投资439430万元,增长244%。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完成投资413550万元,增长83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完成投资37722万元,增长02%;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投资1630万元,下降901%;采矿业完成投资9372万元,下降132%;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95472万元,下降151%;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业完成投资93206万元,增长2447%。
商贸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807万元,同比增长160%(同口径比较)。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6497万元,占消费品总额的178%,同比增长120%;零售业实现461905万元,占消费品总额的704%,同比增长16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7405万元,占消费品总额的118%,同比增长26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农村市场和县级市场基本同步发展, 县级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4741万元,同比增长179%;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1066万元,同比增长135%。
2012年,我县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8108台,销售额317亿元,财政补贴资金3972万元。摩托车下乡产品销售5684辆,销售额340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368万元。
对外经济、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1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9%。全县共有19家从事出口企业,其中加工业企业10家,贸易流通企业9家。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服饰、化工制品、轻工制品、汽车等。
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12546万美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346万美元,同比增长640%。
2012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2429亿元,增长596%。共新签约落地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协议总投资1208亿元。其中新落地在建工业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总投资10亿元;5-1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1-5亿元项目18个,总投资2498亿元;新落地在建项目的一、三产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40亿元;5-10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1638亿元;1-5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78亿元。
2012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815人次,其中外国人1245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235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2473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698亿元。旅游总收入1708亿元。星级饭店个数4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48个,2个AAA级景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